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年号列表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合称两宋,从960年赵匡胤代周称帝,终至1279年卫王昺的覆灭,历时320年[1]。
宋朝前后共有18位皇帝,使用57个年号。这57个年号当中,大多数为二字年号,只有3个为四字年号[2],均出现在北宋。宋代帝王平均拥有3个以上的年号,在位时间较长的帝王拥有的年号较多,例如仁宗在位41年使用9个年号,理宗在位40年使用8个年号,徽宗在位25年使用6个年号;只有高宗例外,在位36年只使用2个年号[3]。
宋代首个使用的年号为太祖赵匡胤于960年所启用的建隆年号,最后一个年号则是宋帝昺于1279年崖门海战跳海殉国后停用的祥兴年号;使用时间最长的是达32年的绍兴年号,最短的则为使用3个月又4日的重和年号[3]。宋朝年号使用时间普遍较短,只有北宋的天圣、熙宁,南宋的绍兴、淳熙、嘉定、淳祐、咸淳共七个年号,使用了9年以上[4]。
北宋初年,名义上称臣宋朝的政权如吴越国、南唐、荆南、武平军、清源军、高丽等也使用宋朝年号[5]。唯开宝七年(974年)南唐因被宋朝讨伐而弃用宋朝年号改为干支纪年直到次年亡国[6]。高丽因北方的契丹国强大而宋朝国力不足以对高丽提供保护,最终于乾兴元年(1022年)使用契丹年号[注 1]。
宋代改元的原因有七点:新君登极、祭礼活动、昭著祥瑞、消弭灾异、政策时局、干支运数、忌讳避嫌[8][9]。宋代年号一般是由宰执或翰林学士拟定,再由皇帝决定;少数是由皇帝自己拟定[10]。宋朝年号用字扣除重复共有49个字[注 2],年号用字往往选择喜庆、吉祥和寓意美好的字眼,比如祐、和、兴、熙、定等等[12][3];或是体现对于祖宗尊崇的意思,比如南宋年号用字仅仅新增“炎”、“泰”二字,其余均是北宋年号用字[11]。年号内涵往往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例如天圣反映了仁宗与章献太后共同听政,崇宁乃推崇神宗之政之意,建炎意为中兴宋室[3][8][12]。南宋时有很多年号采用唐代贞元法例[注 3],例如隆兴取自“建隆”、“绍兴”,乾道取自“乾德”、“至道”,淳熙取自“淳化”、“雍熙”,绍熙取自“绍兴”、“淳熙”,庆元取自“庆历”、“元祐”等等[13]。宋朝的年号数量在中国朝代中虽然不是最多[注 4],不过宋朝的年号钱种类却是历史上最多[注 5],现存的年号地名也是宋代较多[注 6]。
下表列出宋朝的57个年号,以及元懿太子赵旉的明受年号,预定启用但后来取消的纯熙年号。年号含义以学者诸寅啸的论文研究为主,无结论则以空白表示。各年号的使用时间出自脱脱《宋史》及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徐松《宋会要辑稿》。
宋朝年号
[编辑]北宋
[编辑]年号 | 君主 | 启用日期 (西历) |
停用日期 (西历) |
使用年数 | 改元原因 | 年号含义 | 备注 | 来源 |
---|---|---|---|---|---|---|---|---|
建隆 | 太祖 赵匡胤 |
建隆元年正月五日 (960年2月4日) |
建隆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963年12月3日) |
4年 | 新君登极、政策时局 | 建蓬勃兴盛之世[14] | 建隆元年正月五日太祖即位,国号为“大宋”。 | [15][16][17] |
乾德 | 乾德元年十一月十六日 (963年12月4日) |
乾德六年十一月廿三日 (968年12月15日) |
6年 | 祭礼活动 | 上天之德,帝王之德[14] | [15][17][18] | ||
开宝 | 开宝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968年12月16日) |
开宝九年十二月廿一日 (977年1月13日) |
9年 | 祭礼活动 | 开盛世帝业[14] | 开宝九年十月十日太宗继位。 | [15][18][19] | |
太平兴国 | 太宗 赵炅 |
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廿二日 (977年1月14日) |
太平兴国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984年12月15日) |
9年 | 新君登极、政策时局 | 国家太平兴盛[14] | [15][19][20] | |
雍熙 | 雍熙元年十一月廿一日 (984年12月16日) |
雍熙五年正月十六日 (988年2月6日) |
5年 | 祭礼活动 | 和乐升平[14] | [15][20][21] | ||
端拱 | 端拱元年正月十七日 (988年2月7日) |
端拱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990年1月29日) |
2年 | 祭礼活动 | 庄严临朝,清简为政[14] | [15][21][22] | ||
淳化 | 淳化元年正月一日 (990年1月30日) |
淳化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995年2月2日) |
5年 | 消弭灾异 | 纯正平和,敦厚教化[14] | [15][22][23] | ||
至道 | 至道元年正月一日 (995年2月3日) |
至道三年十二月廿九日 (998年年1月30日) |
3年 | 消弭灾异 | 至高之道[14] |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真宗继位。 | [15][23][24] | |
咸平 | 真宗 赵恒 |
咸平元年正月一日 (998年1月31日) |
咸平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1004年1月24日) |
6年 | 新君登极 | 天下太平[14] | [25][24][26] | |
景德 | 景德元年正月一日 (1004年1月25日) |
景德五年正月五日 (1008年2月14日) |
5年 | 消弭灾异 | 上天之德,大德[14] | [25][26][27] | ||
大中祥符 |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六日 (1008年2月15日) |
大中祥符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1017年1月30日) |
9年 | 昭著祥瑞 | 天书之名[14] | [25][27][28] | ||
天禧 | 天禧元年正月一日 (1017年1月31日) |
天禧五年十二月廿九日 (1022年2月3日) |
5年 | 祭礼活动 | 天赐福祉[14] | [25][28][29] | ||
乾兴 | 乾兴元年正月一日 (1022年2月4日) |
乾兴元年十二月三十日 (1023年年1月24日) |
1年 | 消弭灾异 | 兴盛不息[14] | 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仁宗继位。 | [25][29][30] | |
天圣 | 仁宗 赵祯 |
天圣元年正月一日 (1023年1月25日) |
天圣十年十一月五日 (1032年12月10日) |
10年 | 新君登极 | 天生圣人[14] | [25][30][31] | |
明道 | 明道元年十一月六日 (1032年12月11日) |
明道二年十二月廿九日 (1034年年1月22日) |
2年 | 祭礼活动 | 光明之道[14] | [25][31][32] | ||
景祐 | 景祐元年正月一日 (1034年1月23日) |
景祐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1038年12月15日) |
5年 | 消弭灾异、忌讳避嫌 | 上天之祐[14] | [25][32][33] | ||
宝元 | 宝元元年十一月十八日 (1038年12月16日) |
宝元三年二月二十日 (1040年4月4日) |
3年 | 祭礼活动 | 称颂君王[14] | [25][33][34] | ||
康定 | 康定元年二月廿一日 (1040年4月5日) |
康定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1041年12月15日) |
2年 | 忌讳避嫌 | 富足安定[14] | [25][34][35] | ||
庆历 | 庆历元年十一月二十日 (1041年12月16日) |
庆历八年十二月廿九日 (1049年2月4日) |
8年 | 祭礼活动、忌讳避嫌 | 吉庆之历[14] | [25][35][36] | ||
皇祐 | 皇祐元年正月一日 (1049年2月5日) |
皇祐六年三月廿九日 (1054年5月9日) |
6年 | 消弭灾异 | 皇天之祐[14] | [25][36][37] | ||
至和 | 至和元年四月一日[注 7] (1054年5月10日) |
至和三年九月十一日 (1056年10月22日) |
3年 | 消弭灾异 | 思致太和[14] | [25][37][39] | ||
嘉祐 | 嘉祐元年九月十二日 (1056年10月23日) |
嘉祐八年十二月廿九日 (1064年1月20日) |
8年 | 祭礼活动、昭著祥瑞、忌讳避嫌 | 嘉祥之祐[14] | 嘉祐八年四月一日英宗继位。 | [25][39][40] | |
治平 | 英宗 赵曙 |
治平元年正月一日 (1064年1月21日) |
治平四年十二月廿九日 (1068年2月5日) |
4年 | 新君登极 | 政治清明,太平治世[14] | 治平四年正月八日神宗继位。 | [25][40][41] |
熙宁 | 神宗 赵顼 |
熙宁元年正月一日 (1068年2月6日) |
熙宁十年十二月三十日 (1078年1月16日) |
10年 | 新君登极 | 兴盛安宁[14] | [42][41][43] | |
元丰 | 元丰元年正月一日 (1078年1月17日) |
元丰八年十二月廿九日 (1086年1月17日) |
8年 | 政策时局 | 年谷顺成,以新元统[14] | 元丰八年三月五日哲宗继位。 | [42][43][44] | |
元祐 | 哲宗 赵煦 |
元祐元年正月一日 (1086年1月18日) |
元祐九年四月十一日 (1094年4月18日) |
9年 | 新君登极 | 亲慈拥祐,改元布政[14] | [42][44][45] | |
绍圣 | 绍圣元年四月十二日 (1094年4月19日) |
绍圣五年五月三十日 (1098年7月1日) |
5年 | 政策时局 | 绍述圣皇[14] | [42][45][46] | ||
元符 | 元符元年六月一日 (1098年7月2日) |
元符三年十二月廿九日 (1101年1月30日) |
3年 | 昭著祥瑞 | 统年之号,受命之符。大瑞[14] | 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徽宗继位。 | [42][46][47] | |
建中靖国 | 徽宗 赵佶 |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一日 (1101年1月31日) |
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三十日 (1102年年1月20日) |
1年 | 新君登极、政策时局 | 中和立政,使国安定[14] 寓含静理,以祈瑞祥,熄灭党争滋炽[48] |
[42][47][49] | |
崇宁 | 崇宁元年正月一日 (1102年1月21日) |
崇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1107年年1月25日) |
5年 | 祭礼活动、政策时局 | 尊崇熙宁[14] 以示对神宗熙宁年间改革力图更新的崇奉和敬仰[50] |
[42][49][51] | ||
大观 | 大观元年正月一日 (1107年1月26日) |
大观四年十二月廿九日 (1111年年2月9日) |
4年 | 消弭灾异 | 洞达透彻,盛大壮观[14] | [42][51][52] | ||
政和 | 政和元年正月一日 (1111年2月10日) |
政和八年十月三十日 (1118年12月14日) |
8年 | 祭礼活动、消弭灾异、政策时局 | 庶政惟和[14][50] | [42][52][53] | ||
重和 | 重和元年十一月一日 (1118年12月15日) |
重和二年正月廿九日 (1119年3月12日) |
2年 | 昭著祥瑞 | 和之又和[14][50] | [42][53][54] | ||
宣和 | 宣和元年二月一日 (1119年3月13日) |
宣和七年十二月廿九日 (1126年1月24日) |
7年 | 忌讳避嫌 | 疏通调和[14] |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钦宗继位后沿用该年号。[注 8] | [42][54][55] | |
靖康 | 钦宗 赵桓 |
靖康元年正月一日 (1126年1月25日) |
靖康二年四月三十日 (1127年6月11日) |
2年 | 新君登极、政策时局 | 安康,安乐[14] | 靖康二年正月钦宗被金人软禁,二月六日被金人废为庶人。 | [42][55][56][57] |
南宋
[编辑]年号 | 君主 | 启用日期 (西历) |
停用日期 (西历) |
使用年数 | 改元原因 | 年号含义 | 备注 | 来源 |
---|---|---|---|---|---|---|---|---|
建炎 | 高宗 赵构 |
建炎元年五月一日 (1127年6月12日) |
建炎三年三月十日 (1129年3月31日) |
3年 | 新君登极、政策时局、干支运数 | 中兴炎宋[14] | 靖康二年五月一日高宗继位,改元建炎元年。 建炎三年三月五日高宗被迫退位,传位给皇子赵旉。 |
[58][57][59] |
明受 | 元懿太子 赵旉 |
明受元年三月十一日 (1129年4月1日) |
明受元年四月二日 (1129年4月21日) |
21日 | 新君登极 | 明受元年四月一日高宗复位,赵旉改立为皇太子。 | [60][59][61] | |
(建炎) | 高宗 赵构 |
建炎三年四月三日 (1129年4月22日) |
建炎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1131年1月30日) |
2年 | (同上) | 恢复使用建炎年号。(三年至四年) | [58][61][62] | |
绍兴 | 绍兴元年正月一日 (1131年1月31日) |
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廿九日 (1163年2月4日) |
32年 | 消弭灾异、忌讳避嫌 | 绍祚中兴[14] | 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十四日孝宗继位。 | [58][62][63] | |
隆兴 | 孝宗 赵昚 |
隆兴元年正月一日 (1163年2月5日) |
隆兴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1165年2月12日) |
2年 | 新君登极 | 隆:务隆、发扬光大;兴:高宗绍兴年号[64] 不忘先祖继承宏业之意[65] |
[58][63][66] | |
乾道 | 乾道元年正月一日 (1165年2月13日) |
乾道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1174年2月3日) |
9年 | 忌讳避嫌 | 法皇祖,行天道[14] 象征皇权至上[67][64] |
[58][66][68] | ||
纯熙 | 未正式使用 | 出自《诗经》“时纯熙矣,是用大介”[69] 志在恢复中原,安定天下[70] |
乾道九年十一月九日诏告明年改元纯熙,十五日更改为淳熙。 | [69] | ||||
淳熙 | 淳熙元年正月一日 (1174年2月4日) |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1190年2月6日) |
16年 | 祭礼活动、干支运数、忌讳避嫌 | 从年号淳化、雍熙各取一字[68] 意为主上取法祖宗[70] 取法淳化、雍熙[14] |
淳熙十六年二月二日光宗继位。 | [58][68][71] | |
绍熙 | 光宗 赵惇 |
绍熙元年正月一日 (1190年2月7日) |
绍熙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1195年2月11日) |
5年 | 新君登极 | 从年号绍兴、淳熙各取一字[71] 继承发扬孝宗之政[70] 取法绍舆、淳熙[14] |
绍熙五年七月五日宁宗继位。 | [58][71][72] |
庆元 | 宁宗 赵扩 |
庆元元年正月一日 (1195年2月12日) |
庆元六年十二月廿九日 (1201年2月4日) |
6年 | 新君登极 | 从年号庆历、元祐各取一字[72] 取法庆历、元祐[14] |
[73][72][74] | |
嘉泰 | 嘉泰元年正月一日 (1201年2月5日) |
嘉泰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1205年1月21日) |
4年 | 消弭灾异 | 出自《周易》“亨者,嘉之会”“天地交泰”[72] 美好通达[14] |
[73][74][75] | ||
开禧 | 开禧元年正月一日 (1205年1月22日) |
开禧三年十二月廿九日 (1208年1月18日) |
3年 | 政策时局、干支运数 | 从年号开宝、天禧各取一字[75] 取法开宝、天禧[14] |
[73][75][76] | ||
嘉定 | 嘉定元年正月一日 (1208年1月19日) |
嘉定十七年十二月廿九日 (1225年2月8日) |
17年 | 政策时局 | 出自《尚书·无逸》“嘉靖殷邦”及《诗经·周颂武》“耆定尔功”[76] 美好安定[14] |
嘉定十七年闰八月三日理宗继位[注 9]。 | [73][76][77] | |
宝庆 | 理宗 赵昀 |
宝庆元年正月一日 (1225年2月9日) |
宝庆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1228年2月7日) |
3年 | 新君登极 | 大宝之庆[14] | [73][77][78] | |
绍定 | 绍定元年正月一日 (1228年2月8日) |
绍定六年十二月廿九日 (1234年1月30日) |
6年 | 祭礼活动 | 从年号绍兴、嘉定各取一字[78] 取法绍兴、嘉定[14] |
[73][78][79] | ||
端平 | 端平元年正月一日 (1234年1月31日) |
端平三年十二月廿九日 (1237年1月27日) |
3年 | 政策时局 | 正王道之端,开太平之路[14] | [73][79][80] | ||
嘉熙 | 嘉熙元年正月一日 (1237年1月28日) |
嘉熙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1241年2月12日) |
4年 | [73][80][81] | ||||
淳祐 | 淳祐元年正月一日 (1241年2月13日) |
淳祐十二年十二月廿九日 (1253年1月30日) |
12年 | 消弭灾异 | 从年号嘉祐、淳熙各取一字[81] 取法嘉祐、淳熙[14] |
[73][81][82] | ||
宝祐 | 宝祐元年正月一日 (1253年1月31日) |
宝祐六年十二月廿九日 (1259年1月24日) |
6年 | 干支运数 | [73][82][83] | |||
开庆 | 开庆元年正月一日 (1259年1月25日) |
开庆元年十二月三十日 (1260年2月12日) |
1年 | 消弭灾异 | 取法开宝、庆历[14] | [73][83][84] | ||
景定 | 景定元年正月一日 (1260年2月13日) |
景定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1265年1月18日) |
5年 | 政策时局 | 景定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度宗继位。 | [73][84][85] | ||
咸淳 | 度宗 赵禥 |
咸淳元年正月一日 (1265年1月19日) |
咸淳十年十二月三十日 (1275年1月28日) |
10年 | 新君登极 | 从年号咸平、淳熙各取一字[81] 天下泰和。取法咸平、淳熙[14] |
咸淳十年七月九日恭帝继位。 | [73][85][86] |
德祐 | 恭帝 赵㬎 |
德祐元年正月一日 (1275年1月29日) |
德祐二年四月三十日 (1276年6月13日) |
2年 | 新君登极 | 德祐二年二月五日恭帝向元朝投降。 | [60][86][87] | |
景炎 | 端宗 赵昰 |
景炎元年五月一日 (1276年6月14日) |
景炎三年四月廿九日 (1278年5月22日) |
3年 | 新君登极、政策时局、干支运数 | 景炎三年四月十七日卫王昺继位。 | [60][87][88] | |
祥兴 | 卫王 赵昺 |
祥兴元年五月一日 (1278年5月23日) |
祥兴二年二月六日 (1279年3月19日) |
2年 | 新君登极、昭著祥瑞 | 祥瑞显现[14] | 祥兴二年二月六日陆秀夫背负卫王昺投海自尽,宋亡。 | [60][88] |
以年号冠名
[编辑]注释
[编辑]- ^ 高丽在乾德元年(963年)开始使用宋年号,淳化五年(994年)开始改用契丹年号,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重新使用宋年号,乾兴元年(1022年)再次改奉行契丹年号[7]。
- ^ 据诸寅啸的统计,祐字出现7次,兴、熙、元3字各出现5次,宝、平、淳、景、定、庆、和、嘉、绍9字各出现4次,建、干、德、开、道5字各出现3次,隆、国、端、至、咸、大、中、祥、符、天、禧、圣、康、宁、靖、炎16字各出现2次,太、雍、端、拱、化、明、历、皇、治、丰、崇、观、政、重、宣、泰16字各出现1次[11]。
- ^ 所谓的贞元法,是指从本朝的前代帝王所使用的年号当中,选择两个年号并各取一字组成新年号。
- ^ 汉朝年号(西汉加东汉)78个排行第一,唐朝年号(包含武周)76个排行第二,宋朝年号(北宋加南宋)57个排行第三。
- ^ 根据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所收录的宋代年号钱,以年号冠名的钱币有88种。
- ^ 目前中国地方政区现存以年号为名的县级以上的行政区有登封市、宝应县、永泰县(以上三个为唐代年号)、兴国县、淳化县、景德镇市、祥符区、政和县、绍兴市、庆元县、嘉定区(以上八个为宋代年号)共11个。
- ^ 至和年号启用时间以《宋会要辑稿》及《宋大诏令集》为准[37];李崇智作起于三月[25],《宋史》及《续资治通鉴长编》作三月庚辰(十六日)改元[38]。
- ^ 李崇智误作钦宗于二月即位,根据《宋史·钦宗纪》,钦宗实际在十二月即位。
- ^ 李崇智误作理宗于八月即位[73],根据《宋史·理宗纪》,理宗实际在闰八月即位[76]。
参考资料
[编辑]- ^ 徐俊 2000,第247-250页.
- ^ 张俊飞 2016,第5页.
- ^ 3.0 3.1 3.2 3.3 马雪 2008,第5页.
- ^ 诸寅啸 2012,第15页.
- ^ 诸寅啸 2012,第18页.
- ^ 陆游. 南唐書後主本紀第三. 维基文库, 3.
〔甲戌岁〕闰十月,王师拔池州。国主于是下令戒严,去开宝纪年,称甲戌岁。
- ^ 诸寅啸 2012,第18-19页.
- ^ 8.0 8.1 田逢兵 2014,第37页.
- ^ 诸寅啸 2012,第21-32页.
- ^ 诸寅啸 2012,第17页.
- ^ 11.0 11.1 诸寅啸 2012,第42页.
- ^ 12.0 12.1 张俊飞 2016,第7页.
- ^ 洪迈. 容齋三筆. 维基文库, 纪年用先代名.
唐德宗以建中、兴元之乱,思太宗贞观、明皇开元为不可跂及,故改年为贞元,各取一字以法象之。高宗建炎之元,欲法建隆而下字无所本。孝宗以来,始一切用贞元故事。隆兴以建隆、绍兴,乾道以乾德、至道,淳熙以淳化、雍熙,绍熙以绍兴、淳熙,庆元以庆历、元祐也。
- ^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14.10 14.11 14.12 14.13 14.14 14.15 14.16 14.17 14.18 14.19 14.20 14.21 14.22 14.23 14.24 14.25 14.26 14.27 14.28 14.29 14.30 14.31 14.32 14.33 14.34 14.35 14.36 14.37 14.38 14.39 14.40 14.41 14.42 14.43 14.44 14.45 14.46 14.47 14.48 14.49 14.50 诸寅啸 2012,第41页.
-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李崇智 2004,第160页.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一太祖一. 维基文库, 1.
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大赦,改元,定有天下之号曰宋。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 维基文库, 1.〔建隆元年正月〕乙巳,诏因所领节度州名,定有天下之号曰宋。改元,大赦,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太祖建隆元年正月五日,诏曰:“……宜改显德七年为建隆元年,改国号为大宋。”
- ^ 17.0 17.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一太祖一. 维基文库, 1.
〔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有事南郊,大赦,改元乾德。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 维基文库, 4.〔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合祭天地于南郊,以宣祖配。还,御明德门。大赦,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建隆〕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诏曰:“……可改建隆四年为乾德元年。”
- ^ 18.0 18.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太祖二. 维基文库, 2.
〔开宝元年〕十一月癸卯,日南至,有事南郊,改元开宝。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九. 维基文库, 9.〔开宝元年十一月〕癸卯,合祭天地于南郊,大赦,改元,蠲乾德五年以前逋租。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乾德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诏曰:“……宜改乾德六年为开宝元年。”
- ^ 19.0 19.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太宗一. 维基文库, 4.
〔开宝九年十二月〕甲寅,御乾元殿受朝,乐县而不作。大赦,改是岁为太平兴国元年。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七. 维基文库, 17.〔开宝九年〕十二月甲寅,上御乾元殿受朝,悬而不乐。大赦,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开宝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诏曰:“……可大赦天下,改开宝九年为太平兴国元年。”
- ^ 20.0 20.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太宗一. 维基文库, 4.
〔雍熙元年十一月〕丁巳,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元,中外文武官进秩有差。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十五. 维基文库, 25.〔雍熙元年十一月〕丁卯,祀天地于南郊,大赦,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太宗太平兴国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诏曰:“……可大赦天下,改太平兴国九年为雍熙元年。”
- ^ 21.0 21.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五太宗二. 维基文库, 5.
〔端拱元年正月〕乙亥,亲耕籍田。还御丹凤楼,大赦,改元。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十九. 维基文库, 29.〔端拱元年正月〕乙亥,上于东郊亲飨先农,以后稷配,遂耕籍田。……还,御乾元门,大赦,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雍熙五年正月十七日,诏曰:“……可大赦天下,改雍熙五年为端拱元年。”
- ^ 22.0 22.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五太宗二. 维基文库, 5.
淳化元年春正月戊寅朔,减京畿系囚流罪以下一等。改元。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十一. 维基文库, 31.春正月戊寅朔,御朝元殿,受册尊号,曲赦京城系囚,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端拱三年正月一日,诏曰:“……可大赦天下,改端拱三年为淳化元年。”
- ^ 23.0 23.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五太宗二. 维基文库, 5.
至道元年正月戊申朔,改元。……〔至道三年三月〕癸巳,追班于万岁殿,宣诏令皇太子柩前即位。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十七. 维基文库, 37.至道元年正月戊申朔,德音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淳化六年正月一日,诏曰:“……宜改淳化六年为至道元年。”
- ^ 24.0 24.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六真宗一. 维基文库, 6.
〔至道〕三年三月,太宗崩,奉遗制即皇帝位于柩前。……咸平元年春正月辛酉,诏改元。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十三. 维基文库, 43.咸平元年春正月辛酉朔,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至道四年正月一日,诏曰:“……可改至道四年为咸平元年。”
- ^ 25.00 25.01 25.02 25.03 25.04 25.05 25.06 25.07 25.08 25.09 25.10 25.11 25.12 25.13 25.14 25.15 李崇智 2004,第161页.
- ^ 26.0 26.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七真宗二. 维基文库, 7.
景德元年春正月丙戌朔,大赦,改元。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十六. 维基文库, 56.景德元年春正月丙戌朔,御朝元殿受朝。大赦,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真宗咸平七年正月一日,诏曰:“……宜改咸平七年为景德元年。”
- ^ 27.0 27.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七真宗二. 维基文库, 7.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戊辰,大赦,改元。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六十八. 维基文库, 68.〔大中祥符元年正月〕戊辰,大赦,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景德五年正月六日,诏曰:“……天垂宝箓。诞敷粤训,垂谕眇姿。……虔遵锡瑞之文,用易纪年之号。……改景德五年为大中祥符元年。”
- ^ 28.0 28.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八真宗三. 维基文库, 8.
天禧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改元。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八十八. 维基文库, 88.〔天禧五年十一月〕乙卯,诏改来年元曰天禧。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大中祥符九年十一月十五日,诏曰:“……登封乔岳,禋瘗隆脽,荐锡蕃禧,弥思昭报。……来年正月一日,宜改为天禧元年。”
- ^ 29.0 29.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八真宗三. 维基文库, 8.
乾兴元年春正月辛未朔,改元。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九十八. 维基文库, 98.乾兴元年春正月辛未朔,诏改元。……〔二月〕戊午,上崩于延庆殿。仁宗即皇帝位。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天禧六年正月一日,诏曰:“……宜自正月一日改天禧六年为乾兴元年。”
- ^ 30.0 30.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九仁宗一. 维基文库, 9.
乾兴元年二月戊午,真宗崩,遗诏太子即皇帝位。……天圣元年春正月丙寅朔,改元。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 维基文库, 100.天圣元年春正月丙寅朔,皇太后诏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乾兴二年正月一日,诏曰:“……宜自正月一日改乾兴二年为天圣元年。”
- ^ 31.0 31.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仁宗二. 维基文库, 10.
〔明道元年〕十一月甲戌,以修内成,恭谢天地于天安殿,谒太庙,大赦,改元。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十一. 维基文库, 111.〔明道元年〕十一月甲戌,上以修内成,恭谢天地于天安殿,遂谒太庙,大赦,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仁宗天圣十年十一月六日,诏曰:“……可改天圣十年为明道元年。”
- ^ 32.0 32.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仁宗二. 维基文库, 10.
〔明道二年十二月〕丁巳,诏明年改元。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十三. 维基文库, 113.〔明道二年十二月〕丁巳,诏明年改元曰景祐。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明道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诏曰:“……宜改明道三年为景祐元年。”
- ^ 33.0 33.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仁宗二. 维基文库, 10.
〔宝元元年十一月〕庚戌,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元。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二十二. 维基文库, 122.〔宝元元年十一月〕庚戌,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景祐五年十一月十八日,诏曰:“……再念向循群议,许加徽名,……宜因冠号,俾易建元,……可改景祐五年为宝元元年。”
- ^ 34.0 34.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仁宗二. 维基文库, 10.
〔康定元年二月〕丙午,德音:释延州、保安军流以下罪,寇所攻掠地除今夏税,戍兵及战死者赐其家缗钱。是日改元。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二十六. 维基文库, 126.〔康定元年二月〕丙午,……是日,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宝元三年二月二十一日,诏曰:“……宜改宝元三年为康定元年。”
- ^ 35.0 35.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一仁宗三. 维基文库, 11.
〔庆历元年十一月〕丙寅,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元。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三十四. 维基文库, 134.〔庆历元年十一月〕丙寅,……大赦,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康定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诏曰:“……宜改康定二年为庆历元年。”
- ^ 36.0 36.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一仁宗三. 维基文库, 11.
〔庆历八年〕十二月乙丑朔,以霖雨为灾,颁德音,改明年元。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六十五. 维基文库, 165.〔庆历八年〕十二月乙丑朔,德音改明年元,降天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庆历八年十二月一日,诏曰:“……仍更纪岁之元,用冀自天之祐。宜改庆历九年为皇祐元年。”
- ^ 37.0 37.1 37.2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
皇祐六年三月十七日,诏曰:“……庶政未协于中,众冤或壅于下,……俾更元历之名,冀召太和之气。……宜改皇祐六年为至和元年,以四月一日为始。”
宋大詔令集卷二. 维基文库, 2.日食正阳改皇祐六年为至和元年德音:……宜改皇祐六年为至和元年,以四月一日为始。……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二仁宗四. 维基文库, 12.
〔至和元年三月〕庚辰,下德音改元。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七十六. 维基文库, 176.〔至和元年三月〕庚辰,德音改元,降天下死罪一等,流以下释之。
- ^ 39.0 39.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二仁宗四. 维基文库, 12.
〔嘉祐元年九月〕辛卯,恭谢天地于大庆殿,大赦,改元。……〔八年三月〕辛未,帝崩于福宁殿,遗制皇子即皇帝位。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八十四. 维基文库, 184.〔嘉祐元年九月〕辛卯,恭谢天地于大庆殿,大赦,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至和三年九月十二日,诏曰:“……上以答玄元之开右,下以蕲生聚之乐康。浸通明灵,交示肸蛮,宜与兆庶,共均休嘉。……可大赦天下,宜改至和二年为嘉祐元年。”
- ^ 40.0 40.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三英宗. 维基文库, 13.
〔嘉祐〕八年,仁宗崩。夏四月壬申朔,皇后传遗诏,命帝嗣皇帝位。……治平元年春正月丁酉朔,改元。……〔四年正月〕丁巳,帝崩于福宁殿。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 维基文库, 200.治平元年春正月丁酉朔,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嘉祐九年正月一日,诏曰:“……宜改嘉祐九年为治平元年。”
- ^ 41.0 41.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四神宗一. 维基文库, 14.
熙宁元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诏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英宗治平五年正月一日,诏曰:“……赖天之祐,年谷顺成。其因来岁之正,以新元统之号。……宜自正月一日改治平五年为熙宁元年。”
- ^ 42.00 42.01 42.02 42.03 42.04 42.05 42.06 42.07 42.08 42.09 42.10 42.11 李崇智 2004,第162页.
- ^ 43.0 43.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五神宗二. 维基文库, 15.
〔熙宁十年十二月〕壬午,诏改明年为元丰。……〔八年三月〕戊戌,上崩于福宁殿,年三十有八。皇太子即皇帝位。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八十六. 维基文库, 286.〔熙宁十年十二月〕壬午,诏自明年正月朔旦,改元为元丰。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神宗熙宁十年十二月六日,诏曰:“……宜自明年正月一日改为元丰元年。”
- ^ 44.0 44.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七哲宗一. 维基文库, 17.
〔元丰八年三月〕戊戌,神宗崩,太子即皇帝位。……元祐元年春正月庚寅朔,改元。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百六十四. 维基文库, 364.元祐元年春正月庚寅朔,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元丰九年正月一日,诏曰:“……尚赖亲慈拥佑,神保况临,……即位逾年,改元布政,……宜自正月一日改元丰九年为元祐元年。”
- ^ 45.0 45.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八哲宗二. 维基文库, 18.
〔绍圣元年四月〕癸丑,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哲宗元祐九年四月十二日,诏曰:“……力稽仁祖之成宪,思大文考之烈光。……宜改元祐九年为绍圣元年。”
- ^ 46.0 46.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八哲宗二. 维基文库, 18.
〔元符元年〕六月戊寅朔,改元。……〔三年正月〕己卯,帝崩。皇太后谕遗制,立弟端王即位于柩前,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李焘.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百九十九. 维基文库, 499.元符元年六月戊寅朔,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绍圣五年五月十九日,诏曰:“……其易统年之号,用昭受命之符。宜自绍圣五年六月朔改为元符元年。”
- ^ 47.0 47.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九徽宗一. 维基文库, 19.
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哲宗崩,……乃召端王入,即皇帝位,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十一月〕庚午,诏改明年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元符三年十一月十三日,诏曰:“……思建皇极,嘉靖庶邦。盖尝端好恶以示人,本中和以立政,……宜自来年正月一日改为建中靖国元年。’”
- ^ 刘鹏 2000,第17页.
- ^ 49.0 49.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十九徽宗一. 维基文库, 19.
〔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庚辰,祀天地于圜丘,赦天下。改彰信军为兴仁军,昭德军为隆德军。改明年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制曰:“……奉神考恭行之志,绎绍圣申讲之文,……仍自来年正月一日改为崇宁元年。”
- ^ 50.0 50.1 50.2 刘鹏 2000,第18页.
- ^ 51.0 51.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十徽宗二. 维基文库, 20.
〔崇宁五年七月〕壬寅,诏改明年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崇宁五年七月十三日,制曰:“……可自明年正月朔改为大观元年。”
- ^ 52.0 52.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十徽宗二. 维基文库, 20.
〔大观四年十一月〕丁卯,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改明年元。
佚名. 宋大詔令集典禮七. 维基文库, 7.大观四年南郊改来年政和元年赦天下制十一月三日:“……可以来年正月一日改元政和。……庶政惟和,其永绥于极治,……”
- ^ 53.0 53.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十一徽宗三. 维基文库, 21.
〔重和元年〕十一月己酉朔,改元,大赦天下。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政和八年十一月一日,制曰:“……其今年十一月一日为重和元年。”
- ^ 54.0 54.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十二徽宗四. 维基文库, 22.
〔宣和元年〕二月庚辰,改元。……〔七年十二月〕庚申,诏内禅,皇太子即皇帝位。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重和二年二月一日,诏曰:“……宜以重和二年为宣和元年。”
- ^ 55.0 55.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十三欽宗. 维基文库, 23.
〔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徽宗诏皇太子嗣位,……丙寅,……诏改元。
{{cite wikisource|title=宋会要辑稿礼五十四|volume=54|wslink=zh:宋会要辑稿/卷078|author=徐松|author-link=徐松|quote=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诏曰:“……发政施仁,怀日靖四方之志;经文纬武,图永尾兆民之功。……自宣和八年正月一日改为靖康元年。” - ^ 脱脱. 金史本紀第三太宗. 维基文库, 3.
〔天会五年〕二月丙寅,诏降宋二帝为庶人。
- ^ 57.0 57.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十四高宗一. 维基文库, 24.
〔建炎元年〕五月庚寅朔,帝登坛受命,礼毕恸哭,遥谢二帝,即位于府治。改元建炎。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高宗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诏曰:“……朕惟火德中微,天命未改,考光武纪元之制,绍建隆开国之基,……以靖康二年五月一日改为建炎元年。”
- ^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李崇智 2004,第166页.
- ^ 59.0 59.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十五高宗二. 维基文库, 25.
〔建炎三年三月〕癸未,〔苗〕傅、〔刘〕正彦等叛,勒兵向阙,杀王渊及内侍康履以下百余人。帝登楼,以傅为庆远军承宣使、御营使司增统制,正彦渭州观察使、副都统制。傅等迫帝逊位于皇子魏国公,……己丑,改元明受。
- ^ 60.0 60.1 60.2 60.3 李崇智 2004,第168页.
- ^ 61.0 61.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十五高宗二. 维基文库, 25.
〔建炎三年〕夏四月戊申朔,太后下诏还政,皇帝复大位。……庚戌,复纪年建炎。
- ^ 62.0 62.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二十六高宗三. 维基文库, 26.
绍兴元年春正月己亥朔,帝在越州,帅百官遥拜二帝,不受朝贺。下诏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绍兴元年正月一日,诏曰:“……绍奕世之闳休,兴百年之丕绪。……其建炎五年可改为绍兴元年。”
- ^ 63.0 63.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三十三孝宗一. 维基文库, 33.
〔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己卯,以即位告于天地、宗庙、社稷。……〔十一月〕戊申,诏改明年为隆兴元年。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孝宗绍兴三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诏曰:“朕仰膺太上皇帝付托之重,夙夜图回,务隆绍兴之圣政。其以来年正月一日改元为隆兴。”令学士院降诏曰:“……惟建隆创业之宏规,洎绍兴中天之皇烈。……其以明年为隆兴元年。”
- ^ 64.0 64.1 张遂新 2010,第175页.
- ^ 王振华 2003,第71页.
- ^ 66.0 66.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三十三孝宗一. 维基文库, 33.
乾道元年春正月辛亥朔,合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元。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乾道元年正月一日,制曰:“……载惟我宋之肇禋,逎当乾德之盛际。法皇祖纪元之义,采羲文行健之辞,……其隆兴三年改为乾道元年。”
- ^ 王振华 2003,第72页.
- ^ 68.0 68.1 68.2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三十四孝宗二. 维基文库, 34.
〔乾道九年十一月〕戊戌,合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明年为淳熙元年。
佚名. 宋史全文卷二十五下. 维基文库, 25下.〔乾道九年十一月〕戊戌,郊。诏以明年正月朔为淳熙元年。初诏改元纯熙,寻以取法淳化、雍熙为义,改元淳熙。
- ^ 69.0 69.1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
乾道九年十一月九日,制曰:“……宜改元而发号,茂介纯熙。肇易嘉名,肆攽庆赉。可大赦天下,其乾道十年正月一日改为淳熙(应是“纯熙”)元年。”
李心传.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七. 维基文库, 乙集七.乾道癸已歳,冬至日,上祀南郊,肆赦,改明年元为纯熙,既宣制矣,后六日甲辰,中书门下省言:“若合淳化雍熙言之,当用淳熙字,庶几仰体主上取法祖宗之意。”从之。是时,先人在虞雍公宣威幕府,敕制初下,众未有言,先人语雍公曰:“以《周颂》考之,‘时纯熙矣,是用大介’,此武王克商事也,岂今日所当用,宜密以奏。”雍公从之,奏未达闻而朝廷已更之矣。
- ^ 70.0 70.1 70.2 张遂新 2010,第176页.
- ^ 71.0 71.1 71.2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三十六光宗. 维基文库, 36.
〔淳熙十六年〕二月壬戌,孝宗吉服御紫宸殿,行内禅礼,……十一月庚午,诏改明年为绍熙元年'。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淳熙十六年十一月十四日,诏来年正月一日改元为绍熙,令学士院降诏。既而诏曰:“……惟绍兴宏远之摹,不忘取法;而淳熙明昌之运,方务祇承。……其以明年为绍熙元年。”
佚名. 宋史全文卷二十八. 维基文库, 28.〔绍熙五年七月〕甲子,……王挥涕勉受,遂即皇帝位。
- ^ 72.0 72.1 72.2 72.3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三十七寧宗一. 维基文库, 37.
〔绍熙五年闰十月〕壬午,诏改明年为庆元元年。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光宗绍熙五年闰十月二十一日,诏来年正月一日改元为庆元。诏曰:“……夫亲君子,远小人,庆历、元祐之所以尊朝廷也;省刑罚,薄税敛,庆历、元祐之所以惠天下也。……”
佚名. 宋史全文卷二十八. 维基文库, 28.〔绍熙五年闰十月〕壬午,诏曰:“……其以明年为庆元元年。”
- ^ 73.00 73.01 73.02 73.03 73.04 73.05 73.06 73.07 73.08 73.09 73.10 73.11 73.12 73.13 李崇智 2004,第167页.
- ^ 74.0 74.1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三十七寧宗一. 维基文库, 37.
〔庆元六年十二月〕癸卯,祔光宗皇帝神主于太庙。遣虞俦使金报谢。诏改明年为嘉泰元年。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宁宗庆元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诏来年正月一日改元为嘉泰。诏曰:“……月穷星回,旋启亨嘉之会;岁正事序,诞迎交泰之期。……”
佚名. 宋史全文卷二十九上. 维基文库, 29上.〔庆元六年十二月〕癸卯,祔光宗于太庙。……诏改明年元。上继统,赵汝愚为相,锐意庆历、元祐故事,故改庆元,尽六年而上皇及太后继崩,中宫去世,二皇子不育,朝廷嫌之,因改明年为嘉泰云。
- ^ 75.0 75.1 75.2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三十八寧宗二. 维基文库, 38.
〔嘉泰四年十二月〕己亥,诏改明年为开禧元年。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嘉泰四年十二月十一日,诏来年正月一日改元为开禧。诏曰:“……法开宝肇造之初,洎天禧全盛之日,……”
佚名. 宋史全文卷二十九下. 维基文库, 29下.〔嘉泰四年十二月〕己亥,诏改明年元。
- ^ 76.0 76.1 76.2 76.3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三十八寧宗二. 维基文库, 38.
〔开禧三年十二月〕丁卯,诏改明年为嘉定元年。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开禧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诏来年正月一日改元为嘉定。诏曰:“……取商宗‘嘉靖’之言,暨周王‘耆定’之义,……”
佚名. 宋史全文卷二十九下. 维基文库, 29下.〔开禧三年十二月〕丁卯,诏改明年元。诏曰:“……其以明年为嘉定元年。”
- ^ 77.0 77.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一理宗一. 维基文库, 41.
〔嘉定十七年八月〕丁酉,崩于福宁殿。弥远使杨谷、杨石入白杨皇后,称遗旨以皇子竑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济阳郡王、判宁国府,命子昀嗣皇帝位。大赦。……〔十一月〕丁亥,诏改明年为宝庆元年。
佚名. 宋史全文卷三十一. 维基文库, 31.〔嘉定十七年十一月〕丁亥,诏曰:“……钦惟大宝之重,守必以仁,兆民之宁,赖于有庆。……其以明年为宝庆元年。”
- ^ 78.0 78.1 78.2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一理宗一. 维基文库, 41.
〔宝庆三年十一月〕辛巳,日南至,郊,大赦。改明年为绍定元年。
佚名. 宋史全文卷三十一. 维基文库, 31.〔宝庆三年十一月〕壬午,诏曰:“……仰法绍兴之治,近承嘉定之规,……其以来岁改为绍定元年,可大赦天下。”
- ^ 79.0 79.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一理宗一. 维基文库, 41.
〔绍定六年十一月〕丙午,诏改明年为端平元年。
佚名. 宋史全文卷三十二. 维基文库, 32.〔绍定六年十一月〕乙巳,诏以来岁改为端平元年。
佚名. 宋季三朝政要卷一. 维基文库, 1.端平元年春正月改元,诏曰:“春秋正王道之端,式严谨始。圣徳开太平之路,尤贵更新。”
- ^ 80.0 80.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二理宗二. 维基文库, 42.
〔端平三年十二月〕壬寅,诏改明年为嘉熙元年。
佚名. 宋史全文卷三十二. 维基文库, 32.〔端平三年十二月〕甲辰,诏以来年为嘉熙元年。
- ^ 81.0 81.1 81.2 81.3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二理宗二. 维基文库, 42.
〔嘉熙四年〕冬十月癸巳,诏改明年为淳祐元年。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理宗嘉熙四年十月癸巳,诏以明年正月初一日为淳祐元年。敕:“……节用爱人,此嘉祐所以永天命;经文纬武,此淳熙所以恢圣谟。……其以明年正月朔为淳祐元年。”
佚名. 宋史全文卷三十三. 维基文库, 33.〔嘉熙四年十月〕癸巳,诏以明年正月一日为淳祐元年。
- ^ 82.0 82.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三理宗三. 维基文库, 43.
〔淳祐十二年八月〕辛巳,诏改明年为宝祐元年。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淳佑十二年九月壬午,诏以明年改为宝祐元年。
佚名. 宋史全文卷三十四. 维基文库, 34.〔淳祐十二年〕九月壬午,诏以明年改为宝祐元年。”
- ^ 83.0 83.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四理宗四. 维基文库, 44.
〔宝祐六年〕十二月戊寅,诏改来年为开庆元年。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宝祐六年十二月丙子朔,诏曰:“……法艺祖之宏规,会车书之一统;踵仁祖之盛际,致朝野之咸和。爰易嘉名,以兴嗣岁,导迎善庆,振起群心。茂凝常久之功,永底辑宁之福。其以明年正月一日改为开庆元年。”
佚名. 宋史全文卷三十五. 维基文库, 35.〔宝祐六年〕十二月丙子朔,诏曰:“……法艺祖之宏规,会车书之一统;踵仁祖之盛际,致朝野之咸和。……其以明年正月一日改为开庆元年。”
- ^ 84.0 84.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四理宗四. 维基文库, 44.
〔开庆元年十二月〕辛亥,诏改来年为景定元年。
佚名. 宋史全文卷三十六. 维基文库, 36.〔开庆元年〕十二月辛亥,诏以来年正月一日改为景定元年。
- ^ 85.0 85.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六度宗. 维基文库, 46.
〔景定〕五年十月丁卯,理宗崩。受遗诏,太子即皇帝位。……十二月辛丑,诏改明年为咸淳元年。
佚名. 宋史全文卷三十六. 维基文库, 36.〔景定五年〕诏以明年正月一日改为咸淳元年,大赦天下。
佚名. 咸淳遺事. 维基文库, 卷上.〔景定五年〕冬十月,忠王即皇帝位,是为度宗,诏以明年为咸淳元年。诏曰:“……况咸平、淳熙之际,皆泰和极盛之时,乃辑嘉名,式新纪历,……其以明年正月一日,改为咸淳元年。”
- ^ 86.0 86.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七瀛國公 二王附. 维基文库, 47.
〔咸淳〕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奉遗诏即皇帝位于柩前,……〔十月〕甲子,诏以明年为德祐元年。……〔德祐二年二月〕辛丑,率百官拜表祥曦殿,诏谕郡县使降。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咸淳十年七月癸未,奉遗诏即皇帝位于柩前。十月甲子,诏以明年为德祐元年。
- ^ 87.0 87.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七瀛國公 二王附. 维基文库, 47.
〔德祐二年〕五月乙未朔,宜中等乃立昰于福州,以为宋主,改元景炎。……〔至正十五年〕四月戊辰,昰殂于𥐻洲,其臣号之曰端宗。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德祐二年五月乙未朔,宜中等立昰于福州,以为宋主,改元景炎元年。至元十五年四月戊辰,昰殂于𥐻洲,其臣号之曰端宗。
- ^ 88.0 88.1 脱脱. 宋史本紀第四十七瀛國公 二王附. 维基文库, 47.
〔至正十五年四月〕庚午,众又立卫王昺为主,以陆秀夫为左丞相。是月,有黄龙见海中。五月癸未朔,改元祥兴。……〔十六年二月〕癸未,……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
徐松. 宋會要輯稿禮五十四. 维基文库, 54.〔至元十五年〕四月庚午,众又立卫王昺为主,以陆秀夫为左丞相。是月,有黄龙现海中。五月癸未朔,改元祥兴。
- ^ 王晓波. 宋太宗雍熙北伐綜評. 军事历史研究1999年第2期.
- ^ 陈邦瞻. 至道建儲. 维基文库, 19.
- ^ 陈邦瞻. 天聖災議. 维基文库, 26.
- ^ 贺达、刘仁亮. 富弼與慶曆增幣簡論. 河北师院学报1991年第3期.
- ^ 陈邦瞻. 慶曆黨議. 维基文库, 29.
- ^ 郭学信. 范仲淹與慶曆新政.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
- ^ 陈良. 慶曆新政始末. 刊授党校杂志2014年第8期.
- ^ 李强. 北宋慶曆士風與文學研究.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1.
- ^ 徐东霞. 王安石的個性與熙寧變法. 山东大学2014年4月硕士论文.
- ^ 崔英超、张其凡. 豐變法中宋神宗作用之考析. 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期.
- ^ 王浩禹. 宋朝大變法:熙豐新政.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2.
- ^ 脱脱. 宋史志第一百一十六職官三. 维基文库, 116.
神宗即位,循用皇祐旧格,逮元丰改制,名号虽异,品秩则同,故亦未遑别定。
- ^ 陈邦瞻. 元豐官制. 维基文库, 39.
- ^ 陈邦瞻. 元祐更化. 维基文库, 43.
- ^ 薛颖. 元祐文人集團與元祐體.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9.
- ^ 李兆宇. 宋徽宗宣和伐遼決策的依賴群體研究.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
- ^ 游彪. 靖康之變:北宋衰亡記.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8.
- ^ 张横. 靖康之恥:難忘的傷疤. 贵阳文史2008年第3期.
- ^ 张明华. 「靖康之難」被擄北宋宮廷及宗室女性研究. 史学月刊2004年第5期.
- ^ 吴功正. 建炎南渡與江南藝術精神的形成. 文学评论1995年第4期.
- ^ 建炎南渡過程:宋高宗入江避禍 岳家軍奮勇破敵. 趣历史. [2022-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1).
- ^ 李锡厚. 岳飛與「紹興和議」. 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
- ^ 金春峰. 宋代的學派與政派 從「紹興學禁」到「慶元黨禁」.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 ^ 汪圣铎、乔东山. 史浩與宋金和戰——以德順之敗和隆與北伐為中心. 浙江学刊2011年第2期.
- ^ 晓克. 「隆興和議」新論.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第6期.
- ^ 陈邦瞻. 隆興和議. 维基文库, 77.
- ^ 孙建胜. 八百多年前的乾道海溢. 温州人APP. [2021-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1).
- ^ 陈光锐. 南宋太學「乾淳體」新探.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 ^ 周密. 紹熙內禪. 维基文库.
- ^ 沧洲樵叟. 慶元黨禁. 维基文库.
- ^ 李传印. 辛棄疾與開禧北伐. 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1期.
- ^ 李超. 史彌遠當政時期南宋對金政策之演變——從嘉定和議到聯蒙滅金. 保定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 ^ 周密. 端平入洛. 维基文库.
- ^ 尚志钧. 開寶本草輯復本.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 ^ 方广锠、李际宁. 開寶遺珍. 文物出版社. 2010.
- ^ 李昉. 太平御覽. 维基文库.
- ^ 李昉. 太平廣記. 维基文库.
- ^ 乐史. 太平寰宇記. 维基文库.
- ^ 彭百川. 太平治跡統類. 维基文库.
- ^ 王著. 淳化閣帖. 维基文库.
- ^ 田锡. 咸平集. 维基文库.
- ^ 道原. 傳燈錄. 维基文库.
- ^ 辛怡显. 至道雲南錄. 维基文库.
- ^ 高明士. 天聖令譯注. 元照出版公司. 2017.
- ^ 脱脱. 宋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一石介. 维基文库, 191.
〔石〕介为文有气,……作《庆历圣德诗》,……
- ^ 苏洵. 嘉祐集. 维基文库.
- ^ 王民信. 沈括熙寧使虜圖抄箋證. 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 1976.
- ^ 王存. 元豐九域志. 维基文库.
- ^ 曾巩. 元豐類稿. 维基文库.
- ^ 王安石. 元豐行示德逢. 维基文库.
- ^ 王安石. 後元豐行. 维基文库.
- ^ 陆心源. 元祐黨人傳.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 ^ 赵佶关. 大觀茶論. 维基文库.
- ^ 慎微. 經史證類大觀本草. 卫生福利部国家中医药研究所. 1986.
- ^ 郑居中. 政和五禮新儀. 维基文库.
- ^ 唐慎微.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10.
- ^ 大宋宣和遺事. 维基文库.
- ^ 佚名. 宣和畫譜. 维基文库.
- ^ 佚名. 宣和書譜. 维基文库.
- ^ 徐兢.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 维基文库.
- ^ 宣和博古圖. [2012-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闵凡信. 宣和牌譜清玩.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
- ^ 确庵. 靖康稗史箋證. 维基文库.
- ^ 黄朝英. 靖康緗素雜記. 维基文库.
- ^ 汪藻. 靖康要錄. 维基文库.
- ^ 李纲. 靖康傳信錄. 维基文库.
- ^ 丁特起. 靖康紀聞. 维基文库.
- ^ 陈规. 靖康朝野僉言. 维基文库.
- ^ 李心传.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 维基文库.
- ^ 李心传.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维基文库.
- ^ 李纲. 建炎時政記. 维基文库.
- ^ 李纲. 建炎進退志. 维基文库.
- ^ 佚名. 建炎復辟記. 维基文库.
- ^ 汤璹. 建炎德安守禦錄. 维基文库.
- ^ 尚志钧. 紹興本草校注.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7.
- ^ 祖琇. 隆興編年通論. 维基文库.
- ^ 周淙. 乾道臨安志. 维基文库.
- ^ 梁克家. 淳熙三山志. 维基文库.
- ^ 淳熙薦士錄一卷 - 臺灣華文電子書庫. [2022-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 ^ 周密. 乾淳歲時記. 维基文库.
- ^ 朱熹. 紹熙州縣釋奠儀圖. 维基文库.
- ^ 慶元條法事類八十卷. 2022-06-18 (中央研究院数位典藏).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 ^ 嘉泰普燈錄 (PDF). 2022-06-26 (CBETA电子佛典集成).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6-26).
- ^ 王致远. 開禧德安守城錄. 维基文库.
- ^ 黄㽦. 嘉定赤城志. 维基文库.
- ^ 周弼. 端平詩雋. 维基文库.
- ^ 周应合. 景定建康志. 维基文库.
- ^ 佚名. 咸淳遺事. 维基文库.
- ^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建隆观 在北宋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梁门外西北。后周世宗建,初名太清观。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随建隆年号改名为建隆观。北宋亡后毁于兵火。
- ^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开宝寺 在北宋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东北安远门里上方寺西。旧名独居寺。北齐天保十年(559)建。唐开元十七年(729)改曰封禅寺。北宋开宝三年(970)改名开宝寺。北宋政府曾在该寺开设礼部贡院,更使其名声大震。金代被毁。
- ^ 太平興國寺塔. 2022-06-18 (晋祠博物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1).
- ^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咸平寺 北宋建。在今四川奉节县西北。《清一统志·夔州府》:咸平寺“在奉节县西北,宋咸平中建,魏了翁有记”。
- ^ 张岱. 西湖夢尋靈隱寺. 维基文库, 2.
盖灵隐自晋咸和元年,僧慧理建,山门匾曰“景胜觉场”,相传葛洪所书。寺有石塔四,钱武肃王所建。宋景德四年,改景德灵隐禅寺,元至正三年毁。
- ^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二十二:天圣寺,在〔兴安〕府治北,唐中和二年舍为寺。旧名景清禅院,宋天圣间改。
- ^ 王鏊. 姑蘇志卷10. 维基文库, 水.
至和塘,一名昆山塘,成于宋至和间,故名。
- ^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治平寺石塔 又称嘉应寺石塔。在今河北赞皇县东南十里嘉应寺村北。寺建于隋开皇三年(583),初名嘉应寺。北宋治平二年(1065)改名治平寺。抗日战争中被毁。
- ^ 元祐黨籍碑. 2022-07-01 (明伦月刊).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 ^ 印宮--元符萬寧宮,茅山風景區.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 ^ 淳熙井. 2022-06-18 (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 ^ 脱脱. 宋史本紀第三太祖三. 维基文库, 3.
〔开宝五年二月〕庚辰,以凤州七房银冶为开宝监。
- ^ 脱脱. 宋史志第四十二地理五. 维基文库, 42.
兴化军,同下州。太平兴国四年,以泉州游洋、百丈二镇地置太平军,寻改。
- ^ 脱脱. 宋史志第四十三地理六. 维基文库, 43.
廉州,下,合浦郡,军事。开宝五年,废封山、蔡龙、大廉三县,移州治于长沙场,置石康县。太平兴国八年,改太平军。
- ^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太平监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置,为银冶监。在今甘肃清水县西南三十里小泉乡西南康家里。后废。
- ^ 脱脱. 宋史志第四十一地理四. 维基文库, 41.
兴国军,同下州。太平兴国二年,以鄂州永兴县置永兴军。三年,改兴国。
- ^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乾兴砦 北宋乾兴元年(1022)置,属镇戎军。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北九十里。金改为乾兴堡,后废。
- ^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天圣砦 北宋天圣元年(1023)置,属镇戎军。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北六十里。《宋史·刘仲武传》:熙宁中,“夏人谋犯天圣砦……如期而敌至,力战却之”。金属镇戎州。元废。
- ^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治平砦 北宋治平四年(1067)置,属德顺军。即今甘肃静宁县西南八十里治平乡。金升为治平县。
- ^ 丁福保 1992,第84页.
- ^ 197.0 197.1 197.2 丁福保 1992,第85页.
- ^ 198.0 198.1 198.2 198.3 丁福保 1992,第86页.
- ^ 199.0 199.1 199.2 丁福保 1992,第87页.
-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丁福保 1992,第88页.
- ^ 201.0 201.1 201.2 201.3 丁福保 1992,第89页.
- ^ 202.0 202.1 202.2 丁福保 1992,第90页.
- ^ 丁福保 1992,第91页.
- ^ 204.0 204.1 丁福保 1992,第92页.
- ^ 205.0 205.1 丁福保 1992,第93页.
- ^ 丁福保 1992,第95页.
- ^ 207.0 207.1 丁福保 1992,第96页.
- ^ 丁福保 1992,第97页.
- ^ 丁福保 1992,第98页.
- ^ 丁福保 1992,第99页.
- ^ 211.0 211.1 211.2 丁福保 1992,第100页.
- ^ 丁福保 1992,第101页.
- ^ 丁福保 1992,第102页.
- ^ 丁福保 1992,第103页.
- ^ 215.0 215.1 215.2 215.3 丁福保 1992,第104页.
- ^ 216.0 216.1 丁福保 1992,第106页.
- ^ 217.0 217.1 丁福保 1992,第107页.
- ^ 王振华 2003,第70页.
- ^ 219.0 219.1 丁福保 1992,第108页.
- ^ 220.0 220.1 丁福保 1992,第109页.
- ^ 221.0 221.1 丁福保 1992,第112页.
- ^ 222.0 222.1 丁福保 1992,第113页.
- ^ 丁福保 1992,第114页.
- ^ 丁福保 1992,第117页.
- ^ 225.0 225.1 225.2 225.3 225.4 225.5 丁福保 1992,第118页.
- ^ 226.00 226.01 226.02 226.03 226.04 226.05 226.06 226.07 226.08 226.09 丁福保 1992,第119页.
- ^ 227.0 227.1 丁福保 1992,第120页.
- ^ 丁福保 1992,第121页.
- ^ 229.0 229.1 丁福保 1992,第122页.
- ^ 丁福保 1992,第123页.
- ^ 231.0 231.1 丁福保 1992,第124页.
- ^ 232.0 232.1 丁福保 1992,第125页.
- ^ 丁福保 1992,第126页.
- ^ 234.0 234.1 丁福保 1992,第128页.
- ^ 丁福保 1992,第129页.
- ^ 脱脱. 宋史志第三十八地理一. 维基文库, 38.
光化军,同下州。乾德二年,以襄州阴城镇建为军,析谷城县三乡,置乾德县隶焉。
- ^ 脱脱. 宋史志第四十一地理四. 维基文库, 41.
太平州,上,军事。开宝八年,改南平军。太平兴国二年,升为州。
- ^ 脱脱. 宋史志第四十一地理四. 维基文库, 41.
兴国,望。太平兴国中,析赣县之七乡置。
- ^ 脱脱. 宋史志第四十地理三. 维基文库, 40.
淳化。中。淳化四年,升耀州云阳黎国镇为县。
- ^ 脱脱. 宋史志第三十八地理一. 维基文库, 38.
咸平。畿。旧通许镇,隶陈留,咸平五年置县。
- ^ 顾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西三. 维基文库, 85.
景德镇,〔浮梁〕县西南三十里。水土宜陶。宋景德中置镇于此,因以景德为名。
- ^ 脱脱. 宋史志第三十八地理一. 维基文库, 38.
祥符,赤。东魏浚仪县。大中祥符三年改。
- ^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天禧镇 北宋置,属安阳县。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里天喜镇村。《清一统志·彰德府二》:天禧镇“宋天禧中徙林虑北齐镇于此,因名”。
- ^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嘉祐镇 北宋置,在今河北阜平县东南。《清一统志·正定府》:古嘉祐镇“在阜平县东。…… 《旧志》:县东胜西庄有嘉中镇,盖即嘉祐之讹也”。
- ^ 脱脱. 宋史志第四十二地理五. 维基文库, 42.
崇宁,望。唐昌县。崇宁元年改。
- ^ 脱脱. 宋史志第四十二地理五. 维基文库, 42.
政州,下,江油郡,军事。本龙州。政和五年,改为政州。
- ^ 脱脱. 宋史志第四十二地理五. 维基文库, 42.
政和,紧。咸平三年,升关隶镇为县。政和五年,改关隶为政和县。有天受银场。
- ^ 脱脱. 宋史志第四十一地理四. 维基文库, 41.
绍兴府,本越州,……绍兴元年,升为府。
- ^ 脱脱. 宋史志第四十一地理四. 维基文库, 41.
隆兴府,本洪州,……隆兴三年,以孝宗潜藩,升为府。
- ^ 祝穆. 方輿勝覽卷六十四紹熙府. 维基文库, 41.
绍熙府……皇朝属梓州路,后以系光宗皇帝潜藩,升绍熙府。
- ^ 脱脱. 宋史志第四十一地理四. 维基文库, 41.
庆元府,本明州,奉化郡,……绍熙五年,以宁宗潜邸,升为府。
- ^ 脱脱. 宋史志第四十一地理四. 维基文库, 41.
庆元。中。庆元三年,分龙泉松源乡置县,因以年纪名。
- ^ 脱脱. 宋史志第四十一地理四. 维基文库, 41.
嘉定。上。嘉定十五年,析昆山县置,以年为名。
- ^ 脱脱. 宋史志第四十一地理四. 维基文库, 41.
宝庆府,本邵州,邵阳郡,……宝庆元年,以理宗潜藩,升府。
- ^ 脱脱. 宋史志第四十二地理五. 维基文库, 42.
绍庆府,下,本黔州,黔中郡,军事,武泰军节度。绍定元年,升府。
- ^ 脱脱. 宋史志第四十二地理五. 维基文库, 42.
咸淳府,下,本忠州,南宾郡,军事。咸淳元年,以度宗潜邸,升府。
- ^ 顾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廣東二. 维基文库, 101.
宋开宝四年平南汉,仍曰广州。〈亦曰南海郡、清海军节度,祥兴元年升为祥兴府,既又改为翔龙府。〉
参考书籍
[编辑]- 李兆洛. 歷代紀元編. 台湾中华书局. 1970-03.
- 丁福保原编, 马定祥批注. 歷代古錢圖說.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08. ISBN 7-208-01435-3.
- 刘鹏、刘志荣. 關於年號和宋徽宗五改年號之由來 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05期.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 2000-09. ISSN 1000-8705.
- 徐俊. 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1. ISBN 9787562222774.
- 王振华、郝福祥. 從「純熙」與「淳熙」元寶錢看南宋初期兩派的政治鬥爭 文物春秋2003年01期. 河北博物院. 2003-01. ISSN 1003-6555.
- 李崇智. 中國歷代年號考(修訂本). 中华书局. 2004-12. ISBN 9787101090185.
- 马雪. 兩宋時期帝王年號漫議 沧桑2008年01期. 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2008-01. ISSN 2096-0816.
- 张遂新. 南宋隆興、乾道、淳熙、紹熙年號考——兼論孝宗朝的政治脈絡 今日南国2010年02期. 广西日报社. 2009-02. ISSN 1673-1190.
- 诸寅啸. 兩宋年號述論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师范大学. 2012-05.
- 田逢兵. 宋代皇帝年號研究 黑龙江史志2014年07期. 黑龙江史志杂志社. 2014-04. ISSN 1004-020X.
- 张俊飞. 宋朝皇帝年號使用特點之分析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扬州教育学院. 2016-06. ISSN 1008-6536.
- 王寿南主编. 中國通史.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20-05. ISBN 9789571130354.
外部链接
[编辑]- 台湾中央研究院数位文化中心两千年中西历转换
- 邓洪波. 東亞歷史年表 (pdf). 台北: 国立台湾大学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 [2022-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5).
- 纪年转换工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由维基人Kanashimi制作)
- 刘玉东. 宋朝朔閏表. 中国日历. [2022-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9).
- 中国网. 兩宋時期錢幣的鑄行. 中国政府网. [2022-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09).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