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墨子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墨翟
後世繪製的墨子肖像
出生前479年左右
逝世前381年左右
時代春秋戰國
地區中國
學派墨學
主要領域
政治學社會哲學自然科學
著名思想
墨學
影響於
  • 墨學諸學者、名家學派

墨家系列條目

人物
鉅子
著作

墨子》、《墨辯

思想


墨子(前468年?—前376年[註 1]),氏,名,春秋末戰國初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一說魯國(今山東滕州木石鎮)人,是中國著名思想家科學家教育家軍事家通才

提出了「非儒」、「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交相利」等觀點,創立墨家學說,並有《墨子》一書傳世。墨家在當時影響很大,墨子因反儒,創立墨學。重視科學。《墨子》一書中體現的墨子的思想在後世仍具有一定影響,廣為流傳的《千字文》中便記載了出自《墨子·所染》的「墨悲絲染」的故事。到了清朝,隨著諸子學的興起,學者對墨子思想的研究又提升到新的高度。

2016年,中國發射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定名為「墨子號」,以紀念墨子。

生平

[編輯]

墨子曾學習儒術,因不滿「儒」之繁瑣,另立新說,聚徒講學。據說楚王曾計劃攻,墨子前往勸說楚王,並在與公輸般(魯班)的模擬攻防中取得勝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與主張見墨家

《墨子·非儒篇》主要批駁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的禮義思想。墨子反對儒家婚喪之禮,實則是反對「親有差」。又指責儒家的禮樂與政事、生產皆無益,又通過晏嬰等之口,諷刺孔子與君與民都是口頭上講仁義,實際上鼓勵叛亂,惑亂人民[1]。墨子一生過著簡樸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2],主張「節用,節葬,非樂」,他的弟子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3]

姓名考

[編輯]

歷史學界至今無法確定墨子的真實姓名,有以下各種說法。

墨氏,名翟

[編輯]

最傳統的說法是:墨子,墨氏,名翟,《呂氏春秋》、《淮南子》、《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內都如是稱。司馬遷沒有給墨子立傳,僅在孟子荀卿傳後,有簡略記載:「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元和姓纂》稱:「墨氏,孤竹君之後,本墨氏,後改為墨氏,戰國人。墨翟著書號墨子。」而《新唐書·藝文志》也沿用這種說法。童書業根據《廣韻·六脂》以及《姓氏急救篇》所引的《世本》文字「宋襄公子墨夷須為大司馬,其後有墨夷皋。」及《通志·氏族略》記載的「墨台氏,子姓,宋成公子墨台之後。」考證出,宋襄公之兄公子目夷(子魚),也就是《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所記載的著名的子魚論戰故事的主人公,其名目夷又寫作墨夷墨台,其後裔以墨夷為氏。童書業據此認為墨子為宋國公室子姓墨夷氏之後[4],因此墨子繼承了貴族身份為宋國大夫

翟姓,名烏

[編輯]

南齊孔稚圭所著的《北山移文》則稱墨翟為「翟子」,元朝伊世珍所著的《瑯環記》[註 2]也附和此說,並認為墨子姓名烏。清朝周亮工所著的《固樹屋書影》更具體地提出:「以墨為道,今以姓為名。」認為他姓翟,並將姓轉成名;而「墨」是一種學派。晚清學者江瑔所著的《讀子卮言》承襲周亮工的說法,並進一步說明,以為古代確實有「翟」這姓氏,但無「墨」姓,而且戰國諸子中儒、道、名、法、陰陽、縱橫、雜、農、小說等,都沒以姓作為學派名,因此墨應該是學派的名稱。

墨取自「刑罰」或「膚色」

[編輯]

近代學者錢穆墨刑是古代刑名之一的角度展開研究,認為古人犯輕刑,則罰作奴隸苦工,故名墨為刑徒,實為奴役,而墨家生活菲薄,其道以自苦為極。墨子和弟子們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人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這樣,就被稱為墨了[5]。而歷史上西漢淮南王英布黥刑後稱為黥布,也是一證。而翟確實是名,因《墨子》和《呂氏春秋》記載墨翟,往往稱「翟」。

也有人認為墨家「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墨」即是「黧黑」。這有可能是對墨子刻苦自勵的一種形容詞。或者墨子根本是來自於印度或者阿拉伯的外族人[6][7]

里籍考

[編輯]

墨子生於何處,現有書籍並無明確記載,歷史上也有不同的說法,曾有宋人說,楚人說,魯人說,甚至有印度人說等。其中魯人說已經為墨學界絕大部分人所認可。

宋人說

[編輯]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據此有學者稱其為宋人。此說一直流行到清代

楚人說

[編輯]

魯人說

[編輯]

宋人說和楚人說遭到梁啓超的批駁。在《墨子學案》中,據《墨子·公輸》「歸而過宋」,力證非宋人。據《墨子·貴義》「墨子南遊於楚。」若墨子是楚國魯陽人,則當為「游郢」。方授楚墨學源流》,張純一墨子魯人說》都對墨子宋人說、楚魯陽人說進行了批判。姜寶昌《從<呂氏春秋>高誘注論到墨子為東魯人而非西魯人》:畢沅誤讀了高誘注。[8]

清代孫詒讓作《墨子間詁》,在附文《墨子傳略》中,第一次提出墨子為魯國人。其主要依據為: 《墨子·貴義》「墨子自魯即齊」。《墨子·魯問》「以迎墨子於魯」。《呂氏春秋·愛類》「公輸般為雲梯,欲以攻宋,墨子聞之,自魯往」。

墨子出生地應為古代小邾國的「犁來城」(現山東山亭境內),犁來城後來歸屬魯國[9]。其主要依據有: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之後,2002年棗莊市山亭區東江遺址挖掘,證實了墨子出生於小邾國。墨子學說繼承了邾婁文化的傳統,而邾婁號稱「百工之鄉」,而墨子生活習慣和科技成就與此密切相關。該學說現得到絕大多數墨學研究者(匡亞明任繼愈楊向奎張岱年季羨林)的認同[8]

其他學說

[編輯]

胡懷琛撰《墨翟為印度人辨》、《墨子學辨》等論著,首次提出墨子為印度人。他認為墨並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名,而是「貊狄」或「蠻狄」之音轉;而且墨子長得黑,主張兼愛、非攻,顯示墨子應該是婆羅門金祖同陳良盛等人則提出墨子可能是穆罕默德時代以前的近東人士,衛聚賢考證墨子應為印度人或阿拉伯人。[10]

弟子

[編輯]

早期墨家弟子很多,《公輸篇》:「墨子之說楚王曰:『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淮南王書》「亦謂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但現存有關墨子及墨家活動的資料很少,「而徒屬名籍亦莫能記述」[11]。現存史料中可考之稱「鉅子」者有孟勝田襄子腹䵍等三人。其他包括:耕柱子禽滑釐縣子碩公尚過隨巢子胡非子

著作

[編輯]

現存《墨子》五十三篇,由墨子的各代門徒逐漸增補而成,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學說的基本材料。近代有大量學者如錢臨照鑽研《墨經》,發現《墨經》幾乎涵蓋了哲學、邏輯學、心理學、政治學、倫理學、教育學、自然科學等多個學科內容。

思想

[編輯]

墨子主張非儒,反對儒家等級制度。 提倡科學兼愛非攻平等。墨子特別著重「利」和「功」,尤其是「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是評估一切價值的標準,合乎國家百姓人民之利的,才有價值;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即是人民的「富庶」,凡能使人民富庶的事物,都是有用。其主張與效益主義相近。對百姓沒有直接用處或有害的事物都要將其節約,反對奢侈[12]:89-92,主張節葬短喪,反對音樂;國家人民的最大問題,是國家人民的互相鬥爭,而互相鬥爭的起因,在於人民的互不相愛[12]:93-95。墨子因而提出兼愛之說,兼愛能利人利己,為了阻止鬥爭,墨子提出「非攻」,反對戰爭,更付諸行動,研究防禦戰術,曾與魯班於攻防戰中較量。人沒有相愛的本能,為了促使人民兼愛,墨子提出種種的制裁,主張有神明在上,賞賜兼愛者與懲罰不兼愛的人,鬼神同樣賞善罰惡,人亦須自求多福,不應垂手而祈求神靈保祐。賞罰都是個人自招的,並非命定[12]:98-102

墨子也著重政治的制裁,要使世界和平,人民安樂,不但需要有一在天上,亦需要有一於人間。應以天子的號令為是非的絕對標準,除此之外不應再有其他標準,在下者一律服從,而天子又以「兼相愛交相利」為令,那麼天下人都會「兼相愛交相利」。天子代天發號施令,人民只可服從天子,天子可說兼君主與教皇於一身[12]:103-106。《墨子·魯問》:「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事焉。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葬、節用;國家熹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侵凌,則語之兼愛、非攻,故曰:擇務而從事焉。」

尚同:推舉賢人統治,由賢明的統治者來統一法的標準(法度)。

尚賢:尊重人才,把人才問題看成是國家政治中的頭等大事,主張賢者在位,能者稱職。

節葬:厚葬久喪會使國家貧窮、人民寡少、政治混亂,必須加以廢止。

節用:提倡極其刻苦樸素的生活,是極端救世的苦行學派,強調要做到不增加費用又要有利於人民。

非樂:從社會功利的角度出發,認為貴族所採用的禮樂制度,皆屬浪費而不實用,除加重人民負擔,也會影響國家經濟。

非命:不承認有「命定」的存在,認為人力定可勝過命運。如果人們相信命運,則只會使人們聽從命運的安排,進而懈志懶惰、喪失進取之心。

天志:認為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扮演主宰人倫秩序、施予賞善罰惡的能力與角色。

明鬼:墨子明鬼的目的,主要是想藉助超人間的權威以限制當時統治集團 的殘暴統治。

兼愛:認為天下之所以亂,是因為人們之間缺乏無分別的愛,只要人們平等互愛、視人如己,就不會有不孝慈、盜賊、侵奪之事。

非攻:主張兼愛天下,放棄戰爭,以為攻伐是不義且不利的事。

非儒: 此篇主要是批駁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的禮義思想。墨子反對儒家婚喪之禮,實則是反對「親有差」。又指責儒家的禮樂與政事、生產皆無益,又通過晏嬰等之口,諷刺孔子與君與民都是口頭上講仁義,實際上鼓勵叛亂,惑亂人民。

科學研究

[編輯]

墨子建立中國古代第一個邏輯學體系——墨家邏輯,主要以三物論為代表,三物分別為[13]

墨子還是一個傑出的科學家,在力學幾何學代數學光學等方面,都有重大貢獻,爲當時諸子所望塵莫及。墨子在《墨經》精到地闡述了古典力學中力的概念和力矩原理,提出「力」、「動」與「止」的定義。關於槓桿原理,亦提出了「重」、「權」(力)、「稱頭」(重臂)、「稱尾」(力臂)等概念。[14]《墨經》中提出了「端」、「尺」、「區」、「穴」等概念,大致相當於近代幾何學上的點、線、面、體。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針孔成像實驗,在當時就知道了光的直線傳播[15]。他也提出了「粒子論」的雛形,關於「端」的論述,指出「端」是不占有空間的,是物體不可再細分的最小單位。

墨子的科學成就被中外眾多學者稱讚。蔡元培認為:「先秦唯墨子頗治科學」。墨子號人力飛機便是向墨子的「刻木為鳶,飛之三日」致敬。為向墨子在光學領域的突出成就致敬,中國將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命名為「墨子號」。[16]

注釋

[編輯]
  1. ^ 有說墨子生卒約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或公元前480年—前400年。司馬遷在《史記·孟子荀卿傳》末附載云:「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孫詒讓考定,墨子生年約為公元前468年,卒年則為前376年。
  2. ^ 《瑯環記》原文:「墨子姓翟名烏。其母夢,日中赤鳥飛入室中。炎輝照耀,目不能正警覺。生烏,遂名之」。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墨子·非儒》
  2. ^ 《墨子·魯問》
  3. ^ 《孟子·盡心上》
  4. ^ 童書業. 《春秋左傳研究(校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8月),第222頁.
  5. ^ 錢穆《墨子傳略》
  6. ^ 李隆獻《墨子概說》.台灣大學
  7. ^ 李小龍. 前言:一 墨子、《墨子》与墨家 2017-07重印. 北京: 中華書局. 2016-01: 290. ISBN 978-7-101-11363-1. 
  8. ^ 8.0 8.1 姜寶昌《從<呂氏春秋>高誘注論到墨子為東魯人而非西魯人》《經濟參考報》2010年11月26日
  9. ^ 張如寒等,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1996年8月《墨子里籍考論》
  10. ^ 20世纪20年代墨子国籍论战述评 - 中国知网. kns.cnki.net. [2022-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4). 
  11. ^ 孫貽讓:《墨學傳授第三》
  12. ^ 12.0 12.1 12.2 12.3 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上冊. 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 1992. ISBN 9620410149 (中文(簡體)). 
  13. ^ 墨家“三物逻辑”及其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杨武金 贺海峰. [2016-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2). 
  14. ^ 研究《墨经》的老教授说,这里有量子通信的基础. [2016-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1). 
  15. ^ 墨子·經說下》:「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
  16. ^ 发射在即!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定名“墨子号”. 科學網. 中國科學報社. [2016-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4). 

來源

[編輯]
書籍

參閲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墨子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史記/卷074》,出自司馬遷史記

相關閱讀

[編輯]

影視作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