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43號潛艦
歷史 | |
---|---|
德意志帝國 | |
船名 | UB-43號 |
下訂日 | 1915年7月31日[1] |
建造方 | 不來梅威悉船廠 |
船廠編號 | 245 |
鋪設龍骨 | 1915年9月3日 |
下水日期 | 1916年4月8日 |
入役日期 | 1916年4月24日 |
退役日期 | 1917年7月21日 |
結局 | 售予奧匈帝國 |
UB-43號服役歷史 | |
所屬 |
|
指揮官 |
|
參與行動 | 10次巡邏 |
戰績 |
|
奧匈帝國 | |
船名 | U-43號 |
交船日期 | 1917年7月21日[5] |
入役日期 | 1917年7月30日 |
結局 | 1920年作為戰爭賠款移交法國,後拆解報廢 |
U-43號服役歷史 | |
指揮官 | |
戰績 | 擊傷1艘商船(4016總噸) |
技術數據[8] | |
船級 | UB級潛艦 |
船型 | UB-II型(近岸潛艦) |
排水量 |
|
船長 | |
型寬 |
|
吃水 | 3.69公尺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
船速 |
|
續航力 |
|
潛航深度 | 50公尺 |
乘員 | 2名軍官、21名水兵 |
武器裝備 |
|
注釋 | 潛沒需時42秒 |
陛下之UB-43號艇(德語:SM UB 43[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其中一艘UB-II型近岸潛艦或稱U艇。它由不來梅的威悉船廠承建,自1915年9月3日開始鋪設龍骨。其全長36.9公尺,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為272噸和305噸,艇載武器則包括兩具500公釐的艇艏魚雷發射管以及一門88公釐口徑甲板砲。完工後的艇體被拆解成若干部分並通過鐵路運輸至奧匈帝國港口普拉進行重新組裝,並於1916年4月在當地下水及交付使用。
UB-43號在入役後先是被編入普拉區艦隊,並參與了地中海潛艦戰。在為期一年多的時間裡,該艇擊沉了包括半島東方遠洋客輪阿拉伯號在內的22艘協約國或中立國商船,也曾擊傷英國海軍防護巡洋艦格拉夫頓號。然而,德意志帝國海軍在當時難以為潛艦配備足夠的受訓船員,於是提出將UB-43號和及其另一艘姊妹艇UB-47號售予奧匈帝國海軍。當雙方於1917年6月就條款達成一致後,兩艘艇都在普拉完成移交。進入奧匈帝國海軍服役時,其編號中的字母「B」被去掉,成為U-43號(或稱U-XLIII號),但至戰爭結束前,它僅擊傷過1艘義大利商船。1920年,U-43號作為戰爭賠款被割讓予法國,並於同年拖至比塞大拆解報廢。
設計及建造
[編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隨著U艇戰形勢的發展,UB-I型潛艦排水量過小、適航性不佳、推進系統可靠性低等問題愈發凸顯。一個主要問題是,由於它們只有單個螺旋槳軸和發動機組合,如果其中任何一個部件發生故障,潛艦就會幾乎完全失效。[9]為了糾正相關缺陷,潛艦監察局於1915年4月研發了UB-I型潛艦的放大版——UB-II型。[10]UB-II型艇採用了雙槳雙發配置(每個發動機驅動一根軸),同時也提高了潛艦的航速。[11]新的設計還包括續航能力更強的蓄電池、[9]更大的魚雷發射管和甲板砲。[12]作為UB-II型艇的一份子,UB-43號還可以攜帶兩倍於UB-I型的魚雷載荷,以及將近十倍的燃料。[12]為了適應所有這些變化,其艇體更大,[9]而且水面和水下排水量均是UB-I型艇的兩倍以上。[12]
UB-43號是不來梅威悉船廠承建的UB-II型第二批次(UB-42至UB-47號)二號艇,由德國國家海軍辦公室於1915年7月31日訂購。[12]其全長36.90公尺,舷寬4.37公尺。艇體採用單殼體加鞍形水櫃構造,浮起時的吃水深度為3.69公尺,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為272噸和305噸。[8]其主機為兩台戴姆勒六缸四衝程270匹公制馬力(200千瓦特)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兩台280匹公制馬力(210千瓦特)的西門子-舒克特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8.82節(16.33公里每小時),水下6.22節(11.52公里每小時);能夠在水面以5節航速續航6,940海里(12,850公里),或以5節(9.3公里每小時)連續在水下航行45海里(83公里)而無需充電。[8]蓄電池被放置在中央潛櫃的前方,以配平更重的發動機安裝。[13]其最大潛水深度為50公尺,潛沒需時為30-45秒。[10]
UB-43號的主武器為兩具500公釐艇艏魚雷發射管,採用層疊式布局,以實現可以創造最佳表面效率的舷弧設計;魚雷攜帶量為4枚,威力亦顯著提高。輔助武器是一門88公釐30倍徑速射砲。司令塔增加了一具潛望鏡,並配備了1根兩段式可伸縮通信桅杆,前水平舵外形也做了調整。[10]其標準船員編制為2名軍官加21名水兵。[8]
UB-43號自1915年9月3日開始鋪設龍骨。[1]由於舷寬突破了鐵路限界,大多數UB-II型艇都是在竣工後獨力駛往作戰港口,但作為在建造中即被指派至地中海服役的六艘姊妹艇之一,UB-43號仍然是通過鐵路運往奧匈帝國的海軍基地普拉。[14][15]解決辦法是將艇體縱向剖開,分成大致相等的若干部分後,再通過鐵路平車裝運。[10]威悉船廠的工人會在普拉重新組裝該艇,[14]UB-43號於1916年4月8日在當地下水。[1]
德國役期
[編輯]1916年4月24日,UB-43號在首次擔任艇長、時年27歲的海軍中尉迪特里希·尼布爾的指揮下正式入役。[2][註 2]它隨即被編入普拉區艦隊(後改稱地中海區艦隊),並在那裡度過了整個德國役期。儘管區艦隊的基地設於奧匈帝國的軍港普拉,但其下屬潛艦卻主要在更南端、更靠近地中海的卡塔羅基地執行任務。它們通常只會返回普拉進行維修。[17]
在尼布爾治下,UB-43號未能取得任何戰功,[2]其艇長一職於8月29日被海軍上尉漢斯-約阿希姆·馮·梅倫廷取代[3]。梅倫廷入主僅兩周後,UB-43號便擊沉了它的首個獵物:在馬爾他島以東約112海里(207公里)處,一艘滿載乾草、駛往薩洛尼卡的英國輪船義大利亞納號(Italiana)遭魚雷擊沉。[18]三天後,在距離馬爾他島更近約60海里(110公里)處,梅倫廷又擊沉了兩艘英國輪船。其中,德瓦號(Dewa)被UB-43號襲擊時,正空載駛往塞德港,有三名船員在沉沒中喪生;[19]而從紐約前往孟買的特里迪加勳爵號(Lord Tredegar)則是滿載著零擔貨物沉入海底,連同四人罹難。[20]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特里迪加勳爵號的沉沒給它所投保的美國保險公司造成了100萬美元的損失。[21]
10月,梅倫廷率UB-43號再擊沉了兩艘船[22]。10月10日,從仰光搭載重油而來的英國油輪伊萊克斯號(Elax)在馬塔潘角沉沒,沒有人員傷亡。[23]三天後,UB-43號發射的魚雷則致使容積總噸為4934噸的英國貨輪威爾斯親王號(Welsh Prince)沉沒,造成兩人遇難。[24]
11月18日,英國海軍部發布了一份報告,將UB-43號的前五艘受害者全部列為指控德國不當行為的證據。根據英國方面的報告,其表列的22艘船舶中,包括義大利亞納號、德瓦號、特里迪加勳爵號和伊萊克斯號等4艘都是在未經任何警告的情況下被魚雷擊中。這種類型的攻擊與德國人所堅持的巡航戰承諾背道而馳,巡航戰要求在任何攻擊開始之前,船舶都要有足夠的時間讓船員撤離。[25]UB-43號的第五艘受難者為威爾斯親王號,它是另一份名單上107艘被德國潛艦擊沉、但救生艇仍繼續遭受襲擊的英國船隻之一。[25]
與此同時,UB-43號正在繼續襲擊英國船隻,並在11月上旬的九天時間裡擊沉了五艘英籍商船。[22]第一艘是6153總噸、載有零擔貨物的輪船政治家號(Statesman),於11月3日在馬爾他島以東約200海里(370公里)處沉沒,並造成6人罹難。[26]翌日,3937總噸的萊斯利氏族號(Clan Leslie)和5398總噸的亨茨韋爾號(Huntsvale)也在同一海域沉沒。[27][28]萊斯利氏族號當時正從孟買搭載零擔貨物而來,並造成3人死亡。[27]亨茨維爾號則是在空載前往阿爾及爾的途中沉沒,有7人遇難。[28]
11月6日,UB-43號在馬塔潘角對開約112海里處發射魚雷擊沉了半島東方航運遠洋客輪——7903總噸的阿拉伯號。[29]根據當時的新聞報道,在客輪被魚雷擊中後,阿拉伯號上的砲手曾向UB-43號開火,但未能命中。[30]船上437名正從雪梨前往倫敦的乘客於一個小時後獲救。[31][29]客輪則在遇襲90分鐘後沉沒。共有11人在襲擊中喪生,其中包括2名在魚雷最初爆炸中死亡的阿拉伯號機械師。[32][30]六天後,UB-43號又在馬爾他島東部擊沉了3383總噸的英國貨輪卡潘達號(Kapunda)。[33]卡潘達號的覆滅使UB-43號於11月的擊沉船舶總噸數達到26774噸,占當月所有在地中海活動的德國潛艦擊沉總數的15%以上。[22][註 3]
12月再有三艘英國輪船成為梅倫廷及UB-43號的犧牲品,分別為13日的不列顛共主號(Bretwalda)以及14日的俄羅斯人號和西敏號(Westminster)。[22]不列顛共主號曾於1915年8月躲過了UC-5號布設的水雷,卻於1916年12月13日滿載著黃麻在馬爾他島對開約220海里(410公里)處被UB-43號送入海底。[35]容積為8825總噸的俄羅斯人號則是UB-43號所擊沉的最大型船舶;這艘運馬船是從薩洛尼卡空載前往紐波特的途中,與船上28名船員一同葬身大海。[36][37]根據作者R·H·吉布森和莫里斯·普倫德加斯特的說法,UB-43號在發射魚雷擊中西敏號後,仍繼續向救生艇上的倖存者開火。[36]西敏號有15人在沉沒中喪生。[38]
在接下來的八周內,UB-43號沒有擊沉任何船隻。[22]作者保羅·哈爾彭報道稱,普拉區艦隊中的德國U艇大多於1月份在普拉與卡塔羅進行維修和改裝。雖然沒有具體提及針對UB-43號的維修,但該艇在這一時期的不活躍可能正是基於此原因。[39]
無限制潛艦戰
[編輯]1917年2月1日,德皇威廉二世親自批准重啟無限制潛艦戰,以期迫使英國人媾和。[40][註 4]新的交戰規則明確規定不得讓任何船隻浮於水面,[43]但英國對幾艘UB-43號的遇難船舶的報告表明,梅倫廷已經在以這種方式行事。[31]
根據這些新的交戰規則,UB-43號於2月24日在班加西對開約130海里(240公里)處首先擊沉了2918總噸的希臘輪船米亞歐利斯號(Miaoulis),當時它正將棉籽運往倫敦。[44][45]兩天後,裝載著棉花和煤炭前往倫敦、容積總噸為5858噸的轉塔船法夸爾氏族號(Clan Farquhar)遭UB-43號發射的魚雷擊沉。[45][46]這次襲擊共造成49名船員喪生,而該船的二管輪也被梅倫廷俘虜。[46]27日,4071總噸的布羅德莫爾號(Brodmore)連同它從馬哈贊加裝運的凍肉貨物一起,在利比亞附近被擊沉(船長被俘);[47]28日,3060總噸的日本輪船新生丸也在附近遇害。[48]
將近一個月後,梅倫廷率UB-43號擊沉了他們的下一個目標。3月26日,從喀拉蚩運載小麥而來的英國貨輪萊德伯里號(Ledbury)在班加西對開約90海里(170公里)處沉沒。[49]八天後,4070總噸的希臘輪船瓦西里夫·康斯坦丁諾斯號(Vasilefs Constantinos)殞命愛奧尼亞海,這也是UB-43號在梅倫廷任內擊沉的最後一艘船。[50]4月9日,梅倫廷的職位由首度擔任艇長、時年26歲的海軍中尉霍斯特·奧伯穆勒接任。[1][4]在梅倫廷的指揮下,UB-43號共擊沉19艘協約國或中立國商船,容積總噸達86236噸。[註 5]
5月1日,奧伯穆勒率UB-43號擊沉了美國持有(但懸掛英國國旗)的油輪不列顛太陽號(British Sun),船上載有重油。[51]據《紐約時報》報道,這艘5565總噸的油輪價值250萬美元,是當時「最傑出的」油輪之一。[52][註 6]六天後,載重2881總噸的煤船雷普頓號(Repton)在馬塔潘角附近沉沒;這艘英國輪船有三名船員在襲擊中喪生。[54]5月下旬,希臘輪船多蘿西號(Dorothy)連同它從喀拉蚩運來的小麥在距離德拉米角對開約45海里(83公里)處沉沒。[55]UB-43號最後一次有記錄的攻擊是針對英國海軍防護巡洋艦格拉夫頓號實施的,該艦於6月11日在馬爾他島以東150海里(280公里)處遭魚雷命中。格拉夫頓號受到了破壞,但沒有人員傷亡。[56]這艘排水量為7350噸的英艦其後被安全帶入馬爾他港口。[57]
7月21日,UB-43號在普拉除役並移交予奧匈帝國海軍。在為期十四個月的德意志帝國海軍服役生涯中,UB-43號累計擊沉了99176總噸的22艘商船,並擊損了1艘排水量為7350噸的軍艦。[1][註 7]
奧匈帝國役期
[編輯]1916年11月,由於難以向遠在普拉的潛艦派遣足夠的受訓船員,德意志帝國海軍遂徵詢其盟友奧匈帝國是否有興趣購買一部分已部署在地中海的德國潛艦。為達成全面協議,雙方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談判,而談判也因奧匈帝國的黃金儲備流向德國而陷入僵局。但是,隨著所有細節都得到解決,雙方同意在1917年6月向奧匈帝國出售UB-43號及其姊妹艇UB-47號。[58][註 8]
當德國人於7月21日移交UB-43號時,它已經損耗嚴重。儘管狀況不佳,該艇還是於1917年7月30日以U-43號之名投入奧匈帝國海軍服役,惟將字母「B」從原編號中刪除。海軍上尉弗里德里希·施洛瑟被任命為U-43號的新指揮官,該艇於接下來的三個月里留在普拉進行維修。[6][5]U-43號於11月1日離開該港口,前往卡塔羅,然後出航展開巡邏。[60]11月16日,施洛塞爾在亞得里亞海發射魚雷擊中了義大利輪船奧廖內號(Orione),但對方並未沉沒,而是最終被拖曳至塔蘭托的安全水域。[61]
11月30日,U-43號出現的部分裂縫使得艇內被淹,並導致它一直沉入100公尺的深度,然後才得到控制住並重新浮出水面。進水破壞了潛艦的電力系統,使它無法以潛航方式返回港口進行維修。在此期間,一艘身份不明的潛艦向水面上的U-43號發射了一枚魚雷,但魚雷未能瞄準,並無害地從艇艏前方掠過。U-43號於12月1日抵達卡塔羅港,12月6日駛入普拉港進行為期兩個月的維修。[60]
在U-43號維修期間,施洛瑟被重新調任U-14號艇長,[6]而海軍上尉歐根·霍爾尼亞克·埃德勒·馮·霍恩則於1918年1月18日受命接替前者在U-43號上的職位。[5][7]在霍恩的指揮下,U-43號在卡塔羅附近巡邏期間為躲避敵方魚雷艇的攻擊,完成了至少一次緊急下潛。3月17日,在從巡邏返回卡塔羅的途中,奧匈帝國驅逐艦迪納拉號的船員誤將U-43號認作一艘敵方潛艦而實施撞擊,損壞了潛艦的水平舵。U-43號遂在阜姆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維修。[60]
U-43號於6月重新投入戰鬥,並在接下來的五個月里分別在蒙特內哥羅、杜拉佐和卡塔羅周邊巡邏。6月13日,U-43號在協約國對卡塔羅的一次空襲中輕微受損;9月5日又在卡塔羅附近實施緊急下潛,以躲避另一次空襲。9月20日,該艇與U-47號會合併接收了一名法國戰俘。這名戰俘是法國潛艦瑟西號的唯一倖存者,瑟西號於前一天晚上遭U-47號發射魚雷擊沉。[60]
當戰爭結束時,U-43號正身處卡塔羅。[62]在奧匈帝國海軍的服役生涯中,U-43號僅擊傷過一艘容積總噸為4016噸的義大利商船。[5]戰後,U-43號於1920年作為戰爭賠款被割讓予法國,並拖至比塞大,不到一年時間內便在當地拆解報廢。[62]
襲擊歷史摘要
[編輯]作為德國UB-43號
[編輯]日期 | 船名 | 船籍 | 噸位[註 9] | 結局 |
---|---|---|---|---|
1916年9月14日 | 義大利亞納號號 | 英國 | 2663 | 擊沉 |
1916年9月17日 | 德瓦號 | 英國 | 3802 | 擊沉 |
1916年9月17日 | 特里迪加勳爵號 | 英國 | 3856 | 擊沉 |
1916年10月10日 | 伊萊克斯號 | 英國 | 3980 | 擊沉 |
1916年10月13日 | 威爾斯親王號 | 英國 | 4934 | 擊沉 |
1916年11月3日 | 政治家號 | 英國 | 6153 | 擊沉 |
1916年11月4日 | 萊斯利氏族號 | 英國 | 3937 | 擊沉 |
1916年11月4日 | 亨茨韋爾號 | 英國 | 5398 | 擊沉 |
1916年11月6日 | 阿拉伯號 | 英國 | 7903 | 擊沉 |
1916年11月12日 | 卡潘達號 | 英國 | 3383 | 擊沉 |
1916年12月13日 | 不列顛共主號 | 英國 | 4037 | 擊沉 |
1916年12月14日 | 俄羅斯人號 | 英國 | 8825 | 擊沉 |
1916年12月14日 | 西敏號 | 英國 | 4342 | 擊沉 |
1917年2月24日 | 米亞歐利斯號 | 希臘 | 2918 | 擊沉 |
1917年2月26日 | 法夸爾氏族號 | 英國 | 5858 | 擊沉 |
1917年2月27日 | 布羅德莫爾號 | 英國 | 4071 | 擊沉 |
1917年2月28日 | 新生丸 | 日本 | 3060 | 擊沉 |
1917年3月26日 | 萊德伯里號 | 英國 | 3046 | 擊沉 |
1917年4月3日 | 瓦西里夫·康斯坦丁諾斯號 | 希臘 | 4070 | 擊沉 |
1917年5月1日 | 不列顛太陽號 | 英國 | 5565 | 擊沉 |
1917年5月7日 | 雷普頓號 | 英國 | 2881 | 擊沉 |
1917年5月26日 | 多蘿西號 | 希臘 | 4494 | 擊沉 |
1917年6月11日 | 格拉夫頓號 | 英國皇家海軍 | 7350 | 擊傷 |
擊沉: 擊傷: 總計: |
99176 7350 106526 |
作為奧匈帝國U-43號
[編輯]日期 | 船名 | 船籍 | 噸位 | 結局 |
---|---|---|---|---|
1917年11月16日 | 奧廖內號 | 義大利王國 | 4016 | 擊傷 |
擊傷: | 4016 |
注釋
[編輯]- ^ SM表示「Seiner Majestät」,即「陛下之(潛艦)」。
- ^ 1907年4月,尼布爾與另外34名未來的U艇艇長一同參加了海軍的海軍的IV/07期見習軍官培訓班,其中包括維爾納·菲爾布林格、海諾·馮·海姆堡、漢斯·霍華瑟、奧托·施泰恩布林克和拉爾夫·溫寧格等人。[16]
- ^ 1916年11月,德國U艇在地中海擊沉的商船總噸位為166130噸。[34]
- ^ 自戰爭初期以來,英國便對德國實施海上封鎖,阻止中立國船舶進入德國港口。到1916-1917年的所謂「蕪菁之冬」時,封鎖已經嚴重製約了德國的食品和燃料進口。[41]其結果是嬰兒死亡率上升,有多達70萬人死於戰爭期間的饑荒或失溫症。[42][40]
- ^ 梅倫廷其後繼續指揮UB-49號(首批UB-III型潛艦之一)和U-120號,並於1918年獲頒功勳勳章。[3]
- ^ 根據《紐約時報》的說法,不列顛太陽號的容積總噸為8600噸,但Uboat.net和美麗華航運指數都將該船的總噸數列為5565噸。[51][53]
- ^ 奧伯穆勒在UB-43號除役後接任UC-34號艇長,後來又指揮UB-132號。[4]
- ^ UB-43和UB-47號並非奧匈帝國海軍購買的第一批前德意志帝國海軍潛艦。早在1915年,奧匈帝國海軍便購入了德籍潛艦UB-1和UB-15號,並分別以U-10和U-11號之名服役。[59]
- ^ 商船噸位以容積總噸計算;軍艦則按排水量噸位列出。
腳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UB 43.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2.0 2.1 2.2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Dietrich Niebuhr.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3.0 3.1 3.2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Hans von Mellenthin.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4.0 4.1 4.2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Horst Obermüller.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5.0 5.1 5.2 5.3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KUK U43.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6.0 6.1 6.2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Friedrich Schlosser.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7.0 7.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Eugen Hornyák Edler von Horn.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8.0 8.1 8.2 8.3 Gröner 1991,第23-25頁.
- ^ 9.0 9.1 9.2 Miller,第48頁.
- ^ 10.0 10.1 10.2 10.3 陳進,第47頁.
- ^ Williamson,第13頁.
- ^ 12.0 12.1 12.2 12.3 Tarrant,第172頁.
- ^ Rössler,第50頁.
- ^ 14.0 14.1 Halpern,第383頁.
- ^ Miller,第49頁.
-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Officer Crews: Crew 4/07.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3-04].
- ^ Halpern,第384頁.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Italiana.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Dewa.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Lord Tredegar.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War risk insuranc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1916-09-21: 7.
-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by UB 43.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Elax.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Welsh Prince.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25.0 25.1 Lists 22 violations of German pledge. The New York Times. 1916-11-19: 3.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Statesman.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27.0 27.1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Clan Leslie.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28.0 28.1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Huntsvale.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29.0 29.1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Arabia.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30.0 30.1 Steamer Arabia fires on diver.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1916-11-11: 4.
- ^ 31.0 31.1 Arabia torpedoed without warning. The New York Times. 1916-11-09: 8.
- ^ Arabia (1105587). 美麗華船舶索引. [2009-02-12].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Kapunda.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Tarrant,第148頁.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Bretwalda.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36.0 36.1 Gibson and Prendergast,第134頁.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Russian.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Westminster.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Halpern,第390頁.
- ^ 40.0 40.1 Tarrant,第45–46頁.
- ^ Tarrant,第44–45頁.
- ^ Tarrant,第45頁.
- ^ Tarrant,第46頁.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Miaoulis.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45.0 45.1 Berlin reports 15 ships sunk in Mediterranean. Chicago Daily Tribune. 1917-03-09: 2.
- ^ 46.0 46.1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Clan Farquhar.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Brodmore.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Shinsei Maru.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Ledbury.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Vasilefs Constantinos.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51.0 51.1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British Sun.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8,600-ton steamer is sunk. The New York Times. 4 May 1917: 4.
- ^ British Sun (1127990). 美麗華船舶索引. [2009-02-12].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Repton.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Dorothy.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Grafton (hms).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Gibson & Prendergast,第260頁.
- ^ Baumgartner & Sieche,The Austro-Hungarian Submarine Force.
- ^ Gardiner,第343頁.
- ^ 60.0 60.1 60.2 60.3 Tengeralattjárók (PDF). Imperial and Royal Navy Association: 30–31. [2009-02-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10-11).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Orione.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 ^ 62.0 62.1 Gibson & Prendergast,第389頁.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by KUK U43.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2].
參考資料
[編輯]-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譯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陳進 等 (編). 《威廉皇帝的海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战》.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8. ISBN 978-7-111-58947-1.
- Rössler, Eberhard. Geschichte des deutschen U-Bootbaus. 1: Entwicklung, Bau und Eigenschaften der deutschen U-Boote von den Anfängen bis 1943. Band 1. Augsburg: Bechtermünz. 1996. ISBN 3-86047-153-8.
- Gibson, R. H.; Prendergast, Maurice. The German Submarine War, 1914–1918.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3 [1931]. ISBN 9781591143147. OCLC 52924732.
- Miller, David. The Illustrated Directory of Submarines of the World. St. Paul, Minnesota: MBI Pub. Co. 2002. ISBN 978-0-7603-1345-9. OCLC 50208951.
- Tarrant, V. E. The U-Boat Offensive: 1914–1945.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9. ISBN 978-0-87021-764-7. OCLC 20338385.
- Williamson, Gordon. U-boats of the Kaiser's Navy. Oxford: Osprey. 2002. ISBN 978-1-84176-362-0. OCLC 48627495.
- Halpern, Paul G. The naval war in the Mediterranean, 1914-1918.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5. ISBN 0-87021-448-9.
- Baumgartner, Lothar; Erwin Sieche. The Austro-Hungarian Submarine Force. Die Schiffe der k.(u.)k. Kriegsmarine im Bild. Wien: Verlagsbuchhandlung Stöhr. 1999 [2022-04-06]. ISBN 978-3-901208-25-6. OCLC 435969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8) (德語).
- Gardiner, Robert; Gray, Randal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978-0-87021-907-8. OCLC 12119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