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理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生態系統理論(英語: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有時也稱作背景發展理論或者人際生態理論,將人際關係分成了四套依次層疊的環境系統。這些系統彼此之間又相互影響。該理論由尤里·布朗芬布倫納(Urie Bronfenbrenner)提出並完善,現時被普遍接受為發展心理學領域的領導性理論。

四個系統為:

  • 微系統(Microsystem):直接環境(家庭,學校,同齡群體)
  • 中系統(Mesosystem):中系統由直接環境之間的聯繫構成(例如,一個孩子的「家和學校」)
  • 外系統(Exosystem):間接發生影響的外部環境條件(例如,父母的工作場所)
  • 宏系統(Macrosystem):較大的文化背景(例如,東方文化對比西方文化,國家經濟、政治文化,次文化

之後,還添加了第五個系統:

  • 時間系統(Chronosystem):環境事件與生活方式的改變

個人的生活規律可能被認為是微系統的一部分;因此,該理論近來也被稱作「生物生態學理論(Bio-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每個系統都包含了能有力地影響發展的角色,規範和規則。

批評[編輯]

生態系統理論受到了一些批判,主要是它過於強調個人的適應而忽視了社會變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這種理論對現有社會秩序偏向於接受和分析,而不是像批判性理論那樣對其進行質疑。這種理論對環境問題的關注不足,與當前社會工作價值觀有一些不一致之處。[1]

參見[編輯]

出版物[編輯]

  • 尤里·布朗芬布倫納. (1979).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674-22457-4
  • Dede Paquette & John Ryan. (2001). Bronfenbrenner’s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 Arch G. Woodside, Marylouise Caldwell, Ray Spurr. (2006). Advancing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in Lifestyle, Leisure, and Travel Research, in: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Vol. 44, No. 3, 259-272.

參考資料[編輯]

  1. ^ Payne, Malcolm. CHAPTER 9 Systems practice, complexity and chaos. Modern social work theory Fifth edition.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ISBN 978-1-352-01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