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河鳄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冥河鳄属
化石时期:60–58 Ma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科: 森林鳄科 Dyrosauridae
属: 冥河鳄属 Acherontisuchus
Hastings et al., 2011
模式种
瓜希拉冥河鳄
Acherontisuchus guajiraensis

Hastings et al., 2011

冥河鳄属学名Acherontisuchus)是鳄形超目新鳄类森林鳄科的一,生存于古新世南美洲[1]。与某些森林鳄科相比,冥河鳄在水中的移动能力较差,而生存于水浅的内陆淡水环境。

发现与命名[编辑]

目前已发现六个冥河鳄属的标本(编号UF/IGM 34到39),化石包含:三块部分下颌骨头、四块上颌的破碎骨头、21颗牙齿、两个肋骨、一节背椎、一节荐椎、荐部的肋骨、部分骨盆(肠骨坐骨)、股骨、一个脚掌的跖骨。这六个标本发现于哥伦比亚东北部的塞雷洪煤矿坑,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一。在2011年,亚历山大·黑斯廷斯(Alexander K. Hastings)等古生物学家将这些化石进行正式叙述、命名,发表于期刊《古生物学》(Palaeontology),模式种瓜希拉冥河鳄Acherontisuchus guajiraensis),也是目前的唯一种。属名意为“阿刻戎河的鳄鱼”,在希腊神话中,阿刻戎河是冥河的支流之一,因为在古新世时期,这个地区有个大型河流经过,向北注入加勒比海。种名则是以化石发现处的瓜希拉半岛为名[1]

体征[编辑]

亚历山大·黑斯廷斯等人提出,这六个有可能来自于同一个体。根据研究人员的重建,冥河鳄是种具有长口鼻部的森林鳄科动物。冥河鳄的口鼻部长度,比森林鳄亚特兰大鳄杆颌鳄刚果鳄的口鼻部还短。某些牙齿的外侧内侧都有明显的沟痕。上颌的宽度大于其高度。冥河鳄的头颅骨长度约72到86公分,完整身长则估计约为4.66到6.46米,是种中型森林鳄科动物[1]

冥河鳄的化石挖掘地点属于塞雷洪组(Cerrejón Formation)地层,地质年代相当于古新世中期到晚期[1]。这些化石发现于多个地层带、煤矿床的交错处,因此很难估计准确的生存年代。稍早在2010年,塞雷洪煤矿坑还发现森林鳄科的Cerrejonisuchus,但化石发现于单一地层,较容易估计准确的生存年代[1]

古生物学[编辑]

古新世中到晚期,哥伦比亚东北部是个内陆淡水环境,水浅而无明显风浪,沿岸则是热带雨林,冥河鳄与其远亲Cerrejonisuchus共同生存在这个淡水环境。大部分森林鳄科是水生爬行动物,已经相当适应水生生活。如同现代鳄鱼,森林鳄科能借由控制腹部与臀部之间的肌肉,以控制在水中的移动方向与浮力。骨盆的坐骨干,是控制后半身左右摆动的肌肉附着处。冥河鳄具有修长的坐骨干,显示相关肌肉的发展较不良好,而它们在水中的移动能力较不灵活。某些森林鳄科具有较好的水中移动能力,因此可以在洋流中活动,成为海生爬行动物。冥河鳄的水中移动能力较差,因此只能生存于水浅的淡水环境[1]

根据其肋骨与四肢形状,冥河鳄的背部与四肢可能具有强壮的肌肉,研究人员推测冥河鳄可能有在陆地环境活动的能力。冥河鳄可能生存于远离海洋的内陆淡水环境,它们可能主要以当地的肺鱼鳗鱼为食[1]

分类[编辑]

冥河鳄的近亲是生存于非洲美洲的森林鳄科。研究人员在命名冥河鳄时,也提出种系发生学分析,发现冥河鳄是种进阶型森林鳄科动物,与以下物种属于同一个小型演化支:非洲的亚特兰大鳄杆颌鳄刚果鳄北美洲下伏鳄南美洲瓜拉尼鳄。这些进阶型森林鳄科的彼此关系仍没有定论。研究人员提出冥河鳄、下伏鳄、刚果鳄位于同一个多分枝,三者是彼此的近亲。与这些进阶型森林鳄科相比,冥河鳄具有数个较原始特征,例如:牙齿间隔相当一致、左右下颌的联合处宽[1]

以下的森林鳄科演化树,来自于亚历山大·黑斯廷斯等人的冥河鳄命名研究[1]

新鳄类 

帝鳄 Sarcosuchus

特里鳄 Terminonaris

埃罗鳄 Elosuchus

 森林鳄科 

彻纳恩鳄 Chenanisuchus

索科托鳄 Sokotosuchus

磷鳄 Phosphatosaurus

Cerrejonisuchus

阿朗布尔鳄 Arambourgisuchus

磷矿森林鳄 D. phophaticus

马格利布森林鳄 D. maghribensis

下伏鳄 Hyposaurus

冥河鳄 Acherontisuchus

刚果鳄 Congosaurus

亚特兰大鳄 Atlantosuchus

瓜拉尼鳄 Guarinisuchus

凯尼杆颌鳄 R. keiniensis

阿斯莱杆颌鳄 R. aslerensis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英文)Alexander K. Hastings, Jonathan Bloch and Carlos A. Jaramillo. A new longirostrine dyrosaurid (Crocodylomorpha, Mesoeucrocodylia) from the Paleocene of north-eastern Colombia: biogeographic and behavioural implications for new-world dyrosauridae (PDF). Palaeontology. 2011, 54 (5): 1095–1116 [14 Sep 2011]. doi:10.1111/j.1475-4983.2011.01092.x.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