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語言本地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語言在地化,是指將一個國家、地域的產品進行翻譯和調整,使之克服語言使用和文化背景的障礙,可供另一個國家、地域的人使用,讓他們覺得該產品來自當地。語言在地化是產品國際化和在地化的第二個階段,為的是吸引更多來自不同市場的當地用戶。

語言在地化常被簡稱為「在地化」,但需與更廣義的「在地化」和「翻譯」進行區分。語言在地化特指語言文化層面上的在地化,在語言服務行業中,單使用「在地化」不會造成歧義。語言在地化也不同於翻譯,追求的並不是語言訊息上的對等,而是在地化的用戶產品體驗。這就要求對目標文化有全面的理解,在翻譯的基礎上對產品進行調整,使之滿足當地用戶的需求。在英文中,在地化的英文單詞(localization)過長,常簡稱為L10N(用10來代表L和N之間省略的10個字母)

需要進行在地化的產品種類不一,根據產品的類型,在地化通常還可以細分為軟體在地化、遊戲在地化、網站在地化,還有聲音、影像等多媒體內容的在地化,單純的文檔翻譯只占少數。有時候,同種語言的不同方言之間也需要進行在地化,比如德語,德國、奧地利、瑞士和比利時都使用德語,但是他們使用不同的德語方言,所以一個德語產品想要進入這幾個市場,還是需要根據不同的方言進行在地化。

全球化,國際化與在地化

[編輯]

常與在地化一同提及的兩個概念是全球化和國際化。在語言行業的語境下,全球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是指為了讓某個產品或某項服務進入國際市場而需進行的一系列籌備過程。包括跨語言和跨文化交流、產品和服務的在地化、了解國際貿易政策等等 。全球化意味著提前將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用戶群納入考量,並依此為產品或服務選定合適的設計開發方案,避免後續的一些技術問題,也減少該產品在在地化階段所需的成本和時間。全球化作為一個整體的過程,主要包括了兩個階段,即國際化和在地化。

全球化包含兩個主要的技術過程:國際化和在地化。

第一個階段是國際化,是最初的籌備階段,為的是讓產品或服務能夠支持多語言的運作,將軟體與特定語言及地區解綁的過程。當軟體改變到不同的語言及地區時,軟體本身不用做內部工程上的改變,以達到簡化流程的效果。舉例來說,如果一個軟體在設計時將顯示在軟體界面上的文字直接寫在代碼里,沒有和其他代碼區分開來,那麼在軟體的國際化階段就需要將這些界面顯示的文字和代碼分開,以便在在地化階段對這些文字進行提取和翻譯。國際化階段還需要注意一些具有語言文化特色的元素,比如文字書寫方向、雙字節的語言等等。國際化可以促進整個過程的順利進行,並大大減少所需的時間和開支。和在地化一樣,國際化的英文單詞(internationalization)很長,因此常簡稱為i18n(用18來代表i和n之間省略的18個字母)。

在地化是第二個階段。在基本的文字翻譯以外,還需要考慮使用的圖片、圖表是否面向目標市場;產品的設計能否確保另一種語言的內容也可以完整呈現;產品是否採用目標市場的貨幣和單位;產品是否使用目標市場日期、地址和電話號碼的書寫格式;產品是否符合目標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等等。

在每個階段的最後,會進行產品測試(包括品質保證 )以確保所有功能正常工作並達到品質要求。

翻譯與在地化

[編輯]

一般來說,很難將在地化和翻譯劃清界線。翻譯中語言文字訊息上的轉換也是在地化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但除此之外在地化還需將非語言層面的一些元素充分納入考量,並做出相應的調整。可能需要調整的包括產品或服務中的圖像表格,使用的貨幣,選擇的顏色,借用的文化意象,還有時間、日期、地址和電話的格式等等。做出這些調整是為了避免原產品或原服務與目標市場的文化習俗和日常習慣發生衝突,確保產品或服務能夠確實有效地滿足目標市場用戶的需要。舉例來說,網站在地化就是以翻譯過的原網站為基礎,根據目標市場的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對網頁內容和設計做出相應調整,為不同市場打造量身定製的網站。

但在地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國家、語言和文化這三個概念之間不能劃上等號,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一個國家就都使用同一種語言,或者一個國家就都擁有相同的文化背景等等。即使在那些大部分人口都使用同一種語言的國家,也一定有著多種多樣的文化,以及使用不同語言的少數族群。比如日本的語言使用情況,日本的標準語是日語,但還是部分人口使用琉球語這樣的地區語言,阿伊努語這樣的少數語言,還有漢語和韓語這樣的外國語言。

在地化技術

[編輯]

翻譯和在地化行業越來越注重相關技術的開發和使用。在翻譯、編輯和審校等階段都有相應的技術支援。技術的使用能夠大大提升項目各流程的效率,同時也便於品質管理。最常使用的在地化技術包括:

翻譯管理系統是一種自動化翻譯過程中重複性的管理工作,並提升譯者實際翻譯效率的軟體。翻譯管理系統至少使用了兩種技術,即流程管理技術和輔助譯者的翻譯技術。一般來說,流程管理技術可以監測原語內容中是否有變動或者更新,並將新的內容發送給譯員和審校人員, 然後他們便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登入系統進行翻譯和審校工作。

翻譯管理系統不僅可以幫助各流程提高效率,也可以收集項目的數據、生成報表,還能和其他技術(機器翻譯、翻譯記憶和品質管理工具等)進行整合,提供更全面的功能。

語言代碼

[編輯]

語言代碼是在地化過程中或不可缺的一個元素,可以使用語言代碼來表示過程中涉及到的不同語言。語言代碼有不同的標準。舉例來說,歐盟文件使用的語言代碼基於ISO639-1   4, 而HTML中使用的語言標籤則是基於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的最優現行方法(BCP)5。在項目中具體使用哪種標準依項目的具體情況而定。

語言代碼最常使用的是主代碼加副代碼的書寫格式。主代碼小寫,表示語言,副代碼大寫,表明國家,例如ISO3166-2規定的「en-GB」和「en-US」代表的就分別是英國的英語和美國的英語。主代碼和副代碼之間用連字符連接,有時候也用底線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