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王陽明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Talk:王守仁
基礎條目 王陽明屬於維基百科人物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哲學專題 (獲評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哲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哲學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傳記專題 (獲評乙級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歷史專題 (獲評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歷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歷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218.174.164.44的發言

[編輯]

王陽明是明代大儒,是心學一派的大師,與陸象山合稱陸王。主要作品是弟子記載的《傳習錄》。

王陽明年少時,曾問老師說:學這些學問是為了什麼?老師說是為了科舉,但王卻認為是為了學聖賢之道。

後來,王陽明因被貶官,到蠻荒之地住了三年,領悟到過去朱熹理學派的不足,故以知行合一之道教人,要學者不從格外物,而從修自心着手。

但是,雖然王陽明曾引領一陣積極的學風,但在他死後,心學一派也變質,成為空談心性;而理學一派便復甦了。

二十世紀中國的軍事領袖蔣介石十分推崇王陽明,還把台灣北部的一座山命名為『陽明山』。—218.174.164.44 2004年9月21日 (二) 12:14 (UTC)[回覆]

姓名

[編輯]

應該是王陽明更廣為人知吧--用心閣 01:23 2005年2月4日 (UTC)

(+)支持:例如魯迅,其筆名更為人所熟知。—Jul (留言) 2008年3月17日 (一) 12:35 (UTC)[回覆]

正式條目應該都用王守仁王守仁通行學界。餘姚現為寧波市管轄,非紹興。(小菜鳥 (留言) 2008年3月21日 (五) 13:13 (UTC))[回覆]

@Ck290862@小菜鸟,我看,應當按照Wikipedia:命名常規#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稱和正在討論的Wikipedia:命名常規/更新草案2018#主要命名慣例命名為更加常見的王陽明Fire and Ice 2018年9月16日 (日) 14:35 (UTC)[回覆]

古文觀止似乎並未收錄 《教條示龍場諸生》一篇。

[編輯]

「王陽明的文學成就也很高,但往往被其事功、哲學所掩蓋。《古文觀止》中收錄有王陽明的名篇《瘞旅文》、 《教條示龍場諸生》。其中《教條示龍場諸生》又入選香港中小學課本。」

調整爭議章,移除部落格及論壇參考源,留下專書參考源

[編輯]

如題,Wildcursive 於2015年4月13日 新增爭議章。新增了來自書籍介紹、部落格及論壇等內容,我移除了不合乎規範的部落格及論壇參考源,留下專書參考源,並對內容做了相應改寫,立此存照。--Jasonzhuocn留言2016年3月1日 (二) 05:23 (UTC)[回覆]

建議更名:「王守仁」→「王陽明」

[編輯]

王守仁」 → 「王陽明」:--Banyangarden留言2024年6月2日 (日) 12:24 (UTC)[回覆]

「王陽明」遠比「王守仁」一名通行。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王陽明」有記錄4363條[1],而「王守仁」則只有557條[2],數目遠少於「王陽明」,所以按命名常規,應用「王陽明」而不是「王守仁」,情形就如中維用「王重陽」而不用本名「王喆」,用「章太炎」而不用本名「章炳麟」,用「孫中山」而不用本名「孫文」或「孫逸仙」。在5月31日於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移動條目「王守仁」至「王陽明」曾發起有關討論,管理員可以參考。@向史公哲曰CaryCheng克勞棣Daniel1023BigBullfrogEricliu1912副知曾在互助客棧發言的各位編輯。謝謝。--Banyangarden留言2024年6月2日 (日) 12:28 (UTC)[回覆]

@Banyangarden對移動請求的內容做了微調修正。--CaryCheng留言2024年6月2日 (日) 15:21 (UTC)[回覆]
補充一下谷歌趨勢的對比結果[3]--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日 (日) 16:04 (UTC)[回覆]

移動條目「王守仁」至「王陽明」

[編輯]

「王陽明」遠比「王守仁」一名通行,「王守仁」是否應移動至「王陽明」?正如中維用「王重陽」而不用本名「王喆」,用「章太炎」而不用本名「章炳麟」,用「孫中山」而不用本名「孫文」或「孫逸仙」。--Banyangarden留言2024年5月31日 (五) 17:23 (UTC)[回覆]

(+)支持,且早就有人提出了。只是有人打着「陽明是號,以號稱呼其人是一種禮儀,其實無關知名與否。歷史人物在百科書寫時應以本名為宜」的奇異理由反對了改名提議。--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03:14 (UTC)[回覆]
--CaryCheng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03:28 (UTC)[回覆]
(?)疑問WP:常用名稱嘛......那麼為什麼蘇東坡重定向到蘇軾、鄭板橋重定向到鄭燮、紀曉嵐重定向到紀昀、唐伯虎重定向到唐寅、祝枝山重定向到祝允明、小野重定向到李遠 (作家)、司馬玉嬌重定向到廖涓琄、馬永霖重定向到馬永玲,而不是反方向?-游蛇脫殼/克勞 2024年6月1日 (六) 07:34 (UTC)[回覆]
  • @克勞棣閣下所舉的例子,情況與「王陽明」與「王守仁」的相反。在學術界,「蘇軾」遠比「蘇東坡」常用;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蘇軾」有記錄10666條[4],而「蘇東坡」只有2045條[5],所以按命名常規,應用本名「蘇軾」而不是「蘇東坡」。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紀昀」有記錄617條[6],「紀曉嵐」則只有281條[7],所以按命名常規,應用本名「紀昀」而不是「紀曉嵐」。也是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唐寅」有記錄429條[8],而「唐伯虎」則只有194條[9],所以按命名常規,應用本名「唐寅」而不是「唐伯虎」。「王陽明」和「王守仁」的情況則剛好相反,在同一個期刊數據庫,「王陽明」有記錄4363條[10],而「王守仁」則只有557條[11],數目遠少於「王陽明」,所以按命名常規,應用「王陽明」而不是「王守仁」。--Banyangarden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09:04 (UTC)[回覆]
    • 算了!當作我寫了離題的言論。總之,儘管出發點與閣下不同,但我也是支持「王守仁」應移動至「王陽明」的。-游蛇脫殼/克勞 2024年6月1日 (六) 10:42 (UTC)[回覆]
      那"蔣中正"和"蔣介石"呢?--Daniel1023留言2024年6月1日 (六) 13:45 (UTC)[回覆]
      這屬於海峽兩岸命名差異問題。據我所知,臺灣用「中正」者多,至少不亞於「介石」。另外,中正「同時」也是其本名,故更得以採用。——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6月1日 (六) 16:18 (UTC)[回覆]
      (?)疑問:話說……有沒有漢字文化圈人名採用地區詞轉換的先例?我覺得蔣介石/蔣中正應該地區詞轉換😂兩岸都有使用的名稱,即便某一名稱在某地常用而另一地不常用,也無需轉換;但「蔣中正」在大陸地區使用率屬於是極低的(很多人甚至並不知道這一名稱。在CNKI用關鍵詞搜索,「蔣介石」:「蔣中正」=1728:5),要不是人名,按其他類別的名稱來恆量的話完全算作是地區詞了。--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6日 (四) 09:55 (UTC)[回覆]
      但本人的話還是覺得說還是尊重人家本名會好吧?而且即使如果使用地圖詞轉換的話、那介紹那一欄就很難寫了。就比如說如果是把「蔣中正」換成「蔣介石」的話介紹那一欄就得重新改了。而且重新改的內容有多半可能是:「蔣介石,字介石,本名蔣中正,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如果在台灣地區出現的話就會出現「本名蔣中正」一句、那這就顯得很突兀了、因為覺的條目就已經是蔣中正了、然後還要再介紹裏重複寫蔣中正、這不是很怪嗎?故此「蔣中正」問題只能維持現狀了。--桜花雪󠄁 2024年6月9日 (日) 06:41 (UTC)[回覆]
      中維沒有硬性規定首句第一個詞必須是標題詞(只是要求可以的話儘量、且否則也要早出現),所以首句仍然可以不變;或者全句使用轉換,即“-{ zh-cn: 蒋介石,名中正; zh-tw: 蒋中正,字介石 }-”。我認為主要還是看該地區中文文獻的常用稱呼,更何況「蔣介石」也不帶有侮辱義,沒有「不尊重」的意味。當然,蔣介石條目中不論「蔣介石」還是「蔣中正」很多是出現在引文中,這些不應轉換,以及大量的文字都直稱了「蔣」,需轉換的地方不是非常多;但其他一些條目就很混亂了,比如蔣中正考察蘇聯標題是「蔣中正」,蔣介石訪問印度標題卻是「蔣介石」,但首句卻又用「蔣中正」,等等,這些完全可用地區詞。--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10日 (一) 02:06 (UTC)[回覆]
      參看中正路。同性質的「介壽路」有「蔣公延壽」之意,規模上不如中正路普遍。--歡顏展卷留言2024年6月2日 (日) 16:59 (UTC)[回覆]
(+)支持--BigBullfrog𓆏2024年6月1日 (六) 14:30 (UTC)[回覆]
(+)支持。——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6月1日 (六) 16:18 (UTC)[回覆]
(&)建議:我是支持只要正名有一些知名度就採用正名「王守仁」而非外號的,不過我也支持正文採用更常見的「王陽明」,目前貌似正文兩個名字是混用狀態,首先大家可以在正文統一一下。話說孫中山這個條目我其實支持叫孫文的,但既然kmt自己都這麼叫我也就當它「名從主人」了。--The Puki desu留言2024年6月3日 (一) 20:19 (UTC)[回覆]
(+)支持。--東風留言2024年6月4日 (二) 04:05 (UTC)[回覆]
(-)反對、人家生前本名就是叫王守仁、王陽明名號在當時只是世人對於他本人的尊稱、與蔣中正和蔣介石名號同理。--桜花雪󠄁 2024年6月4日 (二) 12:32 (UTC)[回覆]
並不同理。「蔣中正」這個「本名」的地位是依循着中華民國《姓名條例》第一條,但是有任何法令規定「王守仁」是本名嗎?如果您說父母或其他長輩取的「出生名」就是「本名」,那麼顯然「蔣中正」、「蔣介石」都不是本名。況且維基根本沒規定應使用本名作條目名,而是講常用名稱,這樣做是有道理的,您知道《湯姆歷險記》的作者是塞姆·朗赫恩·克萊門斯嗎?這肯定是對的,卻與現實脫節。-游蛇脫殼/克勞 2024年6月4日 (二) 16:00 (UTC)[回覆]
那清朝的皇帝呢?--Daniel1023留言2024年6月12日 (三) 09:20 (UTC)[回覆]
(:)回應:中國歷代君主條目的命名有專門規定,不受其他命名慣例或原則所限制。-游蛇脫殼/克勞 2024年6月12日 (三) 09:43 (UTC)[回覆]
孔子和孔丘,孟子和孟軻呢?--Daniel1023留言2024年6月12日 (三) 10:01 (UTC)[回覆]
這些是諸子百家的稱呼。--宇治浦井留言2024年6月13日 (四) 07:12 (UTC)[回覆]
(-)反對,雖說二十四史列傳是有人物以姓氏+表字的例子,但也只是少數,《明史》列傳可是使用姓氏+本名稱「王守仁」。--D留言2024年6月10日 (一) 01:31 (UTC)[回覆]
這裏不是維基大典,命名應主要參考當代學者(即現代漢語文獻)的常用名稱。--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10日 (一) 01:49 (UTC)[回覆]
我的意思是,古代人物在正史及地方志、傳記集有立傳者優先採用其列傳的傳名,未立傳的古代人物及近現代人物才依WP:常用名稱使用最常見的名稱。--D留言2024年6月15日 (六) 01:57 (UTC)[回覆]
古代人物的名字有何特殊之處,需要繞開維基百科:命名常規?--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16日 (日) 12:59 (UTC)[回覆]
如果都要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搜尋結果為準,那孫武需改名孫子,蔡琰需改名蔡文姬,關羽需改名關公,尉遲敬德需改名尉遲恭,朱之瑜需改名朱舜水,是不是還得為了用別號、表字或本名引據爭論。現代人物就不論了,因為有些人物表字和筆名比本名更有名。古代人物至少有個參考標準,正史及地方志、傳記集的傳名。常用名會隨時代及使用人數變化,但列傳的傳名不會。況且列傳也是以第三方的視角在介紹該人物。--D留言2024年6月17日 (一) 01:48 (UTC)[回覆]
1.孫武條目標題不改成孫子,是因為孫子最常用的釋義為為「兒子的兒子」。2.我個人支持將蔡琰改名為蔡文姬,因為谷歌指數顯示「蔡文姬」更具知名度。 3.谷歌指數顯示,關公和關羽的知名度不相上下,而關羽是本名當然可以採用。4.「尉遲恭」理由同2。 5.「朱舜水」理由同2。--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18日 (二) 07:36 (UTC)[回覆]
話說如果以二十四史為準,秦瓊應該重定向至秦叔寶,《新唐書》「秦瓊,字叔寶,以字顯」,《舊唐書》「秦叔寶,名瓊」;如果要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為準,那就是維持秦瓊這個名字不動。--傑里毛斯留言2024年6月17日 (一) 09:48 (UTC)[回覆]
中國知網是秦瓊多於秦叔寶,台灣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只能查到「秦叔寶」查不到「秦瓊」。不知怎樣才算常用人名呢?--傑里毛斯留言2024年6月17日 (一) 09:53 (UTC)[回覆]
若是古代人物遇上同一個人物在二十四史、地方志及傳記集的列傳有兩個以上傳名的情形,我的建議是以搜尋結果最多的名稱作為解決方法。--D留言2024年6月17日 (一) 10:05 (UTC)[回覆]
從谷歌趨勢的結果來看,秦瓊比較常用[12]。--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18日 (二) 07:16 (UTC)[回覆]
《明史》之所以用「王守仁」,更多是和當時的哲學風氣有關吧。清初官方崇宋學,怎可能用「王陽明」這個名稱。--Ghren🐦🕛 2024年6月17日 (一) 16:34 (UTC)[回覆]
我提出就以二十四史、地方志、傳記集及近代各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的人物誌的列傳傳名作為古代人物名稱的解決方法。其命名規律:一、古代人物有立傳者以傳名為主。二、古代人物遇上有兩個以上傳名的情形,以搜尋結果最多的名稱為主。三、古代人物名稱會與現今使用的詞彙釋義發生衝突者,另採其他常用名稱。四、古代人物未見有立傳者,以最常見的名稱為主。--D留言2024年6月18日 (二) 23:13 (UTC)[回覆]
個人支持二、三、四。--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19日 (三) 05:23 (UTC)[回覆]
個人認為「唯官修史書論」的想法是有問題的。另外煩請你請解釋一下「傳記集」的涵蓋範圍。--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19日 (三) 05:27 (UTC)[回覆]
這是個人的意見,至少史書列傳的傳名是固定的,名稱不會因為時代變遷及使用人數而變化。「傳記集」是指多人合傳的傳記,如《高僧傳》,《清史列傳》,《明儒學案》,《中華民國外交官列傳》等等都是。--D留言2024年6月19日 (三) 12:24 (UTC)[回覆]
二十四史的範圍嗎?--宇治浦井留言2024年6月19日 (三) 12:20 (UTC)[回覆]
(-)反對,以字號行者在內文陳述即可,條目命名當然應該用人物之姓名為準。->>Vocal&Guitar->>留言 2024年6月12日 (三) 05:54 (UTC)[回覆]
典範條目張伯苓金聖歎薛範荀子標題用的都不是姓名,其中前兩個就是用字。--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12日 (三) 09:35 (UTC)[回覆]
魯迅也是( ——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6月13日 (四) 20:48 (UTC)[回覆]
筆名、藝名應該不在討論,我只是認為姓+字、姓+號這種都應該移動至姓+名。--。->>Vocal&Guitar->>留言 2024年6月13日 (四) 23:54 (UTC)[回覆]
我感覺在常用名稱方面會有很大問題。上述所有用法都符合「名從主人」,故差別在於常用與否。——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6月14日 (五) 00:38 (UTC)[回覆]
不甚同意,字為他人稱呼,號本身是別名,與姓連用亦為他人稱呼。只有姓名才是嚴格意義的名從主人。--。->>Vocal&Guitar->>留言 2024年6月14日 (五) 22:19 (UTC)[回覆]
按照你的說法,王明應該移動至陳紹禹,凱豐應該移動至何克全,博古應該移動至秦邦憲,楊絳應該移動至楊季康,汪精衛應該移動至汪兆銘,胡漢民應該移動至胡衍鴻,成龍應該移動至房仕龍,列寧應該移動至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斯大林應該移動至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朱加什維利……--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16日 (日) 12:55 (UTC)[回覆]
古今中外,眾多名人都是以筆名/藝名/化名/字號聞名於世的,這是比較客觀的事實。--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16日 (日) 13:05 (UTC)[回覆]
我上面說過了筆名藝名都不在討論,外國人也不討論。化名我認為需要移回本名,但比如王明博古等,他們在世時正式文件中也是這麼叫的,那沿用也可以接受。你講的這一堆里可能只有汪精衛我傾向於移動。
至於古今中外眾多名人以筆名/藝名/化名/字號聞名於世我當然同意,我也沒有說移動條目名就要把內文的稱呼通通改掉,這是不可能的,所以總體上並不會影響條目的質量。--。->>Vocal&Guitar->>留言 2024年6月17日 (一) 22:59 (UTC)[回覆]
維基百科不是規範性詞典。維基百科條目的標題命名,理應要考慮到現實世界中的流傳情況。--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16日 (日) 12:57 (UTC)[回覆]
其實我一開始就是想到魯迅()後來覺得筆名可能情況不太一樣,不過貌似薛範也是筆名。說回正題,WP:名從主人似乎沒有對漢族歷史人物的這種情況作出詳細說明。我覺得百科類似於傳記,沒有理由要求必須以姓名命名,因為百科(傳記)就是以「他人」(第三方)的視角在介紹該人物,而不是自傳;而且字號並不帶有貶義,或許「當事人」也希望他人或後世人用字/號來為其作傳呢()--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15日 (六) 02:18 (UTC)[回覆]
相比稱呼而言,維基百科更重要的是中立性,我認為使用本名是維護中立性最好的方式。或許「當事人」也希望他人或後世人用字/號來為其作傳呢就顯得非常主觀了。--。->>Vocal&Guitar->>留言 2024年6月17日 (一) 23:04 (UTC)[回覆]
按照你的說法,移動孔子、老子、孟子、莊子 、荀子、韓非子、墨子、列子這些條目明顯更能促進「中立性」。--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18日 (二) 07:24 (UTC)[回覆]
我給大家另一個方向吧:大家可以考慮一下「王陽明」與「王守仁」這兩個名字裏,哪個名字更具可適別性。Sanmosa Snipe–Clam Grapple 2024年6月17日 (一) 23:23 (UTC)[回覆]
我個人以為「王陽明」更具識別性(畢竟陽明學也不叫守仁學啊。)--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18日 (二) 07:19 (UTC)[回覆]
順帶一提,劉伯溫條目用的是字號。--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18日 (二) 07:20 (UTC)[回覆]
此外,項羽、屈原、張仲景、房玄齡、楊士奇、謝靈運、曹雪芹、蘇定方、王實甫、胡雪岩、徐悲鴻、梁實秋、張靈甫等條目用的也是字號,煩請部分編者注意。--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18日 (二) 08:01 (UTC)[回覆]
補充:伍子胥、孟浩然、蔣百里、羅貫中、薛仁貴、劉伯承、嚴白虎、八大山人這些條目用的也是字號。--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18日 (二) 08:09 (UTC)[回覆]
鄭板橋這類條目遲早也是要改名的。畢竟"以字行""以號行"也是理應記載的客觀事實。--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18日 (二) 08:11 (UTC)[回覆]
建議各位討論標題移動的時候,先去谷歌趨勢對比一下,看看哪個名字更常用。(然後再去cnki等各大學術數據庫查詢一下字眼的出現頻率)--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18日 (二) 08:14 (UTC)[回覆]
(怎麽我以前聽得多的反而是「劉基」?)這裏我可以粗略地得出一個結論:就以字或號行的人物而言,「姓+字或號」組合的可識別性通常不低於「姓+名」組合的可識別性。Sanmosa Snipe–Clam Grapple 2024年6月18日 (二) 13:57 (UTC)[回覆]
這是中國人物的一大特色。本名事實上往往遠未有想像中通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6月18日 (二) 15:44 (UTC)[回覆]
這樣説來,根據WP:共識的規定,「共識應當考慮到所有正當合理的意見」、「部分編者在特定地方和時間所達成的共識,不能凌駕更廣泛的社群共識」,因此相關條目的命名應該依照WP:命名常規的規定來處理,而WP:命名常規的規定是「使用常用名稱」、「易於識別」為命名原則、條目命名符合愈多命名原則愈好,因此我認為可以認定此處討論中所有無視上述WP:命名常規相關規定的意見為並非正當合理的意見。Sanmosa 蚌埠 2024年6月20日 (四) 12:36 (UTC)[回覆]
(+)贊成WP:命名常規的原則精神理應得到貫徹,而非以「正名化」的名義將其拋之腦後。--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0日 (四) 12:47 (UTC)[回覆]
如果王陽明的條目標題移動成功,那麼其他問題類似的條目也可以參照王陽明條目的處理慣例,進行移動。--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0日 (四) 12:49 (UTC)[回覆]
可以在王守仁下保留重定向頁面。--宇治浦井留言2024年6月20日 (四) 12:53 (UTC)[回覆]
我認為這裏的討論並沒有提及到任何有關於移動不留重新導向的事情,在此情境下,所有提到移動的場合都默認指會保留重新導向的移動。Sanmosa 蚌埠 2024年6月20日 (四) 13:27 (UTC)[回覆]
該用戶是新手,我猜他可能將向史公哲曰說的「其他條目進行移動」誤解為了「將其他條目中出現王守仁的內鏈文字改為王陽明」……--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20日 (四) 13:30 (UTC)[回覆]
對,我説的是這個。--宇治浦井留言2024年6月20日 (四) 14:01 (UTC)[回覆]
那我可以向你確認,這討論完全沒有觸及過這種事情。Sanmosa 蚌埠 2024年6月20日 (四) 14:36 (UTC)[回覆]
我誠摯建議不要隨意使用「正當合理」此原則,很容易造成無謂打壓。其實普通的判斷共識就能看出支持者居多。——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6月26日 (三) 05:56 (UTC)[回覆]
@Ericliu1912我想確認一下移動請求的結果究竟是否需要公示。Sanmosa 蚌埠 2024年7月12日 (五) 08:08 (UTC)[回覆]
「以字行」的意思不就是不用本名,以字號行於世。所以這個結論多少有點多餘。--Ghren🐦🕐 2024年7月12日 (五) 17:11 (UTC)[回覆]
台灣都是說劉基。--宇治浦井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1:47 (UTC)[回覆]
[並非如此。--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2:02 (UTC)[回覆]
討論已應WP:CON/TRIAL移動至條目討論頁,請先與其他編輯此條目的用戶討論。如討論無果,則可在討論串頂部添加{{rfc}}尋求更多維基人參與討論。因討論似乎仍有相當大的討論空間,已討論一段時間懸而未決,故直接掛上RFC模板徵求意見。--西 2024年6月26日 (三) 08:24 (UTC)[回覆]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支持標題移動的用戶比反對標題移動的用戶要多。--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8:33 (UTC)[回覆]
繁簡處理上,「王守仁」本來繁簡同形,「王陽(阳)明」可能給讀者帶來困擾。--PexEric 💬|📝 2024年6月30日 (日) 03:40 (UTC)[回覆]
與王守仁的標題識別性相比,這並不是問題。--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6月30日 (日) 06:00 (UTC)[回覆]
不構成任何理由。--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30日 (日) 14:02 (UTC)[回覆]
維持使用「王守仁」,認同這對繁簡處理比較好。--Peck2442 2024年7月2日 (二) 11:32 (UTC)[回覆]
您2024年4月5日註冊,在這裏作出唯一的第一筆編輯,且簽名也並非是默認簽名(不符合新手習慣),這是什麼意思?若您有多重賬號,則應予以公開。否則我將發起傀儡調查。--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7月2日 (二) 11:37 (UTC)[回覆]
@Sanmosa您認為是否需要發起調查?Peck2422顯然是PexEric的傀儡。--——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7月12日 (五) 08:34 (UTC)[回覆]
@自由雨日你都說到這個分上了,你大可以自己發起。Sanmosa 蚌埠 2024年7月12日 (五) 08:36 (UTC)[回覆]
(+)支持:發起人票。--Banyangarden留言2024年7月3日 (三) 20:23 (UTC)[回覆]
(+)傾向支持:當代可靠來源中更常見的名稱。--——自由雨日留言貢獻 2024年7月12日 (五) 23:01 (UTC)[回覆]
(-)反對「王守仁」還單純一點。反正本來就是他的名字;叫王陽明反而要跟某藝人消歧義。Jaymyang留言2024年7月24日 (三) 08:59 (UTC)[回覆]
叫王陽明還單純一點。反正本來就是他自號陽明子。叫王守仁反而要跟中共海軍高官消歧義。--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7月26日 (五) 09:54 (UTC)[回覆]
既然閣下喜歡拋開命名常規不談,如此看重消歧義和「原汁原味的本名。那麼我會建議閣下去九州 (日本),重啟「九州 (日本)」→「九州島」的廢案、或者去琴 (原神),重啟「琴 (原神)」→「琴·古恩希爾德」的廢案。--向史公哲曰留言2024年7月26日 (五) 09:5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