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明報: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Gzdavidwong留言 | 贡献
取消122.239.136.72 (对话)的编辑;更改回Gzdavidwong的最后一个版本
補回被隱惡揚善、無理刪除的「批評」部分
标签加入博客链接
第111行: 第111行:
{{wikinews|港影視處不將聖經送檢 明報反被送檢}}
{{wikinews|港影視處不將聖經送檢 明報反被送檢}}
[[2007年]]5月,《[[中大學生報]]》因刊登一份被指有不雅內容的問卷,引起了[[中大學生報情色版事件]],成為香港傳媒焦點。[[5月13日]],《明報》出版的副刊《星期日生活》中,刊登了一篇題為「情色問卷三種答案」的文章,當中引用了《中大學生報》情色版被指不雅的內容,藉此探討該件事件。此舉於翌日即受《[[東方日報 (香港)|東方日報]]》猛烈抨擊,指《明報》有意挑戰[[淫褻物品審裁處]]<ref>[http://hk.news.yahoo.com/070514/12/27ecu.html 明報聲明 轉載問卷 為文化討論],《明報》,2007年5月15日</ref>。而[[影視處]]其後收到兩宗投訴,並送交[[淫褻物品審裁處]]評級。《明報》總編輯張健波則回應表示「毋懼送檢」,指出該文章是希望讀者透過多元答案,獨立思考,藉此深入地理性討論有關問題。 <ref>[http://hk.news.yahoo.com/070517/12/27o67.html 轉刊問卷 理性討論 《明報》毋懼送檢],《明報》,2007年5月18日</ref>
[[2007年]]5月,《[[中大學生報]]》因刊登一份被指有不雅內容的問卷,引起了[[中大學生報情色版事件]],成為香港傳媒焦點。[[5月13日]],《明報》出版的副刊《星期日生活》中,刊登了一篇題為「情色問卷三種答案」的文章,當中引用了《中大學生報》情色版被指不雅的內容,藉此探討該件事件。此舉於翌日即受《[[東方日報 (香港)|東方日報]]》猛烈抨擊,指《明報》有意挑戰[[淫褻物品審裁處]]<ref>[http://hk.news.yahoo.com/070514/12/27ecu.html 明報聲明 轉載問卷 為文化討論],《明報》,2007年5月15日</ref>。而[[影視處]]其後收到兩宗投訴,並送交[[淫褻物品審裁處]]評級。《明報》總編輯張健波則回應表示「毋懼送檢」,指出該文章是希望讀者透過多元答案,獨立思考,藉此深入地理性討論有關問題。 <ref>[http://hk.news.yahoo.com/070517/12/27o67.html 轉刊問卷 理性討論 《明報》毋懼送檢],《明報》,2007年5月18日</ref>

===2007年周瑮事件===
2007年7月17日,明報編輯[[周瑮]]在明報副刊發表題為「Just Do It」的文章<ref>[http://images4.wikia.nocookie.net/evchk/images/4/46/%E7%91%AE%E6%88%AA%E5%9C%96.gif 周瑮文章於《明報》網站截圖]</ref>,撰文提及受網民崇拜的日產色情影片上載者「nike」,而受到nike追隨者的非議及筆伐,字裡行間諷刺色情影片上載者「nike」,並將「nike」上載分享[[AV]]的行為扯上青少年風化案泛濫的社會情況。其後文章於本地各論壇內廣泛流傳<ref>[http://www.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4453780&highlight=nike 【uwants】討論區:nike兄再上報]</ref>,並引發極大的迴響。多個論壇中的大量網民都認為,周氏此文無異將大部份過錯推卸予nike,而忽略家長及傳媒所應負的責任。故此大批網民批評周氏立論上有欠公允,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此外,網民認為她的文章中的「每個亞洲電車男心裡都有一條nike link」一句,有將所有觀看AV的網民標籤化以與電車男劃上等號,極為不滿。及後,[[袁彌明]]亦於2007年7月28日的[[蘋果日報]]發表文章<ref>[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ple/art_main.cfm?iss_id=20070728&sec_id=4104&subsec_id=15337&art_id=7376792&coln_id=6708365 蘋果日報︰互聯網沒有誰欺凌誰]</ref><ref>[http://ericayuen.blogspot.com/2007/07/click.html?showComment=1185627720000 袁彌明網誌]</ref>,公開指責周瑮粗疏地在自己文章亂作結論並且逃避自己的過錯,推捨自己的責任,胡說自己是「數碼欺凌」的受害者。

===2009年對「網民反對基督教霸權大遊行」的冷處理===
在2009年2月15日,約1000名網民參與了一個名叫「維護公民自由社會,反對宗教右翼霸權」大遊行。但《明報》翌日只以「政治新聞」版面以有限篇幅報道此事<ref>[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215/4/ap4p.html 明報:百人遊行反「宗教霸權」]</ref>,但照片欠奉,遊行人數更被描述為「超過一百人」,與網民和其他媒體在現場所見所拍近千人的情況大相逕庭<ref>[http://www.facebook.com/home.php#/photo_search.php?oid=26643623717&view=all facebook「反對基督教霸權主義大聯盟」群組遊行日拍攝的相片]</ref>,有網民<ref>[http://evchk.wikia.com/wiki/%E7%B6%B2%E6%B0%91%E5%8F%8D%E5%B0%8D%E5%9F%BA%E7%9D%A3%E6%95%99%E9%9C%B8%E6%AC%8A%E5%A4%A7%E9%81%8A%E8%A1%8C 香港網絡大典「維護公民自由社會,反對宗教右翼霸權大遊行」]</ref>及[[香港獨立媒體]]記者<ref>[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2364 香港獨立媒體︰從遊行新聞媒體取向看宗教霸權]</ref>對《明報》這種新聞編採取向以及意圖淡化是次遊行事件表示不滿。

===2009年「賣帽少女」報道爭議===

《明報》於2009年4月14日刊出一篇有關「賣帽少女」的報道<ref>[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413/4/bnk4.html 《明報》2009年4月14日有關《賣帽窮女生》的報道]</ref>,負責欄目的記者覃純健被指報道太從感性角度出發,將一個疑為剽竊[[任天堂]]《[[瑪利歐]]》帽子當作自己設計,並成功向[[香港]][[知識產權署]]「註冊」商品設計造型的[[綜緩]]戶女生過度神化,將其「賣帽養家」的故事廣為人知,但報道卻淡化一切從「帽子」衍生的[[版權]]問題,甚至扭曲事實將當事人鄭金鈴去信任天堂「詢問版權事宜」後以一句「對方沒回覆反對」交代帽子由來,令很多讀者誤解金鈴經已得到任天堂批准生產帽子,並讓各界只著眼在其「孝順」、「成熟」而無視版權法例。

案中事主鄭金鈴在《明報》訪問中慨歎自己「家境不容許奢侈」,但在無電視《[[星期日檔案]]》的後續報道播出之後,多個論壇如「香港高登」<ref>[http://forum1.hkgolden.com/search.aspx?st=T&searchstring=%u91D1%u9234 高登討論區有關金鈴事件的討論]</ref>、「親子王國」<ref>[http://forum.baby-kingdom.com/thread-2319400-1-12.html 親子王國討論金鈴事件]</ref>等都有網民認為她的生活質素其實不算低,甚至比不少人更富足及奢侈,有網民更希望社署調查鄭家有否濫用綜援。


==參見==
==參見==

2009年7月18日 (六) 09:58的版本

明報(香港)
《明報》標誌
類型日報
版式寬板
持有者世界華文媒體
出版商明報報業有限公司
編輯張健波
創刊日1959年5月20日
語言繁體中文
总部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
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
售價港幣6元
網站mingpaonews.com

明報》(1959年5月20日-),香港繁體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2008年4月23日明報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調查指香港市民認為《明報》在當地報章中有較高的公信力;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現任總編輯為張健波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並曾在美國發行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1]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定位

《明報》立場較其他香港走大眾化路線的報紙(如東方日報蘋果日報)保守[2],但亦較親北京報紙(如大公報文匯報)開明[3],亦較少用震撼讀者的大標題,排版及色彩較單調,傾向使用中性用語,不少香港中學香港小學均會代學生訂閱《明報》。

不過,在香港報業市場劇烈競爭下,近年《明報》大標題的語氣和內容被指較以前「軟」化,即趨向「資訊娛樂化」(infotainment),但整體而言,《明報》形象仍傾向嚴肅。

風格

根據張圭陽著《金庸與報業》及《金庸與明報傳奇》,明報創辦人金庸稱:「報紙是老闆的私器,不是公眾的公器。」又說:「新聞自由,是報社員工向外爭取的,而不是向報社內爭取的。報社內只有僱主與僱員的關係,並沒有誰向誰爭取自由的關係。」

總體來說,查良鏞透過《明報》呈現的4種精神,分別為:

內容

新聞

副刊

《明報》的星期日副刊以文藝內容為主,篇幅為17版,通常以社會事件作討論主題,另含視覺藝術評論、裝置藝術評論、幽默聯想內容、兒童故事、電影、人物、音樂介紹、書評等。其廣告欄為大半版的「非常書室」,集中書商廣告以提高整體格調和書訊互動。

專欄

《時代》版、《世紀》版各佔一版,刊於D疊副刊中間,每天16個欄目,涉獵時事、情感、藝術、文化、社會等。《時代》版的專欄作家有小思(盧煒鑾)、阿寬(陳慶嘉)、林超榮馬家輝馬傑偉石琪區聞海司徒華余若薇思怡吳康民等,漫書欄目作家黃照達草日。《世紀》版的主要內容是一長篇文章或文藝作品(如:散文、詩),多為學者的深度探討文章,主題圍繞社會、政治、文化、文學、歷史等,亦有一些重要人物訪談。此外,《世紀》版同時設特約作家的專欄,如錢鋼張大春趙來發等,漫畫專欄有尊子的《乜議員》。

其專欄在香港具有影響力,如2003年4月陶傑在副刊「黃金冒險號」專欄撰文《下台吧,董建華》嚴厲抨擊當時的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要求他下台,當時特首辦主任林煥光罕有地致函報館回應。該篇文章多次被引用,被劇團「進念二十面體」及「非常林奕華」於舞臺劇《東宮西宮》內引述,引起頗大迴響,成為當時社會責罵董建華文章中的其中一篇經典。

讀者

《明報》主要讀者群是中產階級、專業人士、經理和企業的決策人。他們通常有較高的收入和教育程度,是香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讀者群。所以,很多發表政見的廣告,都在《明報》刊登。

《明報》也是香港教育機構較多訂閱的報紙。香港的學校常把《明報》列為強制的報紙訂購,而《明報》亦時常為學生提供特別優惠及舉行活動。

網站

File:Mingpao20060220.JPG
明報新聞網的一篇文章

《明報》在1995年創立網站,是香港報紙中較早創立網站的。每天約晨早五點更新;現在能免費在網上閱覽當日和之前一天的《明報》。並有免費即時新聞網,為網上即時報道較詳盡的新聞網站之一。此外,亦有為香港新浪網雅虎香港(Yahoo!Hong Kong)等提供新聞服務。

獎項

事件

六十年代與左派報章論戰

《明報》於1959年始創之際,只是一份走偏鋒的小報,利用一些小市民感興趣的話題,簡而清的馬評,再配上其武俠小說去吸引讀者。當時金庸每天晚上熬夜寫武俠小說,但銷量始終不佳,銷最差時只有5至6千份[4]

時移世易,1960年代開始,中國大陸政局動盪(詳見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條目)。1962年4月期間,大量中國大陸難民湧入香港,《明報》報道與評論難民問題上,與香港乘勢強大的左派立場南轅北轍。1964年12月,查良鏞展開與《大公報》之間的筆戰。

1963年10月,外交部長陳毅北京日本記者團發表「核褲論」,聲明「不管中國有多窮,我當了褲子也要造核子!」查良鏞立即在《明報》發表題為《要褲子不要核子》社評,反對在貧窮情況下造原子彈。此論一出引起軒然大波。香港《大公報》、《文匯報》、《新晚報》、《香港商報》、《晶報》等左派報章猛烈圍攻《明報》,《明報》發表《我們關於褲核問題的十點立場》社評,甚至不惜以全部版面闡述對「核褲論」自始至終堅持的立場。最後因新華社主管廖承志批評左派報章在論戰中的表現,左派報章停止論戰。

1964年10月末,《明報》刊登影片《血手印》宣傳廣告中,有一些較為血腥的驚嚇性詞句,而《明報》則漏印「廣告」二字,因而被誤為新聞報道。《大公報》借此指責《明報》發表「妖言和妖術」言論,更重提「核褲論」指責《明報》「造謠生事,大發反華妖論」,後來其他左派報章(《文匯報》、《新晚報》、《香港商報》、《晶報》、《正午報》、《香港夜報》、《新生晚報》等)加入論戰。新華社更指查良鏞的反核言論是「反共反華,親英崇美,背叛民族立場」。

從1964年11月27日12月22日,《明報》每天在頭版頭條位置發表文章:《敬請〈大公報〉指教和答覆》一系列反擊文章,包括核子與褲子問題、人民公社問題、「一中一台」問題,要不要向外國輸出糧食問題,要不要民主自由問題、修正主義問題等等,清楚闡明《明報》的四種精神:高舉儒家思想、強烈民族意識、崇尚自由、反戰。

經過這些事件後,《明報》因為在論戰中表現獨立報格、堅守立場,贏得很高聲譽。

席揚事件(1993-1997)

1993年9月27日,《明報》記者席揚北京工作期間被北京國安局人員帶走,當天下午新華社公布指席揚「從事非法竊取、刺探國家機密活動」而被拘留。10月7日公布正式逮捕席揚及涉嫌向席揚提供國家金融機密的中國人民銀行員工田野,翌日港督彭定康表示關注事件;10月10日《明報》主席于品海公開表示:若席揚因採訪而誤犯中國法律,《明報》願承擔責任並道歉。當時《明報》員工設立「營救席揚聯席會議」,不少新聞界人士高調聲援。

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指席揚與田竊取大量國家金融、經濟秘密,公開發表,致使國家經濟受到重大損失。法院一直沒有公佈具體原因,但媒體相信因下面兩篇報道所致:1993年5月11日「大陸採措施吸引存款 儲蓄利率將提高二厘」、同年7月28日「朱鎔基昨視察京印鈔廠 央行決定拋黃金換外匯」。不過,香港記者協會曾指香港報章(包括親中報章《文匯報》)和台灣報章也早有同類報道。

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在12月22日開始閉門審理,並在1994年3月28日判席揚有期徒刑12年,剝奪政治權利2年(在4月1日其父接獲判刑的口頭通知,田野則被判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當天《明報》兩高層即赴北京了解狀況,同年4月13日席揚提出上訴,兩天後駁回上訴並維持原判。往後民間有組織舉辦燭光晚會和到新華社門前請願。

席揚服刑兩年零八個月後,在1997年1月25日突然獲北京當局假釋返港,隨即赴《明報》報社會見傳媒,張健波、董橋、張西鴻與數十員工在報社相迎;抵港同時新華社發表假釋報道,稱「服刑期間認罪服法,有悔改表現」,依中國刑法予以假釋。假釋的唯一條件是不可返回大陸採訪,但仍可探親旅行。彭定康與董建華均有致意,《明報》翌日以「席揚回來了」頭版報道,席揚前後共關押了三年零121日。

1月26日席揚父親承認兒子在本次事件中曾犯法,但香港有團體不同意席揚獲釋是由於當局寬大處理,重申席揚當日只是執行記者本份工作。另2002年10月律政司長梁愛詩在基本法23條諮詢,討論到席揚案時,指席揚「不肯講(消息來源)就是偷」。《明報》即以社評「不講來源便算偷,謬論惡法損自由」為題,指新聞界一向千方百計向政府「消息人士」採訪,這與偷竊完全扯不上關係。

2005年小炸彈爆炸及恐嚇事件

2005年11月7日柴灣明報工業中心收到內藏恐嚇信的炸彈郵包,社長秘書拆閱時小炸彈爆炸受輕傷。事後編緝部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事件,並指捍衛新聞自由是新聞工作者的責任。香港特首曾蔭權保安局局長李少光,以及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亦公開譴責這次襲擊事件。這是香港開埠以來首宗報館爆炸襲擊案。

批評

1966年瑪嘉烈公主訪港報道

1966年3月1日瑪嘉烈公主訪問香港,於啟德機場乘搭慕蓮夫人號皇后碼頭,而海軍則鳴放禮炮21響以示歡迎。當時《明報》報道這件新聞時,使用「打炮廿一響,送御妹過海」作為標題。由於「打炮」在粵語中除鳴炮外亦可指男性自慰,令當時負責審查報章的華民政務司不滿,而負責標題的編輯認為自己沒錯,不甘被報社降職,所以自行辭職。[5]

2001年大陸拘捕台灣間諜報道

2002年4月8日,《明報》發表題為「北京中院判決書:李少民買通高瞻助台搜密」報道。台灣批評者認為《明報》幫助中共政府將拘捕李少民一事合法、合理化。

據李少民稱:「《明報》(報道)加進了中國法院2001年7月14日對我的判決書中沒有的犯罪事實」。

2005年香港世貿會議示威報道

《明報》在2005年香港舉辦世貿部長級會議其間有關南韓農民示威行動的報導被批評者指摘為不公正、不合理及有抺黑之嫌。

2005年12月18日的《明報》頭版標題為「灣仔淪陷 防暴隊拘留900人」;批評者認為標題以「淪陷」形容2005年12月17日晚上及翌日凌晨的灣仔區並不恰當。事實上就算根據其當天內文亦不過指出「由韓國農民組成的千人龐大示威隊伍進逼會展中心(世貿開會地點),灣仔交通陷於癱瘓。他們與警方對峙,警方發射催淚彈驅散,並拘捕900人」,稱不上「淪陷」。

當日香港其他主要報章的標題用語:《太陽報》為「鎮暴清場」,《星島日報》為「港島大暴動 催淚彈鎮壓」、《成報》為「灣仔變戰場」,而《蘋果日報》為「最長的一夜」。

2007年副刊引用《中大學生報》不雅內容

2007年5月,《中大學生報》因刊登一份被指有不雅內容的問卷,引起了中大學生報情色版事件,成為香港傳媒焦點。5月13日,《明報》出版的副刊《星期日生活》中,刊登了一篇題為「情色問卷三種答案」的文章,當中引用了《中大學生報》情色版被指不雅的內容,藉此探討該件事件。此舉於翌日即受《東方日報》猛烈抨擊,指《明報》有意挑戰淫褻物品審裁處[6]。而影視處其後收到兩宗投訴,並送交淫褻物品審裁處評級。《明報》總編輯張健波則回應表示「毋懼送檢」,指出該文章是希望讀者透過多元答案,獨立思考,藉此深入地理性討論有關問題。 [7]

2007年周瑮事件

2007年7月17日,明報編輯周瑮在明報副刊發表題為「Just Do It」的文章[8],撰文提及受網民崇拜的日產色情影片上載者「nike」,而受到nike追隨者的非議及筆伐,字裡行間諷刺色情影片上載者「nike」,並將「nike」上載分享AV的行為扯上青少年風化案泛濫的社會情況。其後文章於本地各論壇內廣泛流傳[9],並引發極大的迴響。多個論壇中的大量網民都認為,周氏此文無異將大部份過錯推卸予nike,而忽略家長及傳媒所應負的責任。故此大批網民批評周氏立論上有欠公允,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此外,網民認為她的文章中的「每個亞洲電車男心裡都有一條nike link」一句,有將所有觀看AV的網民標籤化以與電車男劃上等號,極為不滿。及後,袁彌明亦於2007年7月28日的蘋果日報發表文章[10][11],公開指責周瑮粗疏地在自己文章亂作結論並且逃避自己的過錯,推捨自己的責任,胡說自己是「數碼欺凌」的受害者。

2009年對「網民反對基督教霸權大遊行」的冷處理

在2009年2月15日,約1000名網民參與了一個名叫「維護公民自由社會,反對宗教右翼霸權」大遊行。但《明報》翌日只以「政治新聞」版面以有限篇幅報道此事[12],但照片欠奉,遊行人數更被描述為「超過一百人」,與網民和其他媒體在現場所見所拍近千人的情況大相逕庭[13],有網民[14]香港獨立媒體記者[15]對《明報》這種新聞編採取向以及意圖淡化是次遊行事件表示不滿。

2009年「賣帽少女」報道爭議

《明報》於2009年4月14日刊出一篇有關「賣帽少女」的報道[16],負責欄目的記者覃純健被指報道太從感性角度出發,將一個疑為剽竊任天堂瑪利歐》帽子當作自己設計,並成功向香港知識產權署「註冊」商品設計造型的綜緩戶女生過度神化,將其「賣帽養家」的故事廣為人知,但報道卻淡化一切從「帽子」衍生的版權問題,甚至扭曲事實將當事人鄭金鈴去信任天堂「詢問版權事宜」後以一句「對方沒回覆反對」交代帽子由來,令很多讀者誤解金鈴經已得到任天堂批准生產帽子,並讓各界只著眼在其「孝順」、「成熟」而無視版權法例。

案中事主鄭金鈴在《明報》訪問中慨歎自己「家境不容許奢侈」,但在無電視《星期日檔案》的後續報道播出之後,多個論壇如「香港高登」[17]、「親子王國」[18]等都有網民認為她的生活質素其實不算低,甚至比不少人更富足及奢侈,有網民更希望社署調查鄭家有否濫用綜援。

參見

參考資料及註釋

書目

  • 《金庸與明報傳奇》張圭陽 著,台灣允晨文化2005年6月初版,ISBN 957032998X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