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紀念碑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越戰紀念碑
越戰紀念碑 地圖
位置 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坐標38°53′28″N 77°2′52″W / 38.89111°N 77.04778°W / 38.89111; -77.04778座標38°53′28″N 77°2′52″W / 38.89111°N 77.04778°W / 38.89111; -77.04778
面積2英畝(0.81公頃)
建立1982年11月13日
訪客量3,799,968   (2006)
主管團體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
網站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
建築師林瓔
NRHP編號01000285[1]
NRHP收錄1982年11月13日
一位男士撫摸越南退伍軍人紀念牆上的名字

越戰紀念碑(英語:Vietnam War Memorial),正式名稱為越南退伍軍人紀念碑(英語: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是一個紀念在越南戰爭中服役的美國士兵的國家戰爭紀念碑。紀念碑包括三個部份:越南陣亡軍人紀念牆、三位(男)戰士雕像和三位女兵(及一名男傷員)雕像,其中以紀念牆最為出名。紀念碑普遍地被稱為「越戰紀念碑」、「越戰牆」或簡稱為「牆」。

越南退伍軍人紀念碑在憲法花園中,位於林肯紀念堂的東北,附近是國家廣場。越南退伍軍人紀念牆是由美國華裔建築師林瓔設計,主要部份於1982年完工。紀念碑由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維護,每年大約有3百萬個訪客。

歷史[編輯]

林瓔的設計圖
越戰牆

1975年4月30日,越南共和國首都西貢(今胡志明市淪陷,越南統一,越戰結束。1978年,五角大樓建議,不再將兩名身分不明的越南退伍軍人的屍體加入無名戰士墓,而是在墓後增加勳章展覽,並立匾:「讓世人盡知,美利堅合眾國感謝那些響應國家號召的美國士兵」。退伍軍人事理小組以後將聲明改變為:「讓世人盡知,美利堅合眾國感謝那些在越南戰爭中在東南亞光榮地服役過的士兵。」1978年,美國國會越南協調會議(由退伍軍人議員組成)的推動下,討論創造一個「越戰退伍軍人周」來對越戰倖存者表示敬意。

一名受傷的越南退伍軍人Jan Scruggs受到影片《獵鹿人》的啟發,在他大力推動下,於1979年4月27日成立了非盈利性組織「越戰退伍軍人紀念基金會」以建立越戰退伍軍人紀念碑。最終的私人捐贈累積到840萬美元

1980年7月1日,國會批准在林肯紀念堂的東北,國家大草坪(The National Mall)附近的憲法花園的三英畝地為紀念碑碑址。紀念碑將由國家大草坪和紀念公園小組之下的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國會宣布設計比賽。1980年12月29日,2,573人登記參加獎金$20,000的設計比賽。1981年3月31日,總共收到了1,421宗設計方案。選拔委員會將設計陳列在安德魯斯空軍基地的機庫,展覽面積超過35,000英畝。設計的作者匿名,只有數字編號。所有設計經過所有評審委員審查;設計篩選到232個,最後39個。評審委員會選擇了第1026號設計。

1981年5月6日,建築師評審員和雕塑家(Harry Weese、Richard Hunt、Garret Eckbo、Costantino Nivola、James Rosati、Grady Clar、Hideo Sasaki、Pietro Belluschi、Paul Spreiregen),從1,421個設計中,一致選擇了林瓔的設計作為優勝者。林瓔是生於俄亥俄州雅典市的一名21歲的耶魯大學建築系學生,是中國建築師林徽因的侄女;她最初設計了紀念牆來作為學期項目。她的設計沒有許多戰爭紀念碑的傳統元素,譬如愛國文字和英雄雕像,旗竿和裝飾性雕塑,引起爭議。林的亞裔身份也是一個敏感問題。在1982年紀念碑揭幕儀式甚至都沒提到她的名字。

結構[編輯]

紀念牆壁平面為一個平放的V字形,東翼指向華盛頓紀念碑,西翼指向林肯紀念堂,在幾米高的黑色的大理石碑牆上,刻著57000多名在1959年至1975年間在越南戰爭中陣亡者的的姓名。整個碑牆被置於大片草坪中,用綠地襯托碑體。林瓔用兩邊低中間高的標高差形成的天然地形使碑文所銘刻的名字從兩邊向中間不斷增多,使人由心底里萌生一種奇異的心理,具有無可抗拒的感染力。在這沒有英雄形象的紀念碑下,在這刻滿了死去人名的大牆下,人們思考著戰爭與和平,慰安無數美國士兵犧牲他鄉的靈魂。

反應[編輯]

正面[編輯]

許多退伍軍人感受紀念碑特別的感人。一位士兵在錄影中被引述「這是一個我能靜靜地悼唁我的朋友的安靜的地方。那是我所希望做的。」紀念碑在美國建築師協會評選的美國最受喜愛建築中名列第十。

負面[編輯]

在林瓔的紀錄片強烈而清晰的洞察力英語Maya Lin: A Strong Clear Vision》中,人們對入選的設計有複雜而強烈的反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和越南戰爭中醞釀的種族主義使林瓔受到嚴格的審查,因為她是中國人。其他士兵抱怨它太像在地面醜惡的傷痕,反射美國政府和公眾對戰爭和它的退伍軍人的恥辱態度。

移動的牆,亦稱旅行的牆[編輯]

移動的牆

加利福尼亞州史塔克頓的越戰退伍軍人 John Devitt 出席了1982年越南退伍軍人紀念碑落成儀式。認識到牆壁的療癒本質,他發誓做一個可移動的牆壁,使那些不能到華盛頓特區的人能看到和摸到朋友或他們所愛的人的名字。[2]

約翰自己出資成立了越戰退伍軍人有限公司。在一些朋友幫助下,他建成了一個一半大小的越南退伍軍人紀念碑複製品,被命名「移動的牆壁」,並且於1984年在德克薩斯州泰勒市向公眾首次展出。[2]

移動的牆壁很快遊歷了美國上百個小鎮和城市,在各個站點停留五或六天。退伍軍人組織或其它民事小組在幾個月前為移動牆的停留做好安排。全美上千人志願捐贈了他們的時刻和金錢對死亡者表示尊敬。

由於許多城市希望移動牆的參觀,1987年越南作戰退伍軍人建立了第二個移動牆。1989年增加了第三個。2001年當中的一個移動牆由於磨損被停用。

在2006年以前移動牆的故鄉訪問超過1000次。每次訪問參觀人數從5,000到超過50,000不等;訪客的總估計是成千上萬。

參考資料[編輯]

  1. ^ National Register Information System.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National Park Service. July 9, 2010. 
  2. ^ 2.0 2.1 The Moving Wall. The VVA Veteran. Vietnam Veterans of America. December 2000/January 2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6).  (英文)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