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牛
大海牛 | |
---|---|
大海牛的素描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哺乳綱 Mammalia |
目: | 海牛目 Sirenia |
科: | 儒艮科 Dugongidae |
屬: | †無齒海牛屬 Hydrodamalis |
種: | †大海牛 H. gigas
|
二名法 | |
†Hydrodamalis gigas Zimmermann, 1780
| |
異名[2][3][4] | |
異名列表
|
大海牛(學名:Hydrodamalis gigas),又名巨儒艮、無齒海牛或斯特拉海牛,是已滅絕的巨大哺乳類動物。牠們是海牛目中已知體型最大的物種,比起其近親海牛與儒艮都要來得大,而牠們也是生存至近代的海牛目動物中,唯一適應寒帶氣候的物種。大海牛於1741年在白令海峽發現,發現者為博物學者喬治·斯特拉,當時他正與探險家維他斯·白令一同旅行,而他也是已知唯一看過大海牛活體的生物學家。當時大海牛的數目已十分少,主要生活在靠近科曼多爾群島白令島與銅島(медний)的近海水域。
命名
[編輯]大海牛在1751年時發表為一新物種,早於林奈提出學名格式的時間,加上27年內即宣告滅絕,已知沒有模式標本留存,因此曾經有多種學名被提出。現今採用的學名Hydrodamalis gigas由Zimmerman在1780年時命名,而無齒海牛屬(Hydrodamalis)則是Retzius在1794年時確立。19世紀時曾將大海牛歸入Rytina屬。大海牛另有兩個俗名,分別是borkèntier(俄)與kapustnik(德),前者含意為「像樹皮般的皮膚」,後者的意思是「吃甘藍的(cabbage eater)」。
型態特徵
[編輯]根據斯特拉的記錄,大海牛身長約7.5-9公尺,體重4,500至5,900公斤,可長到10.7公尺長。大海牛的前肢粗壯但短鈍,呈槳狀,尾巴的外型與儒艮相似。斯特拉對牠們的描述:「這種動物從來不接近沙灘,一直棲息在水裡,皮膚又黑又厚,猶如橡樹皮,按身體各部分的比例,其頭部小。沒有牙齒,嘴裡只有兩片又平又白的骨頭,一塊在上頜,一塊在下頜。」除了不具牙齒以外,大海牛的另一項特點在於前肢末端僅有腕骨與掌骨,趾骨退化至幾乎完全消失,這點與海牛或儒艮不同。
分布
[編輯]大海牛首次被人類發現時,其分布範圍大致位於白令海的司令群島周邊,往東達阿留申群島西側,往西至堪察加半島。由上新世與更新世的化石發現記錄研判,過去大海牛的分布範圍可能廣達整個太平洋中北部海岸地帶,東側達下加利福尼亞半島與現今墨西哥西岸約北緯30度處,西部則到日本的本州(南限約北緯37度)。[5]:77
習性
[編輯]大海牛以岩岸邊生長的多種大型海藻為食,僅取食柔軟的部分,據說當時每次大海牛吃了海帶以後,海帶的莖和根就會被衝到岸上。牠們是海牛目中唯一以藻類為主食的動物,不過偶爾也會食用海草,但此說法仍有爭議。似乎不會潛水,至少進食時牠們只將部分身軀埋入水中,在岸邊啃食潮線附近接近海面的大型藻類,估計其覓食深度不超過1公尺深。斯特拉的記錄中提到牠們會「集體進食,幼獸會被圍在群體中央保護。」大海牛內外皆有寄生蟲,皮膚上有數種甲殼類動物寄生。天敵可能包括虎鯨與大型鯊魚。
由於大海牛不畏懼人類,加上活動範圍接近岸邊,行動又慢,因此相當容易捕捉。斯特拉描述牠們「從來不叫,即使受傷也如此」,不過群體間是否有彼此以叫聲溝通的情形不得而知。當有同伴受傷時,其他的大海牛會試圖加以援救,根據獵人的說法牠們會嘗試想拔出受傷同伴身上的魚叉。
生殖
[編輯]關於大海牛的文獻記錄中,曾提到有1頭雌性大海牛被捕殺拖上陸地,而另1頭與牠同行的雄性大海牛就在岸邊停留不肯離去,時間至少持續2天以上。加上其他群體觀察記錄,研判大海牛可能是1夫1妻制,配偶關係可能會維持相當長的時間。然而這也僅是當時的人以當時的社會背景為藍本做出的一個揣測。現代研究已證明人們以為是一夫一妻的企鵝也並非如此。斯特拉留下的記錄中提到,大海牛多在早春時交配,懷孕期在12個月以上,終年可生產,不過秋天是分娩的高峰期。事實上斯特拉在白令島停留的時間從1741年11月底至1742年的8月,由時間上看來他可能不曾親眼目睹初生不久的大海牛。
滅絕
[編輯]當斯特拉第一次描述大海牛的時候,大海牛的群體已經很小,分布地區很有限,數量僅餘1,000至2,000頭。在人類發現牠們後不久,白令海地區湧入許多獵人,這些人的目標是捕殺生存於當地的海獺與北海狗以獲取毛皮,而為了補給需求造成了大海牛的悲劇。這些人大量捕殺大海牛,吃牠們的肉、用牠們的皮來製造與修補船隻。已知1768年在白令島捕獲最後1頭大海牛,距離斯特拉發現他們的存在僅僅27年。部分學者認為,海獺的減少可能也是大海牛滅絕的原因之一,在其他生活於白令海的動物中,海獺可能是與牠們關係最密切的哺乳動物,因為海獺會捕捉啃食海藻的海膽,如果放任海膽漫無止境的增加,很快地海藻林就會被破壞殆盡。因此當時海獺的減少可能也讓大海牛目臨食物短缺的壓力。
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Domning, D., Anderson, P.K. & Turvey, S. Hydrodamalis giga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2009年3月8日].
- ^ Wilson, D.E. & Reeder, D.M. (編). Hydrodamalis gigas.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 (3rd ed.). Baltimore, Marylan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5: 92. ISBN 978-0-8018-8221-0. LCCN 2005001870. OCLC 62265494. OL 3392515M. NLC 001238428.
- ^ Palmer, Theodore S. The Earliest Name for Steller's sea cow and Dugong (Submitted manuscript). Science. 1895, 2 (40): 449–450 [2019-09-09]. PMID 17759916. doi:10.1126/science.2.40.449-a.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3).
- ^ Forsten, Ann; Youngman, Phillip M. Hydrodamalis gigas (PDF). Mammalian Species. 1982, (165): 1–3 [2019-09-09]. JSTOR 3503855. doi:10.2307/350385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10-20).
- ^ Steffens, Gena. 拯救人見人愛的海牛. 國家地理雜誌. No. 254 (大石國際文化). ISSN 1608-2621.
來源
[編輯]- 書籍
- Pieter A. Folken, Randall R. Reeves, etc. / illustrated by Pieter A. Folkens, 《Guide to MARINE MAMMALS of the World》,Alfred A. Knopf, 2002: p.476. ISBN 0-375-41141-0
- Ronald M. Nowak, 《Walker's MARINE MAMMALS of the World》, The Johns University Press, 2003: pp.214–215. ISBN 0-8018-7343-6
- Paul K. Anderson and Daryl P. Damning, 《Steller's Sea Cow (Hydrodamalis gigas)》, edit by William F. Perrin, Bernd Würsig, etc. 《Encyclopedia of marine mammals》, Academic Press, 2002: p.1178-1181. ISBN 0-12-55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