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5月20日) |
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國際會議 | |||
---|---|---|---|
日期 | 1960年11月10日至12月1日 | ||
國家/地區 | 蘇聯 | ||
會場 | 蘇聯莫斯科 | ||
|
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於1960年11月10日至12月1日在蘇聯莫斯科召開,共有81個國家的共產黨或工人黨參加。此次會議主要圍繞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的爭執展開[1],期間阿爾巴尼亞一方轉而支持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代表團由劉少奇和鄧小平率領[2]。會議通過了《81國共產黨和工人黨莫斯科會議聲明》,簡稱《莫斯科聲明》[3]。
籌備
[編輯]根據1960年6月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布加勒斯特會議的決議,同年10月1日至22日召開由12個社會主義國家和14個資本主義國家的共產黨、工人黨代表組成的起草委員會會議,為即將於11月召開的世界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準備文件。委員會成員包括:澳大利亞共產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阿根廷共產黨、保加利亞共產黨、巴西共產黨、大不列顛共產黨、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越南勞動黨、德國統一社會黨 、德國共產黨、印度共產黨、印尼共產黨、意大利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朝鮮勞動黨、古巴人民社會黨、蒙古人民革命黨、波蘭統一工人黨、羅馬尼亞工人黨、美國共產黨、敘利亞共產黨、蘇聯共產黨、芬蘭共產黨、法國共產黨、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日本共產黨[4]。起草委員會共開會七次,並設立了一個秘書處,負責討論修改蘇共草案。秘書處共召開11次會議。這些會議上中蘇兩黨爆發激烈爭論,東歐各黨基本支持蘇共,亞洲各黨和阿爾巴尼亞、澳大利亞則支持中共[5]。
會議
[編輯]1960年11月10日至12月1日,81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在莫斯科召開。中蘇兩黨就蘇共草案中的關於蘇共二十大、蘇共二十一大、「集團活動」、「派別活動」、「協商一致原則」等觀點爆發衝突。阿爾巴尼亞勞動黨領導人霍查點名批評赫魯曉夫,指責蘇共打壓阿黨,還批評了赫魯曉夫對南斯拉夫的態度。越南勞動黨主席胡志明四處奔走,試圖使中蘇兩黨重新團結起來。11月29日,起草委員會達成共識,中蘇兩黨各退一步,中國共產黨同意聲明可以照抄1957年《莫斯科宣言》;蘇共同意刪除聲明中的「派別活動」。會議最終通過了《莫斯科聲明》和《呼籲書》[6]。中蘇兩黨試圖恢復至1957年的關係,在會後劉少奇應邀訪蘇,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兩黨的關係。
代表團
[編輯]參會政黨如下(有3個政黨參會記錄被抹除,其中一個相信是美國共產黨):
- 阿爾巴尼亞: 阿爾巴尼亞勞動黨
-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共產黨
- 阿根廷: 阿根廷共產黨
-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共產黨
- 奧地利: 奧地利共產黨
- 比利時: 比利時共產黨
- 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共產黨
- 巴西: 巴西共產黨
- 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共產黨
- 緬甸: 緬甸共產黨
- 加拿大:加拿大共產黨
- 錫蘭: 錫蘭共產黨
- 智利: 智利共產黨
- 中國: 中國共產黨
-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共產黨
- 哥斯達黎加: 人民先鋒黨
- 古巴: 人民社會黨
- 塞浦路斯: 勞動人民進步黨
-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
- 丹麥: 丹麥共產黨
- 多米尼加共和國: 多米尼加人民社會黨
- 厄瓜多爾: 厄瓜多爾共產黨
- 薩爾瓦多: 薩爾瓦多共產黨
- 芬蘭: 芬蘭共產黨
- 法國: 法國共產黨
- 東德: 德國統一社會黨
- 西德: 德國共產黨
- 希臘: 希臘共產黨
- 瓜德羅普: 瓜德羅普共產黨
- 危地馬拉: 危地馬拉勞動黨
- 海地: 人民統一黨
- 洪都拉斯: 洪都拉斯共產黨
- 匈牙利: 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
- 印度: 印度共產黨
- 印尼: 印尼共產黨
- 伊朗: 伊朗人民黨
- 伊拉克: 伊拉克共產黨
- 愛爾蘭: 愛爾蘭工人黨, 北愛爾蘭共產黨
- 以色列: 以色列共產黨
- 意大利: 意大利共產黨
- 日本: 日本共產黨
- 約旦: 約旦共產黨
- 朝鮮: 朝鮮勞動黨
- 黎巴嫩: 黎巴嫩共產黨
- 盧森堡: 盧森堡共產黨
- 馬來西亞: 馬來亞共產黨
- 馬提尼克: 馬提尼克共產黨
- 墨西哥: 墨西哥共產黨
- 蒙古: 蒙古人民革命黨
- 摩洛哥: 摩洛哥共產黨
- 尼泊爾: 尼泊爾共產黨
- 荷蘭: 荷蘭共產黨
- 新西蘭: 新西蘭共產黨
- 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社會黨
- 挪威: 挪威共產黨
-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共產黨
- 巴拿馬: 巴拿馬人民黨
- 巴拉圭: 巴拉圭共產黨
- 秘魯: 秘魯共產黨
- 波蘭: 波蘭統一工人黨
- 葡萄牙: 葡萄牙共產黨
- 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共產黨
- 留尼汪: 留尼汪共產黨
-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工人黨
- 聖馬力諾: 聖馬力諾共產黨
- 南非: 南非共產黨
- 蘇聯: 蘇聯共產黨
- 西班牙: 西班牙共產黨
- 蘇丹: 蘇丹共產黨
- 瑞典: 瑞典共產黨
- 瑞士: 瑞士勞動黨
- 敘利亞: 敘利亞共產黨
- 泰國: 泰國共產黨
- 突尼斯: 突尼斯共產黨
- 土耳其: 土耳其共產黨
-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阿拉伯共產黨
- 英國: 大不列顛共產黨
- 美國: 美國共產黨
- 烏拉圭: 烏拉圭共產黨
-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共產黨
- 越南: 越南勞動黨
外部連結
[編輯]- The Struggle for Peace, Democracy and Socialism: Documents of Meetings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Communist and Workers』 Parties, Held in Moscow in November 1957, in Bucharest in June 1960, and in Moscow in November 1960
- The "Great Debate:" Documents of the Sino-Soviet Spli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參見
[編輯]參考
[編輯]- ^ Hoxha, Enver. Selected Works III (PDF). 1960: Selected Works August – October [February 21, 2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5-07).
- ^ 閻明復. 刘少奇出席81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 人民網. [2018-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8-26).
- ^ 在《莫斯科宣言》和《莫斯科声明》的基础上团结起来. [2023-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8).
- ^ 苏共中央一九六四年七月三十日给中共中央的信. [2024-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1).
- ^ 1960年莫斯科会议补记.
- ^ 1960年莫斯科会议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