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既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陸法系刑法
三階層論
構成要件該當性

行為作為 · 不作為
結果
主觀要件(故意 · 過失 · 意圖
構成要件錯誤德語Tatbestandsirrtum · 不能犯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預備
繼續犯 · 狀態犯德語Zustandsdelikt

違法性

阻卻違法事由
正當防衛 · 緊急避難 · 自救行為

罪責(有責性)-

心神喪失 · 精神耗弱
原因自由行為 · 責任能力
期待可能性期待可能性
假想防衛
法律認識錯誤 · 許可認識錯誤德語Erlaubnisirrtum

參與論
正犯間接正犯 · 共同正犯 ·
共謀共同正犯
共犯教唆犯 · 幫助犯
罪數論
想像競合

吸收原則德語Absorptionsprinzip

實質競合德語Tatmehrheit

數罪併罰 · 連續犯
加重原則德語Asperationsprinzip · 累加原則德語Kumulationsprinzip

-法條競合-

特別法原則 · 輔助性原則 · 吸收犯
牽連犯

刑罰論
法定刑日語法定刑

死刑

無期徒刑 · 死刑緩期執行
有期徒刑 · 拘役
沒收 · 從刑
罰金 · 科料(小額刑罰)

褫奪公權 · 剝奪政治權利

處斷刑

自首 · 累犯

宣告刑

自由裁量權

-執行刑-

數罪併罰
易科罰金 · 緩刑
假釋 · 減刑

保安處分
保護管束 · 驅逐出境 · 終身禁業
法律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 · 罪責原則
正當法律程序 · 比例原則
信賴保護原則 · 平等原則
刑事訴訟 · 刑事政策
其他學說
四要件論
犯罪主體

責任能力
刑事責任年齡 · 精神障礙

犯罪客體

法益
阻卻違法事由
正當防衛 · 緊急避難

犯罪的主觀方面

故意 · 過失
目的

犯罪的客觀方面

危害行為作為 · 不作為
危害結果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預備

二階層論

犯罪既遂,是大陸法系刑法的一個概念,指犯罪行為具備了刑法規定的特定犯罪的全部犯罪構成要件的情形。

犯罪既遂的標準根據各國所採納的標準而不同[1]。主流國家採取犯罪構成要件說,取決於所規定的特定犯罪全部犯罪構成要件,而不取決於是否發生了實際的犯罪結果或者犯罪目的[2]

類型 既遂要求 舉例 注意事項
結果犯 不僅要求行為人實施完畢刑法規定的特定犯罪行為,而且要求犯罪行為實際造成法定的危害結果 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搶劫罪盜竊罪詐騙罪 所謂法定的危害結果,是指犯罪行為對犯罪對象造成的物質性、有形的、可以具體測量確定的損害結果[3]
危險犯 不僅要求行為人實施完畢刑法規定的特定犯罪行為,而且要求犯罪行為足以造成某種危害社會的結果發生的危險狀態 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決水罪破壞交通工具罪 不要求犯罪行為實際發生某種危害結果,但存在爭議[4]
行為犯 只要行為人實施完畢法定的犯罪行為 脫逃罪 行為犯要求的犯罪實行行為往往要經歷一段時間過程,達到一定程度才為犯罪既遂[5]
舉動犯 只要行為人著手犯罪實行行為,犯罪即告完成並完全符合犯罪構成 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傳授犯罪方法罪[6] 不要求犯罪行為發生實際的危害結果或者造成危害結果發生的實際危險[7]

參考[編輯]

  1. ^ 馮亞東 胡東飛. 犯罪既遂标准新论——以刑法目的为视角的剖析. 《法學》. 2002年, (第9期): 37–41頁 [2014-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2). 
  2. ^ 劉之雄. 关于故意犯罪既遂标准的再思考. 《法商研究》. 1998年, (第6期): 88–90頁 [2014-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4). 
  3. ^ 金澤剛. 结果犯的概念及其既遂形态研究.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 1999年, (03期) [2014-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3). 
  4. ^ 陳航. 对“危险犯属于犯罪既遂形态”之理论通说的质疑. 《河北法學》. 1999年, (第2期): 36–38頁 [2014-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 
  5. ^ 蔣蘭香. 对犯罪既遂形态逻辑关系的梳理. 《河北法學》. 2006年, (第12期): 82–87頁 [2014-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6. ^ 萬春 鄒濤 張國吉 沈旭. 传授犯罪方法罪的讨论. 《法學》. 1984年, (第2期): 19–23頁 [2014-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3). 
  7. ^ 彭文華. 论刑事法治视野中的犯罪既遂标准. 《法學評論》. 2009年, (第2期): 35–42頁 [2014-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