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基
外觀
筷子基(葡萄牙文:Fai Chi Kei)在澳門半島西北部半島,是多層大廈林立的基層住宅區,根據澳門區域屬花地瑪堂區。
歷史
[編輯]筷子基原為沙洲,古時稱為「赤洲」。
- 1920年代,這裏填成狹長土地,在此地的東邊架了小橋連至白朗古將軍大馬路,南北水面分別為筷子基南灣、北灣。
- 1932年,這塊土地上面建了14座兩層的平房且分成兩排,稱為五二八坊,以紀念1926年發生的五二八革新[1]。由於平房構城的形狀好像一雙筷子,故這裏又名筷子基。
- 1940年代,筷子基東邊小橋處填平,從此和澳門半島連成一體。
- 1970年代,筷子基的東北填出了新土地,蓋了十多棟大廈。
- 1980年代,上述平民房屋相繼被拆且改建成大廈。此外,筷子基也進行了填海工程,與新橋和沙梨頭連在一起。
位於現時筷子基衛生中心位置,1990年代仍是木屋區(約於1997年完全拆卸),木屋沿河而建,而在木屋旁的木廠(截止2021年4月仍在)下方,設有一個大型去水渠,而木屋的另一旁,有一個不知名的小島(約籃球場大小),島上佈滿香蕉和芋頭,中央設有一間小茅屋,當時,從筷子基走向紅街市,並沒有直接道路,往往要繞道而行。 且現時筷子基衛生中心旁邊的一條街,有着一條街,名叫瓜菜街。是筷子基市民買菜的第二大地方(第一是紅街市)
區內重要設施
[編輯]交通
[編輯]公共巴士
[編輯]以筷子基命名之街道或地名
[編輯]- 筷子基街,葡萄牙文:Rua de Fái Chi Kei:介乎俾若翰街至海邊的一條街。
- 筷子基巷,葡萄牙文:Travessa de Fái Chi Kei:介乎俾若翰街和筷子基街之間一段巷。
- 筷子基一街,葡萄牙文:Rua Um de Fái Chi Kei
- 筷子基二街,葡萄牙文:Rua Dois de Fái Chi Kei
- 俾若翰街/筷子基北街,葡萄牙文:Rua do Comandante João Belo
- 高士德街/筷子基中街,葡萄牙文:Rua do Marechal Gomes da Costa:在沙梨頭南街,曾經是筷子基平民大廈內的一條街,大廈重建後今已不存。[2]
- 飛喇士街/筷子基南街,葡萄牙文:Rua do General Ivens Ferraz:介乎白朗古將軍大馬路至船澳街的一條街。
- 筷子基社屋,快富樓、快意樓及快達樓1及2座
參考資料
[編輯]- ^ FAI CHI KEI 6 ANDAR -- SKETCHBOOK 筷子基6樓 - 同名繪本. [2008-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20).
- ^ 民政總署. 告示一則,關於取消若干街道事宜。. 印務局. 2017-03-08 [2021-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3).
外部連結
[編輯]- 《就筷子基平民大廈保育問題文物大使協會促特府回應》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華僑報》二零一零年一月三日號
- 《中國建築文物、亞洲建築師會金獎作臨清拆危機》[永久失效連結] - 《葡華報》二零一零年一月廿二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