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廷號驅逐艦 (DD-413)
馬斯廷 USS Mustin (DD-413) | |
---|---|
概觀 | |
艦種 | 驅逐艦 |
艦名出處 | 亨利·C·馬斯廷 |
艦級 | 辛姆斯級驅逐艦 |
製造廠 | 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 |
動工 | 1937年12月20日 |
下水 | 1938年12月8日 |
服役 | 1939年9月15日 |
退役 | 1946年8月29日 |
結局 | 1948年作為靶艦擊沉 |
榮譽及獎項 | 13枚戰鬥之星 |
技術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1,570長噸(1,600公噸) |
滿載排水量 | 2,211長噸(2,246公噸) |
全長 | 348英尺31⁄4英寸(106.15米) |
全寬 | 36英尺1英寸(11.00米) |
吃水 | 13英尺41⁄2英寸(4.08米) |
燃料 | 滿載451.39噸燃油 |
鍋爐 | 3座巴布科克威爾科克斯鍋爐 665磅力每平方英寸(4,590千帕斯卡) 715 °F(379 °C)[1] |
動力 | 西屋電氣蒸汽渦輪引擎,2軸推進[1] |
功率 | 50,000匹軸馬力(37,000千瓦特) |
最高速度 | 37節(69公里每小時) |
續航距離 | 3,660海里(6,780公里) @ 20節(37公里每小時) 5,640海里(10,450公里) @ 12節(22公里每小時) |
乘員 | 平時:192人(10名軍官,182名士兵) 戰時:251人(16名軍官,235名士兵) |
射控裝置 | Mark 37射控系統 |
偵搜系統 | SC雷達 |
武器裝備 | 服役時:[1] 5座單裝5英寸38倍徑主炮 4座單裝.50機槍 2座四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 2條深水炸彈發射軌 1941年:[2] 4座單裝5英寸38倍徑主炮 8座單裝.50機槍 2座四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 2條深水炸彈發射軌 1944年:[2] 4座單裝5英寸38倍徑主炮 2座雙聯裝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 4座單裝厄利孔20毫米機炮 2座四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 2條深水炸彈發射軌 6座深水炸彈投射器(K炮) 1945年:[2] 4座單裝5英寸38倍徑主炮 4座雙聯裝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 4座單裝厄利孔20毫米機炮 2條深水炸彈發射軌 6座深水炸彈投射器(K炮) |
馬斯廷號驅逐艦(英語:USS Mustin,舷號:DD-413),是美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造的一艘辛姆斯級驅逐艦,是第一艘以美國海軍航空兵先驅亨利·C·馬斯廷上校命名的海軍艦艇。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馬斯廷號即活躍於太平洋戰場,參加了包括聖克魯斯群島戰役、瓜達爾卡納爾海戰等在內的多場大規模戰役。二戰結束後,她又作為靶艦參與了十字路口行動。
馬斯廷號由馬斯廷上校的兒媳冠名,於1937年12月20日在維珍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鋪設龍骨,並於1938年12月8日下水。1939年9月15日馬斯廷號正式服役,交由詹姆斯·S·弗里曼少校指揮[3]。
設計與裝備
[編輯]辛姆斯級驅逐艦的主體構造與班漢級驅逐艦類似,但在其基礎上改進了艦體流線結構和武器佈局,使其在2具西屋電氣蒸汽渦輪機的推進下最高能夠達到37節航速。該級驅逐艦早期搭載有5座單裝5英寸38倍徑主炮、2座四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和4座.50機槍,但其中一座主炮隨後因穩心過高問題而被拆除,隨着戰事進展,辛姆斯級的防空火力和反潛裝備也得到過加強。此外,該級驅逐艦還搭載有多種當時較為先進的技術,使其在續航、火炮準度等方面相較於過往船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2]。
服役歷史
[編輯]美國參戰前
[編輯]服役後的馬斯廷號被分配加入大西洋艦隊,並在美國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執行中立巡航任務,為護送英國商船作出了貢獻。1941年12月7日,她返回位於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海軍造船廠進行大修。但由於日本突襲珍珠港,第二天她就出海護送愛達荷號和密西西比號戰艦前往作戰海域。1942年1月3日,她最終在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海軍造船廠完成了此前擱置的檢修工作,並於20日穿過巴拿馬運河前往珍珠港。2月17日至4月3日,馬斯廷號為夏威夷與三藩市之間的運輸船隊提供護航。[3]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5月24日,在結束前往薩摩亞的護航任務之後,馬斯廷號護送一艘搭載補給的商船前往受日軍威脅的中途島,隨後她於6月5日回到珍珠港。兩天後,馬斯廷號加入第17特遣艦隊,前往搜尋中途島海戰中散落的雙方倖存者。在結束搜尋任務後,艦隊於6月13日返回夏威夷海域,隨後馬斯廷號開始了為期2個月的訓練和珍珠港附近海域巡航。[3]
8月17日,馬斯廷號跟隨圍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所組建的第17特遣艦隊啟航,前往西南太平洋參加奪取日軍佔據島嶼的戰鬥。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期間,她所在的驅逐艦小隊部署於艦隊南部,並在那裏為航母空襲布因、范錫和拓諾來(Tonolai)提供掩護。10月26日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期間,馬斯廷號救起337名大黃蜂號的倖存者,並與安德森號一起使用艦炮與魚雷處置了這艘嚴重受損的航母。在此期間,馬斯廷號首先發射了8枚魚雷,其中5枚命中,但僅有3枚成功起爆,安德森號隨後也補充發射了8枚魚雷,其中6枚爆炸,但此時大黃蜂號仍然保持漂浮。隨後,兩艘驅逐艦又使用主炮對其展開攻擊,但效果不彰。晚上八時許,日軍鈴谷號和五十鈴號巡洋艦所屬水偵飛機抵達現場,20:40,美軍驅逐艦放棄目標,20分鐘後,日軍驅逐艦緊隨而至,在判定大黃蜂號無法拖曳離開後於次日凌晨使用魚雷將其擊沉。[4]此次戰役中,馬斯廷號共擊落5架來襲敵機。此後,馬斯廷號繼續在艦隊中執行努美阿和聖靈島附近海域的巡邏和護航任務。11月11日,她加入了第16特遣艦隊並參加隨後爆發的瓜達爾卡納爾海戰。12月25日,馬斯廷號在完成向瓜達爾卡納爾島護送運輸艦隊的任務之後,對敵方陣地進行了炮擊。[3]
1943年2月,馬斯廷號再次為瓜達爾卡納爾島附近的航母空襲行動提供掩護,隨後回歸日常執勤任務。4月14日,馬斯廷號返回珍珠港。在港口休整數日後,她啟程前往埃達克,並於4月24日抵達。她隨後加入了該島西北部的巡邏隊,並為美軍在阿留申群島的進攻行動提供掩護。在此期間,她所在的艦隊多次炮擊基斯卡島日軍基地,並破壞了日軍前往該島的運輸線。8月15日,在美軍奪回基斯卡島之後,馬斯廷號啟程前往馬雷島海軍造船廠大修,並於10月31日返回珍珠港。11月10日,馬斯廷號跟隨第52特遣艦隊出擊,並於10天後對吉爾伯特群島發動突襲。馬金群島戰役結束後,馬斯廷號返回西海岸,並在加利福尼亞州聖佩德羅附近海域進行兩棲作戰演練。[3]
1944年1月21日,她重回茂宜島的拉海納航道,並參與到馬紹爾群島戰役中,30日,她對位於沃傑環礁的日軍陣地發動炮擊。次日,她為攻擊瓜加林環礁的巡洋艦提供支援,並於2月1日再次直接參與了對該環礁的攻擊。在接下來的2周里,她為瓜加林周圍的各支艦隊提供護航和支援,並前往美軍剛剛奪回的埃內韋塔克環礁附近執行任務。3月3日,馬斯廷號返回珍珠港。隨後,馬斯廷號加入第58特遣艦隊支援分隊,並在3月30日至4月1日艦隊空襲加羅林群島的帕勞、雅浦、沃萊伊和烏利西期間為艦隊補給艦提供掩護。4月7日,馬斯廷號返回西南太平洋,並為4月美軍在新畿內亞、艾塔佩和查亞普拉等地以及5月在瓦克德的兩棲作戰提供支援。在此期間,馬斯廷號擔負起護航、巡邏、炮擊、飛機指引、登陸支援等職責,其所在艦隊也先後對農福爾 、 桑薩波爾 、 米奧斯溫迪 、 約斯蘇達索灣 、 比亞克等地展開行動。9月15日,在對荷屬東印度群島摩洛泰展開的先期進攻中,馬斯廷號為艦隊航母編隊提供飛機指引,並隨後護送新畿內亞方向增援進入戰場。10月16日,在結束對洪堡灣的掃蕩後,她啟程前往雷伊泰島並於25日抵達。同日,她護送一支艦隊安全脫離雷伊泰灣海戰。此後,馬斯廷號在西太平洋各個基地間執行護航任務,協助美軍在菲律賓的行動。11月25日,她返回雷伊泰灣,並於27日加入駐防艦隊,執行防空警戒任務。[3]
1945年1月9日,在結束位於新畿內亞海域進行的演習後,馬斯廷號啟程支援呂宋島戰役。接下來的一個月內,她多次開火支援登陸部隊,並與其他作戰單位配合擊退了林加延海域的空襲,同時,她也完成了作戰區域的反潛巡邏。2月2日,她駛往瓜達爾卡納爾島,並在那裏加入第5艦隊,沖繩島戰役準備期間,她主要執行反潛巡邏任務。4月1日,馬斯廷號所在艦隊由烏利西環礁啟程抵達沖繩,負責為首批進攻部隊的運輸單位提供掩護。此後4天,她不分晝夜地指引運輸艦艇抵達灘頭,並為它們提供防空火力支援。4月5日,馬斯廷號啟程前往烏利西和塞班島,護送運輸隊支援沖繩戰場。17日,船隊抵達終點,馬斯廷號隨即投入火力支援、雷達警戒、反潛防空等任務中。5月2日,她加入一支護航航母編隊的護航序列,前往沖繩西南部海域。[3]
馬斯廷號於5月28日離開沖繩,經由關島、珍珠港、埃內韋塔克環礁等地,最終於6月18日抵達聖佩德羅,並在那裏的船塢進行大修和改建。在她於聖佩德羅逗留期間,日本投降,6天後,她啟程前往日本執行戰後處置任務。9月16日,馬斯廷號抵達本州大湊。[3]
戰後
[編輯]1945年末,馬斯廷號回到西海岸,隨後前往夏威夷,為之後在比基尼環礁進行的十字路口行動做準備。1946年8月29日,馬斯廷號在用作靶船後退役,並於試驗後被留在比基尼環礁。1948年4月18日,馬斯廷號被拖至馬紹爾群島,並於該地被擊沉。[3][註 1]
榮譽
[編輯]戰役或行動 | 日期(包含期間各任務段) |
---|---|
布因-范錫-拓諾來海域突襲 | 1942年10月5日 |
聖克魯斯群島戰役 | 1942年10月26日 |
第三次瓜達爾卡納爾島突襲 | 1942年11月12日至15日 |
瓜達爾卡納爾群島攻防戰 | 1942年12月25日 |
拉納爾島戰役 | 1943年1月29日至30日 |
阿留申群島戰役 | 1943年5月11日至6月2日 |
吉爾伯特群島戰役 | 1943年11月20日至30日 |
馬紹爾群島戰役 | 1944年1月31日至2月24日 |
亞太地區突襲 | 1944年3月30日至4月1日 |
新畿內亞西部戰役 | 1944年5月17日至9月15日 |
雷伊泰灣戰役 | 1944年10月16日至25日 |
呂宋島戰役 | 1944年10月4日至18日 |
沖繩戰役 | 1945年4月1日至5月26日 |
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The 1,570-ton Sims class. Destroyer History Foundation. [2023-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3) (英語).
- ^ 2.0 2.1 2.2 2.3 Friedman, Norman. US Destroy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Revised Edition.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4. ISBN 1-55750-442-3 (英語).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DD-413. DANFS Online.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30) (英語).
- ^ Samuel J. Cox. H-011-3: Guadalcanal: Santa Cruz (Japanese Pyrrhic Victory), 26 October 1942. 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NHHC. 2017-10 [2022-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3) (英語).
- ^ Operation Crossroads: Disposition of Target Vessels. Naval History and Heitage Command. 1999-01-27 [2022-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英語).
- ^ USS Mustin (DD-413) service stars. Destroyer History Foundation. [2022-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6)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