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觉: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32行: 第32行:


== 聯覺的判定 ==
== 聯覺的判定 ==
雖然有時會被稱「神經系統疾病」,聯覺卻並沒有被收錄到[[DSM-IV]]和[[ICD]]的分類目錄中,因為它通常並不會日常行為產生影響。不過,它卻在Dorland的醫學辭典和Steadman的醫學辭典存在了多年。事實上,大多數擁有聯覺的聯覺人表示,他們的聯覺經歷是中,甚至是愉的<ref name="isbn0-19-516623-X">{{cite book |author=Sagiv, Noam; Robertson, Lynn C |title=Synesthesia: perspectives from cognitive neuroscience |publish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cation=[[Oxford]] |year=2005 |pages= |isbn=0-19-516623-X |oclc=53020292}}</ref>。相反地,如[[色盲]]和[[絕對音高]]一樣,聯覺是一種受感性驗影響很大的體驗,「神經」一詞僅能反映出它是建立於大腦感知差異的基礎上。
雖然聯覺經常會被稱「神經病學狀況」,卻並沒有被收錄到[[DSM-IV]]和[[ICD]]的分類目錄中,因為它通常並不會干擾正常的日常運作<ref>{{cite journal|title = Neurophysiology of synesthesia|date = June 2007|last = Hubbard|first = Edward|pmid=17521514|volume=9|issue = 3|pages=193–9|doi=10.1007/s11920-007-0018-6|journal=Curr Psychiatry Rep|url=http://www.hal.inserm.fr/inserm-00150599/document}}</ref>。事實上,確實有部分聯覺者報告指他們的經歷是中性的,甚至是令人的<ref name="isbn0-19-516623-X">{{page needed|date=January 2014}} {{cite book |author1=Sagiv, Noam |author2=Robertson, Lynn C |title=Synesthesia: perspectives from cognitive neuroscience |publish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cation=[[Oxford]] |year=2005 |pages= |isbn=978-0-19-516623-1|oclc=53020292}}</ref>。相反地,如[[色盲]]和[[絕對音高]]一樣,聯覺是一種受感性驗影響很大的經歷,它只有感覺體驗上的差異。不過它卻在Dorland的醫學辭典和Steadman的醫學辭典存在了多年。「神經」一詞僅能反映出它是建立於大腦感知差異的基礎上。


[[File:Stroop interference.jpg|thumb|用於獲得跟聯覺者的自動顏色一致答案的反應時間短於那些答案不一致的人<ref name="Cytowic_Eagleman2009" />。]]
人們曾認為不同聯覺者之間的聯覺體驗是完全不同的,但最近的研究揭示出,在大量案例進行的集中分析中可找到一些潛在的相似性。例如,聲響—色彩聯覺者在聽到較高的音調時傾向於感受到較淺的顏色<ref name="pmid16683501">{{cite journal |author=Ward J, Huckstep B, Tsakanikos E |title=Sound-colour synaesthesia: to what extent does it use cross-modal mechanisms common to us all? |journal=Cortex |volume=42 |issue=2 |pages=264–80 |pmid=16683501 |doi= 10.1016/S0010-9452(08)70352-6|url=|date=February 2006}}</ref>,字符—色彩聯覺者對特定字母的顏色有顯的偏好(如A通常是紅色;O一般是黑色或白色;S則傾向於表現為黃色<ref name="isbn0-19-516623-X"/><ref name="simner2005">{{cite journal |author=Simner J, Ward J, Lanz M, et al. |title=Non-random associations of graphemes to colours in synaesthetic and non-synaesthetic populations. |journal=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volume=22 |issue=8 |pages=1069–1085 |year=2005 |pmid=21038290 |doi=10.1080/02643290500200122 |url=}}</ref><ref name="pmid16297676">{{cite journal |author=Rich AN, Bradshaw JL, Mattingley JB |title=A systematic, large-scale study of synaesthesia: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of early experience in lexical-colour associations |journal=Cognition |volume=98 |issue=1 |pages=53–84 |pmid=16297676 |doi=10.1016/j.cognition.2004.11.003 |url=http://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010-0277(04)00209-4|date=November 2005}}</ref>)。然而聯覺類型的數量有很多,在每一類型中,不同個體又會報告不同的觸發途徑和不同強度的聯覺體驗,這種多樣性意味着判定某特定是否具有聯覺會變得非常困難。同時,絕大部分聯覺者並不知道自己的感知與眾不同<ref name="isbn0-19-516623-X"/>,而其他人則報告指感覺好像他們一生都在保守秘密<ref name=campen2007>{{page needed|date=January 2014}} {{cite book |first=Cretien |last=van Campen |title=The Hidden Sense: Synesthesia in Art and Science |publisher=[[MIT Press]] |location=[[Cambridge, Massachusetts]] |year=2007 |pages= |isbn=978-0-262-22081-1 |oclc=80179991 |url-access=registration |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hiddensensesynes0000camp }}</ref>。不過,在忽略種種差異性之後,還是有一些普遍適用的標準來判定真正的聯覺體驗。
[https://www.synesthesiatest.org/blog/synesthesia-test-variations 聯覺測試變化] 聯覺存在著多種測試。每種常見的類型都有一個特定的測試。在測試字素—顏色聯覺時會進行視覺測試。該人會被顯示一張包含黑色字母和數字的圖片。聯覺者會將字母和數字以特定顏色相關。聽覺測試是測試聯覺的另一種方法。聲音播放並且一方會以某種味道來識別它,或想像形狀。音頻測試與{{le|連帶色覺|Chromesthesia}}相關(聲音與顏色相關)。由於人們質疑聯覺是否與記憶有關,因此給予進行「重新測試」。一個測試被賦予一組物件,並且會被要求分配顏色、味道、個性或更多。一段時間後,呈相同的物件並再次要求該人重覆執行相同的任務。聯覺者能夠分配相同的特徵,因為該人在大腦中有著永久的神經聯繫,而不是某個物體的記憶。最簡單的方法是長期以顏色名稱、色片,或提供1,670萬種選擇的電腦屏幕顏色選擇器的重覆測試來驗證其可靠性。即使在兩次測試之間相隔多年,聯覺者於關聯可靠性方面的得分也始終保持在90%左右<ref name="isbn0-262-03296-1" />。相比之下,即使在兩次測試之間只有幾星期的時間,並警告他們將被重新測試的情況下,非聯覺者的得分僅為30%至40%
<ref name="isbn0-262-03296-1" />。


人們曾認為不同聯覺者之間的聯覺體驗是完全不同的,但最近的研究揭示出,在大量案例進行的集中分析中可找到一些潛在的相似性。例如,聲響—色彩聯覺者在聽到較高的音調時傾向於感受到較淺的顏色<ref name="pmid16683501">{{cite journal |author=Ward J, Huckstep B, Tsakanikos E |title=Sound-colour synaesthesia: to what extent does it use cross-modal mechanisms common to us all? |journal=Cortex |volume=42 |issue=2 |pages=264–80 |pmid=16683501 |doi= 10.1016/S0010-9452(08)70352-6|url=|date=February 2006}}</ref>,字符—色彩聯覺者作為一個群體,每個字母的顏色有顯的偏好(如A傾向於紅色;O一傾向於黑色或白色;S則傾向於表現為黃色...等<ref name="isbn0-19-516623-X"/><ref name="simner2005">{{cite journal |author=Simner J, Ward J, Lanz M, et al. |title=Non-random associations of graphemes to colours in synaesthetic and non-synaesthetic populations. |journal=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volume=22 |issue=8 |pages=1069–1085 |year=2005 |pmid=21038290 |doi=10.1080/02643290500200122 |url=}}</ref><ref name="pmid16297676">{{cite journal |author=Rich AN, Bradshaw JL, Mattingley JB |title=A systematic, large-scale study of synaesthesia: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of early experience in lexical-colour associations |journal=Cognition |volume=98 |issue=1 |pages=53–84 |pmid=16297676 |doi=10.1016/j.cognition.2004.11.003 |url=http://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010-0277(04)00209-4|date=November 2005}}</ref>)。然而聯覺類型的數量有很多,在每一類型中,不同個體又會報告不同的觸發途徑和不同強度的聯覺體驗,在每種類型中,個人報告的感覺和體驗強度都有不同的觸發因素。這種多樣性意味著很難在一個人中判定是否具有聯覺,而大部分聯覺者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經歷有名稱<ref name="isbn0-19-516623-X"/>。同時,絕大部分聯覺者並不知道自己的感知與眾不同<ref name="isbn0-19-516623-X"/>,而其他人則報告指感覺好像他們一生都在保守秘密<ref name=campen2007>{{page needed|date=January 2014}} {{cite book |first=Cretien |last=van Campen |title=The Hidden Sense: Synesthesia in Art and Science |publisher=[[MIT Press]] |location=[[Cambridge, Massachusetts]] |year=2007 |pages= |isbn=978-0-262-22081-1 |oclc=80179991 |url-access=registration |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hiddensensesynes0000camp }}</ref>。不過,在忽略種種差異性之後,還是有一些普遍適用的標準來判定真正的聯覺體驗。
神經科學家理查德·西托維奇(Richard Cytowic)定義了以下的聯覺診斷標準<ref name="isbn0-262-03296-1" /><ref name="isbn0-262-53255-7" /><ref name="Cytowic_Eagleman2009" />:

* 聯覺是自發的而且不受主觀控制
神經科學家{{le|理查德·西托維奇|Richard Cytowic}}定義了以下的聯覺診斷標準<ref name="isbn0-262-03296-1" /><ref name="isbn0-262-53255-7" /><ref name="Cytowic_Eagleman2009" />:
* 聯覺是自發的而且自動性
* 聯覺感知具有空間上的延伸,即通常都具有「位置感」(舉例來說,聯覺者在描述感知產生的地點時可能會用到「看向」或「去往」一類的詞語);
* 聯覺感知具有空間上的延伸,即通常都具有「位置感」(舉例來說,聯覺者在描述感知產生的地點時可能會用到「看向」或「去往」一類的詞語);
* 聯覺感受是簡單基本的(不會複雜到形成圖像);
* 聯覺感受是一致通用的(即簡單如圖像);
* 聯覺的感知是易於[[記憶]]的;
* 聯覺的感知是易於[[記憶]]的;
* 聯覺具有實際的影響(心理學上)。
* 聯覺具有實際的[[情感 (心理學)|影響]](心理學上)。


西托維奇的早期案例包括了許多聯覺感受發生在體外的個體(比如發生前的一塊「屏幕」上)。後來的研究發現這種完全地在體生聯覺的人其實很少考慮到一點,西托維奇與伊格曼(Eagleman)以「自體聯覺者」和「非自體覺者」來區分有不同空間感受的聯覺者<ref name="Cytowic_Eagleman2009" />。
西托維奇的早期案例包括了聯覺坦率地投射到體外(比如在人臉前的一塊「屏幕」上)。後來的研究發現這種鮮明的表表現發於少數的聯覺者中為了完善個概念,西托維奇與{{le|大衛·伊格曼|David Eagleman}}「自體聯覺者」和「非自體覺者」來區分那些不同空間感受的聯覺者ref name="Cytowic_Eagleman2009" />。


=== 體徵和症狀 ===
=== 體徵和症狀 ===

2020年5月27日 (三) 07:09的版本

一般人眼中所見的白底黑字或數字,在聯覺者眼中可能是這種現象。
有些人聽到特定聲音時,會「看到」各種色彩。

聯覺(英語:Synesthesia),又譯為共感覺通感聯感,它是一種感覺現象,其中一種感覺或認知途徑的刺激,導致第二種感覺或認知途徑的非自願經歷[1][2][3][4]。聯覺感知的意識因人而異[5]。在一種普遍的聯覺形式中,被稱為「字位→顏色聯覺英语Grapheme–color synesthesia」或「顏色-字素聯覺」,當中字母數字被認為具固有的顏色[6][7]。在空間序列或數字形式的聯覺中,數字、一年中的月份、一周中的日子會在空間中確定精確位置(例如,1980年可能比1990年「更遠」),或可能顯示為三維地圖(順時針或逆時針)[8][9]。聯覺的聯想可能發生於任何數量的感官或認知途徑的任意組合[10]

關於聯覺如何發展所知甚少。有人提出,兒童於兒時首次深入接觸抽象概念時,就會發展出聯覺[11]。這個假設—稱為「語義真空假設(semantic vacuum hypothesis)」— 這解釋為何聯覺最常見的形式是字素色、空間序列和數字形式。這些通常是教育系統要求兒童學習的第一種抽象概念。

在充分定義聯覺方面存在著困難[12][13]。聯覺一詞已包括許多不同的現象(感官聯盟)在內,並且在許多情況下,該術語似乎不準確。一個更準確但不太常見的術語可能是抽象概念引發的感覺英语Ideasthesia

最早記錄的聯覺事件歸功於牛津大學學術與哲學家約翰·洛克,他於1690年發表了一篇關於一名盲人的報告,該盲人說當他聽到小號的聲音時就經歷了猩紅色[14]。然而,對於洛克所描述之聯覺的實際情況還是使用了隱喻存在著分歧[15]。首個醫療記錄來自德國醫生喬治·托比亞斯·路德維希·薩克斯(Georg Tobias Ludwig Sachs)於1812年的記錄[15][16][17]

「聯覺」一詞源於古希臘語σύν(意為「共同」)和αἴσθησις(意為「aisthēsis,感觉」)。其解釋為一種具有神經基礎的感知狀態,表示一種感官刺激或認知途徑會自發且非主動地引起另一種感知或認識[1][2][3][4]。真正的聯覺是無意識的,文學修辭手法中的通感(如「苦澀的風」或「尖利的笑聲」等),有時也會被描述為「聯覺的」。據估算平均每23個人中便有1人擁有某種聯覺[18]。報告此類經歷的終身歷史的人通常被稱為「聯覺者(英語:synesthete)」。他們對聯覺的感受很少發生改變,例如一個人「感到」數字1是紅色的,當他每次看到數字1時,都會「看見」紅色。當問及聯覺者怎麼發現自己的聯覺時,他們並不會認為自己的體驗不尋常,直至他們意識到自己與有別於其他人。有些聯覺者會感到整個生活都在保守這秘密[19]

機制

字位→顏色聯覺中被交叉激活的區域(綠色=字位→顏色聯覺識別區;紅色=視覺皮層V4顏色區域)[20]

截至2015年,聯覺的神經系統相關性尚未被建立起來[21]

大腦的專用區域是專門用於特定的功能。專門用於不同功能的區域之間串擾增加可能會導致出現多種類型的聯覺。例如,當觀看字形時看到顏色的附加體驗,可能是由於字素識別區域和名為視覺皮層V4顏色區域的交叉激活(如圖)[20]。事實證明了字素—顏色合成物使不能自覺地識別字素的形狀也能夠在其周邊視覺中識別字素的顏色[20]

另一種可能性是抑制反饋,或者減少沿正常存在的反饋途徑的抑制量[22]。通常,激發和抑制是平衡的。然而,如果正常的反饋沒有像往常一樣受到抑制,則從多感官處理的後期反饋的信號可能會影響較早的階段,從而使音調可以激活視覺。神經科學家理查德·西托維奇(Richard Cytowic)和伊格曼(Eagleman)以所謂的獲得性聯覺形式中找到抑制解除想法的支持論點[3],在某些條件下出現於非聯覺者身上:顳葉癲癇英语Temporal lobe epilepsy[23]、頭部外傷,中風和腦部腫瘤。他們還指出,它同樣可能發生於某些階段,如冥想、深度專注、感覺剝奪,或使用致幻劑(如LSD麥司卡林,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包括大麻[3]。但是,有聯覺者報稱如咖啡因和香煙般常見的興奮劑是不會影響他們聯覺的強度,甚至是乙醇也不能[3]:137–40

聯覺有一種非常不同的理論性提議是基於抽象概念引發的感覺英语ideasthesia。據此,聯覺是透過提取介導刺激的含意英语Meaning (non-linguistic)來獲得。因此,聯覺從根本上講可能是語義學的一個現象。因此,要理解聯覺的神經機制,就必須更好地理解語義機制和意義提取。這是一個非狹隘的問題,因為這不僅是大腦中「被處理」位置的問題,而且還涉及理解的問題—體現在例如中文房間的問題。因此,聯覺的神經基礎的問題已根深蒂固於一般心物問題解釋鴻溝[24]

遺傳學

聯覺的遺傳學機制長期以來一直在爭論。由於聯覺的流行於直系親屬中存在[25],有證據表明聯覺可能具有遺傳基礎,然而單卵雙胞胎的案例研究顯示這裡有表觀遺傳學的元素。聯覺也可能是一種寡聚狀態英语Oligogenic inheritance,它具有基因座異質性英语Locus heterogeneity,多種形式的承傳(在某些情況下包括孟德爾特殊單基因疾病),和基因表達的連續變化。有研究經已發現,女性產生聯覺的可能性更高,在英國,女性罹患聯覺的可能性是男性的8倍(原因不詳)。當人們承傳左撇子時,研究人員並發現,聯覺者中出現左撇子的機會率會比一般人更高。神經科學

聯覺的判定

雖然聯覺經常會被稱為「神經病學狀況」,它卻並沒有被收錄到DSM-IVICD的分類目錄中,因為它通常並不會干擾正常的日常運作[26]。事實上,確實有大部分聯覺者報告指他們的經歷是中性的,甚至是令人愉悅的[27]。相反地,它如色盲絕對音高一樣,聯覺是一種受感性體驗影響很大的經歷,它只有感覺體驗上的差異。不過,它卻在Dorland的醫學辭典和Steadman的醫學辭典存在了多年。「神經」一詞僅能反映出它是建立於大腦感知差異的基礎上。

用於獲得跟聯覺者的自動顏色一致答案的反應時間短於那些答案不一致的人[3]

聯覺測試變化 聯覺存在著多種測試。每種常見的類型都有一個特定的測試。在測試字素—顏色聯覺時會進行視覺測試。該人會被顯示一張包含黑色字母和數字的圖片。聯覺者會將字母和數字以特定顏色相關。聽覺測試是測試聯覺的另一種方法。聲音播放並且一方會以某種味道來識別它,或想像形狀。音頻測試與連帶色覺英语Chromesthesia相關(聲音與顏色相關)。由於人們質疑聯覺是否與記憶有關,因此給予進行「重新測試」。一個測試被賦予一組物件,並且會被要求分配顏色、味道、個性或更多。一段時間後,呈相同的物件並再次要求該人重覆執行相同的任務。聯覺者能夠分配相同的特徵,因為該人在大腦中有著永久的神經聯繫,而不是某個物體的記憶。最簡單的方法是長期以顏色名稱、色片,或提供1,670萬種選擇的電腦屏幕顏色選擇器的重覆測試來驗證其可靠性。即使在兩次測試之間相隔多年,聯覺者於關聯可靠性方面的得分也始終保持在90%左右[1]。相比之下,即使在兩次測試之間只有幾星期的時間,並警告他們將被重新測試的情況下,非聯覺者的得分僅為30%至40% [1]

人們曾認為不同聯覺者之間的聯覺體驗是完全不同的,但最近的研究揭示出,在大量案例進行的集中分析中可找到一些潛在的相似性。例如,聲響—色彩聯覺者在聽到較高的音調時傾向於感受到較淺的顏色[28],字符—色彩聯覺者作為一個群體,對每個字母的顏色有明顯的偏好(例如A傾向於紅色;O一傾向於黑色或白色;S則傾向於表現為黃色...等[27][29][30])。然而聯覺類型的數量有很多,在每一類型中,不同個體又會報告不同的觸發途徑和不同強度的聯覺體驗,在每種類型中,個人報告的感覺和體驗強度都有不同的觸發因素。這種多樣性意味著很難在一個人中判定是否具有聯覺,而大部分聯覺者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經歷有名稱[27]。同時,絕大部分聯覺者並不知道自己的感知與眾不同[27],而其他人則報告指感覺好像他們一生都在保守秘密[19]。不過,在忽略種種差異性之後,還是有一些普遍適用的標準來判定真正的聯覺體驗。

神經科學家理查德·西托維奇英语Richard Cytowic定義了以下的聯覺診斷標準[1][2][3]

  • 聯覺是自發的而且自動性;
  • 聯覺感知具有空間上的延伸,即通常都具有「位置感」(舉例來說,聯覺者在描述感知產生的地點時可能會用到「看向」或「去往」一類的詞語);
  • 聯覺感受是一致而通用的(即簡單如圖像);
  • 聯覺的感知是易於記憶的;
  • 聯覺具有實際的影響(心理學上)。

西托維奇的早期案例包括了聯覺坦率地投射到體外(比如在人臉前的一塊「屏幕」上)。後來的研究發現這種鮮明的外表表現發生於少數的聯覺者中。為了完善這個概念,西托維奇與大衛·伊格曼英语David Eagleman「自體聯覺者」和「非自體覺者」來區分那些有否不同空間感受的聯覺者ref name="Cytowic_Eagleman2009" />。

體徵和症狀

聯覺體驗的自動和不可言喻的性質意味著配對可能看起來並不尋常。這種非自願和一致的性質有助於將聯覺定義為一種真實的體驗。大部分聯覺者報告指他們的經歷是愉快或中性的,儘管在極少數情況下,聯覺者會報告指他們的經歷會導致一定程度的感官超負荷英语Sensory overload[27]

雖然聯覺在流行媒體上被定型為醫療狀況或神經系統異常,許多聯覺者本身並不認為他們的聯覺經歷是個障礙。相反,有些人將其視為天賦–一種額外的「隱藏」感應,一些他們不想錯過的東西。大多數聯覺者在童年時代就意識到他們獨特的感知方式。當中有些人已經學會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運用自己的能力。聯覺者會利用其能力來記憶姓名和電話號碼、心算和更複雜的創意活動,如製作視覺藝術作品、音樂和戲劇[19]

儘管其共同點可以定義為廣泛的聯覺現象,以多種方式變化的個人經歷。這種變化首先在聯覺研究中被首先注意到[31]。一些聯覺者報告指元音的顏色較深,而其他輔音則顏色更濃[27]。聯覺者的自我報告,訪問、和自傳筆記中顯示,在聯覺的類型,聯覺感知的強度,對聯覺與非聯覺之間的感知差異的認識以及聯覺在工作,創作過程和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方式等方面表現出極大的多樣性[19][32]

聯覺者很可能會參加創造力活動[33]。有人建議,個人的感知和認知技能的發展,除了一個人的文化環境之外,還會導致人們對聯覺現象的認識和實際運用上的差異[5][32]。聯覺也可以提供記憶優勢。在愛丁堡大學的朱莉婭·西姆納(Julia Simner)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空間序列合成詞具有內置的自動助記符。因此,非聯覺者需要創建一個助記符裝置來記住一個序列(例如日記中的日期),但是聯覺者可以簡單地引用其可視化空間[34]

類型

整體而言,聯覺有兩種型式:投射型聯覺和關聯型聯覺。投射型會看到實際的聯覺顏色、形體或形狀;關聯型會在刺激和觸發的感覺之間感受到一種非常強烈、不由自主的聯繫。例如,常見的色聯覺中(聲音→顏色),投射型聽到小號的聲音可能會在空間中看到橙色的三角形,而關聯型聽到小號,可能會認為那聽起來有如「橙色」,這種看法還非常強烈。

幾乎是任兩種感官或感知模式間都會發生聯覺,且至少找得到一名這種對應關係的聯覺者,所羅門體驗到的聯覺型式甚至串聯了五種感官。一般以記號 x→y 來表示聯覺型式,其中 x 是「誘導物」或稱經驗觸發物,y 是「併發事件」或稱附加經驗。例如,將字母和數字(統稱為字位)感知為顏色,將以「字位→顏色」聯覺來表示。同樣地,當聯覺者因聽到音調而看到顏色和律動時,即以「音調→律動」聯覺來表示。

儘管每一種合乎邏輯的經驗組合都會發生,且幾乎如此,但下面這幾種類型比其他的更為常見。

字位→顏色聯覺

最常見的聯覺型式之一中,字母和數字的個別字元(統稱為字位)會「變色」或「染色」。雖然報告顯示,不同的個別受試者通常不會對所有的字母和數字產生相同的顏色聯覺,大量聯覺者參與的研究卻發現字母間仍有一些共通性(如 A 可能是紅色)。[6][7]

色聯覺

另一種常見的聯覺型式是聲音與顏色的關聯。對某些人來說,打開門的聲音、汽車喇叭聲或談話等日常聲音都能引發他們看到顏色。對其他人而言,聽到音符或音調時會觸發他們的色聯覺。與音樂有關的聯覺者可能也會有絕對音感,因為看/聽見顏色的能力有助於他們識別音符或音調。[35]

特定聲音引發的色彩及其他視聯覺經驗又稱為光幻覺

根據 Richard Cytowic 的說法,[3]色聯覺「就像煙火」:聲音、音樂和各種環境聲音,如碗碟碰撞聲或狗吠聲都能誘發四處竄升的顏色和煙花形狀,然後在聲音結束時淡出。聲音常能改變人們對色調、亮度、閃爍和定向運動的覺知。有些人能「在他們面前的假想屏幕」上看見音樂。對於 Deni Simon 來說,音樂產生的波紋「就像示波器的配置 – 帶有色彩的線條波動著,通常是有高度、寬度及深度(最為重要)的金屬光澤。我最喜歡的音樂具有延展到『屏幕』區之外的水平線條。」

人們對於既定聲音的色聯覺鮮少一致。對某人而言,降 B 大調可能是橙色,對另一個人卻可能是藍色。眾所周知,作曲家李斯特尼古拉對音調的色聯覺就不一致。

空間序列聯覺

那些具有空間序列聯覺(SSS)的人傾向於將數字序列視為空間中的點。例如,數字 1 可能更遠,數字 2 可能更近些。有 SSS 的人可能擁有更優異的記憶;一項研究發現,他們能夠回憶過去的事件並憶起遠多於常人的細節。他們還能在週圍的空間中看見月份或日期。有些人還能在他們上方和四周看到時鐘的時間幻視。[36][37]

數字型式聯覺

弗蘭西斯•高爾頓(1881)的數字型式聯覺。留意前 12 個數字對應到鐘面的數序。

數字型式聯覺者一想到數字即會自動、不由自主地出現數字的心智圖 。1881 年,法蘭西斯在《正常人的視野》(The Visions of Sane Persons) 中首次記載並定名之。[38]

聽覺→觸覺聯覺

在聽覺→觸覺聯覺中,某些聲音可誘發身體某些部位的感覺。例如,具有聽覺→觸覺的聯覺者一聽到某個特定單詞,身體某個部位可能就像被碰到一般,或可能在未觸摸的情況下,體驗到某些聲音在皮膚上產生的感覺。這是最不常見的聯覺型式之一。[39]然而,有人猜想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ASMR)此一常見現象(在未觸摸的情況下,由聽覺刺激或觸發詞在身體上產生的刺麻感)也是一種聽覺→觸覺的聯覺型式,意指那可能比目前統計數據暗指的更常見。

序數語言人格化

序數語言人格化(OLP,簡稱人格化)也是一種聯覺型式,其中序數、星期、月份和字母等順序列均可聯想到個性或性別(Simner&Hubbard 2006 )。例如,數字 2 可能是一個脾氣暴躁的年輕男孩,或字母 G 可能是一個面容和善的忙碌母親。儘管這種型式的聯覺早在 1890 年代就有記載(Flournoy 1893;Calkins 1893),直到最近,研究人員對這種型式的聯覺卻甚少關注(參見 聯覺研究史)。這種型式的聯覺在 Julia Simner 等[40]的當代文獻中被定名為 OLP,雖然現在也被廣泛稱為「序列→人格」聯覺。「序數語言人格化」通常與其他型式的聯覺(如字位→顏色聯覺)並存。

恐音症

恐音症是一種神經紊亂,其中特定聲音會觸發負面的經驗(憤怒、驚嚇、仇恨、厭惡)。Richard Cytowic 主張恐音症或許與各式各樣的聯覺有關。[41]Miren Edelstein 等按照不同大腦皮質區之間的連結性,以及具體症狀,將恐音症比作聯覺。他們做出這樣的假說:「聽覺皮層和邊緣結構之間的病理連結歪曲可能造成某種聲音→情緒的聯覺。」[42]

鏡觸式聯覺

這是一種罕見的聯覺型式,其中個體感受到其他人也感受到的相同感覺(如觸覺)。例如,當這類聯覺者觀察到某人的肩膀被拍了一下,聯覺者也會不由自主地感受到自己的肩膀被拍了一下。相較於一般人,這種類型的聯覺者已展現出更高的同理心。這可能與大腦運動皮質區的鏡像神經元有關,此區也跟同理心相連。[43]

詞彙→味覺聯覺

這是另一種罕見的聯覺型式,聯覺者聽到詞彙時會嚐到某些味道。例如,籃球這個詞嚐起來可能就像鬆餅。紀錄片《Derek 嚐起來像耳垢》(Derek Tastes Of Earwax)的片名即取自這個現象,意指酒吧老闆 James Wannerton 每每聽到有人呼喚 Derek,他就會嚐到這種味道。[44][45]據估計,0.2% 的人具有這種型式的聯覺。[46]

其他型式

也曾有其他型式的聯覺記錄,但少有科學化的分析。至少存在 80 種不同型式的聯覺。[47]

患病和遺傳基礎

联觉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但具体的遗传模式尚待确定。也有个别报道称联觉会因服用神经药物中风颞叶癫痫发作、失明失聪而出现。由非基因因素造成的联觉被称作“偶发联觉”,用以同更为普遍的“先天联觉”相区分。由药物和中风(不包括失聪和失明)引起的偶发联觉似乎只包括感官联系,如“声音→视觉”或“触觉→听觉”等。部分报道中包含了(可能是)具有文化基础的案例,即字母词位、一周日子或一年的月份。

研究歷史

联觉曾在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被集中研究,不过到二十世纪中期就被大范围地搁置,直到最近才重新受到现代研究者们的关注。[48] 心理学研究已证实联觉体验具有可度量的行为影响,同时,神经影像学研究也已识别出联觉人与众不同的大脑活动形式。[7]许多拥有联觉能力的人将他们的特殊体验应用到创造性活动中,也有许多非联觉人尝试着创作看起来包含了联觉的艺术作品。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们研究联觉并非出于研究本身的趣味,而是在于它所能带来的对联觉人和非联觉人认知过程的深入了解。

有关联觉的各类作品

  • 日本漫畫《電波教師》:女配角曉昴能夠憑味覺嗅覺等等,透析一個人的思維情緒的復合聯覺。
  • TED talk: "I listen to color"
  • 日本電視動畫《科學超電磁砲》:在幻想御手篇中有用到聯覺的概念。
  • 日本輕小說《文學少女》:女主角天野遠子閱讀文字時能嚐出味道。
  • CANAAN迦南》:一部以聯覺(共感覺)為主題的日本電視動畫。
  • Gimmy Heaven第三凶間》:一部以聯覺(共感覺)為主題的日本真人電影。
  • 冰激凌王国》;作者杰里夫·福特;一篇以联觉为主题的科幻小说,曾获得美国科幻星云奖
  • 星期三是藍色的》;作者丹尼爾·譚米特(Daniel Tammet)的自傳。他有強烈的共感覺,也有學者症候群亞斯伯格症,10000以內的兩個數字相乘都能對應到一個不同的顏色、質地或形狀,所以他可以很快的說出答案,曾在眾人面前背出圓周率到小數點後22,514位,也曾在一個禮拜內學會冰島語
  • 芒果貓A Mango-Shaped Space》:一部以聯覺(共感覺)為主題的青少年小說。
  • 美剧《豪斯医生》第四季第二集中的案例,一位患者的眼睛可以听。
  • 美剧《超異能英雄》第四季中将对声音的视觉设定为一种少数进化人类所拥有的超能力之一。剧中最早登场的该能力拥有者为艾瑪·庫利奇(Emma Coolidge)。拥有异能复制力的男主角皮特·佩里(Peter Petrelli)曾临时拥有过这种联觉能力。
  • 日本電視動畫《東京殘響-残響のテロル》東京殘響男主角Twelve在聽到女主角理莎(リサ)的聲音時說出了是黃色的樣子,是聲音連結共感覺。
  • 日本動漫《美食獵人》的庫克在地下賭場篇提到共感覺(電磁波→視覺)。
  • 日本漫畫《純白色戀人》:女主角七瀨優菜可以看見情緒的色彩(但看不見男主角的色彩,只能看到朦朧的白色)與嘗到人聲的味道(所以才帶著耳機,要不然嘴裡會有奇怪的味道)。
  • 翻譯小說<完美的妳去死>(續集<平凡的我重生>):

作者:R.J.Anderson 主角艾莉森擁有四重聯覺症,被當成是精神病患送入精神病院°她能嘗出人是否在說謊,分辨正常人類無法分辨的顏色光譜(像是她覺得電視的顏色「不夠飽和」),知道每個顏色和字母的味道及個性,對每個人的名字有不同的感覺,還有因為對文字有多重感官的聯想而更容易記憶等。當她聽到噪音是會感到極度痛苦,因此攻擊別人而被當成暴力患者。她從小就選擇隱藏自己的聯覺,觀察怎樣是「正常的反應」,導致了她封閉脆弱的個性。

参阅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1.4 [页码请求] Cytowic, Richard E. Synesthesia: A Union of the Senses 2nd.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2002. ISBN 978-0-262-03296-4. OCLC 49395033.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isbn0-262-03296-1”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2. ^ 2.0 2.1 2.2 [页码请求] Cytowic, Richard E. The Man Who Tasted Shape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2003. ISBN 978-0-262-53255-6. OCLC 53186027.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isbn0-262-53255-7”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页码请求] Cytowic, Richard E; Eagleman, David M. Wednesday is Indigo Blue: Discovering the Brain of Synesthesia (with an afterword by Dmitri Nabokov). Cambridge: MIT Press. 2009. ISBN 978-0-262-01279-9.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Cytowic_Eagleman2009”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4. ^ 4.0 4.1 [页码请求] Harrison, John E.; Simon Baron-Cohen. Synaesthesia: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1996. ISBN 978-0-631-19764-5. OCLC 59664610.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isbn0-631-19764-8”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5. ^ 5.0 5.1 Campen, Cretien van (2009) "The Hidden Sense: On Becoming Aware of Synesthesia" TECCOGS, vol. 1, pp. 1–13.Archived copy (PDF). [18 February 20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8 July 2009). 
  6. ^ 6.0 6.1 Rich AN, Mattingley JB. Anomalous perception in synesthesia: a cognitive neuroscience perspective.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Review). January 2002, 3 (1): 43–52. PMID 11823804. doi:10.1038/nrn702.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pmid11823804”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7. ^ 7.0 7.1 7.2 Hubbard EM, Ramachandran VS. Neurocognitive mechanisms of synesthesia. Neuron (Review). November 2005, 48 (3): 509–20. PMID 16269367. doi:10.1016/j.neuron.2005.10.012.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pmid16269367”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8. ^ Galton F. Visualized Numerals. Nature. 1880, 21 (543): 494–5. Bibcode:1880Natur..21..494G. doi:10.1038/021494e0. 
  9. ^ Seron X, Pesenti M, Noël MP, Deloche G, Cornet JA. Images of numbers, or "When 98 is upper left and 6 sky blue". Cognition. August 1992, 44 (1–2): 159–96. PMID 1511585. doi:10.1016/0010-0277(92)90053-K. 
  10. ^ How Synesthesia Works. HowStuffWorks. 1970-01-01 [2016-05-02]. 
  11.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MroczkoNikolic2014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2. ^ Nikolić D. Is synaesthesia actually ideaesthesia?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of the phenomenon (PDF).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Synaesthesia, Science & Art, Granada, Spain, April 26–29. 2009. 
  13. ^ Simner J. Defining synaesthesia (PDF).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Review). 2012, 103 (6): 1–15. PMID 22229768. doi:10.1348/000712610X528305. 
  14.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OssianWard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5. ^ 15.0 15.1 Jewanski, Jörg; Day, Sean A.; Ward, Jamie. A Colorful Albino: The First Documented Case of Synaesthesia, by Georg Tobias Ludwig Sachs in 1812.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the Neurosciences: Basic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 2009, 18 (3): 293–303. PMID 20183209. doi:10.1080/09647040802431946. 
  16. ^ Herman, Laura M. Synesthesia.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2018-12-28 [2019-01-25]. 
  17. ^ Konnikova, Maria. From the words of an albino, a brilliant blend of color. Scientific American. 2013-02-26 [2019-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0). 
  18. ^ Simner J, Mulvenna C, Sagiv N; et al. Synaesthesia: the prevalence of atypical cross-modal experiences. Perception. 2006, 35 (8): 1024–33. PMID 17076063. doi:10.1068/p5469. 
  19. ^ 19.0 19.1 19.2 19.3 van Campen, Cretien. The Hidden Sense: Synesthesia in Art and Scienc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2007. ISBN 0-262-22081-4. OCLC 80179991 (英语).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campen2007”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20. ^ 20.0 20.1 20.2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ramachandran2001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1. ^ Hupé JM, Dojat M.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neuroimaging literature on synesthesia. Front Hum Neurosci. 2015, 9: 103. PMC 4379872可免费查阅. PMID 25873873. doi:10.3389/fnhum.2015.00103. 
  22. ^ Grossenbacher P. G.; Lovelace C. T. Mechanisms of synesthesia: cognitive and physiological constraints. Trends Cogn. Sci. January 2001, 5 (1): 36–41. PMID 11164734. doi:10.1016/S1364-6613(00)01571-0. 
  23. ^ Marcel Neckar; Petr Bob. Synesthetic associations and psychosensory symptoms of temporal epilepsy.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 11 January 2016, 12: 109–12. PMC 4714732可免费查阅. PMID 26811683. doi:10.2147/NDT.S95464. 
  24. ^ Gray JA, Parslow DM, Brammer MJ, Chopping S, Vythelingum GN, Fytche DH. Evidence Against Functionalism from Neuroimaging of the Alien Colour Effect in Synaesthesia. Cortex. 2006, 42 (2): 309–18. PMID 16683506. doi:10.1016/s0010-9452(08)70357-5. 
  25. ^ Baron-Cohen, Simon; Burt, Lucy; Smith-Laittan, Fiona; Harrison, John; Bolton, Patrick. Synaesthesia: prevalence and familiality. Perception. 1 September 1996, 25 (9): 1073–1079. PMID 8983047. doi:10.1068/p251073. 
  26. ^ Hubbard, Edward. Neurophysiology of synesthesia. Curr Psychiatry Rep. June 2007, 9 (3): 193–9. PMID 17521514. doi:10.1007/s11920-007-0018-6. 
  27.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页码请求] Sagiv, Noam; Robertson, Lynn C. Synesthesia: perspectives from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19-516623-1. OCLC 53020292. 
  28. ^ Ward J, Huckstep B, Tsakanikos E. Sound-colour synaesthesia: to what extent does it use cross-modal mechanisms common to us all?. Cortex. February 2006, 42 (2): 264–80. PMID 16683501. doi:10.1016/S0010-9452(08)70352-6. 
  29. ^ Simner J, Ward J, Lanz M; et al. Non-random associations of graphemes to colours in synaesthetic and non-synaesthetic populations..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2005, 22 (8): 1069–1085. PMID 21038290. doi:10.1080/02643290500200122. 
  30. ^ Rich AN, Bradshaw JL, Mattingley JB. A systematic, large-scale study of synaesthesia: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of early experience in lexical-colour associations. Cognition. November 2005, 98 (1): 53–84. PMID 16297676. doi:10.1016/j.cognition.2004.11.003. 
  31. ^ [页码请求] Flournoy, Théodore. Des phénomènes de synopsie (Audition colorée). Adamant Media Corporation. 2001. ISBN 978-0-543-94462-7. 
  32. ^ 32.0 32.1 [需要完整来源] Dittmar, A. (Ed.) (2007) Synästhesien. Roter Faden durchs Leben? Essen, Verlag Die Blaue Eule.
  33.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dailey1997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4. ^ Investigating Spatial Sequence Synesthesia. Synesthesia Test. 2012-06-26 [2016-05-02] (美国英语). 
  35. ^ Absolute Pitch and Synesthesia | The Feinstein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The Feinstein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2016-05-02] (美国英语). 
  36. ^ Do sequence-space synaesthetes have better spatial imagery skills? Maybe not,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37. ^ [來源可靠?] A Mind That Touches the Past, Sciencemag.org
  38. ^ Galton F. The visions of sane persons (PDF). Fortnightly Review. 1881, 29: 729–40 [2008-06-17]. 
  39. ^ Naumer MJ, van den Bosch JJ. Touching sounds: thalamocortical plasticity and the neural basis of multisensory integration. J. Neurophysiol. July 2009, 102 (1): 7–8. PMID 19403745. doi:10.1152/jn.00209.2009. 
  40. ^ Simner J, Hubbard EM. Variants of synesthesia interact in cognitive tasks: evidence for implicit associations and late connectivity in cross-talk theories. Neuroscience. December 2006, 143: 805–14. PMID 16996695. doi:10.1016/j.neuroscience.2006.08.018. 
  41. ^ [页码请求] Cytowic, Richard E. (2002). Synesthesia: A Union of the Senses (2nd editio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ISBN 0-262-03296-1. OCLC 49395033
  42. ^ Edelstein Miren; Brang David; Rouw Romke; Ramachandran Vilayanur S. Misophonia: Phys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Case Descriptions.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2013, 7. PMC 3691507可免费查阅. PMID 23805089. doi:10.3389/fnhum.2013.00296. 
  43. ^ Heyes, Cecelia. "Where Do Mirror Neurons Come From?"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09): 576–77. CognitiveScience. University of Oxford, 7 November 2009. Web. 30 January 2015.
  44. ^ Derek Tastes of Ear Wax. Top Documentary Films. [2 February 2015]. 
  45. ^ BBC – Science & Nature – Horizon. bbc.co.uk. [2 February 2015]. 
  46. ^ Simner, Julia. Encyclopedia of Neuroscience.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09. ISBN 978-3-540-23735-8. 
  47. ^ Types-of-Syn. DaySyn.com. [2016-01-26]. 
  48. ^ Campen C. Artistic and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s with synesthesia. Leonardo. 1999, 32 (1): 9–14. doi:10.1162/002409499552948.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