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奥尔蒂斯-博莱利彗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怀特-奥尔蒂斯-博莱利彗星
发现
发现者格雷姆·林赛·怀特
埃米利奥·奥尔蒂斯
卡洛斯·博莱利
发现日1970年5月18日
临时编号C/1970 K1、1970 VI、1970 F
轨道特性
远日点347.6AU
近日点0.0088AU
半长轴173.8AU
离心率0.999949
周期〜2291年
轨道倾角139.0°
历次近日点
日期
1970年5月14日

怀特-奥尔蒂斯-博莱利彗星Comet White–Ortiz–Bolelli、编号是C/1970 K1)是一颗明亮的彗星,属于克鲁兹族彗星,一些人认为是一颗大彗星[1]

观测历史[编辑]

1970年5月14日中午,这颗彗星从地球上看过去,距离太阳仅0.36°,然后迅速向东远离太阳,未被任何人观测到。

1970年5月18日(当地时间)黄昏,格雷姆·林赛·怀特(Graeme Lindsay White)首次在澳洲新南威尔士州蚬壳港附近使用双筒望远镜发现了这颗彗星。他估计它的亮度为1-2等,并识别出一条1° 长的尾巴。一天后,怀特想在雪梨天文台确认他的发现,但由于城市灯光干扰,他无法确定看到这颗彗星。再过一天后,他用双筒望远镜和肉眼再次发现了这颗彗星;彗尾现在增长为10°[2]

官方机构收到怀特的报告几个小时后,又收到了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另一份目击报告。5月21日晚上,从留尼汪岛圣丹尼斯飞往塔那那利佛的一架波音707客机的副驾驶埃米利奥·奥尔蒂斯(Emilio Ortiz)在马达加斯加发现了这颗彗星。(奥尔蒂斯也是C/1961 O1(威尔逊-哈伯德彗星)的首批观测者之一)。奥尔蒂斯估计彗星亮度为0.5-1等,尾长为5-8°。5月22日,几位天文学家开始寻找这颗彗星,但未能看到它。两天后,智利托洛洛山美洲际天文台的卡洛斯·博莱利(Carlos Bolelli)就在5月21日至22日晚间收到了关于这颗彗星目击事件的延迟报告。他观测到1等的亮度和10°的尾巴。

后来的观测报告显示,5月19日至24日期间,澳洲、南非、智利、阿根廷新西兰乌拉圭发生了许多独立发现。在所有情况下,彗星只有在黄昏日落后不久才能看到。

彗星的亮度在月底迅速下降至约5等,而彗尾的长度增加,在5月25日左右达到最大长度约15°,到月底仍有长度约5°。六月,这颗彗星只能透过望远镜和摄影来观察。

最后一次观测是在1970年6月7日在新西兰和澳洲进行的,当时亮度约为9等。7月8日,从地球上看过去,这颗彗星再次掠过太阳以南。尽管直到10月初,人们试图在早晨的天空中寻找这颗彗星,但没有成功[3][4]

彗星的最大亮度达到了0.5等[5]

参考资料[编辑]

  1. ^ J. E. Bortle. International Comet Quarterly – The Bright-Comet Chronicles (英语). 
  2. ^ D. A. J. Seargent: The Greatest Comets in History: Broom Stars and Celestial Scimitars. Springer, New York 2009, ISBN 978-0-387-09512-7, S. 207.
  3. ^ B. G. Marsden: Reports on Progress in Astronomy – Comets in 1970. In: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Bd. 12, 1971, S. 244–273 Bibcode1971QJRAS..12..244M. (PDF; 588 kB).
  4. ^ G. W. Kronk, M. Meyer: Cometography - A Catalog of Comets. Volume 5: 1960–198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10, ISBN 978-0-521-87226-3, S. 269–272.
  5. ^ P. Moore, R. Rees: Patrick Moore’s Data Book of Astronom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11, ISBN 978-0-521-89935-2, S. 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