跳至內容

用戶討論:Han Quedi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您好,Han Quedi!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裏。除了歡迎辭以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並同意在CC-by-sa-3.0和GFDL條款下發佈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藍色☆楓葉拉呱 2016年10月28日 (五) 19:40 (UTC)[回覆]

維基百科亞洲月正式開始[編輯]

2016年維基百科亞洲月已經正式開始,請通過這個工具提交您的條目。

  • 點擊工具頁面左上角的"log in"通過OAuth登陸後,您可以在右上角選擇界面語言。(支持中文)
  • 提交條目後,工具會自動在條目討論頁添加一個模板,並且等待組織者審核。您可以在這個頁面查詢結果
  • 完成4條達標條目的用戶將收到一張紀念明信片。完成15條達標條目的用戶將收到額外一張亞洲月紀念版明信片。擁有最多達標條目的用戶將獲得「維基百科亞洲大使」的稱號,以及一份證書和額外的一張明信片。
  • 粵文維基百科也有亞洲月的活動,每個語言的活動是獨立計算的,歡迎您參與。(查看更多語言
  • 如果您使用工具提報時有任何問題,或無法訪問,您可以在本頁面您的用戶名旁提交您的條目。
  • 若您有任何疑問,請參閱我們的Q&A或者在亞洲月討論頁討論。

祝編安,Addis Wang; Sent By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16年11月1日 (二) 01:09 (UTC)[回覆]



提示: 您好,感謝您為維基百科作出貢獻。機械人留意到您的一些編輯中轉換了頁面原始碼的繁簡或地區詞,例如修訂版本42095000,這可能違反了中文維基百科的指引,因而已被自動撤銷

維基百科有繁簡及地區詞轉換功能,即原始碼與實際顯示可以不一樣。如系統未能正確轉換,請您不要直接修改原始碼,而是使用轉換標籤

  • 以「中國大陸使用『陆』、港澳使用『港』、馬新使用『马』、台灣使用『臺』」為例,您可以寫上:
    • -{zh-cn:陆; zh-hk:港; zh-sg:马; zh-tw:臺;}-

您亦可前往互助客棧尋求其他維基人的幫助。

請留意,如果維基百科能夠正確轉換,那麼變更原始碼的繁簡或地區用語即屬破壞。如您重複類似行為,您的賬號可能會被禁止編輯維基百科。若您的瀏覽器安裝了同文堂等中文字體轉換軟件,請在編輯時將其關閉。但如您認為機械人判斷錯誤,請撤銷該自動撤銷。祝編輯愉快!Liangent-bot留言2016年11月8日 (二) 22:29 (UTC)[回覆]

感謝參與維基百科亞洲月[編輯]

感謝您參與維基百科亞洲月!亞洲月活動已經正式結束了,如果您尚有未提交的條目,您可以在12月2日23:59(UTC)在本頁面提交您的貢獻。大部分的條目評審工作已完成,如果您的條目被標記為「未通過」,你可以在12月10日前改善條目以達到要求並給在下留言。若您已完成四條及以上達標條目,我們會在近日聯繫您,並預計在年底(最晚明年一月底)寄出所有的明信片!再次感謝您的參與! ---- AddisWang, sent by MediaWiki message delivery留言2016年12月2日 (五) 04:29 (UTC)[回覆]

2017年1月[編輯]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貢獻。請留意Wikipedia:減少對同一條目連續多次提交編輯的建議。就您的忽必烈編輯而言,您可以在您保存之前使用預覽;這能幫助您找到您編輯中的錯誤,減少編輯衝突,並且減少最近更改頁面歷史的長度。謝謝合作。 --Lanwi1(留言) 2017年1月19日 (四) 22:46 (UTC)[回覆]

2017年2月3日消歧義內鏈通知[編輯]

您好,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貢獻。機械人檢測到您最近的這次編輯窩闊台汗國加入了到消歧義頁大蒙古國的內鏈(修復)。一般來說,條目內鏈不應該通向消歧義頁,所以上述內鏈可能需要修復。若不想收到此機械人的通知,您可用這裏的方法來屏蔽。常見問題的解答請見這裏。 --白磷的機械人給主人留言2017年2月4日 (六) 02:27 (UTC)[回覆]

您好,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貢獻。機械人檢測到您最近的這次編輯忽必烈加入了到消歧義頁五帝的內鏈(修復)。一般來說,條目內鏈不應該通向消歧義頁,所以上述內鏈可能需要修復。若不想收到此機械人的通知,您可用這裏的方法來屏蔽。常見問題的解答請見這裏。 --白磷的機械人給主人留言2017年2月4日 (六) 02:28 (UTC)[回覆]

您好,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貢獻。機械人檢測到您最近的這次編輯貴由加入了到消歧義頁大蒙古國的內鏈(修復)。一般來說,條目內鏈不應該通向消歧義頁,所以上述內鏈可能需要修復。若不想收到此機械人的通知,您可用這裏的方法來屏蔽。常見問題的解答請見這裏。 --白磷的機械人給主人留言2017年2月4日 (六) 02:29 (UTC)[回覆]

您好,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貢獻。機械人檢測到您最近的這次編輯蒙古征戰加入了到消歧義頁大蒙古國的內鏈(修復)。一般來說,條目內鏈不應該通向消歧義頁,所以上述內鏈可能需要修復。若不想收到此機械人的通知,您可用這裏的方法來屏蔽。常見問題的解答請見這裏。 --白磷的機械人給主人留言2017年2月4日 (六) 02:30 (UTC)[回覆]

關於呂后是不是皇后的討論[編輯]

你實在是應該補一補古文了,一知半解,斷章取義說的就是你。我實在是沒什麼客氣的話。你隨便修改,誤導了百科的使用者,實在應該注意。 「義帝無後」太可笑了,你知不知道劉邦和許多諸侯共同推舉了一個楚王熊心?義帝就是楚王熊心的稱號。不是劉邦自己!!! 「義帝無後」的意思是,楚王熊心沒有後代,所以加封韓信楚王。原文:皇帝曰義帝無後。齊王韓信習楚風俗,徙為楚王,都下邳。 以後一定要分清啊,這裏的後是繁體的後,是後代的後啊…… 至於皇后稱號的表達方式,高皇后呂雉沒問題吧?後期有的皇后比如陰麗華史書裏說是光烈陰皇后,但是百科的東西,主要是方便現在的人去查閱,我認為光烈皇后陰麗華更符合表達規範。 而且史書的表達方式是不可信的,比如郭聖通明明是廢后,後漢書的標題卻是「光武郭皇后」。她跟本沒有光武皇后的稱號。所以史書的說法不可取。 孝武皇后李氏,史書上叫孝武李夫人,難道百科也要這樣寫嗎? 以後考證應當謹慎啊!與你共勉!

另外,妃的意思是正妻啊!你還把呂后的婚姻名分改成妾室,你知不知道妃的意思是正配?你知不知道「天子之妃曰後」啊……妃到了魏晉才開始作為皇帝妾室的封號…… 我把你對呂后的歷史發明都改了,請你虛心接受吧。

漢書 高帝紀下:於是諸侯王及 太尉長安侯臣綰等三百人,與博士稷嗣君叔孫通謹擇良日二月甲午,上尊號。漢王即皇帝位於氾水之陽。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媼曰昭靈夫人。 明明白白,尊王后曰皇后,呂后封后都有日期的,怎麼不是皇后?

冷咖啡留言2017年2月18日 (六) 17:01 (UTC)[回覆]


"義帝無後"段的確是我斷章取義了,後來我觀上下文,義帝因無後,所以無襲封。因此我在後面的改正中已經刪除了相關的ref,或許之前有遺漏,很高興你能指出來。不過您這樣上來就不客氣話的,我也無話可說了。你要是耐心看到了全文,看到其他地方所舉的例子或是我在討論區的留言,或許就不會這樣「斷章取義」了。

史書者,後世常以今度古,想當然而論,偶有謬誤不也正常?《漢書》主體由班固所著,約成書於公元89年(班固入獄為止);《史記》成書約在公元前91年。前後相差200年,故《漢書》之記載,絕不能以為確實,須參詳《史記》,若《史記》也有相同記載,則更為信實(當然也未必為「真實」,但是至少better不是?),否則幾可作為謬傳。以後漢書近200年後之史,而論漢初白衣將相之篳路藍縷,豈有不謬誤者哉?所以我所舉史典,皆以《史記》為主,《漢書》為輔。

《史記·呂后本紀》開篇名義,「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生孝惠帝、女魯元太后。」所以「呂后」首先是「呂太后」,而非「呂皇后」(呂后本紀中末段,僅僅在呂后將死一段中以「高后」相稱,而前後文不照應,疑該段為後補或附會也未可知)。

至於你所言「妃」乃正妻,不知何所以?的確《禮記·曲禮下(十一)》云:「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然而《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嬪,陳妾數千」;妃者配也(《說文》雲「匹也」),於此時乃配偶之意,可泛指所有配偶,並非是正室的專稱。另外,若依照你所舉《禮記》解,那麼以劉邦為漢王論,則王之正室曰後;以劉邦微時為庶民論,則庶民一妻,必稱為妻;若呂后和劉邦的夫妻關係確實,那麼司馬遷當寫「高祖妻也」、「高祖為漢王時王后也」;既然用「微時妃也」這樣的表達,就說明其實司馬遷也不確信呂后是否劉邦的正室妻室,只知是其配偶。其次,你能夠舉《禮記》的內容很好;但是在此時代《禮記》並不是一個好的證明,因為秦漢之際文書毀壞,儒學不興,《禮記》在當時未必普及;漢武帝時,和司馬遷同時代的大儒董仲舒卻是以善治《春秋公羊》為名的、酷吏張湯和杜周等人主張以《春秋》決獄,如需參考,則更應廣采《春秋》。考《左傳·文公二年》:「凡君即位,好舅甥,修昏姻,娶元妃以奉粢盛,孝也。孝,禮之始也。」其他更加深刻的關於妃、妻、妾等等女性配偶在春秋乃至秦漢之際的等級關係,寫出來是成百上千篇的論文,我也無法在此一一例舉;然而古文微言大義,若「妃」意為「正室」,那麼此時絕不會用「元妃」來表示正室;同理,若呂后是正室,那麼也只會說「高祖微時元妃也」,而不會簡簡單一言以蔽之。

你所舉《漢書·高帝紀下》之「尊王后為皇后」,在《史記》中原段為: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皇帝曰义帝无后。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徙为楚王,都下邳。立建成侯彭越为梁王,都定陶。故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都临湘。番君之将梅鋗有功,从入武关,故德番君。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赵王敖皆如故。

其中根本沒有立後事宜記載。那麼你說是漢初的史料記載更確實,還是200年後的東漢記載的「尊王后曰皇后」更為確實?況且《史記·高祖本紀》載呂后所由來: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

春秋至秦以來,自是禮崩樂壞,或許妻妾制度並不明確;然而呂公明明白白說的是為「箕帚妾」而不是「奉箕帚」,是「與劉季」而不是「卒嫁劉季」,前文與呂媼對話也說「與貴人」而非「嫁貴人」,可見呂后僅僅是較早侍奉劉邦而已。終《史記·高祖本紀》,不見稱呂后為「王后」,既然距離當時最近的《史記》都沒有關於「王后」的記載,那麼200多年後的《漢書》哪裏知道誰是「王后」?又何來的「尊王后曰皇后」?

至於孝惠帝被立為漢王太子,並非是因為先有王后才有太子,而是因為漢高帝兵敗,家屬盡為楚人質,僅剩的兒子就是呂后生的孝惠帝,根據《史記·高祖本紀》:

   汉王之败彭城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败后乃独得孝惠,六月,立为太子,大赦罪人。令太子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更名废丘为槐里。于是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时祀之。兴关内卒乘塞。

並且,有明確史實可以證明,西漢時母以子貴,見《史記·孝文本紀》:

   正月,有司言曰:“蚤建太子,所以尊宗庙。请立太子。”
   ……
   三月,有司请立皇后。薄太后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皇后姓窦氏。上为立后故,赐天下鳏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儿九岁已下布帛米肉各有数。

以上記載還能說明,《漢書》所載未必準確——《高后本紀》言「太后立帝姊魯元公主女為皇后,無子,取後宮美人子名之以為太子」,然而《史記》並無相關記載,而是僅僅提到「宣平侯女為孝惠皇后時,無子,詳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殺其母,立所名子為太子。」這難道不是因為《漢書》依據《孝文本紀》中薄太后立皇后之事,附會到了呂后身上之故?

《後漢書·皇后紀》中講到「及光武中興,斫雕為樸,六宮稱號,唯皇后、貴人。貴人金印紫綬,奉不過粟數十斛。」可見東漢時期是明確有皇后制度的,《漢書》成書於東漢,主撰筆為班固,難道班固本人沒有可能根據當時的政治現狀、臆測古史?就好像你本人一樣,看了一眼《漢書》,就置《史記》於不顧,豈不知後世之史不能駁當世之史?你說話不客氣我不怪你,畢竟我有錯在先;但是證據詳實,可知呂后乃為呂太后,「皇后之說」始於東漢故未必確鑿,或可商榷,但絕非毫無疑議——既然不是毫無疑議的,那麼如何能在維基百科上堂而皇之登錄?更何況,在你所據也非確鑿的情況下,如何反倒來指責我「誤導大家」?不管呂后在世時是否當過一天正經的皇后,至少《史記》中明確記載其為「箕帚妾」,理所當然不是正室而是妾了——「妃」的解釋你有異議,那麼「妾」呢?

我所舉者,未必沒有疑議;歡迎討論,但是我的觀點也很明確——《漢書》、《後漢書》成於東漢;東漢自光武開立一朝以來,因本人倚靠外戚豪強頗多,故明確有皇后制度,並尊榮皇后的家族;東漢人寫西漢歷史,不免帶入自己的時代感和政治觀念。而西漢劉邦在世時呂后家人僅僅封侯,並沒有什麼特殊優待,可見《史記》所言「呂后者呂太后」,是劉邦死後母以子貴,如此才順理成章,而東漢言「高皇后呂氏」實乃臆測。讀歷史,要綜合各方面的證據,從中還原現實,而不是人云亦云,最忌諱以後世之史、直接推翻前朝之論。您只看了東漢記錄的歷史,就拿來駁西漢時記錄的歷史,而且還是帶着這種「只有你對別人都錯的態度」,不覺得自己也太過狹隘了嗎?

說實在的,書沒讀到我不怪你,但是一說話就夾槍帶棍,我只能說,您這種態度,對於大家參與貢獻維基百科實在不利。每一個人為百科貢獻,除了惡意廣告者,都是為了有所裨益。我不一定堅持我的就是對的,但是我說的絕對都是有根據的;像你這樣一上來就站在高位指責、而非抱着促進學術心態平等討論的人,我也實在是要奉勸,虛心學習,切勿管中窺豹。

Han Quedi留言2017年2月18日 (六) 21:17 (UTC)[回覆]

你也知道「妃者配也(《說文》雲「匹也」)」,你知道「匹夫匹婦」嗎?「娶元妃」,意思是娶元配,有問題嗎?劉邦起於微時,匹夫匹婦,有何不可?呂太公的願為妾只是謙辭罷了! 你否認漢書,可以看做是一種學術論調,可以探討,但是在獲得公認之前,不宜作為正說。 我的留言多有唐突了,是我的錯誤,因為皇后類列表也是我一直以來很關注維護的。你的劉邦無皇后說,真的令人又驚又氣。因為你的錯誤太低級了,你考察史料太粗略了! 另 太史公曰:秦以前尚略矣,其詳靡得而記焉。漢興,呂娥姁為高祖正後,男為太子。及晚節色衰愛弛,而戚夫人有寵,其子如意幾代太子者數矣。及高祖崩,呂后夷戚氏,誅趙王,而高祖後宮唯獨無寵疏遠者得無恙。——《史記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 第十九》


冷咖啡留言2017年2月19日 (日) 13:53 (UTC)[回覆]

冠夫姓頁面存廢討論通知[編輯]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冠夫姓」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該頁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請不要自行移除頁面存廢模板,討論是因為有編者認為頁面不適合維基百科。請參與頁面存廢討論,您亦可以與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在討論期間歡迎繼續完善原先的頁面,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 MNXANL 貢獻 討論 2020年10月2日 (五) 03:37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