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威海衛之戰: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首段:​ 內容擴充
第18行: 第18行:
'''威海卫之战'''({{jpn|j=威海衛の戦い}}),又称'''威海卫海战''',是1895年[[日本帝国]]军队為了殲滅清朝[[北洋水师]]而进行的战役。此战为[[中日甲午战争]]之关键, 結果日军攻占[[威海卫]],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军完全控制[[渤海湾]],严重威胁京畿。
'''威海卫之战'''({{jpn|j=威海衛の戦い}}),又称'''威海卫海战''',是1895年[[日本帝国]]军队為了殲滅清朝[[北洋水师]]而进行的战役。此战为[[中日甲午战争]]之关键, 結果日军攻占[[威海卫]],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军完全控制[[渤海湾]],严重威胁京畿。


[[威海卫]][[刘公岛]]为[[北洋水师]][[提督]][[衙门]]所在,被视为海军根本。周边筑有炮台多座,甚为坚固。日军攻占旅顺之后,成立由约二万五千人组成的山东作战军,即第二军,由[[大山岩]]指挥。在[[丁汝昌]]拒绝[[日本]]诱降之后,日军先發動佯攻,於1月18、19日砲擊威海卫以西的[[登州]]<ref name="Paine2005">{{cite book|author=S. C. M. Paine|title=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Perceptions, Power, and Primacy|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gLgz65blI7cC&pg=PA226|date=11 April 2005|publish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sbn=978-0-521-61745-1|pages=226-227}}</ref>。
[[威海卫]][[刘公岛]]为[[北洋水师]][[提督]][[衙门]]所在,被视为海军根本。周边筑有炮台多座,甚为坚固。日军攻占旅顺之后,成立由约二万五千人组成的山东作战军,即第二军,由[[大山岩]]指挥。日军先發動佯攻,於1月18、19日砲擊威海卫以西的[[登州]]<ref name="Paine2005">{{cite book|author=S. C. M. Paine|title=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Perceptions, Power, and Primacy|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gLgz65blI7cC&pg=PA226|date=11 April 2005|publish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sbn=978-0-521-61745-1|pages=226-227}}</ref>。


1月19日,山东作战军从[[大连]]乘船出發,20日在威海衛以東50公里的[[榮成市|荣成湾]][[龙须岛]]登陆,兵分兩路包抄[[威海卫]]后路。<ref name="刘公岛管理委员会">[http://www.liugongdao.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4&id=2547 威海卫之战]. 刘公岛管理委员会</ref>日军於1月30日分三路進攻,南岸炮台失守。2月1日,北岸炮台失守;守将[[戴宗骞]]退至[[刘公岛]]上后自尽。2月2日,[[威海卫]]城陷落。自此,[[威海]]陆地尽失。<ref name="Paine2005"/>日军少将{{link-en|大寺安纯|Ōdera Yasuzumi}}於此役被大砲击毙,是日軍在甲午戰爭中軍階最高的陣亡者。<ref name="刘公岛管理委员会"/>
1月19日,山东作战军从[[大连]]乘船出發,20日在威海衛以東50公里的[[榮成市|荣成湾]][[龙须岛]]登陆,兵分兩路包抄[[威海卫]]后路。<ref name="刘公岛管理委员会">[http://www.liugongdao.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4&id=2547 威海卫之战]. 刘公岛管理委员会</ref>同日[[伊东祐亨]]修書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勸降,由英國的[[中國艦隊|中國艦隊總司令]]{{link-en|埃德蒙•佛萊曼特|Edmund Fremantle}}轉交,丁未作答覆。<ref name="Lone1994">{{cite book|author=S. Lone| title=''Japan's First Modern War: Army and Society in the Conflict with China, 1894-5''| 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CimHDAAAQBAJ&pg=PA166|date=30 August 1994|publisher=Palgrave Macmillan UK|isbn=978-0-230-38975-5|page=166}}{{en}}</ref>日军於1月30日分三路進攻,南岸炮台失守。2月1日,北岸炮台失守;守将[[戴宗骞]]退至[[刘公岛]]上后自尽。2月2日,[[威海卫]]城陷落。自此,[[威海]]陆地尽失。<ref name="Paine2005"/>日军少将{{link-en|大寺安纯|Ōdera Yasuzumi}}於此役被大砲击毙,是日軍在甲午戰爭中軍階最高的陣亡者。<ref name="刘公岛管理委员会"/>


[[File:Weihaiwei surrender.jpg|320px|right|thumb|「威海衝陥落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降伏ノ図」 {{link-ja|右田年英|右田年英}}画]]
[[File:Weihaiwei surrender.jpg|320px|right|thumb|「威海衝陥落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降伏ノ図」 {{link-ja|右田年英|右田年英}}画]]

2017年6月9日 (五) 02:04的版本

威海卫之战
中日甲午战争的一部分
日期1895年1月20日 - 1895年2月12日
地点
结果 清军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军占领山东半岛,威胁京畿地区。
参战方
 清朝  大日本帝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清朝 李鸿章
清朝 丁汝昌
清朝 刘步蟾
大日本帝国 大山岩
大日本帝国 伊东祐亨
兵力
约30000人
大清淮军
北洋水师
约25000人
日本陆军
联合舰队
伤亡与损失
伤亡超过4000人
定远靖远来远等舰沉没
镇远济远平远等舰被俘
伤亡超过400人
海軍部分:軍官人2陣亡,4人受傷;水手27人陣亡,32人受傷。[1]
威海衛之戰形勢圖

威海卫之战(日语:威海衛の戦い),又称威海卫海战,是1895年日本帝国军队為了殲滅清朝北洋水师而进行的战役。此战为中日甲午战争之关键, 結果日军攻占威海卫,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军完全控制渤海湾,严重威胁京畿。

威海卫刘公岛北洋水师提督衙门所在,被视为海军根本。周边筑有炮台多座,甚为坚固。日军攻占旅顺之后,成立由约二万五千人组成的山东作战军,即第二军,由大山岩指挥。日军先發動佯攻,於1月18、19日砲擊威海卫以西的登州[2]

1月19日,山东作战军从大连乘船出發,20日在威海衛以東50公里的荣成湾龙须岛登陆,兵分兩路包抄威海卫后路。[3]同日伊东祐亨修書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勸降,由英國的中國艦隊總司令埃德蒙•佛萊曼特英语Edmund Fremantle轉交,丁未作答覆。[4]日军於1月30日分三路進攻,南岸炮台失守。2月1日,北岸炮台失守;守将戴宗骞退至刘公岛上后自尽。2月2日,威海卫城陷落。自此,威海陆地尽失。[2]日军少将大寺安纯英语Ōdera Yasuzumi於此役被大砲击毙,是日軍在甲午戰爭中軍階最高的陣亡者。[3]

「威海衝陥落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降伏ノ図」 右田年英日语右田年英

之后日军对依托刘公岛北洋水师进行水陆夹攻。日陆军修复七门原南岸炮台的克虏伯炮,并对港内北洋军舰轰击。日海军鱼雷艇多次夜袭。2月5日,定远中雷搁浅。提督旗移于靖远。6日,来远被击沉。镇远战前背伤以至不能出海。北洋水师已名存实亡。7日,日本海军发动总攻,后北洋鱼雷艇管带王平率鱼雷艇队出逃,多被击沉。9日,南岸炮弹命中靖远;靖远搁浅后被丁汝昌下令击沉。此时岛上人心涣散,水师洋员及岛上商绅等鼓动投降。11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亲自写下向伊东祐亨投降书,然后服鸦片自杀,至次日死亡。14日,威海卫水陆营务处候选道牛昶眪签订《威海降约》。北洋水师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等10艘舰船皆被编入日本海军。仅练习舰康济号丁汝昌刘步蟾杨用霖张文宣等人灵柩返回烟台。至此,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威海卫之战结束。

參考資料

  1. ^ Herbert Wringley Wilson. Port Arthur and Wei-hai-wei. Ironclads in action: a sketch of naval warfare from 1855 to 1895, with some accou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ttleship in England by H.W. Wilson. ASIN B00MXF8W3W. 
  2. ^ 2.0 2.1 S. C. M. Paine.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Perceptions, Power, and Prima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 April 2005: 226–227. ISBN 978-0-521-61745-1. 
  3. ^ 3.0 3.1 威海卫之战. 刘公岛管理委员会
  4. ^ S. Lone. Japan's First Modern War: Army and Society in the Conflict with China, 1894-5. Palgrave Macmillan UK. 30 August 1994: 166. ISBN 978-0-230-38975-5. (英文)

外部連結

  • 威海衛之戰地圖。取材自Herbert Wringley Wilson. Ironclads in action: a sketch of naval warfare from 1855 to 1895, with some accou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ttleship in England by H.W. Wilson. ASIN B00MXF8W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