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吉林省地震列表

這是特色列表,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吉林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位置

吉林地震列表主要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自有記錄以來的顯着地震。自公元19年《三國史記》中最早的吉林省地震記載起算,吉林省已發生了4次7級以上的地震,以及2次6-7級的地震。其中,吉林省發生過的最大規模地震為1597年長白山地震,其規模經高山泰推測達到了7.7級以上,而經李裕澈推測則達到了8級以上。而遇難人數最多的地震為原載於《大金國志》的1119年前郭卡拉木地震,本次地震共造成了今肇源縣農安縣數千人遇難。這場地震同時被認為是1975年海城地震之前發生在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淺源破壞性地震。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唯一一個深源地震帶(即琿春-汪清深震區)就分佈在吉林省延邊地區。由於研究深震地震帶對於探索地殼和上地幔構造以及上地幔地震成因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琿春-汪清深震區也受到了世界範圍上的學者關注[1][2]

地質構造與活動

[編輯]
中國東北地區衛星圖
位於中國吉林省朝鮮邊界的長白山天池。遠離環太平洋地震帶深入大陸邊遠地區的長白山天池火山和五大連池火山中國大陸東部僅有的濱太平洋休眠火山,而深震活動又被認為與火山活動具有共生關係

吉林省被認為是中國相對少震、弱震的省份[3]。然而,中國大陸唯一一個深源地震活動區的陸殼部分就主要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境內屬於日本海深震帶深入中國大陸的一部分的琿春-汪清深震區,吉林省歷史上發生的兩次8級左右規模的地震也都發生於這一帶[4][5]。遠離環太平洋地震帶深入大陸邊遠地區的長白山天池火山和五大連池火山是中國大陸東部僅有的濱太平洋休眠火山,而深震活動又被認為與火山活動具有共生關係[6]

對於處在吉林省東部的北東向斷裂帶而言,其演化歷史均可大致劃分為韌脆性剪切階段、邊緣斷裂階段、左行走滑階段、造山階段、盆嶺階段和逆衝推覆階段這六個階段。這些斷裂帶的斷裂特徵明顯、活動時間長、構造運動強烈[7]。在吉林省東部,還分佈了許多以長白山天池火山群為中心的衛星火山群,而包括長白山火山群在內的這些火山群大多都處於兩個斷裂帶交匯處,如長白山火山群形成於鴨綠江圖們江裂谷帶與金策-白山站北西向深斷裂帶交匯處,再如敦化火山群形成於敦密深大斷裂帶與寬甸-龍崗-牡丹江北北東向深大斷裂帶的交匯處[8]。而對於吉林省西部而言,目前最活躍的斷裂帶為孤店斷裂,21世紀所發生的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地震皆發生於此斷裂附近。該斷裂所處的松遼盆地位於太平洋板塊西側、東亞活動大陸邊緣,發育在大陸內部太古宇—元古宇基底之上,盆地內多火山岩漿活動[9]

觀測及研究歷史

[編輯]

吉林省最早的地震記載是《三國史記》中記載的一次公元19年(東漢天風六年)發生於今集安附近的地震。記載斷斷續續持續到公元386年戛然而止。直至《大金國志》中提及到1119年2月於今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發生的地震,其中間史料空白長達723年。然而,在1119年前郭地震後,又殘缺了七百餘年,直至1871年才於《奉化縣誌》中見到下一次地震記載[註 1]。造成上述逾千年沒有地震記載的原因,除了中國東北地區地震活動頻次低之外,還有可能是因為東北地區對文史地震的研究程度不高[10]

進入地震學近代觀測史後,1908年,日本地震學家在長春市首次建立了測震台。1936年,日本人又在延吉市內建立了延吉測候所,內設有測震台。但這些觀測資料均已消失。1952年,中國科學院在長春市成立了地震地磁觀測組,該觀測組後於1956年更名為長春地球物理觀象台,於一年後(即1957年)正式投入觀測與記錄。該台在之後的中國地震觀測研究中與北京地震台等並稱為「中國老八台」[11]。1972年1月,吉林省地震編目編寫工作開始。按照中國地震局地震編目的相關技術規範要求,該編目承擔了吉林省內以及鄰近地區天然地震的分析處理的工作[12]。同年7月,吉林省地震辦公室正式成立,其主要職責為建立吉林省內的地震及地震前兆監測台網,後於1984年開始着手地下水井網的建設。 1985年,吉林省全省範圍內開展了地震監測手段的清理整頓與實用化攻關改造活動。經過這次整頓攻關改造後,吉林省形成了由中國國家基本地震台、吉林省區域台、地方台和地下水位觀測網點組成的吉林省地震監測台網。20世紀90年代,吉林省地震局開始實施區域台網調整和優化改造方案,進一步提高了儀器的觀測精度,同時改善了觀測環境[11]。2012年,為弄清所處盆地的活動斷裂和發震構造情況,松原市地震局委託中國地震局直屬高校防災科技學院開展了城市活動斷裂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項目,後於2013年5月通過專家驗收[13][14][15]

近代觀測史地震活動

[編輯]
中國全國與東北地區地震活躍期
對比 合併

吉林省被廣泛認為是中國相對少震、弱震的省份,近代地震觀測史上,吉林省內只有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松原市發生過顯着地震[16],但在1999年汪清地震2002年汪清地震兩次強烈深震發生後,若從1916年起計,中國東北地區因上述兩次地震的觸發後進入第五次地震活躍期。東北地區的中強淺源地震因此變得活躍起來,尤其是在2002年汪清地震後,在隨後的三年內,連續發生了一系列中強地震。2015年5月,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第7個防災減災日宣傳時期,吉林省地震與火山分析預報研究中心副主任盤曉東接受採訪表示,根據自1972年吉林省地震台網建成後的資料分析,以四平長春舒蘭一線為界,吉林省東部地區的地震活動相對較活躍,西部地區相對不活躍。但自進入21世紀以來,吉林省西部地區的地震活動與東部相比相對較強,以2006年乾安地震2013年前郭地震為典型,對震央附近地區造成了嚴重的損失[17]

根據張國民研究員對中國境內全國地震活躍期的劃分結果與東北地區的地震活躍期進行對比,可以發現中國東北地區的地震活躍期往往是緊隨着全國地震活躍期結束而開始的,即中國地震活躍期與中國東北地區地震活躍期首尾相接[18]。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起算,中國和中國東北地區的地震活躍期劃分大致如下表:

中國全國和東北地區的地震活躍期的劃分[18]
活躍期 中國活躍期 中國東北地區活躍期
第一活躍期 1890年-1912年 1912年-1926年
第二活躍期 1920年-1938年 1937年-1948年
第三活躍期 1946年-1957年 1956年-1967年
第四活躍期 1966年-1976年 1975年-1986年
第五活躍期 1985年至今 1999年(-2008年[註 2]

顯着地震

[編輯]

下方表格列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歷史上的顯着地震。除非特別註明,表內的震央位置均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新的行政規劃,地震烈度均採用麥加利地震烈度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度量。

日期 震央位置 震級 震源深度 烈度 遇難 受傷 備註 來源
1119年2月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6.75-7 M 不詳 IX 數千人 不詳 本次地震發生於孤店斷裂上,原載於《大金國志》。本次地震造成始興肇源縣)和利涉農安縣)數千人遇難。截至21世紀,這次地震仍然是松遼盆地乃至吉林省發生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地震,同時被認為是1975年海城地震之前發生在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淺源破壞性地震。 [20][21][22][23]
1597年10月6日 長白山一帶 ≥8 M 深源,具體不詳 VI 0人 0人 由於這次地震的影響範圍大,有感範圍半徑可達1800公里以上,所以曾被誤以為震央位於渤海,直至21世紀初才被李裕澈等人確定本次地震的震央位置為中國東北部和朝鮮東北部一帶的琿春-汪清深震區 [5][24]
1902年7月3日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圖們江
43°25′59″N 129°24′00″E / 43.433°N 129.400°E / 43.433; 129.400
6.6 M 20公里 VIII 不詳 不詳 本次地震是中國東北地區已知最早給出時、分、秒發震時間的地震。由於本次地震震央處於琿春-汪清深震區一帶,曾發生過的幾次中強地震的震源深度皆為數百公里,在震前幾十年間該地淺源地震活動也十分微弱,因此,曾有人對本次地震資料的可靠程度提出過疑問,但最終被吉林省延邊地震辦公室和遼寧省地震局證實為可靠資料。本次地震除造成人員傷亡外,還致使震央附近房屋被毀壞和小溪錯動。 [25][26][27]
1973年9月29日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們江
41°54′25″N 130°58′30″E / 41.907°N 130.975°E / 41.907; 130.975
7.8 MW 575.5公里 III 0人 0人 關於本次地震的震央尚存爭議,但均位於琿春-汪清深震區。中國吉林省遼寧省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山東省有感。除此之外,日本氣象廳設立於日本本土多地的地震儀觀測到了烈度階級為3的搖晃。由於震源深度過大,本次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但這是琿春-汪清深震區有記錄以來發生過的最大規模的地震。 [5][28]
1999年4月8日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
43°36′25″N 130°21′00″E / 43.607°N 130.350°E / 43.607; 130.350
7.1 MW 565.7公里 V 0人 0人 通過各機構所給出的各地烈度情況,李裕澈等人總結出本次地震的有感範圍的最大半徑為2000餘公里,絕大多數地點的烈度為3度以下,僅少數地區(半徑約200餘公里)為5度。由於震源深度過大,本次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 [5][29]
2002年6月29日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
43°30′N 130°36′E / 43.50°N 130.60°E / 43.50; 130.60
7.3 MW 540公里 V 0人 0人 由於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極深,未造成人員傷亡。但由於地震震級較大,震央距較小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震感較為強烈,而偏離板塊俯衝方向較遠的中國東北地區南部、華北地區甚至日本俄羅斯朝鮮韓國等部分地區也有震感報告。 [5][30][31][32]
2006年3月31日 乾安縣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交界處
44°37′26″N 124°07′19″E / 44.624°N 124.122°E / 44.624; 124.122
5.0 Ms 10.0公里 VI 0人 2人 本次地震震央位於吉林油田開採區內,被認為與油氣田開採誘發有關。本次地震是吉林省40年來最大的淺源地震,共造成約7萬間民房受損,經濟損失約1億元人民幣 [33][34][35]
2013年11月23日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44°36′N 124°10′E / 44.60°N 124.17°E / 44.60; 124.17
5.8 Ms 9.0公里 VII 0人 10人 本次地震序列共發生5次面波震級為5.0級以上的地震,造成近6萬戶房屋受損(其中1.6萬戶嚴重受損),25.7萬人受災,經濟損失20億人民幣。 [36][37][38]
2018年5月28日 松原市寧江區
45°16′45″N 124°33′26″E / 45.2792°N 124.5572°E / 45.2792; 124.5572
5.7 Ms 13.0公里 V 0人 0人 本次地震共造成2間房屋倒塌,2006間房屋受嚴重破壞以及9601間房屋受一般損壞,但暫未收到人員傷亡的報告。另外,震區內有農民報告,其進行勞作的稻田地里發生了土壤液化現象 [39][40][41]
吉林省顯着地震震央位置(斜體並標註△符號的事件代表震央為估計值或有爭議)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實際上,今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附近曾於1597年10月6日發生過一次M≥8級的地震,但由於這次地震的影響範圍大,有感範圍半徑可達1800公里以上,所以曾被誤以為震央位於渤海,直至21世紀初才被李裕澈等人確定本次地震的震央位置為中國東北部和朝鮮東北部一帶[5]
  2. ^ 孫文福等人於2008年認為,中國東北地區的第五個地震活躍期已於2008年結束。但在2009年吉林省又發生了兩次中強地震後,張國生間接否定了中國東北地區第五活躍期已結束的觀點,故以括號來標識以示有爭議[18][19]

參考來源

[編輯]
  1. ^ 張立敏; 唐曉明.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运动与中国东北深震带. 地球物理學報. 1983, 26 (4): 331–340 [2018-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9) (中文(簡體)). 
  2. ^ 萬永革. 《地震学导论》. 科學出版社. 2016: 11. ISBN 978-7-03-047926-6 (中文(簡體)). 
  3. ^ 盤曉東; 王軍亮; 孫旭麗; 盧燕紅; 張晨俠; 康建紅. 乾安-前郭5.0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分析. 防災減災學報. 2007, 1: 8–15 [2018-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8) (中文(簡體)). 
  4. ^ 趙文峰. 珲春深震火山共生与内陆地震线.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1985, 1: 85–92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2) (中文(簡體)). 
  5. ^ 5.0 5.1 5.2 5.3 5.4 5.5 李裕澈; 時振梁; 曹學鋒. 1597年10月6日“珲春-汪清深震区”M≥8地震触发的湖震和火山喷发. 地震學報. 2012, 34 (4): 557–570 [2018-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22日) (中文(簡體)). 
  6. ^ 張良懷. 深震活动与火山动态观测研究课题的技术思路与设想. 防災減災學報. 1988, 3: 75–85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2) (中文(簡體)). 
  7. ^ 邵建波; 畢守業. 吉林省东部主要北东向断裂带地质特征及地壳演化. 吉林地質. 1995, 1: 35–39 [2018-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9) (中文(簡體)). 
  8. ^ 金伯祿; 魏海泉. 吉林省敦化盆地地质特征及地质发展史. 吉林地質. 2011, 30 (3): 12–24 [2018-07-07]. doi:10.3969/j.issn.1001-2427.2011.03.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3) (中文(簡體)). 
  9. ^ 宋均秋. 板块运动对松辽盆地构造演化的影响. 科技創新導報. 2008, 30: 59–60 [2018-07-07]. doi:10.3969/j.issn.1674-098X.2008.30.05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7) (中文(簡體)). 
  10. ^ 吳戈. 东北大陆地震史料研究与分析. 防災減災學報. 1991, 1: 17–24 [2018-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8) (中文(簡體)). 
  11. ^ 11.0 11.1 於岫嵋; 岳慶祥. 吉林省地震台网监控能力分析. 防災減災學報. 1999, 1: 9–17 [2018-07-07]. doi:10.13693/j.cnki.cn21-1573.1999.0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9) (中文(簡體)). 
  12. ^ 陳聰; 張帆; 陳卓. 通过地震编目分析吉林省地震分布特征. 大眾科技. 2017, 19 (7): 43–44 [2018-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3) (中文(簡體)). 
  13. ^ 王雷; 沈軍; 於曉輝; 萬永魁. 吉林省松原地区孤店断裂活动性研究. 地震地質. 2016, 38 (2): 447–457 [2018-07-07]. doi:10.3969/j.issn.0253-4967.2016.0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7) (中文(簡體)). 
  14. ^ 吉林省松原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初步设计论证会在北京召开. 中國地震局. 2012-05-08 [2018-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7) (中文(簡體)). 
  15. ^ 我院《松原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阶段性成果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防災科技學院科研處. 2013-12-15 [2018-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3) (中文(簡體)). 
  16. ^ 盤曉東; 王軍亮; 孫旭麗; 盧燕紅; 張晨俠; 康建紅. 乾安-前郭5.0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分析. 防災減災學報. 2007, 1: 8–15 [2018-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8) (中文(簡體)). 
  17. ^ 中國吉林網. 我省将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鳳凰新聞. 2015-05-12 [2018-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7) (中文(簡體)). 
  18. ^ 18.0 18.1 18.2 孫文福; 李海林; 曹鳳娟; 李芳; 焦明若; 郭曉燕. 东北地震大形势跟踪研究. 防災減災學報. 2008, 24 (3): 9–16 [2018-07-07]. doi:10.3969/j.issn.1674-8565.2008.03.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3) (中文(簡體)). 
  19. ^ 張國生. 吉林东部区域地震趋势研究.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3, 7 [2018-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3) (中文(簡體)). 
  20. ^ 唐雅芝. 1119年吉林省地震震中的确定. 遙感信息. 1988, 1: 14+29–31 [2018-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8) (中文(簡體)). 
  21. ^ 唐雅芝. 公元1119年2月吉林省前郭县卡拉木地震震级的计算和确定. 防災減災學報. 1986, 1: 45–50 [2018-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8) (中文(簡體)). 
  22. ^ 克石. 东北历史地震研究消息. 防災減災學報. 1986, 3: 10 [2018-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8) (中文(簡體)). 
  23. ^ Jun Shen; Bo Shao; Xiao-hui Yu. Seismogenic tectonics of the Qian-Gorlos earthquake in Jilin Province, China. 地震學報(英文版). 2016, 29 (2): 93–103 [2018-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0) (英語). 
  24. ^ 王健. 渤海海域历史地震和海啸. 地震學報. 2007, 29 (5): 549–557 [2018-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9) (中文(簡體)). 
  25. ^ 金東淳; 崔鍾燮; 許相希; 李華; 安在律; 姜炳植. 1902年吉林汪清6.6级地震与图们江流域地震地质特征. 防災減災學報. 2000, 3: 31–37 [2018-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8) (中文(簡體)). 
  26. ^ 許東滿; 吳戈. 1902年吉林汪清地震考察与分析. 防災減災學報. 1990, 3: 51–57 [2018-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8) (中文(簡體)). 
  27. ^ 金東淳; 崔天日. 图们江流域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与研究. 中國地震. 2002, 18 (3): 289–296 [2018-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8) (中文(簡體)). 
  28. ^ M 6.5 - North Korea. 美國地質勘探局. [2018-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1) (美國英語). 
  29. ^ M 7.1 - Jilin-Heilongjiang border region, China. 美國地質勘探局. [2018-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8) (美國英語). 
  30. ^ 蔡宏雷; 陳琳榮. 吉林汪清7.2级深源地震前后延边地震台前兆异常的探讨. 科技創新導報. 2011, 5: 125 [2018-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中文(簡體)). 
  31. ^ 高山泰; 於岫嵋; 楊清福; 鄭雅琴. 日本海西部及中国东部地区深源地震在华北、东北有感的研究. 東北地震研究.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中文(簡體)). 
  32. ^ 震度データベース検索 (地震別検索結果) - 2002/06/29 02:19:33.0 - ウラジオストク付近 - Mj7.0. 日本氣象廳. [2018-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9) (日語). 
  33. ^ M 4.7 - Jilin, China. 美國地質勘探局. [2018-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8) (英語). 
  34. ^ 高金哲; 李志偉; 包豐; 崇加軍. 2006年吉林乾安-前郭M 5.0级地震深度及其成因探讨.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3, 28 (5): 2328–2335 [2018-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8) (中文(簡體)). 
  35. ^ 中國地震局震災應急救援司. 2006年国内地震灾害特点. 中國地震局. 2007-02-06 [2018-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4) (中文(簡體)). 
  36. ^ M 5.3 - 39km NNE of Changling, China. USGS. [2018-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8). 
  37. ^ 吉林地震最新消息:松原15小时连续三次5级以上地震. 觀察者網. 2013-11-24 [2018-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8) (中文(中國大陸)). 
  38. ^ 2013年国内地震灾害. 中國地震局. 2014-01-15 [2018-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30) (中文(簡體)). 
  39. ^ M 5.1 - 22km WNW of Fuyu, China. USGS. [2018-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8). 
  40. ^ 松原市召开5·28地震新闻发布会. 松原市地震局. 2018-05-29 [2018-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9) (中文(簡體)). 
  41. ^ 松原地震后稻田里出现这一现象 当地农民害怕了. 網易新聞. 2018-05-29 [2018-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9)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