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討論:CGroup/Physics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模板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無需評級。
本模板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物理學專題 (獲評模板級不適用重要度
本模板屬於物理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物理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模板級模板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模板無需評級。

Hamilton[編輯]

大陸譯法為汉密尔顿。--Alexcn 2007年9月13日 (四) 11:35 (UTC)[回覆]

建議您查詢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老陳 (留言) 2008年4月29日 (二) 05:09 (UTC)[回覆]

關於物理術語和人名的繁簡轉換模板的討論[編輯]

百無一用是書生於2008年10月22日果斷地刪除了一些在繁簡轉換模板內的項目。這動作引起了兩三位物理編輯者的疑問與討論。為了讓所有對物理有心人士,都能知道與了解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現特別將相關訊息全部複製於此模板的討論頁內。希望大家都能夠稍加瀏覽,並且勇於發表寶貴意見與改良辦法,使這模板得以有更佳的效率,發揮最大的功能。老陳 (留言) 2008年10月25日 (六) 05:59 (UTC)[回覆]

百無一用是書生在互助客棧技術區提出的疑問與論點[編輯]

Template:CGroup/Physics中的一些繁簡轉換看不懂,不知道為何要如此轉換,茲列如下:

許多繁簡同名的是否都是為了避免過渡轉換?一些不同名但常用的詞或者繁簡都用的詞為何也加入?例如方程式和方程式,局域和局域,等離子和等離子?還有哈密頓在簡體也翻譯成哈密爾頓,放在轉換里是否有正名的問題?--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0月10日 (五) 18:08 (UTC)[回覆]

User:Liangent在互助客棧技術區的回答[編輯]

我猜 方程式-方程 是為了避開 程式-程序 --Liangent留言 2008年10月11日 (六) 13:41 (UTC)[回覆]

百無一用是書生在互助客棧技術區的論點與建議[編輯]

但是在物理學中,方程式-方程的使用,要比程式-程序多。而且至少大陸簡體方程式,方程都會使用到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0月13日 (一) 04:04 (UTC)[回覆]

建議最好在每個繁簡轉換項目處用註釋的方法說明每個轉換的原因--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0月13日 (一) 06:06 (UTC)[回覆]

如果得不到解釋,我將刪除以上轉換--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0月17日 (五) 15:18 (UTC)[回覆]

已經刪除以上項目--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0月22日 (三) 13:38 (UTC)[回覆]

迷走SuiDream 在百無一用是書生討論頁的留言[編輯]

關於Template:CGroup/Physics,您所刪的大多數內容都應該保留。由於我不常看互助客棧的技術區,所以一直不知道您在那裏提出了疑問。如果您在條目討論頁也發佈我就可以看到了。

對於您的疑問,我一一解答如下:

繁體:萬有引力;簡體:萬有引力;香港:萬有引力;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萬有引力 這是為了避免過度轉換,繁體中所有「重力」都稱作「重力」,簡體的「重力」僅用在地心重力的場合下,但無論繁體簡體,都用「萬有引力」一詞。
繁體:牽引力;簡體:牽引力;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牽引力 同上,也是避免「重力」的過度轉換
繁體:廣義相對論;簡體:廣義相對論;香港:廣義相對論;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廣義相對論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人加上這一條
原始語言:Planck;繁體:普朗克;簡體:普朗克;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普朗克 這是原先繁簡轉換的殘留,原先繁體的稱作蒲朗克,後被User:老陳訂正為普朗克,故仍存在於此,現在已經可以刪掉了
原始語言:Classical;繁體:古典;簡體:古典;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古典 這個轉換很重要,對於classical mechanics,台灣稱古典力學,大陸稱古典力學
原始語言:Complex plane;繁體:複平面;簡體:複平面;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複平面 似乎有簡體「復」的轉換錯誤問題
原始語言:Coefficient;繁體:係數;簡體:係數;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係數 同上
原始語言:Covariant;繁體:協變;簡體:協變;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協變 這是也原先繁簡轉換的殘留,原先簡體的稱作共變,後被我訂正為協變,故仍存在於此,現在已經可以刪掉了
原始語言:Detect;繁體:偵測;簡體:偵測;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偵測 簡體中稱作偵測器,繁體稱作偵測器,這個是物理和工程領域的習慣稱呼問題,請不要理解為繁簡都常用的同義詞
原始語言:eigen;繁體:本徵;簡體:本徵;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本徵 這個是什麼原因記不清了,應該可以刪掉了
原始語言:Equation;繁體:方程式;簡體:方程式;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方程式 這是物理領域的習慣用詞問題,例如簡體用法為狄拉克方程式,繁體用法為狄拉克方程式,您可以去問問繁體用戶如老陳是不是這樣
原始語言:Gravitational; Gravity; Gravitational force;繁體:重力;簡體:重力;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重力 前文已經說過繁體簡體對於這個詞的不同用法
原始語言:Hamiltonian mechanics;繁體:哈密頓力學;簡體:哈密頓力學;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哈密頓力學 任何一本中文物理教科書都會用「哈密頓力學」,這是長年的習慣,而不是哈密爾頓或漢密爾頓(那個是NBA球星)
原始語言:Interaction;繁體:交互作用;簡體:交互作用;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交互作用 這個轉換很重要,請不要按照常用的同義詞來理解
原始語言:Local;繁體:局域;簡體:局域;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局域 簡體中局域和局域都有見,但用局域的更多
原始語言:Plasma;繁體:等離子;簡體:等離子;香港:等離子;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等離子 這個詞是不是已被加入自動字詞轉換?如是可以刪掉
原始語言:Redundancy;繁體:冗餘;簡體:冗餘;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冗餘 這個可能是顧及到簡體「余」的一對多轉換

另外我不知道您為什麼要將此模板保護,希望您能夠恢復被刪除的必要內容並解除保護,謝謝。—迷走SuiDreamまきますか?まきませんか? 2008年10月22日 (三) 15:16 (UTC)[回覆]

百無一用是書生在迷走SuiDream 討論頁的留言[編輯]

我根據你的意見進行了修改。但是其中有幾項還需要斟酌一下:

  • 原始語言:Classical;繁體:古典;簡體:古典;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古典
    • 我把他修改成。因為這涉及到整個物理學條目的轉換,而古典和古典都很常用,為避免轉換錯誤,我把他精確了
  • 原始語言:Detect;繁體:偵測;簡體:偵測;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偵測
    • 同上,我精確成了偵測器<->偵測器
  • 原始語言:Equation;繁體:方程式;簡體:方程式;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方程式
    • 這個轉換可能會存在過度轉換問題。因為物理學條目中會有很多數學的東西。而方程式和方程式在數學中都是會經常用到的,這個比較適合在單個條目中轉換,而不要放在模板里
  • 原始語言:Gravitational; Gravity; Gravitational force;繁體:重力;簡體:重力;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重力
    • 這個同樣可能有過度轉換問題,因為條目中簡體使用重力的地方也會轉成重力。這個建議在單個條目中轉換
  • 原始語言:Hamiltonian mechanics;繁體:哈密頓力學;簡體:哈密頓力學;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哈密頓力學
    • 我沒有找到存在哈密爾頓或漢密爾頓的全局轉換,因此就刪除了
  • 原始語言:Local;繁體:局域;簡體:局域;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局域
    • 這個二者混用的機會非常大,很容易造成過度轉換。這應該屬於用詞問題,即使某些領域中專門用某一種詞,但是過於常用,還是在單個條目中轉換為妥
  • 原始語言:Plasma;繁體:等離子;簡體:等離子;香港:等離子;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等離子
    • 等離子對應的應該是等離子才對吧?

另外,保護模板是因為這個模板涉及很多條目的轉換,防止破壞的。現在我改成了半保護--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0月22日 (三) 18:15 (UTC)[回覆]

迷走SuiDream 在百無一用是書生討論頁的留言[編輯]

感謝您的回應,現在希望就餘下的幾個轉換達成共識:

我認為餘下的幾個轉換中多數還是有必要的,因為您要記得這是物理學轉換模板,這些詞使用時往往就是物理學領域中的含義。例如「古典」一詞,它不單單出現在古典力學中,也包括「古典理論」、「古典量」等等多種組合用法,是否有必要一一加上?在物理學條目中用到古典一詞的基本都是這個意思,與其為了避免過度轉換不如在不需要轉換的場合添加(不知道怎麼顯示出來,就是避免轉換的符號)。同樣的道理是重力-重力的轉換,真正用到表示地心重力的重力的場合不多,不如單獨使用避免轉換的符號。

這些轉換包括:古典、偵測、方程式(我的印象里簡體中都是「XX方程式」,即使數學裏也是這樣)、重力; 拿不準的是「局域」這個詞; 同意哈密頓和等離子的修改。—迷走SuiDreamまきますか?まきませんか? 2008年10月22日 (三) 18:58 (UTC)[回覆]

百無一用是書生在迷走SuiDream 討論頁的留言[編輯]

我不能確定「古典理論」、「古典量」等物理學中用到的classical這個詞,在繁體是否都是古典?偵測,偵測也是同樣道理。重力,重力用單獨轉換我覺得要比集中轉換錯誤率小--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0月23日 (四) 12:45 (UTC)[回覆]

還有,向量和向量我不太確定物理學中是否簡繁體都用法不同?至少簡體用向量的地方也很多。還有就是黏性和粘性,至少在我所從事的化工領域,粘性算是正規寫法,但是很多人還是用黏性,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這樣用的更多。這似乎不能算是簡繁體差異--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10月23日 (四) 12:51 (UTC)[回覆]

老陳在迷走SuiDream 討論頁和百無一用是書生討論頁的留言[編輯]

關於繁簡轉換的問題,我認為 Template:CGroup/Physics 是一個很好的模板,支援的繁簡轉換軟件功能很強。正確地使用可以給予讀者相當大的幫助;但不正確地使用會造成極大的傷害。每一個在繁簡轉換表內的人名或術語,都有其需要特別繁簡轉換的原因,考據和歷史背景。所以,我認為任何刪改都應該審慎考慮,三思而後行。我建議將這些討論移至 Template talk:CGroup/Physics 。這樣,每一位物理條目編輯者都能夠貢獻他們寶貴的意見。以後,說不定還會碰上同樣的問題。假若,沒有異議,明天,我會將所有相關討論移至 Template talk:CGroup/Physics 。祝平安!老陳 (留言) 2008年10月24日 (五) 00:24 (UTC)[回覆]

關於「方程式」還是「方程式」的問題[編輯]

這裏我仍然堅持我的觀點,在簡體的物理書籍中可以說99.9%不會出現「方程式」的用法。我知道化學裏是叫做化學方程式,但這個模板所用到的條目中基本不會出現物理領域以外的「方程式」,因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簡體「方程式」轉成繁體「方程式式」的情況不會出現。這裏先做了更改,如有異議還請發表意見和看法。致謝—迷走SuiDreamまきますか?まきませんか? 2008年11月4日 (二) 16:33 (UTC)[回覆]

建議[編輯]

建議向量不轉換。 增加么正(簡)與么正(繁)的轉換(這兩個字無法自動處理)。--刻意2 2008年11月4日 (二) 16:38 (UTC)[回覆]

簡體中,數學領域稱向量,物理領域稱向量,這是物理模板因此需要轉換。么正(簡)與么正(繁)從我這裏看轉換沒有問題,請見酉矩陣迷走SuiDreamまきますか?まきませんか? 2008年11月4日 (二) 16:43 (UTC)[回覆]
但很多領域就是數學和物理共同的,今天我和老陳討論過位置向量。--刻意2 2008年11月4日 (二) 16:47 (UTC)[回覆]
如果非要正名的話,這個詞我一直稱作位置向量,可以參考一下分別google兩個詞的結果—迷走SuiDreamまきますか?まきませんか? 2008年11月4日 (二) 16:50 (UTC)[回覆]
從么正(繁)轉換到幺正(簡)似乎有問題,請參閱算符。-老陳 (留言) 2008年11月5日 (三) 05:15 (UTC)[回覆]

Heisenberg[編輯]

老陳您好,對於Heisenberg一詞,大陸譯作海森堡很常見(如曾謹言的《量子力學》),海森伯當然也是一種譯法,但我認為如果兩種譯法並存並且有一種和繁體相同的話就可以避免轉換。一個例子是Kerr,這個根據查詢在繁體中克爾和克而的譯法都有,但簡體一般譯作克爾,因此就統一做克爾從而不在這個列表中出現。不知您意向如何,先致謝—迷走SuiDreamまきますか?まきませんか? 2008年11月7日 (五) 16:18 (UTC)[回覆]

我覺得這個建議很好。我會依照您的建議,刪除海森堡項目。老陳 (留言) 2008年11月8日 (六) 01:27 (UTC)[回覆]

eigen[編輯]

繁簡轉換電腦程式無法將本征(簡)轉換到本徵(繁),建議重新加入以下項目:

一星期內,如無異議,我將會將此項目加入繁簡轉換模板。老陳 (留言)2008年12月1日 (一) 06:57 (UTC)[回覆]

《數學名詞》1993年翻譯為本徵向量、本徵值,可能是和特徵多項式放在一起搞久了,用特徵向量的數學數可能多一點。按照標準數學上也應該是本徵。--刻意 2008年12月28日 (日) 17:57 (UTC)[回覆]

卡西米爾[編輯]

那天我看到喀希米爾(繁體),我在百度上搜到了卡西米爾比較多(23 300:46),不知道是否如此。(個人觀點,si 譯為西比希準確,hi 才翻譯為希,發言有尖團的同學應該明白)--刻意 2008年12月19日 (五) 05:52 (UTC)[回覆]

應該是這樣,Casimir這個項目是我很早就想添加的,但一直沒有行動。—迷走SuiDreamまきますか?まきませんか? 2008年12月19日 (五) 14:53 (UTC)[回覆]

「常量」和「常數」有什麼區別嗎?[編輯]

阿伏伽德羅常數、阿伏伽德羅常量,我感覺好像在使用中沒有什麼區分呢,簡體中普朗克常數、玻爾茲曼常數,為何阿伏伽德羅這裏就成了常量?。其實google的結果反而是阿伏伽德羅常數更多……—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09年6月1日 (一) 14:46 (UTC)[回覆]

國立編譯館的物理部門大多翻譯為「常數」或「恆量」。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數學部門也翻譯為「常數」。但是,除了少數術語,像精細結構常數耦合常數等等,物理部門卻大多翻譯為「常量」。大概是因為數學部門通常涉及數目的方面,而物理部門則涉及物理量方面。若直接由中翻英,常數可翻為 「constant number」 ,常量可翻為 「constant quantity」 。至於更詳細地分析內中涵意,恐已超過我本行範圍,需要請教中文造詣較深厚人士。—老陳 (留言) 2009年6月2日 (二) 05:08 (UTC)[回覆]
《GB 3101-1993 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將「常量」和「常數」並提,也沒有明確指出其區別。但規定了「量 = 數值 · 單位」,或許可以理解為:常量是有單位的物理量,常數是沒有單位的數值;常數加上單位就是常量,常數就是常量的數值部分。現在的一些用法大多是習慣上的,不是很嚴謹,個人觀點!——LORD Charles留言? 2009年8月15日 (六) 06:14 (UTC)[回覆]
謝謝 LORD Charles 的意見。請問《GB 3101-1993 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源出何處?能否加以說明?—老陳 (留言) 2009年8月21日 (五) 04:16 (UTC)[回覆]
《GB 3101-1993 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是現行的中國國家強制性標準。可參見:中國標準在線服務網。 ——LORD Charles留言? 2009年8月21日 (五) 11:49 (UTC)[回覆]
我已查看過此網站。它的功能和職責類似美國的 NIST 。—老陳 (留言) 2009年8月24日 (一) 05:04 (UTC)[回覆]

{{CItem|zh-tw:亞佛加厥常數;zh-cn:阿伏伽德罗常量;zh-hk:阿佛加德羅常數;|original=Avogadro constant}}

但是無論如何,簡體裏面,「阿伏伽德羅常數」的用法遠遠比「阿伏伽德羅常量」的用法高得多。而且「阿伏伽德羅常數」這個稱呼在大陸難道沒什麼人知道或使用?繁簡轉換不應該用來做正名之用。只有不同地區用詞之間互不通用的時候才應該轉換。阿伏伽德羅常量的問題是應該做單向轉換,也就是簡體的阿伏伽德羅常量在繁體下應該顯示為「阿佛加德羅常數」或「亞佛加厥常數」,而繁體轉成簡體則應該顯示為「阿伏伽德羅常數」--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3月18日 (五) 02:02 (UTC)[回覆]

重力—引力[編輯]

G——重力,在大陸的教科書中就是使用的「重力」,而非「引力」;而「Loop quantum gravity theory」在大陸使用圈量子重力论也是能被接受的。
以此請考慮以下的轉換: 原始語言:Gravitational; Gravity; Gravitational force;台灣:重力;大陸:引力
原始語言:Loop quantum gravity theory;台灣:迴圈量子重力理論;大陸:圈量子引力论
——LORD Charles › 留言? 2009年8月15日 (六) 06:46 (UTC)[回覆]

現在有了重力—引力轉換,可是在大陸所說的「重力」的時候又會被過度轉換了。真是惱火啊!--- [.Z]是個超沒性格的人|正在努力成為維基小正太 --- 2010年1月3日 (日) 06:27 (UTC)[回覆]
基本上,英文術語gravity, gravitation, gravitational 都擁有一個同樣的拉丁字根gravitat-。但是,中文卻將這些英文術語翻譯成重力和重力兩類術語。在數學上,這狀況稱為一對多映射。問題是,對於這狀況,沒有任何雙射函數可以做雙向映射。我覺得一種可行的補救方法是刪除這些術語的繁簡轉換,讓條目編寫者自行處理這問題。—老陳 (留言) 2010年1月4日 (一) 07:19 (UTC)[回覆]
暫時移除以下代碼
{{CItem|zh-tw:重力;zh-cn:引力|original=Gravitational; Gravity; Gravitational force}}<!-- 大陆常用“引力”,“重力”只用于特指地球的引力,而其他星体的一般用“引力”,尤其是星体与星体之间;港台则均称做“重力” -->
理由是以港澳繁體瀏覽Gravitation時,「引力」被強制轉成「重力」。--Rx5674 (留言) 2011年3月1日 (二) 15:08 (UTC)[回覆]

港澳繁體不都是用重力嗎?「以港澳繁體瀏覽Gravitation時,「引力」被強制轉成「重力」」不是正投其所好嗎?那這樣為何要刪此轉換呢?光輝十月 (留言) 2011年3月1日 (二) 18:08 (UTC)[回覆]

不是,見(物理)課程及評估指引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5999/phy_final_c.pdf 第34頁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5999/phy_final_e.pdf 第38頁
香港譯Gravitation為引力
--Rx5674 (留言) 2011年3月2日 (三) 10:38 (UTC)[回覆]

香港譯名應該跟隨大陸還是台灣?[編輯]

大陸譯名可以參考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台灣譯名可以參考國立編譯館。但是,在香港的網頁卻幾乎搜索不到這些名稱(如[1][2])。理由很簡單,就是因為香港的大學都是用英文授課。那麼香港的譯名應該跟隨大陸還是跟隨台灣呢?--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1月6日 (三) 18:59 (UTC)[回覆]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涉及到很多方面。很抱歉,我對於香港的狀況並不清楚,不能夠回答您的問題。您可以在香港的政府網站提出這問題,或許會得到滿意的答案。—老陳 (留言) 2010年1月8日 (五) 05:22 (UTC)[回覆]
在www.google.com.hk搜索了幾個名詞,發覺大陸的譯名在香港一般比台灣的譯名常用:[3][4][5][6][7][8][9][10]。--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1月8日 (五) 12:41 (UTC)[回覆]
從已經列出的幾個有香港譯名的轉換來看確實是如此—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1月8日 (五) 16:23 (UTC)[回覆]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網站有提供考試課程(Exam Syllabuses),有中文版及英文版課程,可以通過對照找出譯名,所用字眼應該有代表性。會考課程即是中學程度,一些其它地區屬於大學程度的用詞,可在高考課程找到。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10年1月22日 (五) 11:08 (UTC)[回覆]

連心力-有心力[編輯]

上述轉換中,大陸並不存在連心力的說法,只有向心力,離心力的說法,請確認是否為向心力。

西泥 2010年1月21日 (四) 13:51 (UTC)

請閣下自行Google解答疑惑……—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1月21日 (四) 14:15 (UTC)[回覆]

Vector[編輯]

原始語言:Vector;台灣:向量;大陸:向量;

有這個説法嗎?——虞海 (留言) 2010年10月10日 (日) 15:03 (UTC)[回覆]

大陸好像向矢兼用啊,物理裏面「矢」多些,數學裏面「向」多些。——虞海 (留言) 2010年10月10日 (日) 15:0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