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冊封體制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漢字文化圈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冊封體制」是漢字文化圈專題的一部分,一個主要對(即漢字文化圈,或稱「東亞文化圈」「儒家文化圈」等)為主題的文章作編輯、收集、整理、完善的專題。如果您願意參與,可以編輯這篇文章,或者造訪本專題頁面了解專題的工作,並歡迎參與討論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條目品質提升計劃專題 (獲評丙級
冊封體制條目品質已經提升,根據條目品質標準參考的評分,結果如下:
 丙級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朝貢體系(6-0)[編輯]

from Wikipedia:條目質量提升計劃/票選主題

上次討論的時候,好像一堆的人感興趣,結果我寫了這麼多,連個幫手都找不到,汗……

現在越寫越沒有信心,一家之言的東西越來越多,特別是再往下要涉及到評價、研究什麼的時候更是如此,大家有空來幫幫忙吧。金翅大鵬鳥(talk) 06:17 2005年7月1日 (UTC)

支持[編輯]

  1. 金翅大鵬鳥(talk) 07:22 2005年7月1日 (UTC)
  2. FDyyr 09:54 2005年7月3日 (UTC)
  3. 樓蘭蔻 23:05 2005年7月6日 (UTC)
  4. Yttrium 11:20 2005年7月29日 (UTC)
  5. -- Stewart|惡龍 (講講講!) 07:20 2006年1月26日 (UTC)
  6. 阿腳 10:46 2006年4月3日 (UTC)

反對[編輯]

評論[編輯]

  • 辛苦金翅大鵬鳥了.--樓蘭蔻 23:05 2005年7月6日 (UTC)

名稱[編輯]

看了條目內容,我怎麼覺得應該叫做朝貢制度更對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53 2006年9月18日 (UTC)

朝貢=朝貢制度。朝貢體系=靠朝貢制度維持的國際關係體系(與威斯特伐里亞體系相對)。我想這樣解釋應該可以說明它們的區別。至於這個條目怎麼寫,我想應該以國際關係學為主較好。--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13:05 2006年9月21日 (UTC)

請問,中國的各個朝代的「藩屬國」,可否詳細列出??[編輯]

請問歷史專業的人士,是否可以詳細的說明一下,在每個朝代裏,各有哪些國家是屬於中國的「藩屬國」(或者說向中國政府朝貢的國家)??希望能在條目中,以獨立的選項來敘述!!
強烈建議:最好能獨立的闢建條目,來詳細列出中國在各個朝代時期裏的「藩屬國」有哪些,並且以列表的方式來述寫,以便清楚地比較,謝謝!!----飛翔未來 07:32 2007年2月4日 (UTC)

「藩屬國」這個名稱,帶有強烈的中國中心色彩。中國自認為的藩屬國,其實很多僅僅是和中國保持正常貿易往來的國家,因此單列一條目,似有較大爭議。金翅大鵬鳥(talk) 08:41 2007年2月4日 (UTC)

同意--2001:B011:E:1D25:84F8:2F4E:8E10:8638留言2018年7月17日 (二) 23:24 (UTC)[回覆]

名稱[編輯]

我將條目由「朝貢體系」移動到了目前的「中華朝貢體系」。因為查閱英文版發現西方也有不完整的朝貢體系,而本條目中關於中華朝貢體系已經比較成型,故移動至此。——全麥麵包請張嘴2014年8月4日 (一) 14:18 (UTC)[回覆]

建議改名:「中華朝貢體系」→「冊封體制」[編輯]

中華朝貢體系」 → 「冊封體制」:理由如下--琪琪與拉拉留言2018年7月18日 (三) 15:59 (UTC) 理由:[回覆]

  1. 第一方面,中華朝貢體系是西方人發明創造的詞彙,是一個叫做 John King Fairbank的人 所發明的,詳情請見英文版維基百科
  2. 第二方面,以本條目的名稱是怎麼來的,來說
    • 首先,朝貢體系不等於中華圈內使用的。蒙古滿洲哈薩克帖木兒金帳汗國遊牧民族國家都有朝貢,歐洲的俄羅斯曾經向金帳汗國朝貢、她強大後喀山汗國等遊牧國家又反過來向俄羅斯朝貢;克里米亞汗國突尼西亞摩洛哥鄂圖曼土耳其朝貢,古代波斯帝國、奴隸制馬木路克埃及,都逼迫周圍弱小國家向他們朝貢,印度王公領也向英國朝貢。
    • 朝貢一詞並非形容東亞獨有的政治及外交狀態,但是俄羅斯的朝貢、蒙古的朝貢卻不見使用「歐洲朝貢體系」、「遊牧朝貢體系」這樣的說法。
    • 另外,中國的遼朝金朝元朝清朝,實際上採用了『中華朝貢+遊牧朝貢』雙軌制,例如四大汗國也對元朝朝貢,但是遠在俄羅斯的金帳汗國早已脫離了本條目所講述的中華朝貢體制,可金帳汗國卻是莫斯科大公國的宗主國;再例如,克里米亞汗國,本身已經和中國無半點關係,但是它實行的朝貢體系和同為蒙古的元朝的如出一轍,唯一區別就是入主中原的元朝有了「冊封這一中國特有的技術」',而克里米亞汗國也沒有去冊封小部落、金帳汗國也沒有去冊封莫斯科大公,這些遊牧國家只有朝貢、沒有冊封。因此,冊封體制一詞更加能凸顯東亞的朝貢體系的真實情概況,而且實際上也是如此。
    • 中華朝貢體系字數太多,太顯累贅,而且明顯是「翻譯西方文獻」而造出的用語,中國直接用「原本就有的」冊封體制既能表達一切。中華朝貢體系一詞,原本是維基百科在翻譯英文版本的朝貢,以及合併原本存在東亞朝貢體系等等頁面時候,為了符合英文的翻譯、又能概括已有的東西,在維基百科上人為創造的用語。(參見本條目的移動歷史和討論頁面就能知道了)。
  3. 第三方面,以網上的搜尋量來說,
    1. 開啟搜索裏面的書籍、文章專門搜索工具
      • 台灣谷歌——冊封體制: 21,600條,中華朝貢體系: 3,020條
      • 香港谷歌——冊封體制: 28,600條,中華朝貢體系: 3,020條
      • 中國百度——冊封體制: 15,387條,中華朝貢體系: 8,683條
      • 綜合計算——冊封體制: 65,587條,中華朝貢體系: 17,723條——冊封體制明顯較多
    2. 開啟全部搜索
      • 台灣谷歌——冊封體制:196,000條,中華朝貢體系:140,000條
      • 香港谷歌——冊封體制:215,000條,中華朝貢體系:140,000條
      • 中國百度——冊封體制:146,000條,中華朝貢體系:284,000條
      • 綜合計算——冊封體制:557,000條,中華朝貢體系:564,000條——相差不多,中華朝貢多一點,但是,如果你搜一下為什麼百度的中華朝貢體系搜索量明顯比較多,是因為『一帶一路』的影響,一帶一路被稱為新的朝貢體系,多家中國大陸媒體以此為版面,故導致搜索量上升。並且台灣香港的有關於「中華朝貢體系」的新聞,大多也是直接翻譯英文媒體的名稱,因此導致中華朝貢體系的搜索量上升
    3. 日文網站搜索
      • 日文雅虎——冊封體制: 58,000條,中華朝貢體系: 12,900條(日文雅虎還彈出「您找的難道不是中華朝貢體」嗎?)
      • 日文谷歌——冊封體制:215,000條,中華朝貢體系:131,000條
      • 冊封體制還是比較多,故建議改成冊封體制。

歡迎討論~~ --琪琪與拉拉留言2018年7月18日 (三) 15:59 (UTC)[回覆]

已完成移動[編輯]

--琪琪與拉拉留言2018年7月26日 (四) 10:22 (UTC)[回覆]

建議改名:「中华朝贡体系」→「册封体制」[編輯]

中华朝贡体系」 → 「册封体制」:承前議--紺野夢人 肺炎退散 2021年8月9日 (一) 02:32 (UTC)[回覆]

完成--A1Cafel留言2021年8月22日 (日) 10:2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