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学院 (纽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学院
老校名社会研究新学院(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1919年-1997年)
新学院大学(New School University,1997年-2005年)
校训To the Living Spirit
创办时间1919年
IPEDS编码193654
学校类型私立非营利博士学位研究密集
捐赠基金$300,000,000
校长David E. Van Zandt英语David E. Van Zandt
教务长Tim Marshall
教师人数2,230
学生人数10,186
本科生人数6,836
研究生人数3,138
博士生人数212
其他在学人员人数2,857
校址 美国纽约市
40°44′08.08″N 73°59′49.08″W / 40.7355778°N 73.9969667°W / 40.7355778; -73.9969667
校区市区
校队独立,与NCAADivision III英语NCAA Division III学校竞争
代表色白色黑色红色      
昵称Narwhals
吉祥物一角鲸
隶属AACU英语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网站www.newschool.edu
位置
地图

新学院(英语:The New School)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高等教育机构,其校舍大部分位于格林威治村一带,也是世界著名的左翼大学大学部研究所的学生共约9,300人,主要科系包含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公共政策、美工设计艺术音乐相关科目,新学院聚集了全世界左倾及少见的历史学者社会学家。此外,新学院也跟智库世界政策研究所(World Policy Institute)维持密切合作关系。

自1919年创校到1997年这一段时间,它的校名其实是社会研究新学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之后,被重新命名为“新学院大学”(New School University),直到2005年又再改名为现今的“新学院”。“社会研究新学院”这个名字现在仍用于这个学校著名的研究部,以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哲学人文为主,这个研究所部门起初被称为“流亡大学”(University in Exile),之后更名为“政治与社会科学研究所”(Graduate Facult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目前新学院大学的校长是前美国参议员巴伯·凯瑞英语Bob Kerrey,他于2000年就任校长职位。他的治校政策-统整学校里诸多不同特色的学院-招来正反两面的评价。他支持2003年美国派兵伊拉克的政策以及反对新学院师生于校内公开场合表达反战理念,这种种行为引起传统上左派色彩浓厚的新学院师生一片不满及反对的声浪。凯瑞于2004年指派阿巴杜赖(Arjun Appadurai)为学务长,阿巴杜赖于2006年初卸下学务长一职,但仍担任约翰杜威社会科学讲座教授John Dewey Professor in the Social Sciences),现今担任学务长的是人类学哲学教授本杰明·李(Benjamin Lee)。

校史

[编辑]

成立原由

[编辑]

于1919年,在桃乐思·潘恩·惠特尼Dorothy Payne Whitney)的财富资助下成立,其宗旨在成为一个宣扬进步理念的成人教育机构。主要创始人包括历史学家查尔斯·毕尔德、经济学家范伯伦与罗宾森(James Harvey Robinson)、以及哲学家约翰·杜威。创始人中有些人本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因为宣扬和平主义理念遭到校方言论箝制,故图思建立一个能自由表达进步思想的成人教育机构。

流亡大学

[编辑]

1933年,为收容当时被欧洲极权主义政权排除于学术圈之外的学者,在社会研究新学院底下成立了“流亡大学”(University in Exile)这个研究所部门。最初的资金源自于Hiram Halle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赞助。流亡大学稍后改名为“政治与社会科学研究所”(Graduate Facult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到2005年才再度改名为社会研究新学院。以流亡大学之名创始的这个研究及教学机构是新学院的知识重心,许多著名的知识分子与学者皆透过这个机构来跟新学院大学建立学术关系,如心理学家马科斯·韦特墨、现象学哲学家Aron Gurwitsch,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列奥·施特劳斯、哲学家汉斯·约纳斯

新学院当时也支援法国流亡学者机构“人文学科高等学院”(École libre des hautes études),在戴高乐主导的流亡政府“自由法国”的授权下,这所高等学院招罗了法语系的流亡学者,如哲学家雅克·马里顿、人类学家克劳德·李维-史陀、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人文学科高等学院在二次战后逐渐发展成巴黎一个先进的研究机构社会科学高等学院,且跟新学院保持密切关系。在欧洲极权主义垮台后,流亡大学改名为“政治与社会科学研究所”,之后名称的演变如上所述。

学术传统

[编辑]

新学院自创校以来着重社会科学与人文思想教育,融合美国本地产生的进步思想跟欧洲传来的批判哲学,秉持着自流亡大学以来的思想传承。其哲学系更是美国少数以完整现代欧陆哲学训练为课程基础的系所之一。强调的哲学课程包含以下诸人的思想:亚里士多德洛克休谟康德黑格尔克尔凯郭尔马克思尼采胡赛尔海德格尔佛洛伊德本雅明汉娜·鄂蓝维特根斯坦福柯德里达德勒兹等人。

除此之外,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学说,诸如霍克海默、本雅明、阿多诺马库色哈贝马斯等人的学说思想,也在诸多学门之间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因西方开始关注中国及印度在全球事务的影响力,新学院也设立了新的研究机构“印度中国机构”(India-China Institute)。[1]

学院系所

[编辑]
  • 基础研究新学院(The New School for General Studies
  • 社会研究新学院(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 帕森思设计学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
  • 米蓝诺管理暨都市政策学院(Milano The New School for Management and Urban Policy
  • 尤金梁学院(Eugene Lang College The New School for Liberal Arts
  • 蔓尼斯音乐学院(Mannes College of Music
  • 爵士与现代音乐新学院(The New School for Jazz and Contemporary Music
  • 戏剧新学院(The New School for Drama

前学院

  • 演员工作坊戏剧学校(The Actor's Studio Drama School

校友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官方网页存档副本. [2007-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3). 

延伸阅读

[编辑]
  • Magg, P. Education for the Age of Labor. The Kenyon Review. Autumn, 1944, 6 (4): 632–644. 
  • Rutkoff, Peter M.; Scott, William B. New School: A History of 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New York: Free Press. 1986. 

外部连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