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
郭熙 | |
---|---|
出生 | 約1023年 |
逝世 | 约1085年 |
国籍 | 北宋 |
知名于 | 山水画 |
知名作品 | 繪畫:《早春图》 論述:《林泉高致集》 |
运动 | 北宋四家 |
郭熙(約1000年—約1087年後)[註 1],字淳夫,世稱郭河陽,為北宋著名画家、繪畫理論家,河陽溫縣[3](今河南温县)人,享年80歲以上[註 2],可徵的活動年代為宋神宗熙寧至元豐間,曾任翰林待诏直长,神宗死後,遂少有在畫院的活動紀錄,宋徽宗宣和時追贈正議大夫[註 3]。[註 4]
郭熙擅長山水畫,與李成並稱「李郭」,名列「李、郭、范、米」[註 5]的「北宋四大家」之一。
生平
[编辑]郭熙頗具藝術天分,初始自學,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以前,曾應蘇舜元之邀臨摹李成的六幅《驟雨圖》,繪畫造詣因此更為精進,知名度也迅速攀升。[註 6][註 7]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郭熙透過富弼推薦來到汴京,先後為三司使吳中復繪《秋景平遠圖》,以及開封府的邵亢作六幅《雪景屏風》,後續又為他人作畫,直到被招入皇宮和著名畫家崔白、艾宣和葛守昌共同繪製《紫宸屏風》,受到宋神宗青睞,奉詔翰林圖畫院藝學,[1]後官至翰林待詔直長,訂定御府藏畫品目及負責畫院運作等,聲望頗高。
風格
[编辑]郭熙山水画不僅繼承、發揚了北方流派的李成畫法,還「兼收並覽」,揉合南方畫派及各家之長,深入大自然「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故能「佈置愈造妙處,然後多所自得」[3]而備成一家。
郭熙早期畫風嚴謹精巧,晚年落筆雄壯。擅長用「高遠」、「深遠」和「平遠」三遠構圖巧妙布局,[8]「上留天」,「下留地」,「大松大石必畫於大岸大波之上」,[9]雲頭皴[註 8]畫山石和蟹爪畫樹枝[註 9]等技法,「毫鋒穎脫,墨法精微」的筆墨,繪出磅礴大景山水的「遠近淺深,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之不同」特徵,也體現寒林平野「枝茂凄然生陰」的孤寂蕭疏意境,讓觀畫者達到「不下堂筵,坐窮泉壑」,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目的。[8]
作品
[编辑]北宋《宣和畫譜》收錄有郭熙畫作30件,南宋周密《雲煙過眼錄》也多有著錄,元朝湯垕《畫鑒》稱見過真跡約50件。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早春圖》軸是郭熙代表作。此外,尚有臺北故宮收藏的《關山春雪圖》軸、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幽谷图》半軸、雲南省博物館收藏的《溪山访友图》軸、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的《樹色平遠圖》卷及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窠石平远圖》卷等作品傳世。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的《山村圖》軸與臺北故宮收藏的《寒林圖》軸相傳也都是郭熙之作。
郭熙另有山水畫論《林泉高致集》傳於後世,為古代中國繪畫論述一大成就,對後世的繪畫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影響
[编辑]郭熙活耀於宋神宗熙寧至元豐年間,是馳名當代的繪畫大師,其畫風格調清新,獲当时文士苏轼、蘇轍、黄庭坚與王安石等人高度赞扬,也深得神宗賞識,皇宮、朝廷的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後省、樞密院、翰林學士院[註 10]及許多大型寺廟均隨處可見郭熙繪製的壁畫與屏風掛畫,時有「神宗好熙筆」、「受眷被知,評在天下第一」、「禁中官局多熙筆跡」等說法,[12],於是乎畫師們爭相摹仿,「獨步一時」[3],為北宋中期最具影響力的山水畫大師。
郭熙與李成的「李郭畫派」除盛行於北宋初期至中期,在元朝初期至中期也占有重要地位,師承的畫家主要有劉貫道、曹知白、王士元、王振鵬、羅稚川、唐棣、趙雍、朱德潤、王淵及李容瑾等人,堪與董源、巨然的「董巨畫派」相抗頡之二大主流。[註 11][註 12][註 13]明朝的戴進、馬軾、謝時臣、仇英、王問及清朝的袁江、袁耀等人,也都曾受郭熙畫風影響。
評價
[编辑]- 後世將郭熙與李成並稱「李郭」,謂之「李郭畫派」,又將李成、范寬、米芾與之同列「北宋四大家」,世稱「李、郭、范、米」。
- 蘇軾:「玉堂晝掩春日閒,中有郭熙畫《春山》。鳴鳩乳燕春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間。」[16]「目盡孤鴻落照邊,遙知風雨不同川;此間有句五人見,送與襄陽孟浩然。木落騷人已怨秋,不堪平遠發詩愁;要看萬壑爭流處,他日終煩顧虎頭。」[17]
- 黃庭堅:「黃州逐客賜未還,江南江北飽看山。玉堂對臥郭熙畫,發興已有青林間。郭熙官畫但荒遠,短紙曲折開秋晚。江村煙外雨腳明,歸雁行邊余疊峫。坐思黃甘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隨陽。熙今頭白有眼力,尚能弄筆映窗光。畫取江山好風日,慰此將老鏡中發。但熙肯畫寬作程,五日十日一水石。」[18],「能作山川遠勢,白頭惟有郭熙」[19],「郭熙雖老眼猶明,便面江山取意成」[20],「郭熙元豐末年為顯聖寺悟道者作十二幅大屏,高二丈余,山重水複,不以雲物映帶,筆意不乏。余嘗招子瞻兄弟共觀之,子由嘆息終日,以為郭熙因為蘇才翁家摹六幅李成《驟雨圖》,從此筆墨大進。觀此圖,乃是老年所作,可貴也。」[20]
- 蘇轍:「鳳閣鸞臺十二屏,屏上郭熙題姓名。崩崖斷壑人不到,枯松野葛相欹傾。黃散給舍多肉食,食罷起愛飛泉清。皆言古人不復見,不知北門待詔白髮垂冠纓。袖中短軸才半幅,慘淡百裏山川橫。巖頭古寺擁雲木,沙尾漁舟浮晚晴。遙山可見不知處,落霞斷雁俱微明。十年江海興不淺,滿帆風雨通宵行。投篙椓杙便止宿,買魚沽酒相逢迎。歸來朝中亦何有,包裹觀闕圍重城。日高困睡心有適,夢中時作東南征。眼前欲擬要真物,拂拭束絹付與汾陽生。」[21]「亂山無盡水無邊,田舍漁家共一川;行遍江南識天巧,臨窗開卷兩茫然。斷雲斜日不勝秋,付與騷人滿目愁;父老如今亦才思,一蓑風雨釣槎頭。」[22]
- 晁補之:「漁村半落楚江邊,林外秋原雨外天;誰倚竹樓邀大艑,天涯暮色已蒼然。洞庭木落萬波秋,說與南人以自愁;欲指吳松何處是,一行征雁海山頭。」[23]
- 張耒:「漁村橘市楚江邊,人外秋原雨外川;遣騎竹邊邀短艇,天涯暮色已蒼然。洞庭葉落萬波秋,說與南人亦自愁;指點吳江何處是,一行鴻雁海山頭。」[24]
- 畢仲游:「窗間咫尺似天邊,不識應言小輞川;聞說平居心目倦,暫開黃卷即醒然。木落山空九月秋,畫時應欲遣人愁;因思夢澤經由處,二十年間若轉頭。」[25]
- 郭思:「《煙生亂山》,生絹六幅,皆作平遠,亦人之所難。一障亂山,幾數百里,煙嵐綿聯,亂山截嶭,矮林小寺,間見掩映,看之令人意興無窮。此圖乃平遠之尤物也。」[26]
- 《宣和畫譜》:「善山水寒林,得名于時。初以巧贍致工,既久又益精深,稍稍取李成之法,布置愈造妙,處然後多所自得。至攄發胸意,則於髙堂素壁,放手作長松巨木,回溪斷崖,岩岫巉絶,峰巒秀起,雲煙變滅,靄之間千態萬狀。論者謂熙獨步一時,雖年老落筆益壯,如隨其年貌焉。熙後著《山水畫論》,……言皆有序,可爲畫式。」[3]
- 湯垕:「善得煙雲出沒,峯巒隱顯之態,嘗論畫山曰:『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粧,冬山慘淡而如睡』,觀其議論可知其畫也,僕平生見真蹟約五十本,然絶佳者不過一二十軸而已。」[27]
- 曹昭:「郭熙山水其山聳拔盤迴,水源高遠,多鬼面石。亂雲鷹爪樹,松業攢針,雜葉夾筆,單筆相半,人物以尖筆帶點鑿,絕佳。自著山水訓議論,卓絶千古,可規。」[28]
- 吳其貞:「郭河陽《春雪圖》絹畫二大幅,氣色尚佳。用筆文秀,氣韻生動,得其自然,為神品上。」[29]
- 清高宗乾隆:「樹纔發葉溪開凍,樓閣仙居最上層,不藉柳桃閒點綴,春山早見氣如蒸。」
- 顧復:「《早春圖》雙軿絹大幅,人物生動,室居幽邃,至於峰嵐波流,林木草卉,無非早春二字寫照焉。此大圖中之傑作也,古印鈐角。」[30]
注釋
[编辑]- ^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及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說1000年-1090年前後。王朝聞《中國美術史》說1000年-1087年後。潘運告《宋人畫論》說1020年-1100年。王伯敏《中國繪畫通史》說1023年-1085年後。」[2]
- ^ 「元祐以來郭熙,明昌、泰和間張公佐,皆年過八十,而以山水擅名。」[4]
- ^ 係北宋後期文階官制度「從三品」。
- ^ 「先大夫在樞府日,有旨賜第於龍津橋側。先君侍郎作提舉官,仍遣中使監修。比背畫壁,皆院人所作翎毛、花、竹及家慶圖之類。一日,先君就視之,見背工以舊絹山水揩拭几案,取觀,乃郭熙筆也。問其所自,則雲不知。又問中使,乃云:『此出內藏庫退材所也』。昔神宗好熙筆,一殿專背熙作,上即位後,易以古圖。退入庫中者,不止此耳。先君云:『幸奏知,若只得此退畫足矣。』明日,有旨盡賜,且命輿至第中,故第中屋壁,無非郭畫。誠千載之會也。」[5]
- ^ 郭熙年代晚於范寬,實際上應作「李、范、郭、米」。
- ^ 「家世無畫學,蓋天性得之。遂游藝於此以成名。」[6]
- ^ 「子由嘆息終日,以為郭熙因為蘇才翁家摹六幅李成《驟雨圖》,從此筆墨大進。」[7]
- ^ 也作「卷雲皴」、「亂雲皴」或「鬼面皴」。
- ^ 「郭熙,唐棣之樹……皆自草法中得來。」[10]
- ^ 「尚書省及六朝皆書周官,兩省及後省樞密學士院皆郭熙一手畫,中間甚有傑然可觀者。而學士院畫《春江曉景》為尤工。」[11]
- ^ 「近代作畫,多宗董源、李成二家。」[13]
- ^ 「元季諸君子畫惟兩派,一為董源,一為李成。成畫有郭河陽為之佐,亦猶源有僧巨然副之也。」[14]
- ^ 「元時畫道最盛,惟董巨獨行,此外皆宗郭熙。」[15]
參考文獻
[编辑]- ^ 1.0 1.1 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郭熙.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1-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 ^ 包莉秋. 《〈林泉高致〉中的美學思想研究》. 2004.
- ^ 3.0 3.1 3.2 3.3 北宋《宣和畫譜·卷十一·山水二·郭熙》.
- ^ 金、元朝 元好問. 《汾亭古意圖》.
- ^ 北宋 鄧椿. 《畫繼·卷十·論近》.
- ^ 北宋 郭思. 《林泉高致集·序》.
- ^ 北宋 黃庭堅. 《跋郭熙山水》.
- ^ 8.0 8.1 北宋 郭思. 《林泉高致集·山水訓》.
- ^ 北宋 郭思. 《林泉高致集·畫訣》.
- ^ 元朝. 《藝苑厄音》.
- ^ 北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四》.
- ^ 北宋 郭思. 《林泉高致集·畫記》.
- ^ 元朝 黃公望. 《寫山水訣》.
- ^ 明朝 董其昌. 《畫旨》.
- ^ 明朝 董其昌. 《畫眼》.
- ^ 北宋 蘇軾. 《郭熙畫〈秋山平遠〉·潞公為跋尾》.
- ^ 北宋 蘇軾. 《東坡全集·卷十七·郭熙〈秋山平遠〉二首》.
- ^ 北宋 黃庭堅. 《山谷集·卷二·次韻子瞻題郭熙畫〈秋山〉》.
- ^ 北宋 黃庭堅. 《山谷集·卷七·題鄭防畫莢》.
- ^ 20.0 20.1 北宋 黃庭堅. 《山谷集·卷九·題郭熙〈山水〉扇》.
- ^ 北宋 蘇轍. 《欒城集·卷十五·書郭熙橫卷》.
- ^ 北宋 蘇轍. 《灤城集·卷十五·次韻子瞻題郭熙〈平遠〉二絕》.
- ^ 北宋 晁補之. 《雞肋集·卷二十·題工部文侍郎周翰郭熙〈平遠〉二首》.
- ^ 北宋 張耒. 《柯山集·卷二十三·題文周翰郭熙〈山水〉二首》.
- ^ 北宋 畢仲游. 《西台集·卷二十·和子瞻題文周翰郭熙〈平遠圖〉二首》.
- ^ 北宋 郭思. 《林泉高致集·畫格拾遺》.
- ^ 元朝 湯垕. 《畫鑒·宋畫·郭熙》.
- ^ 明朝 曹昭. 《格古要論·郭熙畫》.
- ^ 清朝 吳其貞. 《書畫記·卷六》.
- ^ 清朝 顧復. 《平生壯觀·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