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趙壽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趙壽山

趙壽山(1894年11月12日—1965年6月20日),原名趙生齡,男,陝西戶縣人,中國軍事將領。曾任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17師長、三十八軍長、第三集團軍總司令,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陝西省人民政府主席[1]

生平

[編輯]

早年經歷

[編輯]

趙壽山是陝西戶縣定舟村人。1909年考入陝西陸軍小學,1911年入西北大學預科,後轉入陝西陸軍測量學校學習,於1915年畢業。

從軍經歷

[編輯]

先在馮玉祥部任地形教官,1917年秋在陝西靖國軍司令部任科員。1919年到北京,在馮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任上尉參謀。1921年任少校參謀、教官。1924年春,趙壽山加入楊虎城部隊,任排長、軍事教官、營長等職。1926年,隨楊虎城軍進入西安,死守西安八個月,打退吳佩孚劉鎮華的圍攻。1926年11月,任國民軍第十軍二師混成團團長。

1929年11月,趙壽山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十七師五十一旅旅長。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對作戰,1930年12月,所部進駐漢中。1932年秋,紅四方面軍鄂豫皖蘇區轉移川陝,趙旅被其擊潰。此後,與紅四方面軍建立聯繫,訂立互不侵犯的秘密協定。1935年10月起,他先後到北平南京上海,結交楊明軒楊曉初等。1936年回陝,向楊虎城遞交「抗日救國意見書」,建議「必要時把蔣介石抓起來」。西安事變時,他兼任西安市公安局長,受命負責指揮西安市內的軍事行動。事變後,調任渭北警備司令、第十七師師長。

七七事變後,趙壽山率領第十七師參加太原會戰。10月,率部參加娘子關保衛戰,激戰十三晝夜。1938年,在高平關設伏,打擊日軍。同年4月,第十七師、第五二九旅與八路軍決死隊發起晉東南1938年戰役,先後攻克長治晉城沁水等縣。同年夏升任第三十八軍軍長,8月率部進駐平陸縣,在中條山地區堅持抗日戰爭,擊敗日軍十一次掃蕩。1942年,在趙壽山的申請下,中共中央批准接收趙壽山為中共特別黨員。1943年冬,蔣介石調趙壽山到重慶中訓團受訓。1944年3月,趙壽山任中央軍部隊第八戰區第三集團軍總司令。他在調離前籌劃三十八軍的叛離,所屬部隊投奔共產黨解放軍。

1946年8月,國民政府撤銷他的總司令職務,以派其出國考察水利為名,調他到南京。在此期間,經董必武安排,乘坐救濟總署輪船,展轉上海天津等地,於1947年3月由河北靜海進入解放區。7月3日,趙壽山通電全國反蔣。1948年1月,趙壽山調任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率部進入外線,參與指揮宜川戰役荔北戰役等。1949年,擔任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接連率部發動春季攻勢和陝中戰役,並參與扶郿戰役蘭州戰役,平定西北戰事。

從政經歷

[編輯]

1949年底,趙壽山任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1952年調任陝西省省長。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趙壽山主持陝西工作時,在建設三門峽水庫問題上堅決反對蘇聯專家方案,在周恩來保護下,最後終於降低了壩高。在大躍進中,堅決對那些欲放高產衛星的人進行核查,使他們不敢虛報。廬山會議後,趙給毛澤東打報告,並幾次到掛甲屯看望彭德懷。習仲勛被打成反黨集團以後,趙壽山又幾次要求並會見毛澤東,為習仲勛辯解。此外,趙壽山還是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65年6月20日,趙壽山病逝於北京。

家庭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王健英編. 第七届中央领导成员和解放战争时期党政军高级领导人.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6.01: 196–197. ISBN 978-7-5098-3472-5. 
  2.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 1955年 [2015-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新頭銜 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
1950年1月-1952年11月
繼任:
張仲良
前任:
馬明方
陝西省人民政府主席
1952年11月-1954年12月
繼任:
趙壽山
陝西省人民委員會省長
前任:
趙壽山
陝西省人民政府主席
陝西省人民委員會省長
1954年12月-1959年7月
繼任:
趙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