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行政區劃
外觀
十六國行政區劃,十六國只有前秦統一了北方,前後趙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前後燕統一了黃河下游,其餘大都偏居一隅。他們都實行州、郡、縣三級區劃,和東晉一樣,十六國政權將自己沒有統治的州郡也常常在境內設置。如前趙將幽州設在北地郡,後秦將冀州設在蒲坂,南燕將徐州設在莒縣。
政權 | 國都 | 州 | 郡縣 | 統治範圍 |
---|---|---|---|---|
漢,前趙 | 離石(山西離石) 黎亭(山西壺關) 蒲子(山西隰縣) 平陽(山西臨汾) 長安(陝西西安) |
雍州 幽州 冀州 青州 司州 豫州 荊州 并州 秦州 涼州 朔州 益州 殷州 東梁州 北兗州 西河陽州 |
33郡國,193縣 | 今陝西、山西、河南、甘肅一部 |
後趙 | 襄國(河北邢臺) 鄴城(河北臨漳) |
司州 雍州 幽州 冀州 青州 兗州 徐州 營州 豫州 荊州 并州 秦州 揚州 朔州 益州 |
96郡,577縣 | 黃河中下游 |
前秦 | 長安(陝西西安) 太原(山西太原) 南安(甘肅隴西) 湟中(青海湟中) |
司隸校尉 雍州 洛州 幽州 冀州 青州 兗州 徐州 南兗州 豫州 東豫州 荊州 并州 秦州 揚州 涼州 河州 南秦州 梁州 寧州 益州 |
130郡,742縣 | 開始為關中,後來統一了北方,滅亡時在陝西西部、甘肅中部 |
後秦 | 北地(陝西耀縣) 長安(陝西西安) |
司隸校尉 雍州 冀州 兗州 徐州 豫州 荊州 并州 秦州 梁州 涼州 河州 南秦州 南梁州 |
51郡,209縣 | 今陝甘寧晉的一部分 |
前燕 | 棘城(遼寧義縣) 龍城(遼寧朝陽) 薊城(北京) 鄴城(河北臨漳) |
中州 幽州 平州 冀州 兗州 徐州 豫州 荊州 并州 洛州 青州 揚州 |
76郡,446縣 | 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遼寧大部,江蘇、安徽北部 |
後燕 | 中山(河北定州) 龍城(遼寧朝陽) |
幽州 平州 冀州 兗州 徐州 豫州 并州 營州 青州 雍州 |
55郡,300縣 | 開始為河北、遼寧,後來包括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遼寧大部,江蘇、安徽北部,滅亡時在河北東北部、遼寧 |
南燕 | 滑台(河南滑縣) 廣固(山東青州) |
青州 幽州 兗州 徐州 并州 |
16郡,82縣 | 今山東北部、東部,河南東部 |
北燕 | 和龍(遼寧朝陽) | 司隸校尉 青州 幽州 冀州 并州 |
今河北東北部、遼寧 | |
成漢 | 成都(四川成都) | 益州 梁州 荊州 寧州 漢州 安州 |
31郡,229縣 | 今四川中東部、重慶西部、雲貴北部 |
前涼 | 姑臧(甘肅武威) | 涼州 河州 沙州 定州 商州 秦州 |
30郡,95縣 | 今甘肅中西部、寧夏西部、新疆東部 |
後涼 | 姑臧(甘肅武威) | 涼州 | 32郡,90縣 | 今甘肅中西部、寧夏西部、新疆東部 |
南涼 | 廉川堡(青海民和) 樂都(青海樂都) 西平(青海西寧) 姑臧(甘肅武威) |
涼州 | 14郡,57縣 | 今甘肅西部、青海東部 |
西秦 | 勇士城(甘肅榆中) 苑川(甘肅榆中) 金城(甘肅蘭州) 度堅城(甘肅靖遠) 枹罕(甘肅臨夏) 南安(甘肅隴西) |
秦州 東秦州 沙州 商州 定州 益州 梁州 涼州 河州 南梁州 北河州 |
34郡,49縣 | 今甘肅西南部 |
西涼 | 敦煌(甘肅敦煌) 酒泉(甘肅酒泉) |
涼州 | 23郡,45縣 | 今甘肅極西部、新疆東部 |
北涼 | 建康(甘肅高台) 張掖(甘肅張掖) 姑臧(甘肅武威) |
涼州 沙州 秦州 |
24郡,64縣 | 今甘肅西部 |
夏 | 統萬(陝西靖邊) 上邽(甘肅天水) 平涼(甘肅華亭) |
雍州 幽州 朔州 秦州 北秦州 并州 涼州 豫州 荊州 |
20縣 | 今陝西北部、內蒙古中部 |
延伸閱讀
[編輯][1]孫泓.幽州刺史墓墓主身份再考證[J].社會科學戰線,2015(01):117-126.刊載《表三·幽州刺史任職時間表》(325年至4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