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守望級通報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守望」號
概況
使用者  德意志帝國海軍
前級 「獅鷲」號
次級 流星級
完成數 2
損失數 1
退役數 1
技術數據
排水量
  • 設計:1,246 t(1,226 long ton
  • 滿載:1,499 t(1,475 long ton)
全長 85.8米(281英尺6英寸) o/a
全寬 9.66米(31英尺8英寸)
吃水 3.74米(12英尺3英寸)
動力輸出
動力來源
速度 19(35公里每小時;22英里每小時)
續航距離 9節(17公里每小時;10英里每小時)航速下達到2,440海里(4,520公里;2,810英里)
乘員
  • 7名軍官
  • 134名水手
武器裝備
  • 3門10.5厘米(4.1英寸) K L/35艦炮
  • 3具35 cm(13.8英寸)魚雷發射管
裝甲

守望級通報艦德語:Wacht-Klasse[a]是19世紀80年代末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兩艘通報艦,分別是「守望」號[b]「狩獵」號[c]。這兩艦分別於1886年和1887年開建,1888年和1889年竣工。這兩艦的設計方案基於因缺少魚雷武器而被證明為不成功設計的前級「獅鷲」號[d]。為此,守望級兩艦裝備了三具魚雷發射管以提高戰鬥力。這兩艦也是第一批裝設有裝甲防護的德國通報艦。

這兩艘軍艦都曾在德國主要艦隊服役。兩艦主要用於和平時期的訓練和艦隊演習。1901年9月,在年度的艦隊演習中,「守望」號意外與鐵甲艦「薩克森」號[e]發生碰撞並很快就沉沒了。「狩獵」號在這之後又繼續服役了三年,之後退出服役,並在隨後的16年中先後擔任各種角色。1920年,該艦被報廢出售。

設計

[編輯]

19世紀80年代,德意志帝國海軍開始建造現代化的鋼殼通報艦,用於艦隊偵察和魚雷艇艦隊的指揮。其中第一批是兩艘閃電級通報艦[f]。1883年,列奧·馮·卡普里維[g]將軍取代阿爾布雷希特·馮·斯托施[h]成為皇家海軍司令後,海軍開始轉向綠水學派[i]原則。這一海軍發展思想主要採用小型廉價魚雷艇而不是昂貴的鐵甲戰艦來保衛國家海岸。當時的帝國議會反對海軍大量的開支,因此這一戰略得到了議會的支持。卡普里維指示新型通報艦(即後來的守望級)應該有着更小的體積以及能夠跟上最新的魚雷艇行進的高速度[7]

結果,這兩艘艦隻在服役中的表現令人失望。得因於較小的艦體尺寸,使兩艦在建造完成並進行海上試驗之後才顯現出糟糕的船舶耐波性[j]。此外,由於艦載炮台火力太弱,無法有效地與其他艦隊的同類艦艇進行交戰。這兩個缺陷限制了兩艦作為艦隊偵察艦的效用。然而與之前的設計相比,本級兩艦確實引入了一些改進,其中包括裝甲甲板和對指揮塔的保護,以及艦上新增的電氣照明。[7]

常規參數

[編輯]

守望級兩艦的水線長為84米(276英尺),全長85.5米(281英尺),舷寬9.66米(31.7英尺),艦首最大吃水深度3.74米(12.3英尺),艦尾吃水深4.67米(15.3英尺)。按照設計,兩艦的排水量可達1,246公噸(1,226長噸;1,373短噸),在滿載狀態下則達到1,499公噸(1,475長噸;1,652短噸)。兩艦的艦體由橫向鋼架構成。「守望」號「狩獵」號編配7名軍官和134名水手。艦上還載有幾艘較小的船隻,包括一艘巡邏艇英語Picket boat[k]、一艘高低桅小帆船、一艘小艇[l]和一艘獨桅快船。兩艦並不是十分高效的海船,抗波性、復原性能以及可操作性都較差。[11][12]

動力

[編輯]

守望級通報艦的推進系統由兩台三缸三脹蒸汽機組成,每台蒸汽機驅動一具直徑3.3米(11英尺)的三葉螺旋槳。四座燃煤機車鍋爐英語Locomotive boiler[m]為蒸汽機提供蒸汽,這些鍋爐集中安裝在艦舯部通過單根煙囪進行排氣。1891年至1893年間,希肖公司英語Schichau-Werke[n]威廉港皇家造船廠建造的新鍋爐得以被安裝上艦。艦上配備了兩台發電機,可以在67V的電壓下輸出20千瓦特(27匹馬力)的功率。[15]

艦載推進系統可以輸出4,000匹公制馬力(3,900匹指示馬力)的額定功率以達到19節(35公里每小時;22英里每小時)的最高航速,然而兩艦實測均為達到設計時速。艦上攜帶的230公噸(230長噸;250短噸)煤,支持兩艦在單舵操控下能夠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的速度航行大約2,860海里(5,300公里;3,290英里)。[15]

武器和裝甲

[編輯]

建造時,本級艦隻裝備了三門105毫米(4.1英寸)K L/35艦炮,分別安裝在單座中軸炮座英語Pivot gun[o]內。這些炮座內總共配備了180發炮彈,射程可達7,000米(23,000英尺)。此外,兩艦還裝有三具35 cm(13.8英寸)的魚雷發射管,其中一具裝在艦首水線下,另外兩具裝在舷側[p]的甲板發射器中。1891年,四門88毫米SK L/30單座速射炮替換掉了原本的105毫米艦炮。[11][12]

本級艦隻是德國首批配備裝甲的通報艦:10毫米(0.39英寸)厚的甲板裝甲和20毫米(0.79英寸)厚的斜面裝甲分別保護着彈藥庫機艙英語engine room[q]。指揮塔由側邊安裝的25毫米(0.98英寸)裝甲以及頂部安裝的10毫米(0.39英寸)厚裝甲提供防護。圍繞煙囪的圍板英語Coaming[r]有75毫米(3.0英寸)厚。所有裝甲都由複合熟鐵製成。為了防禦來自水下的攻擊,艦體在裝甲被分隔成12個裝甲甲板下方水密隔艙和10個水面上隔艙。[15]

艦隻

[編輯]
艦名 建造者 開建 下水 完成 結局
「守望」號

SMS Wacht

不萊梅威悉股份公司[7] 1886年8月[7] 1887年8月27日[7] 1888年8月9日[7] 1901年9月4日沉沒[1]
「狩獵」號

SMS Jagd

不萊梅威悉股份公司[20] 1887年[20] 1888年7月7日[20] 1889年6月25日[20] 1910年5月14日除籍[1]

服役記錄

[編輯]
1899年的「守望」號

「守望」號與「狩獵」號在服役生涯中曾擔綱多種角色。1889年,「守望」號在主力艦隊中服役並與四艘鐵甲艦以及皇家遊艇「霍亨佐倫」號德語Hohenzollern (Schiff, 1880)[s]一起,開始了前往地中海的大規模訓練巡航。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順道對希臘、鄂圖曼帝國奧匈帝國以及意大利進行了一系列訪問。「狩獵」號曾在1890年和1891年護送威廉二世登上「霍亨佐倫」號兩次在北海海域進行巡航。返回德國後,「狩獵」號開始在威廉港擔任警備艦英語Guard ship[t]。此外,這兩艘軍艦還參加了和平時期的例行訓練,尤其是每年8月和9月的大型艦隊演習。1893年,「守望」號開始擔任魚雷艇的艦隊先頭艦[u]。1895年3月,「狩獵」號成為第一艘通過基爾運河的船隻。彼時,該艦通過實際航行對船閘系統等進行一系列測試,以確保整個航道正常運作。之後該航道於6月份正式開通。[20][26]

在19世紀90年代中期,這些船隻開始作為主力艦隊的通報艦。作為通報艦,這些艦隻被用於偵察、傳遞信號以及阻止敵方魚雷艇的攻擊。1901年初,「狩獵」號作為代表德國參加維多利亞女王葬禮的艦隊的一員前往英國。但是到了8月11日,對這艘船的例行檢查發現狀況不佳,因此被停止服役。9月4日,「守望」號在訓練演習中不小心撞上了裝備堅固的鐵甲艦「薩克森」號。「薩克森」號的撞角嚴重損壞了「守望」號水線以下部位,導致後者迅速下沉。而艦上全體船員全都被安全撤離。「狩獵」號則在1910年5月被從海軍除籍,然後被用作魚雷發射平台進行魚雷訓練,並最終在1920年被出售拆解。[27][27][28]

腳註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譯名參考自《德國巡洋艦史》。[1]
  2. ^ 譯名參考自《德國巡洋艦史》。[1]
  3. ^ 譯名參考自《德國巡洋艦史》。[1]
  4. ^ 譯名參考自《德國巡洋艦史》。[2]
  5. ^ 譯名參考自《艦船百科全書》[3]
  6. ^ 譯名參考自《德國巡洋艦史》。[4]
  7. ^ 譯名參考自《海戰事典.2》。[5]
  8. ^ 譯名參考自《海戰事典.2》。[5]
  9. ^ 譯名參考自《1914-1945年的海上戰爭》。[6]
  10. ^ 譯名參考自《機電詞典》[8]
  11. ^ 譯名參考自《英語常用詞用法·詳解大詞典 A-K》[9]
  12. ^ 譯名參考自《美國帆船協會沿岸巡航基礎課程官方教材 沿岸巡航入門》[10]
  13. ^ 譯名參考自《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 工程技術卷 上》[13]
  14. ^ 譯名參考自《泰恩河上的黃龍旗》[14]
  15. ^ 譯名參考自《英國戰鬥巡洋艦》[16]
  16. ^ 譯名參考自《船舶結構與設備》[17]
  17. ^ 譯名參考自《中華科學技術大詞典 工程技術卷 上》[18]
  18. ^ 譯名參考自《船舶工程專業英語詞彙》[19]
  19. ^ 譯名參考自《無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戰海戰全史》[21]
  20. ^ 譯名參考自《簡明英漢辭典》[22]
  21. ^ 譯名參考自《英漢/漢英航海詞典》[23],另有來源譯作「支隊領艦」[24]、「領航驅逐艦」或者「分隊領艦」[25]

引文

[編輯]

參考書目

[編輯]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I: Major Surface Vessels.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790-6. 
  • Hildebrand, Hans H.; Röhr, Albert; Steinmetz, Hans-Otto. Die Deutschen Kriegsschiffe: Biographien: ein Spiegel der Marinegeschichte von 1815 bis zur Gegenwart (Band 4) [The German Warships: Biographies: A Reflection of Naval History from 1815 to the Present (Vol. 4)]. Ratingen: Mundus Verlag. 1993. ISBN 978-3-7822-0382-1 (德語). 
  • Hildebrand, Hans H.; Röhr, Albert; Steinmetz, Hans-Otto. Die Deutschen Kriegsschiffe: Biographien: ein Spiegel der Marinegeschichte von 1815 bis zur Gegenwart (Band 8) [The German Warships: Biographies: A Reflection of Naval History from 1815 to the Present (Vol. 8)]. Ratingen: Mundus Verlag. 1993 (德語). 
  • Lyon, David. Gardiner, Robert; Chesneau, Roger; Kolesnik, Eugene M. ,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Greenwich: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240–265. ISBN 978-0-85177-133-5. 
  • Sondhaus, Lawrence. Preparing for Weltpolitik: German Sea Power Before the Tirpitz Era.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7. ISBN 978-1-55750-745-7. 
  • 日本海人社 (編). 德国巡洋舰史. 世界艦船.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0-06 [2020-01-25]. ISBN 9787543664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5) (中文(中國大陸)). 
  • 指文號角工作室; 中國海軍史研究會 (編). 海战事典.2 第1版.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6-02 [2020-02-26]. ISBN 978754723015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4) (中文(中國大陸)). 
  • 愛爾蘭(Ireland,B.); 李雯; 劉慧娟. 1914-1945年的海上战争. 世界近現代海戰史系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12. ISBN 7-208-05960-8 (中文(中國大陸)). [失效連結]
  • 席玉虎. 英语常用词用法·详解大词典 A-K. 北京: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2007-06. ISBN 978-7-80103-519-6 (中文(中國大陸)). 
  • 劉偉. 美國帆船協會 , 編. 美国帆船协会沿岸巡航基础课程官方教材 沿岸巡航入门. 美國帆船協會沿岸巡航基礎課程官方教材. 大連: 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2019-09. ISBN 978-7-5632-3832-3 (中文(中國大陸)). 
  •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 工程技术卷 上.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9-06. ISBN 978-7-100-17102-1 (中文(中國大陸)). 
  • 張黎源. 泰恩河上的黄龙旗.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0-05. ISBN 978-7-108-06822-4 (中文(中國大陸)). 
  • 姜波; 孫卓敏; 孫淑娟 (編). 船舶工程专业英语词汇 SPECIALIZED VOCABULARY FOR MARINE ENGINEERING. 哈爾濱: 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7-03. ISBN 978-7-5603-6220-5 (中文(中國大陸)). 
  • 上海交通大學. 机电词典.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1991-10. ISBN 7-111-01748-X (中文(中國大陸)). 
  • 楊堅. 英国战列巡洋舰.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17-07. ISBN 978-7-5518-1518-5 (中文(中國大陸)). 
  • 崔剛; 李志玉; 趙亞冰 (編). 船舶结构与设备. 大連: 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2009-12. ISBN 978-7-5632-2401-2 (中文(中國大陸)). 
  • 章騫. 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 第1版.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3年7月. ISBN 9787547405413. OCLC 876800013 (中文(中國大陸)). 
  • 李渾成. 英汉/汉英航海词典.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01. ISBN 7-114-02831-8 (中文(中國大陸)). 
  • 徐鍾. 简明英汉辞典. 北京: 知識產權出版社. 2006-08. ISBN 7-80198-534-6 (中文(中國大陸)). 
  • 袁隨善; 何志剛 (編). 英汉船舶近海工程词典.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2-03. ISBN 7-80513-966-0 (中文(中國大陸)). 
  • (英)克里斯·馬歇爾. 舰船百科全书. 顧慧麗(譯).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06. ISBN 7-114-02882-2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