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里內戰
索馬里內戰 | |||||||
---|---|---|---|---|---|---|---|
非洲之角衝突、反恐戰爭的一部分 | |||||||
2024年索馬里軍事情況 | |||||||
| |||||||
參戰方 | |||||||
1986年-1991年: 索馬里民主共和國(1991年前) 聯軍武裝:
|
1986年-1991年: 反對派武裝: | ||||||
1992年-1993年: |
1992年-1995年: | ||||||
2006年-2009年: | |||||||
2009年-至今: |
2009年-至今: 美國[4][5] 支持: 英國[6] 土耳其[7] 意大利[8] | ||||||
傷亡與損失 | |||||||
傷亡: 300,000–500,000+[9][10][11] |
索馬里內戰(阿拉伯語:الحرب الأهلية الصومالية;英語:Somali Civil War)是指索馬里從1991年持續至今的武裝衝突。
背景
[編輯]索馬里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其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經受到古埃及的影響,但由於其地理環境惡劣,其歷史上沒有形成過穩定的封建性質的統一國家,雖然索馬里人分佈廣泛,但大多數時候都是以部族和部落聯盟的形式進行統治。這導致索馬里人對部落的依附更強,對國家的認同遠不及對所屬部落的認同。
索馬里在19世紀末先後被意大利和英國入侵,意大利統治非洲之角到摩加迪沙的區域,英國則是在索馬里北部沿海建立了索馬里蘭保護國。1960年6月1日,索馬里國自英國獨立,同月26日,改名為索馬里蘭,5天後就與同日自意大利獨立的索馬里達成協議,合併建立了索馬里共和國。1969年,索馬里發生政變,最高革命委員會取得政權並建立社會主義國家後,對各地各部族的地方主義、部族政治進行打壓,造成很多部族對政府的不滿和各方矛盾加劇。
1977-1978年的歐加登戰爭的失敗嚴重損害了索馬里的經濟和領導人的威望,戰前索馬里政府花費巨資進口武器裝備,引起經濟困難問題。該國本身工業規模就很弱小,城市化水平很低,大部分國民仍舊按照部落制度過着游牧和半定居的生活,因此對國家缺少認同感。當經濟問題蔓延到各行各業,民眾的不滿與日俱增,因此索馬里民主共和國的局勢開始動盪。1988年,索馬里北部出現動盪,索馬里政府派軍隊清剿,導致大量無辜平民傷亡,據稱有20萬伊薩克部族的人遭到殺害。這類事件加劇了各部族之間的衝突和仇恨。
1991年蘇聯解體,索馬里民主共和國隨即垮台。此前由於歐加登戰爭的影響,軍方在索馬里各地都有軍火儲備,但軍隊也受到部族政治的影響,因此在政府垮台後立刻軍閥化,在索馬里境內形成割據勢力。
總統垮臺 雙方混戰(1986–1992年)
[編輯]內戰第一階段,源於反對索馬里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總統高壓政權的叛亂。1991年巴雷總統被推翻後,發生了一場反革命,企圖令他能夠重新領導國家。[12]
然而越來越多的暴力事件,令混亂的局面演變成為一場人道主義危機,而全國則陷於無政府狀態。1991年,索馬里蘭共和國宣佈獨立,以設法與產生更多激戰的南部地區有所隔絕。索馬里蘭共和國並未獲得國際社會的正式承認。其疆域主要在索馬里的西北部地區,介於吉布提共和國和索馬里東北部邦特蘭地區之間。
聯合國介入 減輕饑荒(1992-1995年)
[編輯]聯合國安理會根據第733號決議案和聯合國安理會第746號決議案,組織第一期聯合國索馬里行動,首要任務是向索馬里人民提供人道主義救濟行動,並幫助已經解散中央政府的索馬里恢復社會秩序。
安理會於1992年12月3日,一致通過第794號決議案,批准成立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索馬里維和部隊。其任務是確保人道主義援助物品能夠實際分發到當地居民的手裏,並且在索馬里重建和平的社會。聯合國索馬里維和部隊於1993年抵達索馬里,並開始一項為期兩年的工作,以減輕飢荒問題。
剛果石油公司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之前,出借它在摩加迪沙公司的樓房給美國駐索馬里大使館當臨時行館也有一些日子。而且最初美國布希總統政府團隊的特使團也用這座樓房作為臨時總部[13][14][15]。並未證實索馬里有油藏,不過在脫離中央的邦特蘭地區被認為可能有些油藏量,然而至今石油的探查結果仍然存有爭議。索馬里過渡聯邦政府(TFG)已經警告過投資者,除非國家情況回復到像以前一樣的穩定,否則不要進行投資[16]。
1993年6月及10月之間,摩加迪沙地方軍閥部隊與聯合國索馬里維和部隊之間爆發多場槍戰,結果造成24名巴基斯坦軍士兵與19名美軍士兵死亡(全部美國士兵陣亡31名)。大多數陣亡的維和部隊及美國部隊士兵均陣亡於摩加迪沙之戰,也有超過1,000名索馬里地方軍閥士兵死於這場戰役。這場戰役隨後改寫成小說《黑鷹墜落》及拍成電影黑鷹墜落。聯合國索馬里維和部隊隨後於1995年3月3日撤出索馬里,不過也已經造成相當人員的傷亡。
四分五裂 爭取自治(1998-2006年)
[編輯]1998年至2006年間,索馬里境內有不少地區發表獨立宣言。不過這些地區不像索馬里蘭宣告脫離索馬里,而只是想要自治。
1998年,邦特蘭宣佈「臨時」獨立,並表示它將會參加任何索馬里的和解調停,組成新的中央政府。同年,南方的朱巴蘭也宣告獨立。
第三個宣告獨立的組織是1999年成立的拉漢文抵抗軍(RRA),此組織活動地區是邦特蘭的邊界沿線一帶。這次RRA「短暫」的分離行動於2002年重申。接着就有索馬里西南國的獨立出現。1999年,RRA早就已經對索馬里中央及南部地區拜州及巴科勒州進行行政上的獨立自治。而朱巴蘭地區顯示出被索馬里西南國所圍繞,也因此她的政治地位到目前為止還不明朗。
第四支宣告獨立的組織是2006年由加勒穆杜格地區針對聯合伊斯蘭法庭的武裝力量的增強而宣佈。儘管索馬里蘭脫離索馬里走向宣佈完全獨立的道路,但被許多索馬里人視為一個自治政府實體。
而在1998到2006年期間,也出現不同的軍事調停行動會議,目的是為針對各方武力消長所推出來的方案。這些調停行動會議有泛部族間的過渡國家政府(TNG)、索馬里和解與重建委員會(SRRC)等,這些調停組織最終也打下了2004年11月建立的索馬里過渡聯邦政府(TFG)的基礎。然而,這段期間軍閥及部族間的暴亂衝突仍然持續著,而這時所謂國家軍事力量的控制能力也僅僅稍微及於索馬里各地區。
伊斯蘭法庭興衰 埃塞俄比亞介入 組過渡政府(2006–2009年)
[編輯]2004年,索馬里過渡聯邦政府(TFG)於肯尼亞內羅比建立。索馬里的局勢仍然過於混亂,以致各武裝派系還是不能意見一致地在摩加迪沙開會商討統一大計。之後在2006年初,TFG進一步在拜多亞建立臨時政府。
同時在2006年初,出現一個名為恢復和平與反恐聯盟(ARPCT)的組織,是由非宗教性、以摩加迪沙為基地的軍閥組成的武裝團體。ARPCT組織反對以伊斯蘭教法為導向的聯合伊斯蘭法庭(ICU)的崛起,其時ICU已經在迅速加強武力。ARPCT還得到來自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金援[17]。也因此,整個地區情勢更加嚴峻,進一步地導致首都地區的衝突不斷提升。
聯合伊斯蘭法庭的勢力膨脹
[編輯]至2006年6月,ICU於摩加迪沙戰役後成功奪取首都摩加迪沙,並將ARPCT逐出摩加迪沙,之後成功說服或以武力強迫其他軍閥加入他們這一派。在他們打到邦特蘭邊界地區以及接收朱巴蘭南區及中區之後,ICU的勢力逐漸擴大。
伊斯蘭基本教義派不斷增強力量,伊斯蘭好戰份子不斷擴大伊斯蘭基本教義派與索馬里其它派系間的軍事衝突。其它派系包括索馬里過渡聯邦政府(TFG),邦特蘭以及加勒穆杜格,後者這些派系組成自治政府,其目的着重於抵抗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組織的武裝攻擊。如此嚴峻的情勢,也導致埃塞俄比亞的介入。埃塞俄比亞的立場是支持非宗教性的索馬里武裝組織。ICU也聲稱獲得埃塞俄比亞的對手厄立特里亞及外國聖戰者的支持,還針對埃塞俄比亞佔領了索馬里的蓋多州以及在拜多亞周圍地區部署軍隊的行動而發起聖戰。
聯合伊斯蘭法庭對埃塞俄比亞介入的戰鬥及潰敗
[編輯]2006年12月,ICU與TFG開戰,此役名為拜多亞戰役。戰鬥涉及索馬里穆杜格州地區的城鎮班迪拉德里與希蘭州地區的城鎮貝蘭德文等地。ICU主要作戰目的是用武力將埃塞俄比亞武裝部隊逐出索馬里領土。然而,ICU在所有的主要戰役均被擊敗,接着被迫撤出摩加迪沙。12月27日喬哈爾戰役中經過最後的短暫戰鬥之後,ICU的領導下台。
緊接着吉利布戰役在2006年12月31日開始,基斯馬尤因此在2007年1月1日落到TFG及埃塞俄比亞武裝部隊的手裏。總理阿里·穆罕默德·蓋地呼籲全國進行索馬里非武裝化。
美國的介入
[編輯]2007年1月,自聯合國在1990年代開始在索馬里軍事部署以來,美國官方第一次軍事介入調停行動。此次軍事調停行動是由美國空軍AC-130空中砲艇對伊斯蘭基本教義派所盤據的拉斯坎坡里地區進行空襲行動,其中部分的計劃是要擒捉或是擊殺這些基地組織的活動分子。這些活動分子大都潛伏在ICU武裝組織當中。不確定的報告也指出,美軍顧問自戰爭開打以來、就出現在埃塞俄比亞以及索馬里過渡聯合政府(TFG)的武裝部隊里。美國海軍也部署在近海地區,以防止伊斯蘭叛亂分子從海路逃竄,而且與肯尼亞交界地區亦被封鎖,非經許可不得進出。
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叛亂與部族間的戰鬥再起
[編輯]ICU武裝組織的部隊一從戰場上潰敗下來,這些殘兵敗將就轉而開始進行游擊戰,持續對抗埃塞俄比亞以及索馬里過渡聯合政府(TFG)的武裝部隊。同時,隨着對ICU戰事的結束,原有的部族間衝突也繼續進行。
為了建立地區安全,一項名為非洲聯盟駐索馬里特派團(AMISOM)的提案授權向索馬里派遣多達8,000人的維安部隊。這次行動任務擴大非洲國家間的軍事活動領域,也分擔早期由政府間發展管理局(IGAD)下非洲之角國家間組織所籌劃的軍事行動任務。
失去佔領區後,ICU內部發生分裂,強硬派堅持武裝鬥爭,進而成立了伊斯蘭黨(領導為哈桑·達希爾·阿韋斯),而ICU也分裂出青年側翼派系伊斯蘭青年黨(為ICU的側翼「青年黨部」;領導為莫克塔·阿里·祖貝爾)等之組織。而這些與ICU有關聯的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組織也不斷的籌劃進行各種叛亂、綁架等行動,誓言推翻謝赫·謝里夫·謝赫·艾哈邁德總統及歐馬·阿布迪拉夏得·阿里·夏爾馬克總理所帶領的TFG政府,也堅決反對外國軍隊駐扎在索馬里。
索馬里戰事(2009年)
[編輯]埃塞俄比亞軍隊撤出後,以索馬里聯邦軍成為今後戰爭的主力,並在之後從極端武裝手中奪取了80%的土地。自從1989年西亞德政權被推翻後,統治索馬里的不是各種混亂的民兵組織,就是殘暴的極端分子,而聯邦政府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希望。他們曾經風雨飄搖,被認為很快就會滅亡,但經過9年的戰鬥,他們成功崛起。由於中央權威的重新確立,除了索馬里蘭之外的其他省邦都加入了聯邦。
2009年1月1日:在摩加迪沙以南18英里的Afgoi地區,一位索馬里記者記錄了一場發生在極端武裝和溫和派穆斯林之間的戰鬥,傷亡不明。
一名聯邦政府議員在Baidoa被暗殺。
1月2日:極端武裝襲擊了Bakara Market,殺死8名平民。
3日:在摩加迪沙以北270英里的Guri'el,擁護聯邦的溫和派穆斯林民兵與極端武裝爆發了戰鬥,3名聯邦民兵與2名極端武裝死亡。
4日:40名平民死於Galgaduud地區的戰爭。
5日:埃塞俄比亞軍隊將極端武裝逐出Qansah Dheere,一名士兵陣亡。
6日:聯軍與極端武裝在Guriel戰鬥,4名聯邦民兵與2名極端武裝死亡。
25日:埃塞俄比亞軍隊完全撤出索馬里。
4月2日:一艘外國海軍戰艦在邦特蘭沿海向海盜開火,殺死一名海盜。
5日:聯軍發現並殺死了一名極端武裝。在Lower Jubba鎮,一些青年黨士兵與他們的指揮官發生衝突,4人死亡,超過10人受傷,。
12日:美國特種部隊從亞丁灣解救了一名被海盜綁架的海員,並打死3名海盜。
22日:聯邦軍收復了中部的一座城鎮,一名士兵陣亡,3名極端分子被打死。
5月7日-14日:極端武裝在首都大舉進攻,經過7天的戰鬥,聯軍擊退了極端武裝,18名聯邦民兵和29名極端武裝死亡。
13日-15日:極端武裝攻擊了中部的Mahas鎮,2名聯邦軍和2名極端武裝陣亡。隨後極端武裝奪取了該鎮周邊的一些村莊,4名聯邦軍和5名極端武裝陣亡。
15日-17日:在貫穿整個中部的戰鬥中,極端武裝遭受大敗,47人被打死,聯邦軍僅損失2人。極端武裝奪取了首都北部的Jowhar鎮,3名聯邦民兵陣亡。
22日-23日:聯邦軍在首都發起攻勢,Bakarra區的極端武裝投降,13名極端武裝被打死,4名聯邦軍陣亡。
24日,一名極端分子駕駛SUV試圖自殺式襲擊聯邦軍營,但是他在接近軍營時被打死。
26日,伊斯蘭法庭聯盟與青年黨在Jowher火拼,各有5人死亡。
27日,7名極端武裝在首都的戰鬥中死亡。
28日,極端武裝襲擊了聯軍的一隻運輸隊,4名聯軍和4名極端武裝死亡。
6月1日-4日,聯邦軍在首都摩加迪沙北部發起攻勢,攻佔了一些街區,至此他們控制了首都18個區中的16個。13名聯邦軍和10名極端武裝死亡。
5日,極端武裝攻佔了索馬里中部的Wabho鎮,20名聯邦民兵和10名極端武裝死亡。
6日,Wabho鎮的鄉村激戰繼續,11名聯邦民兵和14名極端武裝死亡。
17日摩加迪沙爆發戰鬥,2名聯邦軍和1名極端武裝死亡。
7月12日,極端武裝在攻打摩加迪沙北部的Villa區的戰鬥中遭受大敗,40人死亡,聯軍陣亡6人,其中3人是聯邦軍。
22日,在首都摩加迪沙北部和南部相繼爆發戰鬥,聯邦軍陣亡3人,極端武裝死亡3人。
22日-23日,Wahbo鎮戰火再起,6名聯邦民兵和10名極端武裝死亡。
索馬里戰事(2010年)
[編輯]2010年3月12日索馬里政府軍(TFG)在非洲聯盟駐索馬里特派團部隊的火力支援下和反政府武裝組織在首都摩加迪沙持續地進行戰鬥,自10日以來已造成約60人死亡[18]。200多名重武裝的伊斯蘭黨分子於2010年5月2日清晨未發一槍一彈就長驅直入索馬里海盜的主要根據地哈拉爾代雷鎮,並佔領警察局等戰略要地。
伊斯蘭黨領導哈桑·達希爾·阿韋斯告訴英國廣播公司,伊斯蘭黨要在當地實施嚴格的伊斯蘭教法來結束海盜行為[19]。索馬里青年黨於2010年8月23日下午攻擊首都摩加迪沙市區穆納酒店並開槍掃射造成大量傷亡。
索馬里通訊部公佈的死亡人數為31人。索馬里第二副總理易卜拉欣告訴記者,攻擊造成19名平民、6名過渡議會議員、5名安全部隊人員、2名酒店工人,和2名伊斯蘭青年黨攻擊者死亡。截至當天下午15點,死亡人數已經上升到33人,議員的死亡人數達到10人。據醫生統計,受傷人數超過了100人。英國廣播公司報導,伊斯蘭青年黨發言人Sheikh Ali Mohamoud Rage表示,攻擊行動為該黨「特戰部隊」所做。事後,索馬里副總理伊比斥責「伊斯蘭青年黨」在伊斯蘭賴買丹月遂行攻擊[20][21][22][23][24]。
2010年的索馬里情勢已造成索馬里的地方政府及伊斯蘭黨、伊斯蘭青年黨各方勢力都盤算要和索馬里海盜集團聯合陣線,以強固擴張己方的地盤及利益。不過有的海盜集團強調建立自己的武力,據穆杜格州荷比歐港的海盜頭子默罕默德·噶凡吉說他們用擄船贖金建立一小型步兵師可以用來捍衛自己的利益,以抵禦伊斯蘭黨、伊斯蘭青年黨的進襲[25]。
索馬里戰事(2011年)
[編輯]摘要:聯邦軍在首都和南部取得一些進展,南部省邦朱巴蘭在在與極端武裝的戰鬥中崛起,後來與聯邦中央合併。
2月22-23日:首都地區爆發激戰,86名聯邦軍陣亡,68名極端武裝死亡。
26日,聯邦軍奪取Wardhumadle鎮,打死25名極端武裝。
3月5日,聯軍奪取Bulo Hawo鎮,此時該鎮已被極端武裝佔據多年。聯軍和極端武裝各有50-60人死亡。
10日,摩加迪沙激戰,聯邦軍和極端武裝共計20人死亡。
13日,在Beledweyne的戰鬥中,幾名聯邦軍和十幾名極端武裝死亡。
20日,極端武裝在Dhobley鎮損失慘重,死亡35人,聯邦軍陣亡3人。
28日,摩加迪沙激戰,今年以來首都摩加迪沙已經多次發生激戰,極端武裝急於挽回他們在首都附近的頹勢。58名聯邦士兵和51名極端武裝死亡。
4月1日,有17名聯邦軍和21名極端武裝在首都的戰鬥中死亡。
3日,聯邦軍攻佔Dhobley鎮和Liboi鎮,77名聯邦士兵和44名極端武裝死亡。
8日,非洲聯盟援軍在首都的戰鬥中大敗極端武裝,以6人的代價殺死45名極端武裝。
27日,Gedo地區,聯邦軍在抵抗極端武裝進攻的戰鬥中獲勝,81名聯邦軍陣亡,165名極端武裝被打死。
11月24日,索馬里南部的Wamaitho,Kisima和Hawina相繼爆發戰鬥,聯軍摧毀了兩個極端武裝的訓練營,10名極端武裝被打死,8名被打傷。
12月20日,聯軍攻克了Hosungow鎮打死了包括一名指揮官在內的18名極端武裝。
索馬里戰事(2012年)
[編輯]聯邦政府在西部,南部地區逐漸壯大。首都聯邦軍不斷擴大地盤並打通了和西南部地區聯邦軍的交通線。
索馬里戰事(2013年)
[編輯]首都聯邦軍打通了和中部地區聯邦軍的交通線,將極端武裝分為三塊。
相關作品
[編輯]相關條目
[編輯]- 索馬里歷史
- 索馬里蘭
- 邦特蘭
- 索馬里西南國
- 索馬里海盜
- 伊斯蘭法庭聯盟
- 索馬里內戰派系
- 邦特蘭與索馬里蘭之爭端
- 索馬里總統列表
- 索馬里總理列表
- 摩加迪加防線
- 聯合國索馬里行動1(UNOSOM I)
- 聯合國索馬里維和部隊(UNITAF)
- 聯合國索馬里行動2(UNOSOM II)
- 非洲聯盟駐索馬里特派團(AMISOM)
- 2006年索馬里軍閥攻勢
- 恢復和平與反恐聯盟(ARPCT)
- 索馬里內戰中的外交和人道主義努力
- 索馬里叛亂
- 索馬里各區的鞏固(1998-2006年)
- 索馬里的調解企圖(1991-2004年)
- 摩加迪沙陷落
- 基斯馬尤陷落
- 班迪拉德里戰役
- 貝雷得溫戰役
- 拉斯坎坡里戰役
- 穆納酒店攻擊事件
- 摩加迪沙戰役(2010–2011年)
- 康培拉襲擊(2010)
註釋
[編輯]- ^ Kenya: Seven Oromo Liberation Front Fighters Held in Gariss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llafrica.com (Daily Nation), January 6, 2007
- ^ ISIL's First East African Affiliate Conducts Attacks in Somalia, Kenya. DefenseNews. 2015-12-29.
- ^ Somalia: Pro-ISIL militants, Al Shabaab clash in deadly Puntland infighting. Garowe Online. 2015-12-24 [2016-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6).
- ^ Al-Shabaab leader's fate unclear after suspected U.S. drone strike. CNN. [2014-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30).
- ^ U.S. drone strike in Somalia targets al-Shabab leader. The Washington Post. [2017-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9).
- ^ First British troops arrive in Somalia as part of UN mission. The Guardian. 2016-05-02 [2016-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2).
- ^ Liddon, Paul. The significance of Turkey's overseas military bases. AhvalNews. 2019-07-13 [2021-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5).
- ^ US special forces base, Italian army convoy attacked in Somalia. Al Jazeera. 2019-09-30 [2020-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9).
- ^ Twentieth Century Atlas – Death Tolls and Casualty Statistics for Wars, Dictatorships and Genocides. Users.erols.com. [2011-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4).
- ^ c.f. UCDP datase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or SNA, SRRC, USC, SNM, ARS/UIC and Al-Shabaab tolls.
- ^ UCDP non-state conflic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olls
- ^ 周世瑀,"索馬里的內戰與帝國軍事干涉"[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聯合報,2012/09/24.
- ^ Kretzman, Steve. Oil, Security, War The geopolitics of U.S. energy planning. Multinational Monitor. No. Jan/Feb. 2003 [2008-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8).
- ^ Fineman, Mark. Column One; The Oil Factor In Somalia;Four American Petroleum Giants Had Agreements With The African Nation Before Its Civil War Began. They Could Reap Big Rewards If Peace Is Restored.. Los Angeles Times. 1993年1月18日: 1 [2008年8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2月24日).
- ^ George, Dev. Will the majors return to Somalia?. Offshore. 1995: 8 [2008-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20).
- ^ Abdillahi Yusuf’s Transitional Government And Puntland Oil Deals. 索馬里蘭時報(Somaliland Times). [2007-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 ^ UN trying to clarify problems in Somal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The Final Call - Jun 29, 2006
- ^ 羊城晚報,《索馬里首都又激戰已造成六十人死亡》,存档副本. [2010-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2010年3月13日星期六
- ^ 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伊斯蘭黨攻老巢索國海盜駕車逃》[永久失效連結],聯合報 2010.05.03 02:56 pm,星期五.
- ^ 記者莊蕙嘉即時報導,《激進組織掃射飯店索國4議員亡》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聯合報(法新社摩加迪沙24日電),2010.08.24 07:11 pm
- ^ 潘勛綜合報導,《索民兵開攻議員官民至少30死》[永久失效連結],中國時報,2010-08-25
- ^ 新華日報《索馬里青年黨認領酒店襲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國網,2010-08-26 07:34:20
- ^ 新京報,《索馬里組織襲擊酒店致33死現場屍橫遍地如地獄》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新浪網,2010-08-25
- ^ Mohammed Olad Hassan《Somali MPs killed in hotel suicide attac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BBC,2010年8月24日
- ^ JEFFREY GETTLEMAN《In Somali Civil War, Both Sides Embrace Pirat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紐約時報,2010年9月1日
外部連結
[編輯]- 索馬里內戰新聞報導
- Somalia in cris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ollection of articles on the BBC (英文)
- Somalia's Struggle for Stabili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rom The NewsHour with Jim Lehrer. (英文)
- The Somalia Affai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from CBC News (英文)
- Somalia - War situation since 1991 on France 24 Special Report on France 24 news channel (英文)
- U.S. Special Envoy Cites Widespread ‘Lack of Confidence’ in Somali Government from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