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子嬰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優良條目落選子嬰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2022年11月11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Untitled[編輯]

文中《史記‧秦始皇本紀》的章句為:

「立二世之兄子嬰為秦王」

但本人手中的《史記》 (中華書局1969年香港印刷的版本) 卻這樣寫:

「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未知孰是?

派翠可夫 (我的討論處) 08:21 2006年2月12日 (UTC)

子嬰之父[編輯]

要不要就子嬰之父的問題進行討論?我是支持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

DEMONBANE (我的討論處) 08:21 2008年7月19日 (UTC)

我是支持子嬰是秦始皇的長孫,現代人往往習慣了叔叔年長於侄子的觀念,殊不知侄子年長於叔叔的情況也是存在的,特別是在皇室。還有就是現代人認為18歲是成年的標誌,但秦始皇在18歲以前就不可以有婚生子麼?我們不可以將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古人的身上!在暫無定論的情況下,難道一兩個論者的論據還比歷代史書來的更權威?請各位給與解答!

Future2040 (我的討論處) 17:00 2008年7月19日 (UTC)

光從年齡推算,子嬰是胡亥的姪子就有很大的問題。歷代史書權威歸權威,若沒有近代學者依據考古、近代出土文物及其他文獻細心考証,很多問題我們都不會注意、發現到。

  • 林劍鳴的《秦漢史》有寫到,古人大約在15、16歲左右時結婚。
  • 子嬰有二子,能和子嬰商量如何殺死趙高,年齡至少有14、15以上。
  • 秦始皇死時年齡有50。
  • 若秦始皇15歲時生扶蘇,在始皇的卒年時,年齡為36。(古人出生年算1歲)
  • 若扶蘇15歲時生子嬰,在始皇的卒年時,年齡為22。
  • 殺趙高在前207年,依前推算子嬰此年約有25歲。子嬰之子此年有14、15歲左右,那麼子嬰10歲時就有兒子?
  • 子嬰是扶蘇之子?《史記》並沒有寫道,《漢書》也沒有,從什麼時侯開始成為扶蘇之子?
  • 胡亥即位時的年齡,《始皇本紀》作21,《秦紀》作12。那一條正確沒有定論。依撰寫的時間,《秦紀》較早,《史記》較晚。

DEMONBANE (我的討論處) 14:31 2008年7月20日 (UTC)

殺趙高的時候,子嬰的年齡有多大?史書並沒有記載。秦始皇和太子扶蘇幾歲有第一個兒子,至今沒人知道,他們會不會按照古人的常規在15或16歲結婚,這很難說,因為史書沒有記載。根據目前考證得出的結果就是:子嬰的身世不明。

所以,在子嬰身世沒有確鑿的定論之前,還是以歷代史書的記載為準。謝謝!

Future2040 (我的討論處) 17:00 2008年7月21日 (UTC)

那就兩種說法都保留,如果只保留一種說法,我不接受。

DEMONBANE (我的討論處) 12:40 2008年7月22日 (UTC)


我想知道是哪一本正史有記載到,子嬰的生父是扶蘇

DEMONBANE (我的討論處) 22:31 2008年7月22日 (UTC)

歷朝歷代的官方文獻中,只要是和秦史有關的,都有提到子嬰的是扶蘇的長子始皇的長孫。各位可以查閱,因為中國朝代太多,所以,不再一一列舉。還有就是,為方便讀者閱讀,此模版已移至秦三世

Future2040 (我的討論處) 17:00 2008年7月21日 (UTC)

這讓我想到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司馬光在這裏不作考異,只寫着「乃立子嬰為秦王」就帶過去了。

在無共識的情況下,我就在父親一覽將三種說法並列,並刪除故此處採用第一說8字及家庭一覽。修改第三種說法為這一派認為《六囯年表》的有關章句應該理解為:「高立二世兄、子嬰〔為秦王〕。」這樣沒問題吧?

DEMONBANE (我的討論處) 21:40 2008年7月23日 (UTC)

很無聊的編輯戰啊[編輯]

連續幾天都見到幾位管理員不斷地刪除和移動此條目。不如在行動之前先討論取得共識吧! --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08年7月30日 (三) 03:53 (UTC)[回覆]

根本不知道他們在吵什麼,現在的名稱嬴子嬰秦三世合理嗎?書生好像認為嬴子嬰為最常用名稱,錯矣,最常用名稱為子嬰,正如扶蘇的條目不會命名為嬴扶蘇一樣。—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8年7月30日 (三) 03:59 (UTC)[回覆]
不僅是書生兄的問題,因為有些人要用「秦三世」,也不見得恰當。「秦王子嬰」應該是任何人都能接受的名字吧! --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08年7月30日 (三) 04:04 (UTC)[回覆]
我只是在合併歷史記錄(因為有用戶直接通過複製粘貼來移動條目),至於這個條目命名的爭議我先前並不清楚。—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7月30日 (三) 04:01 (UTC)[回覆]
但連續幾天都是這樣,連書生兄也捲入其中,就很有問題了。 --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08年7月30日 (三) 04:04 (UTC)[回覆]
已將秦三世talk:秦三世完全保護,避免在討論出結果前再被人為複製粘貼移動。—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8年7月30日 (三) 05:28 (UTC)[回覆]
我也是看到複製粘貼來移動條目,才移動回去的。至於命名,我倒是也認為子嬰最常用--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7月30日 (三) 07:00 (UTC)[回覆]
不反對,不過我有點擔心只用子嬰會和西漢孺子嬰產生混淆。 --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08年7月30日 (三) 16:12 (UTC)[回覆]
那個是孺子 嬰,這個是嬴 子嬰,不同,應該不會混淆。—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8年8月1日 (五) 03:27 (UTC)[回覆]

為什麼是秦三世?[編輯]

子嬰在位時只稱秦王,並未稱帝。而三世明顯是就皇帝的稱號而言。--怪怪物 (留言) 2008年8月27日 (三) 03:50 (UTC)[回覆]

「有些懷着奇特信念的人只要投入的時間夠多,他們的觀點便得到提倡,因為其他人沒有那麼多時間及幹勁反駁那些偏見。」(見對維基百科的批評)--Mewaqua 2008年11月27日 (四) 14:05 (UTC)[回覆]
確實不能找到比這種說法更值得本人同意之處。不過我同樣同意 怪怪物 兄。 --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08年11月29日 (六) 14:48 (UTC)[回覆]

我們不可以無視歷史的真實存在[編輯]

這裏必須用秦三世talk:秦三世為主模版,我們不能因為各自的主觀原因而刻意忽略他。

用上秦三世是為了明確歷史上還有這樣的一個人物存在。

若是不用秦三世,而使用其他名稱,就會造成這個人物被忽略,進而造成趙高殺死秦二世至楚漢爭霸之間的這段歷史成為一片空白! 大家或許會認為這沒什麼,只是在大驚小怪而已。錯!對歷史細節的忽略也是一種罪惡!

秦始皇 秦二世 秦三世 這樣對稱,是最有利於讀者去了解秦朝歷史的。 -->請問在哪有聽過秦三世的稱呼

還請各位不要固執己見,高抬貴手!為了更好的服務維基百科,我們有在最短時間內達成一致的義務。謝謝!

Garnett_53420 2008年10月21日 (二) 16:00 (UTC)[回覆]

這似乎全是閣下的主觀見解而己。正史 (如《史記》) 均稱之為「秦王子嬰」,也不見有人說他不尊重歷史。 --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08年10月30日 (四) 04:58 (UTC)[回覆]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

1./制曰:「朕聞太古有號毋謚,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謚。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謚法。(【集解】謚法,周公所作。)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正義】色主反。)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2./閻樂歸報趙高,趙高乃悉召諸大臣公子,告以誅二世之狀。曰:「秦故王國,始皇君天下,故稱帝。今六國復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為帝,不可。宜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根據《資治通鑑˙卷008》

3./制曰:「死而以行為謚,則是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自今以來,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4./趙高乃悉召諸大臣、公子,告以誅二世之狀,曰:「秦故王國,始皇君天下,故稱帝。今六國復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為帝,不可。宜為王如故,便。」乃立子嬰為秦王。

結論

1.必須是皇帝才適用「世」

2.秦已由帝國轉為王國,用「秦王」是正確的


秦始皇未宣佈自己是始皇時,史書皆用「秦王政」,因此用「秦王子嬰」為正確

主張各說法保留[編輯]

自今年7月中決定各說法保留後,就有某人士企圖在父親一覽只保留公子扶蘇,然後其他一律刪除。最近幾天不斷有人在刪改,而這兩天又有人用IP在修改,看歷史記錄後,我懷疑是Stargate756所為-- DEMONBANE (留言按此) 2008年11月16日 (日) 16:20 (UTC)[回覆]

  • 少在那亂指控,我剛花一些時間來查看這條目的歷史紀錄,我懷疑你利用匿名ip來達到你的目的,注意維基百科不是正名的地方。還有,請你多利用討論的功能。我的看法是在父親那欄利用附註的方式來表達。-Stargate 2008年11月16日 (日) 09:39 (UTC)[回覆]

那個匿名ip所改的是父親那欄,歷史紀錄中常在那修改為單一說法的除了你還有另一人,能不懷疑你嗎?我的作法是各說法保留,附註就己經說了此處尚無共識,今各方說法並列。-- DEMONBANE (留言按此) 2008年11月16日 (日) 19:33 (UTC)[回覆]

懷疑匿名ip是你的言論,這我道歉,是我失言。-DEMONBANE 2008年11月16日 (日) 20:42 (UTC)[回覆]

在今年7月時我就和另一編輯人達成共識,就是各說法保留,不保留單一說法。我不滿的是達成共識後,又有人想刪改子嬰之父那欄。我用的是台北時間。-DEMONBANE 2008年11月16日 (日) 22:13 (UTC)[回覆]

參考來源[編輯]

生平下誅殺趙高投降劉邦身死之後數段皆未有來源,流於故事訛傳,請補充相關參考來源。—妙詩人 Happy Musician(來聊聊天~) 2008年12月15日 (一) 04:58 (UTC)[回覆]

大家覺得子嬰算不算一個好皇帝?[編輯]

我個人認為好像還挺好的。簡霓霓留言2014年4月8日 (二) 12:45 (UTC)[回覆]

優良條目評選[編輯]

子嬰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人物,提名人:歡迎乘搭維姬妮婭航空!(點此訂票) 2022年11月4日 (五) 11:34 (UTC)[回覆]
投票期:2022年11月4日 (五) 11:34 (UTC)至2022年11月11日 (五) 11:34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22年12月11日 (日) 11:35 (UTC)起
請記得為當選條目撰寫簡介頁面,如此當選條目才有可能出現在首頁。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部分內容需要更好來源。例如21,26,以及部分直接以古籍作為來源的內容。--——🦝英特浣熊耐爾留言貢獻 2022年11月4日 (五) 15:36 (UTC)[回覆]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很多內容只是翻譯文言文到白話文,「第四說」無來源。--Sean0115 2022年11月5日 (六) 02:14 (UTC)[回覆]

落選優良條目:2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票,不符合標準。CBNWGBB留言2022年11月11日 (五) 14:48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