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世克總督紀念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葉世克總督紀念碑
Gouverneur Jaeschke Denkmal
葉世克總督紀念碑明信片
經緯度36°03′41.81″N 120°19′06.76″E / 36.0616139°N 120.3185444°E / 36.0616139; 120.3185444
位置山東青島太平路青島路路口
設計者彼得·貝爾納茨
材料花崗岩
高度約16米
動工約1902年
完工1903年3月
紀念葉世克
拆卸1967年

座標36°03′41.7″N 120°19′07″E / 36.061583°N 120.31861°E / 36.061583; 120.31861

葉世克總督紀念碑(德語:Gouverneur Jaeschke Denkmal)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太平路青島路路口的一棟紀念建築,建成於德租時期的1903年。該碑歷經變遷,最終於1967年完全消失[1][2]

歷史[編輯]

葉世克其人[編輯]

葉世克畫像

葉世克為第二任膠澳總督,1851年8月4日生於布雷斯勞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1868年加入普魯士海軍,隨後一路升遷,於1894年被授予上校軍階。1895年4月,葉世克被任命為皇帝號鐵甲艦的艦長,並率領該艦加入東亞分艦隊,且曾於次年訪問膠州灣。1896年任海軍總司令部外事局長官[3]

1898年10月10日,海軍部國務秘書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任命葉世克代替羅紳達為膠澳總督[1]。1899年2月,葉世克到達青島。葉世克任內曾有多項舉措,如在總督府議會中增加三個平民席位、刊登政府公報等,青島的城市建設也在其任內蓬勃發展,而葉世克最受德國政府賞識的舉措是其對山東境內平民騷亂的強硬舉措。1899年至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期間,為保護德國在山東的傳教士和教堂,同時解決山東鐵路公司修築膠濟鐵路時與居民發生的衝突,葉世克先後多次派兵進入膠州即墨高密日照等中國城鎮,鎮壓義和團。他的措施有效遏制了義和團在青島及附近地區的蔓延,因此獲得了德皇和海軍方面的褒獎[1]

1901年1月27日,葉世克突然因感染斑疹傷寒,歿於督署醫院。德國軍方對其高度評價,稱他是最嚴峻時刻的一位堅強有力而且遠見卓識的領袖人物。為紀念葉世克,德國海軍部和青島的德國僑民決定建造一座紀念碑[2]

建設之初[編輯]

建設中的葉世克總督紀念碑

青島的德國僑民組織成立了一個臨時委員會,專門負責為葉世克建造紀念碑的預算和施工等工作[1]。紀念碑的位置最終被選在了威廉皇帝海岸(Kaiser-Wilhelm-Ufer,今太平路)南側的防波堤上,由總督府建築師彼得·貝爾納茨(Peter Bernatz)設計,並於1903年3月《膠澳租借條約》簽訂六周年時竣工落成。紀念碑建設在威廉皇帝海岸與威廉街(Wilhelmstrasse,今青島路)路口南側,前海大堤的一個半圓形凸出部分上,沿威廉街與膠澳總督府相望,是一處經典的街道對景。紀念碑是一座全花崗岩的六角形石塔,通高約為16米[2]。塔身中下部的石制迴廊形成了一個碑亭,塔身鑲嵌有12塊精心打制的銅牌,詳細記敘了德國占領膠州灣的全過程和《膠澳租借條約》內容。葉世克總督的畫像、生平和業績,也被記錄在其中[1]

歷經變遷[編輯]

李先良站在「山海重光」碑前

1914年11月,日本占領青島。葉世克紀念碑被改造為「大日本帝國占領青島紀念碑」,12塊銅牌被占領軍拆下後運回日本國內展覽,據說後來被收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1][4][5]

1923年12月,為紀念北洋政府接收青島一周年,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將紀念塔改建為「青島接收紀念亭」[1],1924年竣工[6]。紀念碑碑銘被重新撰寫為4字為韻、共112韻的《膠澳接收紀念碑銘》,詳述了接收的前後事宜[2][4],作者為曾任青島接收行政與公產兩委員會主任委員、青島行政接收副主任兼代委員長的王大楨[6]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島後,將原碑拆毀並改建為「建設東亞新秩序紀念塔」,1939年12月11日奠基,至1940年1月10日落成[2][6]。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青島市政府在次年9月為紀念抗戰勝利一周年,將此塔改為「青島光復紀念塔」,塔身鑲嵌有青島市市長李先良手書的「山海重光」四字石碑,及記錄抗戰功績的多個石碑[4][5]。如今僅剩「重光」二字殘碑放置在青島市博物館後門左側的草地上。

1950年代,該碑改稱「中蘇友好紀念碑」。文革時期的1967年夏季,該碑被山東海洋學院青島二中紅衛兵搗毀[1][4]青島市革委會曾於1967年計劃在該碑原址樹立毛澤東塑像。另據藝術家徐立忠稱,革委會曾計劃在革委會辦公樓前的廣場上豎立毛澤東塑像,為方便將石料自海路沿青島路運至塑像雕刻現場,將原紀念碑拆除。後因毛澤東本人要求停止設立其塑像,原計劃未能實施。紀念碑原址後改設一毛語錄牌,語錄牌於八十年代被拆除[2]。1990年代以後,青島市「兩會」等場合上曾經多次有提議在該處重建光復紀念碑或另建一紀念性建築,均因各種原因未得實施。紀念碑基址現為一處長有樹木的草地。

圖集[編輯]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三座消亡的殖民纪念碑. 王棟. 青島晚報. 2008-04-27 [2017-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2.0 2.1 2.2 2.3 2.4 2.5 王棟. 《青岛影像 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670-1113-7. 
  3. ^ Jaeschke, Paul(1851-1901),Gouverneur. Wilhelm Matzat. 2009-03-01 [2017-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1). 
  4. ^ 4.0 4.1 4.2 4.3 叶世克纪念碑到山海重光碑:青岛历史见证. 張兆新. 青島日報. 2015-01-13 [2017-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7). 
  5. ^ 5.0 5.1 叶世克曾任胶澳总督 太平路建纪念碑. 桂綸. 城市信報. 2016-08-16 [2017-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0). 
  6. ^ 6.0 6.1 6.2 一座纪念碑的命运(上篇). 劉宗偉. 青島日報 青報網. 2014-04-18 [2019-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