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嶺南道,是唐朝的一個,為貞觀十道之一,治所位於廣州,轄境包含今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全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大部、雲南省東南部、越南北部地區。開元時將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五州(今福建省)劃給江南東道,之後轄74州,仍為當時全國之最。

唐代邊疆地區的顯著特徵之一,是分布著廣袤的以少數民族為主要居民的羈縻府州。嶺南地區雖不存在羈縻都督府,但羈縻州卻數量頗多,這是嶺南作為邊疆地區屬性的表現。但與此同時,嶺南 70 多個州( 郡) ,真正屬於「邊州」的,卻只有「驩、容」等州,儘管具體州郡尚可辨析,但廣、桂作為「要州」顯然不在其列,所以嶺南也有作為非邊疆的一面。因此,從整個嶺南道來說,它其實是邊疆與內地的「混合體」。[1]

所轄州[編輯]

廣東歷史

百越南越 史前-前221
秦朝南海郡 前221—前206
南越國 前206—前111
西漢交趾刺史部 前111—8
交趾刺史部(鄧讓割據) 8-30
東漢交趾刺史部 30—191
交州刺史部(士燮割據)191—226
孫吳廣州 226—280
晉朝廣州 280—420
劉宋廣州 420-479
蕭齊廣州 479-502
蕭梁廣州 502-557
陳朝廣州 557-589
馮政權 589—689
唐朝嶺南道 689—907
後梁嶺南道 907—917
南漢 917—971
宋朝廣南東路 978—1279
元朝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廣東道宣慰司 1279–1354
何真政權1354–1368
明朝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1368–1646
清朝廣東承宣布政使司 1646–1911
中華民國廣東省 1912–1949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 1911–1912
中華民國護法軍政府 1917–1921
廣州中華民國政府 1921–1922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 1923–1925
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 1931–1936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 1949至今

參考資料[編輯]

  • 新唐書·志第三十三上·地理七上》
唐朝行政區劃貞觀十道

關內道 | 河南道 | 河東道 | 河北道 | 山南道
隴右道 | 淮南道 | 江南道 | 劍南道 | 嶺南道

唐朝行政區劃開元十五道

關內道 | 河南道 | 河東道 | 河北道 | 隴右道
淮南道 | 劍南道 | 嶺南道 | 京畿道 | 都畿道
江南東道 | 江南西道 | 黔中道 | 山南東道 | 山南西道

  1. ^ 羅凱《略論唐代嶺南地區的世官制與區域流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