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基百科:特色列表
維基百科的特色列表 特色列表是被維基百科社群所认为在維基百科上最好的列表。列表在放到这里之前,先会在特色列表评选中,就可用性、完整度、准确性、中立性,以及文风、排版等,根据我们的特色列表标准进行评审。 目前,中文維基百科共有1,357,104篇條目,其中397(刷新)篇為特色列表(約占总条目的0.03%,每3,418篇条目中有一篇)。此外,我們還有993篇典范条目(約占总条目的0.07%,每1,367篇条目中有一篇)、2,855篇優良條目(約占总条目的0.21%,每475篇条目中有一篇)和211張特色圖片。全部優良和特色內容中的条目和列表合計有4,245篇(約占总条目的0.31%,每320篇条目中有一篇)。特色列表頁面的右上角會標示星形標記( 將條目列為特色列表的過程相當簡單。如果您認為您發現或貢獻的條目滿足特色列表標準,您可以在特色列表评选頁面提名條目,讓公正的評審者評定,以決定條目能否成為特色列表。另外,如果您认为某一特色列表已不滿足特色列表標準,您可以通過评选页面提出重选;當條目提名失敗或被除名時,評審者和除名者應當給予解釋以及可能的改進建議。 如果需要頒發星章給其他用戶,可以考慮使用{{特色列表奖章}}以表示對於特色列表的貢獻。 |
特色列表工具 |
东西文化论战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关于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异同、长短和取舍的论战。这场辩论始于1915年《青年杂志》之创立,至1927年北伐前结束。期间,数百人以逾千篇文章参与论战,围绕着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出路展开辩论。当时的重要学者几乎无不参加其中。胡适、陈独秀等西化派批判中国文化,对之全盘否定,梁漱溟、杜亚泉、章士钊等人则为中国文化辩护,认为应当要调和中西文化。1919年五四运动后,争论的焦点从先前的东西文化优劣的比较,及东西文明异同的比较,转为东西文化能否调和的问题。论战期间,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这一论战并未得出结论,以至1930年代重新出现“中国文化本位论”和“全盘西化论”的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