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王守仁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礎條目 王守仁屬於維基百科人物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哲學專題 (獲評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哲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哲學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傳記專題 (獲評乙級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歷史專題 (獲評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歷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歷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218.174.164.44的發言[編輯]

王陽明是明代大儒,是心學一派的大師,與陸象山合稱陸王。主要作品是弟子記載的《傳習錄》。

王陽明年少時,曾問老師說:學這些學問是為了什麼?老師說是為了科舉,但王卻認為是為了學聖賢之道。

後來,王陽明因被貶官,到蠻荒之地住了三年,領悟到過去朱熹理學派的不足,故以知行合一之道教人,要學者不從格外物,而從修自心著手。

但是,雖然王陽明曾引領一陣積極的學風,但在他死後,心學一派也變質,成為空談心性;而理學一派便復甦了。

二十世紀中國的軍事領袖蔣介石十分推崇王陽明,還把台灣北部的一座山命名為『陽明山』。—218.174.164.44 2004年9月21日 (二) 12:14 (UTC)[回覆]

姓名[編輯]

應該是王陽明更廣為人知吧--用心閣 01:23 2005年2月4日 (UTC)

(+)支持:例如魯迅,其筆名更為人所熟知。—Jul (留言) 2008年3月17日 (一) 12:35 (UTC)[回覆]

正式條目應該都用王守仁王守仁通行學界。餘姚現為寧波市管轄,非紹興。(小菜鳥 (留言) 2008年3月21日 (五) 13:13 (UTC))[回覆]

@Ck290862@小菜鸟,我看,應當按照Wikipedia:命名常規#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稱和正在討論的Wikipedia:命名常規/更新草案2018#主要命名慣例命名為更加常見的王陽明Fire and Ice 2018年9月16日 (日) 14:35 (UTC)[回覆]

古文觀止似乎並未收錄 《教條示龍場諸生》一篇。[編輯]

「王陽明的文學成就也很高,但往往被其事功、哲學所掩蓋。《古文觀止》中收錄有王陽明的名篇《瘞旅文》、 《教條示龍場諸生》。其中《教條示龍場諸生》又入選香港中小學課本。」

調整爭議章,移除部落格及論壇參考源,留下專書參考源[編輯]

如題,Wildcursive 於2015年4月13日 新增爭議章。新增了來自書籍介紹、部落格及論壇等內容,我移除了不合乎規範的部落格及論壇參考源,留下專書參考源,並對內容做了相應改寫,立此存照。--Jasonzhuocn留言2016年3月1日 (二) 05:23 (UTC)[回覆]

建議更名:「王守仁」→「王陽明」[編輯]

王守仁」 → 「王陽明」:--Banyangarden留言2024年6月2日 (日) 12:24 (UTC)[回覆]

「王陽明」遠比「王守仁」一名通行。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王陽明」有記錄4363條[1],而「王守仁」則只有557條[2],數目遠少於「王陽明」,所以按命名常規,應用「王陽明」而不是「王守仁」,情形就如中維用「王重陽」而不用本名「王喆」,用「章太炎」而不用本名「章炳麟」,用「孫中山」而不用本名「孫文」或「孫逸仙」。在5月31日於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移動條目「王守仁」至「王陽明」曾發起有關討論,管理員可以參考。@向史公哲曰CaryCheng克勞棣Daniel1023BigBullfrogEricliu1912副知曾在互助客棧發言的各位編輯。謝謝。--Banyangarden留言2024年6月2日 (日) 12:28 (UTC)[回覆]

@Banyangarden對移動請求的內容做了微調修正。--CaryCheng留言2024年6月2日 (日) 15:21 (UTC)[回覆]
補充一下谷歌趨勢的對比結果[3]--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日 (日) 16:04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