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盧象昇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盧象昇
《明大司馬盧公年譜》之盧忠肅公真像
《明大司馬盧公年譜》之盧忠肅公真像
大明總督宣大山西軍務兵部左侍郎
籍貫直隸宜興縣張渚茗嶺(今江蘇[1]
族裔漢族
字號字建斗,號九臺
諡號忠烈(弘光朝追諡)
忠肅(清乾隆朝追諡)
出生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
直隸宜興張渚茗嶺(今江蘇
逝世崇禎十一年十二月(1639年1月) 
直隸鉅鹿縣(今河北
親屬(弟)盧象晉、盧象觀
出身
  • 天啓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出身

盧象昇(1600年—1639年),建斗九臺直隸宜興縣張渚茗嶺(今屬江蘇省宜興市)人,祖籍江南東道鄞縣(今浙江寧波[2]明末政治人物、軍事將領,天啟進士,練「天雄軍」,圍剿農民軍有方,官至宣大總督,在對戰爭中戰歿。南明忠烈,清乾隆時諡忠肅

生平

[編輯]

象昇幼時潛心讀書,好騎射,雖是文人,皮膚白晳,身材削瘦,但力氣很大,天賦異稟[3]。年輕時便與東林黨人相善[4]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十七歲進入國子監「補博士弟子員」,天啟元年(1621年)中式應天府鄉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聯捷進士[5],授戶部主事。象昇能與部下共甘苦,善於馭下,過着苦行僧式的生活,史載其「居官勤勞倍下吏,夜刻燭,雞鳴盥櫛,得一機要,披衣起,立行之。」

崇禎改元,任直隸大名府知府。崇禎二年(1629年)滿州皇太極繞過關錦防線,沿喜峰口入襲京畿,盧象昇募了一萬士兵勤皇,還沒打仗,滿人就退兵了。崇禎三年,提任參政,負責練兵,於大名府一帶(古名天雄)以親友、同鄉的關係網招募軍隊,號稱「天雄軍」。崇禎四年(1631年)因治績優良升任按察使

崇禎六年(1633年)象昇率所練「天雄軍」,鎮壓由山西河北之民變。後任五省總督,管江北、河南、湖廣、四川、山東剿匪事[6],與將領祖寬、左良玉擊敗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部。象昇軍到汝陽時,軍中斷糧三日,象昇以身隨之斷糧,軍無怨言,無人逃亡。汝陽之戰,盧象昇自城西攻,高迎祥幾十萬大軍崩潰。高迎祥聚合部眾二十萬之眾,繼續逃亡,在確山再敗於盧象昇。自崇禎八年五月至十一月,象昇以率絕對劣勢兵力,先後十餘戰皆勝,斬殺民軍三萬餘人,徹底扭轉了戰略局勢。崇禎九年正月,高迎祥會合張獻忠,三十萬之眾攻擊南京,不利,退攻滁州。盧象昇率軍趕到,以兩萬之眾再次擊敗高迎祥,並以各將領圍堵,高迎祥人馬散盡,退入湖廣鄖陽。盧象昇手下祖寬所部以不熟山勢為由,拒絕入山作戰,象昇無計可施。

崇禎九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建國,國號為「大清」,六月,阿濟格率清軍攻入喜峰口,縱意搶掠而去。象昇調任宣大總督,率師進駐京畿,嚴明軍紀,操練兵馬,清軍不敢進犯。

崇禎十一年(1638年)冬,清軍三路大舉南侵,北京戒嚴,崇禎帝和戰不定,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楊嗣昌主張議和;但盧象昇主張堅決抵抗,遂率諸將分道出擊,與清軍戰於慶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然楊嗣昌手握兵權,事事掣肘,切斷象昇糧餉,屢屢調走象昇部生力軍,致使號稱「總督天下援兵」的象昇部只剩區區五千老弱殘卒。是年十二月十一日(1639年1月),盧象昇移兵鉅鹿(今屬河北)賈莊,已斷糧七日,全憑百姓自願捐糧摻雜冰雪為食,然無一人叛。

宦官高起潛統兵數萬在雞澤,距離賈莊不到五十里,象昇派遣楊廷麟去求援,高起潛置之不理。盧象昇知事不免,軍中大哭,誓與清軍決一死戰。隨拔寨而出,於蒿水橋決戰清軍。史載「……騎數萬環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戰,呼聲動天,自辰迄未,砲盡矢窮。奮身鬥,後騎皆進,手擊殺數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身後

[編輯]

掌牧楊陸凱,懼眾之殘其屍,而伏其上,背負二十四矢以死。」戰後,楊廷麟及部下在戰場上尋獲盧象昇遺體,甲下尚着麻衣白網(服父喪)。三郡之民聞之,痛哭失聲,聲震天地。

大學士楊嗣昌卻一意誣陷象昇臨陣脫逃,派士卒俞振龍等三人前往查看。俞振龍不畏淫威,堅持指認象昇遺體,「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張目曰:『天道神明,無枉忠臣。』」 千總楊國棟因為不肯順從楊嗣昌意思修改塘報,堅持象昇已戰死,而被處極刑。象昇遺體停屍八十多日後方為家人收殮,「至明年二月二十八日始大殮,神色如生」。

後追贈兵部尚書南明弘光帝時追諡「忠烈」,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追諡忠肅黃道讓作輓聯有「數三十九歲名將,岳家哀,盧家尤哀」之語。

家族

[編輯]

祖父萬曆十三年舉人、南康縣知縣盧立志,父親盧國霦[7]

著作

[編輯]

著作有《盧忠肅集》《盧象昇疏牘》。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文章鄕贤卢象升家书 - 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 [2020-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3). 
  2. ^ 家谱分类 江苏宜兴卢氏宗谱: 十四卷:敦本堂_家谱网 - 族谱. [2020-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3). 
  3. ^ 《明史·盧象昇列傳》
  4. ^ 《東林列傳·盧象昇列傳》「喜立名節,弱冠卽與東林諸君子徃來...」
  5. ^ 《重刊宜興縣舊志》載元年,誤。
  6. ^ 《盧象昇疏牘》記載:「流寇已至數萬矣。西山一帶,佈滿山谷,沙河、臨洺、邯鄲亦時時被其焚略。初八日,親率馬步兵一千六百人,至黃寺安撫,先遇馬賊數十,俄而數百,俄而數千。倏忽之間,老營俱至。將士恐懼之甚,咸思散逃。立斬一人,狥於轅門。身自督戰,斬賊首十四級,射打死傷賊百餘人,我兵亦傷十三人,此可謂全勝,已經具題矣。」
  7. ^ 光緒《重刊宜興縣舊志·卷七》

參見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二百六十一》,出自《明史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官銜
前任:
王振熙
直隸大名府知府
崇禎元年(1628年)上任
繼任:
崔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