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董作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董作宾
出生(1895-03-20)1895年3月20日
 大清河南省南阳府南阳县
(今南阳市
逝世1963年11月23日(1963岁—11—23)(68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市
国籍 中华民国
研究领域中国上古史甲骨学考古学
配偶熊海平
儿女董玉京(次子)
董敏(三子)
学历
学术工作
著名作品
  • 《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 《殷墟文字乙编》
  • 《殷历谱》
  • 《中国年历总谱》

董作宾(1895年3月20日—1963年11月23日)[1][2],原名作仁,入私塾后改名作宾,字彦堂,一字雁堂,号平庐。河南南阳人。知名文史学者,在考古学、殷商史、文字学书法篆刻艺术等方面颇有贡献。曾任福建协和大学中州大学教授,国立中山大学副教授,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和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教授。1951年1至1955年8月,任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3]

生平

[编辑]

1895年3月20日,生于河南南阳。父亲董士魁,经商于南阳长春街。1901年,六岁入塾受业于陈文斗。1907年,改从师于史九,与郭宝钧同学。1909年,开始帮助父亲从事生产,作手工、刻印章。1911年,到当地元宗小学读书。1915年春,考入南阳县立师范讲习所,次年以最优等第一毕业,留校任教员。1918年,考入河南育才馆,于次年冬毕业。1921年冬,赴北京,认识北京大学教授徐炳昶。次年,到北大旁听,攻读文字学。

1923年,入新成立的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研究生,开始研究甲骨文。次年改任助教,与同事庄尚严讨论发掘及研究甲骨的计划,并拟与庄氏同往安阳发掘。1925年春,至福州,任福建协和大学国文系教授,翌年改任中州大学文学院讲师。1927年秋,南下广州,任国立中山大学副教授,与傅斯年相识。1928年4月,受聘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筹备处通讯员,暑期前往小屯调查。同年秋,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受聘为编辑员,遂主持试掘小屯遗址工作。董作宾参加了前7次和第9次针对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4],他将收集到的甲骨文分为五期:盘庚武丁时代、祖庚祖甲时代、禀辛康丁时代、武乙文丁时代、帝乙帝辛时代[5]。被誉为甲骨学四堂之一。1930年,参加第1次城子崖发掘。1931年3月下旬,殷墟第4次发掘。九一八事件起,李济北上,由董作宾主持第5次发掘。1932年,负责殷墟第6次、第7次发掘。1933年,主持山东滕县安上村及曹王墓发掘。1934年,主持殷墟第9次发掘。1947年1月,任芝加哥大学中国考古学客座教授[6]。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6]。1949年,随国民政府迁台。1950年,担任《大陆杂志》发行人并编《台大文史哲学报》。

董举家来台之后,生活贫困,家中十余口,食指浩繁。1951年,为中研院史语所所长。1952年,美国东方学会举为荣誉会员。1955年8月,他应香港大学之请,赴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任研究员。1958年,胡适由美抵台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后,力邀董作宾返台,史语所成立“甲骨学研究室”,由董作宾担当主任主持工作。1959年忽膺中风,不能言语,“入台大医院治疗三月而愈,然自后语言即告蹇涩”。[7]1963年,心脏病发去世,安葬于台北市胡适公园[8]

著作

[编辑]
  • 1932年,〈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 1937年,与高平子、梁思成、刘敦桢等合著 〈周公测影台调查报告〉
  • 1945年,《殷历谱》
  • 1948年,《殷墟文字甲编》
  • 1948年,《殷墟文字乙编》上辑
  • 1949年,《殷墟文字乙编》中辑
  • 1953年,《殷墟文字乙编》下辑
  • 1955年,《甲骨学五十年》
  • 1959年,《中国年历总谱》,香港大学出版社

脚注

[编辑]
  1. ^ 农历生日为三月初一。[来源请求]
  2. ^ 董作宾的个人资料 - 国立台湾大学 中国文学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二月二十四日生于南阳自宅。
  3.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届所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石璋如:〈董作宾先生与殷虚发掘〉
  5. ^ 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6. ^ 6.0 6.1 梁容若齐铁恨何容洪炎秋 (编). 〈飛渡太平洋作者董作賓傳略. 《古今文选注》第三十七期 (台北: 国语日报社). 1952-06-02. 
  7. ^ 从蔡元培到胡适——中研院那些人和事. 中华书局. 2010. ISBN 9787101071597. 据石璋如回忆:“到11月23日,董作宾先生也过世了,恰逢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日,我们说董先生是大人物,能与肯尼迪同日过世。董先生的身体底子并不坏,只是不爱运动,而且董先生既忙着《大陆杂志》社的事,又担任所长,去香港任教回台又担任甲骨文研究室主任,事情非常忙,因此同仁曾劝他装假牙,但他忙到没有空去。牙齿不好就吃不好,连带消化不好影响建康。董先生要是早日治好牙齿的问题,身体就容易养好了。” 
  8. ^ 董作賓(已故)的個人資料-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網站. [2011-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2). 

参考文献

[编辑]
  • 董作賓先生全集. 艺文印书馆. 1977. 
  • 董作宾自述.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5.01. ISBN 978-7-5396-5037-1. 
  • 郭胜强. 董作宾传. 南京: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01. ISBN 978-7-5399-3301-6. 
  • 董作宾. 董作賓學術論著. 世界书局. 2008年11月. ISBN 9789570602708. 
  • 走近甲骨学大师董作宾.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7.12. ISBN 7-81118-215-7. 

外部链接

[编辑]

董作宾先生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甲骨学四堂
罗雪堂 | 王观堂 | 董彦堂 | 郭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