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河東裴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河東裴氏,是中國中古時代一個以河東郡郡望的裴姓士族,屬於關中郡姓

起源

[編輯]

裴陵之後

[編輯]
  • 林寶元和姓纂》:裴,嬴姓,伯益之後。秦非子支孫封𨛬(原字為上非下邑)鄉侯,因氏焉。今聞喜𨛬城是也。六代孫陵,周僖王封解𨛬君,乃去𨛬字下面的「邑」,改為「衣」,成為「裴」字。
  • 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裴氏出自風姓,顓頊裔孫大業女華,女華生大費,大費生皋陶,皋陶生伯益,賜姓嬴氏,生大廉,大廉五世孫曰仲衍,仲衍四世孫曰軒,軒生潏,潏生飛廉,飛廉生惡來,惡來生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周孝王使養馬汧渭之間,以馬蕃息,封之於,為附庸,使續贏氏,號曰秦嬴。非子之支孫封𨛬(原字為上非下邑)鄉,因以為氏,今聞喜𨛬城是也。六世孫陵,當周僖王之時,封為解𨛬君,乃去邑從衣,為裴。裴,衣長貌。

裴鍼之後

[編輯]
  • 另一說為晉平公秦桓公之子後子鍼(qián,音鉗)於周川之裴中,號裴君。出土墓誌以裴鍼為始祖的有:
  1. 《裴撝墓誌》:「其先帝顓頊之苗裔,周封為秦,秦景公母弟曰鍼者。始居於晉,平公邑之同川之裴中,因而得姓。」
  2. 《李公故夫人河東裴氏墓誌》:「昔秦鍼出奔,晉封受氏,厥後繁衍,賢良間生。」
  3. 《裴宥墓誌》:「其先秦景公之母弟,自秦歸晉,封於同川,因而得姓。」
  4. 《裴耀卿神道碑》:「伯益裔孫非子,周封於秦。至桓公少子鍼,去國食采於晉,其邑曰𨛬,遂為氏焉。」[1]
  5. 《於公故夫人裴氏墓誌》:「初,伯益為虞以掌山澤,自任好有國以霸諸侯。鍼適晉食裴,因以命氏。」
  6. 《裴希惇神道碑》:「有若顓頊遵昌源於長流,有若大費啟洪基於敷土,後子保河汾之邑,非子據汧渭之封,千乘由其克昌,三牢所以能霸。」[2]

關於河東裴氏的族源,歐陽修主要持裴陵在周僖王時封為解邑君,乃去「邑」從「衣」為裴之說,對裴鍼存疑。但從以上墓誌資料大致可以說明,唐代河東裴氏的傳人都公認秦公子鍼就是他們的直接祖先。對此,清人楊深秀說:「周川即《竹書》所稱晉獻公二十五年狄人伐晉周,有白鹿舞於市,《水經》、涑水又西過周原,今其地乃與裴城毗連,俱在聞喜縣境。二說實不相悖,永叔何疑之有!」唐代裴氏墓誌中,發現有葬於周川里的,周川里的位置在裴氏祖塋所在地鳳凰原。在山西省聞喜縣博物館提供的《關於赴英鑑定蘇格蘭場查扣走私中國文物山西聞喜文物證據》一文說:「裴氏祖塋在方圓數十里的鳳凰原一帶,古時稱此地高陽原(鳳凰原包括高陽鄉、清通鄉、周川里、相鄉里……)。」歐陽修所說的:「周川」與楊深秀所說的「周原」都在聞喜縣境鳳凰原一帶是沒有疑問的。河東裴氏正是發跡於周川之裴中。裴中在今聞喜縣東北,與侯馬毗鄰,距晉國都城新田約十多公里。當時晉平公將後子鍼封於此地,是由於地近交通方便,易於關照;此地水肥土美宜於農作,便於生存發展[3]

秦公子鍼,又名伯車、後子,秦穆公之玄孫、秦桓公之子、秦景公之弟,《史記·秦本紀》稱他為「後子鍼」,秦景公三十六年(公元前541年),後子鍼出奔晉國。《春秋經》在這一年書曰:「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晉。」後子鍼在晉國前後6年。晉平公將他安置在同川之裴中,賜給他100頃甲地,並因邑命氏,被稱為裴公。公元前536年秦景公死後,後子鍼回到秦國。其後裔則留在裴邑,以裴為氏。

郡望和籍貫

[編輯]

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侯旭東教授認為,高門子弟用來標明其身份地位的郡望多產生於魏晉時代,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州、郡、縣名稱與隸屬關係也不斷的變化,到北朝時他們居地的名稱難免與舊有的郡望不合,這些名門後代為「高自標置」,仍然抱著舊貫不放,這種風氣不僅流行於安頓死者的墓志銘中,世間也是一樣,國史正傳亦深受影響。《魏書·裴延俊》傳稱裴延俊為「河東聞喜人」而不是「正平聞喜人」,《魏書·李寶傳》稱李寶為「隴西狄道人」而不是「武始狄道人」,《魏書·鄭羲傳》稱鄭羲為「滎陽開封人」而不是「滎陽苑陵人」,《魏書·陽尼傳》稱陽尼為「北平無終人」而不是「漁陽無終人」,都是這種例子[4]

魏晉高門

[編輯]

裴陵裔孫裴蓋,漢水衡都尉、侍中。九世孫敦煌太守裴遵,自雲中從漢光武帝平定隴、蜀,徙居河東郡安邑。漢安帝漢順帝之際遷徙到聞喜,曾孫裴曄,并州刺史、度遼將軍。子裴茂,字巨光,漢靈帝時歷郡守、尚書,率諸將軍討李傕有功,封陽吉平侯。

魏晉之世,河東裴氏與琅琊王氏同盛於一時,人稱「八裴八王」,即裴徽王祥裴楷王衍裴康王綏裴綽王澄裴瓚王敦裴遐王導裴頠王戎裴邈王玄

西晉傅暢的《裴氏家記》是今天所知最早的家譜。南朝裴松之撰《裴氏家傳》4卷,裴子野撰《續裴氏家傳》2卷。北朝裴良撰《宗制》10卷,《裴良墓誌》對此有記載,他的兒子裴子通裴子休,在隋朝有詔表閭為「義門裴氏」。至唐代,裴氏譜牒有《裴若弼家傳》1卷,裴守真撰《裴氏家牒》20卷。由於社會動盪、戰亂等原因,今已失傳。

房支

[編輯]

河東裴氏的房支名稱與其他士族較為不同,稱為「眷」[5]

  • 西眷裴,裴茂之子裴徽的子孫大多在西涼為官,所以號稱西眷[6]
  • 洗馬裴,裴慬從河西返回故鄉河東郡,居住在解縣洗馬川,號洗馬裴[7]
  • 南來吳裴,裴邕過江居於襄陽,其孫裴叔業攜帶家族回到北方,號南來吳裴[8]
  • 中眷裴,裴嗣之子裴奣生有三個兒子裴萬虎、裴雙虎、裴三虎都在北魏為官,北魏都城洛陽位居天地中央,家族因此號稱中眷[9][10]
  • 東眷裴,裴茂之子裴輯,子孫大多在東北慕容氏政權為官,號東眷[11]
  • 裴丕支系,被《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誤歸屬為中眷裴[12]
  • 裴壽孫支系

中眷裴房支

[編輯]
  • 中眷裴第一房,北魏河北郡太守裴萬虎的後裔,號中眷第一房[13]
  • 中眷裴第二房,北魏河東郡太守裴雙虎的後裔,號中眷第二房[13]
  • 中眷裴第三房,北魏義陽郡太守裴三虎的後裔,號中眷第三房[13]

唐朝宰相

[編輯]

世系圖

[編輯]
裴遵
裴曄
楊宣亭侯
裴茂
清陽貞侯
裴潛
裴俊裴輯
東眷裴
裴徽
西眷裴
鉅鹿元公
裴秀
裴耽裴越裴黎裴康臨海元侯
裴楷
裴綽
鉅鹿郡公
裴濬
鉅鹿成公
裴頠
裴纂裴邈裴粹裴苞裴純裴盾裴邵裴廓司馬越卞壺臨海簡侯
裴輿
裴瓚安定郡公
裴憲
裴禮裴遜裴遐
高陽亭侯
裴憬
鉅鹿郡公
裴嵩
武昌侯
裴該
裴暅裴詵裴軫裴丕裴彬趙固裴挹裴瑴棗嵩裴邁裴穆
裴慬
洗馬裴
裴劭裴嗣裴昧
裴和裴邕裴奣
中眷裴
裴策裴珪
裴鍾裴順宗裴松之
裴景惠裴叔寶
南來吳裴
蘭陵忠武公
裴叔業
南來吳裴
裴令寶
南來吳裴
裴駰
裴昭明裴顗
裴子野
裴謇

遺蹟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許孟容唐故侍中尚書右僕射贈司空文獻公裴公神道碑銘(並序)
  2. ^ 李迥秀唐齊州長史裴府君神道碑
  3. ^ 周征松、高洪山《唐代河東裴氏墓誌述論》
  4. ^ 侯旭東. 《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 朝廷、州县与村里》. 北京市: 商務印書館. :2005.11: 137–139. ISBN 7-100-04493-6 (中文(簡體)). 
  5. ^ 《全唐文·卷七五五·唐故邕府巡官裴君墓志銘》:君諱希顏,字某。裴氏於百氏中,獨摽其族曰眷,三分之為東西中,君東眷裴,在國朝名位最大曰冕,艱難中定冊立肅宗於靈武而相之,繼相代宗,僅十五年,國史有傳。冕於君為堂伯祖父。王考某,終朗州刺史,娶宣州寧國令滎陽鄭某女,生四男,君為首生。朗州為盩厔、河西令,道、朗二州刺史,公廉剛簡,強於愛人,凡關百姓一毫事,與京兆尹、節度使爭論,大聲於延府間,前如無人。然未嘗以杖責治家,家人有過失則諭之,諭不變者,出之為良人,終不忍牽鬻於市。將終,鄭夫人泣請遺令,曰:「吾之廄騾,為盩厔時役之,今逾十年,聽其老死,慎不可賣。」言訖而絕。君生寖染仁父之化,溫良柔友,窮居鄠縣,饑寒餘二十年,未嘗出一言以慍不足。司農卿裴及為邕府經略使,辟君為從事,得南方疾歸。大中二年某月日,卒於其家,享年若干。不娶,無子。某娶裴氏,實君之私,其弟覺泣來請銘。銘曰:淑其性,生無位,死無子,孰識其端?
  6. ^ 《新唐書·卷七十一·表第十一》:西眷裴出自陽吉平侯茂長子徽,字文秀,魏冀州刺史、蘭陵武公,以其子孫多仕西涼者,故號西眷。
  7. ^ 《新唐書·卷七十一·表第十一》:洗馬裴出自粹子暅。暅生慬,自河西歸桑梓,居解縣洗馬川,號洗馬裴,仕前秦大鴻臚。
  8. ^ 《新唐書·卷七十一·表第十一》:南來吳裴出自黎第二子苞。苞三子:軫、丕、彬。軫生嗣,嗣西涼武都太守。三子:邕、奣、策。邕度江居襄陽,生順宗。順宗三子:叔寶、叔業、令寶。叔業,齊南兗州刺史,初歸北,號南來吳裴,事後魏,豫州刺史、蘭陵郡公,諡忠武。
  9. ^ 《新唐書·卷七十一·表第十一》:中眷裴氏出自嗣中子奣,晉太尉宋公版諮議參軍、并州別駕,號中眷。
  10. ^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四·卷七百八十四監察御史裴府君墓志銘》:嗚呼,有唐君子河東府君之墓。公諱某字某,先伯益之苗裔,分秦封晉,史牒詳之。元魏河北太守萬虎,兄弟三人,時稱三虎,並仕於魏。魏都河洛,在天地之中,故裴氏始有中眷之號。公則萬虎八代孫也。曾祖某,冀州都督府長史。祖某,溫州樂城縣令。父某,蔡州司田參軍。初命左領軍衛倉曹參軍,倅商州刺史李佐戎事,遷同官縣丞。李侯移鎮桂林,統師南服,表公為監察御史,介澄察之政,至今二府思李公之美,繄公是賴。使罷,閒於洛陽,不幸遇疾。以貞元六年秋八月庚申終於立德里之第,享年四十有五。明年辛卯,葬於首陽山之陽,龜筮與人三者皆吉。有子四人。男曰綽、曰約。長方齔,幼能言。女子孟少綽、季少約。母弟佐,洪州南昌縣尉,充本道廉使從事,訃之未及河南。夫人穆氏,秘書監新安公之季女。惟是一日二日洎逾月之事,實弱妻主之。吾聞之,生也全其道,沒也全某素,是之謂君子。公性充天醇,氣與道冥。行本忠恕,文以禮樂。可不謂全其道乎!遘癘彌年,待變彌月,疾能銷公之體,而不能滅公之和。命能夭公之生,而不能汩公之正。可不謂全其數乎!表之以君子,言之者無愧。銘曰:   壽不與仁相會,貴不與才相期。福不與善相報,命不與事相隨。何四者之乖刺,而不併集於斯。已矣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11. ^ 《新唐書·卷七十一·表第十一》:東眷裴出自茂第三子輯,號東眷。
  12. ^ 12.0 12.1 12.2 《魏晉南北朝的河東裴氏:政治活動及其跨地域發展》: 199, 2008年 
  13. ^ 13.0 13.1 13.2 堀井裕之 李生平, 《唐朝政权的形成与太宗的氏族政策——以金刘若虚撰《裴氏相公家谱之碑》所引唐裴滔撰《裴氏家谱》为线索》, 《唐史論叢》 (第01期), 2024年, (第01期):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