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1][2](英語:pest)泛指所有會對人類或人類日常生活關注的物種有害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和病原。這些人類關注的物種可能是禽畜業、農業或林業相關的物種。家居中會對人類造成滋擾的物種亦屬於有害生物的範疇。在英語古老文獻中,「pest」常指會引起致命流行病(特別是鼠疫)的生物。廣義來說,所有會對人類造成競爭威脅的生物都可被列為有害生物[3][4]。
害蟲(insect pest[5],vermin[6])常指一些節肢動物(大多屬於昆蟲綱)或其他蟲狀對人類而言的有害生物。這些動物往往會對人類的生活、生產產生負面影響,即使有部分不會損害人體健康,都仍然會損害植物或人類管有的物資。
概念
[編輯]任何生物:不論是動物、植物或真菌,但凡對人類本身、人類關注的動物或植物、畜牧業、人工構築物等具入侵性或引起麻煩,均屬於有害生物。
由於這個概念比較寬鬆,所以一個物種在一種環境會被認為是有害生物,在另一個較有利的環境,可能會被認為有益。這種現象在植物界或真菌界尤為常見。
對於動物,但凡會對農業造成損害的動物,不管牠們是以農作物為食,又或寄生在家畜,都是有害生物。例如:寄生在蘋果上的蘋果蠹蛾、又或棉花的棉鈴象鼻蟲。對於會對野外的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又或會將細菌帶進人類棲息地的物種,也符合有害生物的定義。會攜帶能引致人類疾病的例子包括有:會引致腺鼠疫的跳蚤及被這種跳蚤寄生的大鼠,會攜帶可引致瘧疾病毒的瘧蚊,還有會引致萊姆病的真蜱科物種。
一種物種在一種環境中可以是有害生物,但在另一種環境中卻屬於有益或可被馴化(例如,被引入澳大利亞的歐洲兔子導致生態損害超出了在牠們的自然棲息地造成的規模)。 許多雜草在某些條件下也被視為有用,例如車前葉藍薊通常被視為蜜蜂和野花的食物,即使它可以毒害牲畜。此外,一些動物雖然對人類有着直接的危害,但是它們對於當地的生態系統卻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能間接造福人類,例如胡蜂雖然會傷害人類、攻擊養蜂人的蜂箱,但是它同樣也是許多害蟲的天敵,還是重要的植物傳粉者,甚至有許多植物是完全依靠胡蜂進行傳粉的;蒼蠅是重要的分解者和許多重要經濟作物的主要傳粉者之一;蛇和狼同樣也是重要的掠食者,如果沒有它們,許多食草動物和雜食動物(如兔、鼠)的種群都會不加節制的增長,造成當地生態系統的嚴重破壞。
有害動物若按其對經濟所造成的損失來排序,以節肢動物所造成的損失最高,而節肢動物當中又以蟎蟲造成的損失最大;其次是線蟲動物門及腹足綱物種[7][8]。
實例
[編輯]- 衛生害蟲
- 農業害蟲
- 蚜蟲
- 螞蟻(部分)
- 蝗蟲
- 薊馬
- 介殼蟲
- 二斑葉蟎
- 木蝨(Psyllidae)
- 嚙蟲(Psocoptera)
- 葉蟬
- 褐飛蝨(Nilaparvata lugens)
- 玉米螟(Ostrinia spp.)
- 斜紋夜蛾(Spodoptera litura)
-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 蘋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 紋白蝶(Pieris rapae,僅幼體,成體為益蟲。)
- 東方果實蠅(Bactocera dorsalis)
- 浮塵子(葉蟬,禾本科植物皆會受害,尤其是稻、麥、高粱,並傳播黃萎病等傳染病)
- 紅蜘蛛 (害蟲)(危害番木瓜)
- 白蟻
- 葉蜂(薔薇科的葉子幾乎都會受害,部分種類會造成「蟲癭」,使植物無法得到養分)
- 搖籃蟲(危害葡萄科之葉)
- 象鼻蟲(在植體上鑽孔產卵)
- 金花蟲科(危害葉子)
- 宅泥蟲(同金花蟲)
- 蟬/沫蟬(危害甘蔗等)
- 美國白燈蛾(為害櫻、桑、栗、櫟樹葉,造成農損,亦是著名的「行道樹大盜」。)
- 螟科
- 天牛(主要是葡萄藤天牛)
- 椿象
- 貯穀害蟲
- 森林害蟲
- 天牛
- 松毛蟲(Dendrolimus spp.)
-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 白蟻
- 漁業害蟲
不屬於昆蟲的有害生物
[編輯]被人類破壞其生存環境而成的:
參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有害生物. 術語在線.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簡體中文)
- ^ 有害生物. 樂詞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繁體中文)
- ^ pest.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2012-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30).
- ^ Pest vermin. Britannica.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6).
- ^ 害蟲. 樂詞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繁體中文)
- ^ 害蟲. 樂詞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繁體中文)
- ^ Speiser, Bernhard. Molluscicides. Pimentel, David (編). Encyclopedia of Pest Management (Print). CRC Press. 2002-05-09. ISBN 978-0-8247-0632-6. doi:10.1201/noe0824706326.ch219 (英語).[失效連結]
- ^ Stange, L. A. Snails and Slugs of Regulatory Significance to Florida March 2006. Division of Plant Industry, Florida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06-03 [2010-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2) (英語).
延伸閱讀
[編輯]- John B. Burch. 1960. Some snails and slugs of quarantine significance to the United States. U.S. Dept.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82(1): 73 pp
- Hockings, F.D, 2014,"Pests, Diseases and Beneficial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SIRO Publishing, Melbourne, ISBN 97814863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