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子婴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优良条目落选子婴曾获提名优良条目评选,惟因其尚未符合标准而落选。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选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之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2022年11月11日优良条目评选落选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Untitled[编辑]

文中《史记‧秦始皇本纪》的章句为:

“立二世之兄子婴为秦王”

但本人手中的《史记》 (中华书局1969年香港印刷的版本) 却这样写:

“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未知孰是?

派翠可夫 (我的讨论处) 08:21 2006年2月12日 (UTC)

子婴之父[编辑]

要不要就子婴之父的问题进行讨论?我是支持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

DEMONBANE (我的讨论处) 08:21 2008年7月19日 (UTC)

我是支持子婴是秦始皇的长孙,现代人往往习惯了叔叔年长于侄子的观念,殊不知侄子年长于叔叔的情况也是存在的,特别是在皇室。还有就是现代人认为18岁是成年的标志,但秦始皇在18岁以前就不可以有婚生子么?我们不可以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古人的身上!在暂无定论的情况下,难道一两个论者的论据还比历代史书来的更权威?请各位给与解答!

Future2040 (我的讨论处) 17:00 2008年7月19日 (UTC)

光从年龄推算,子婴是胡亥的侄子就有很大的问题。历代史书权威归权威,若没有近代学者依据考古、近代出土文物及其他文献细心考证,很多问题我们都不会注意、发现到。

  • 林剑鸣的《秦汉史》有写到,古人大约在15、16岁左右时结婚。
  • 子婴有二子,能和子婴商量如何杀死赵高,年龄至少有14、15以上。
  • 秦始皇死时年龄有50。
  • 若秦始皇15岁时生扶苏,在始皇的卒年时,年龄为36。(古人出生年算1岁)
  • 若扶苏15岁时生子婴,在始皇的卒年时,年龄为22。
  • 杀赵高在前207年,依前推算子婴此年约有25岁。子婴之子此年有14、15岁左右,那么子婴10岁时就有儿子?
  • 子婴是扶苏之子?《史记》并没有写道,《汉书》也没有,从什么时侯开始成为扶苏之子?
  • 胡亥即位时的年龄,《始皇本纪》作21,《秦纪》作12。那一条正确没有定论。依撰写的时间,《秦纪》较早,《史记》较晚。

DEMONBANE (我的讨论处) 14:31 2008年7月20日 (UTC)

杀赵高的时候,子婴的年龄有多大?史书并没有记载。秦始皇和太子扶苏几岁有第一个儿子,至今没人知道,他们会不会按照古人的常规在15或16岁结婚,这很难说,因为史书没有记载。根据目前考证得出的结果就是:子婴的身世不明。

所以,在子婴身世没有确凿的定论之前,还是以历代史书的记载为准。谢谢!

Future2040 (我的讨论处) 17:00 2008年7月21日 (UTC)

那就两种说法都保留,如果只保留一种说法,我不接受。

DEMONBANE (我的讨论处) 12:40 2008年7月22日 (UTC)


我想知道是哪一本正史有记载到,子婴的生父是扶苏

DEMONBANE (我的讨论处) 22:31 2008年7月22日 (UTC)

历朝历代的官方文献中,只要是和秦史有关的,都有提到子婴的是扶苏的长子始皇的长孙。各位可以查阅,因为中国朝代太多,所以,不再一一列举。还有就是,为方便读者阅读,此模版已移至秦三世

Future2040 (我的讨论处) 17:00 2008年7月21日 (UTC)

这让我想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司马光在这里不作考异,只写着“乃立子婴为秦王”就带过去了。

在无共识的情况下,我就在父亲一览将三种说法并列,并删除故此处采用第一说8字及家庭一览。修改第三种说法为这一派认为《六囯年表》的有关章句应该理解为:“高立二世兄、子婴〔为秦王〕。”这样没问题吧?

DEMONBANE (我的讨论处) 21:40 2008年7月23日 (UTC)

很无聊的编辑战啊[编辑]

连续几天都见到几位管理员不断地删除和移动此条目。不如在行动之前先讨论取得共识吧! --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08年7月30日 (三) 03:53 (UTC)[回复]

根本不知道他们在吵什么,现在的名称嬴子婴秦三世合理吗?书生好像认为嬴子婴为最常用名称,错矣,最常用名称为子婴,正如扶苏的条目不会命名为嬴扶苏一样。—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8年7月30日 (三) 03:59 (UTC)[回复]
不仅是书生兄的问题,因为有些人要用“秦三世”,也不见得恰当。“秦王子婴”应该是任何人都能接受的名字吧! --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08年7月30日 (三) 04:04 (UTC)[回复]
我只是在合并历史记录(因为有用户直接通过复制粘贴来移动条目),至于这个条目命名的争议我先前并不清楚。—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7月30日 (三) 04:01 (UTC)[回复]
但连续几天都是这样,连书生兄也卷入其中,就很有问题了。 --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08年7月30日 (三) 04:04 (UTC)[回复]
已将秦三世talk:秦三世完全保护,避免在讨论出结果前再被人为复制粘贴移动。—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8年7月30日 (三) 05:28 (UTC)[回复]
我也是看到复制粘贴来移动条目,才移动回去的。至于命名,我倒是也认为子婴最常用--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7月30日 (三) 07:00 (UTC)[回复]
不反对,不过我有点担心只用子婴会和西汉孺子婴产生混淆。 --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08年7月30日 (三) 16:12 (UTC)[回复]
那个是孺子 婴,这个是嬴 子婴,不同,应该不会混淆。—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2008年8月1日 (五) 03:27 (UTC)[回复]

为什么是秦三世?[编辑]

子婴在位时只称秦王,并未称帝。而三世明显是就皇帝的称号而言。--怪怪物 (留言) 2008年8月27日 (三) 03:50 (UTC)[回复]

“有些怀着奇特信念的人只要投入的时间够多,他们的观点便得到提倡,因为其他人没有那么多时间及干劲反驳那些偏见。”(见对维基百科的批评)--Mewaqua 2008年11月27日 (四) 14:05 (UTC)[回复]
确实不能找到比这种说法更值得本人同意之处。不过我同样同意 怪怪物 兄。 --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08年11月29日 (六) 14:48 (UTC)[回复]

我们不可以无视历史的真实存在[编辑]

这里必须用秦三世talk:秦三世为主模版,我们不能因为各自的主观原因而刻意忽略他。

用上秦三世是为了明确历史上还有这样的一个人物存在。

若是不用秦三世,而使用其他名称,就会造成这个人物被忽略,进而造成赵高杀死秦二世至楚汉争霸之间的这段历史成为一片空白! 大家或许会认为这没什么,只是在大惊小怪而已。错!对历史细节的忽略也是一种罪恶!

秦始皇 秦二世 秦三世 这样对称,是最有利于读者去了解秦朝历史的。 -->请问在哪有听过秦三世的称呼

还请各位不要固执己见,高抬贵手!为了更好的服务维基百科,我们有在最短时间内达成一致的义务。谢谢!

Garnett_53420 2008年10月21日 (二) 16:00 (UTC)[回复]

这似乎全是阁下的主观见解而己。正史 (如《史记》) 均称之为“秦王子婴”,也不见有人说他不尊重历史。 --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08年10月30日 (四) 04:58 (UTC)[回复]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

1./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集解】谥法,周公所作。)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正义】色主反。)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2./阎乐归报赵高,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告以诛二世之状。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根据《资治通鉴˙卷008》

3./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4./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告以诛二世之状,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乃立子婴为秦王。

结论

1.必须是皇帝才适用“世”

2.秦已由帝国转为王国,用“秦王”是正确的


秦始皇未宣布自己是始皇时,史书皆用“秦王政”,因此用“秦王子婴”为正确

主张各说法保留[编辑]

自今年7月中决定各说法保留后,就有某人士企图在父亲一览只保留公子扶苏,然后其他一律删除。最近几天不断有人在删改,而这两天又有人用IP在修改,看历史记录后,我怀疑是Stargate756所为-- DEMONBANE (留言按此) 2008年11月16日 (日) 16:20 (UTC)[回复]

  • 少在那乱指控,我刚花一些时间来查看这条目的历史纪录,我怀疑你利用匿名ip来达到你的目的,注意维基百科不是正名的地方。还有,请你多利用讨论的功能。我的看法是在父亲那栏利用附注的方式来表达。-Stargate 2008年11月16日 (日) 09:39 (UTC)[回复]

那个匿名ip所改的是父亲那栏,历史纪录中常在那修改为单一说法的除了你还有另一人,能不怀疑你吗?我的作法是各说法保留,附注就己经说了此处尚无共识,今各方说法并列。-- DEMONBANE (留言按此) 2008年11月16日 (日) 19:33 (UTC)[回复]

怀疑匿名ip是你的言论,这我道歉,是我失言。-DEMONBANE 2008年11月16日 (日) 20:42 (UTC)[回复]

在今年7月时我就和另一编辑人达成共识,就是各说法保留,不保留单一说法。我不满的是达成共识后,又有人想删改子婴之父那栏。我用的是台北时间。-DEMONBANE 2008年11月16日 (日) 22:13 (UTC)[回复]

参考来源[编辑]

生平下诛杀赵高投降刘邦身死之后数段皆未有来源,流于故事讹传,请补充相关参考来源。—妙诗人 Happy Musician(来聊聊天~) 2008年12月15日 (一) 04:58 (UTC)[回复]

大家觉得子婴算不算一个好皇帝?[编辑]

我个人认为好像还挺好的。简霓霓留言2014年4月8日 (二) 12:45 (UTC)[回复]

优良条目评选[编辑]

子婴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人物,提名人:欢迎乘搭维姬妮娅航空!(点此订票) 2022年11月4日 (五) 11:34 (UTC)[回复]
投票期:2022年11月4日 (五) 11:34 (UTC)至2022年11月11日 (五) 11:34 (UTC)
下次可提名时间:2022年12月11日 (日) 11:35 (UTC)起
请记得为当选条目撰写简介页面,如此当选条目才有可能出现在首页。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部分内容需要更好来源。例如21,26,以及部分直接以古籍作为来源的内容。--——🦝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2年11月4日 (五) 15:36 (UTC)[回复]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很多内容只是翻译文言文到白话文,“第四说”无来源。--Sean0115 2022年11月5日 (六) 02:14 (UTC)[回复]

落选优良条目:2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票,不符合标准。CBNWGBB留言2022年11月11日 (五) 14:48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