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论: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老陳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Tectonic map
第1行: 第1行:
[[File:Bankuai.png|thumb|300px|地球板块结构]]
[[File:Bankuai.png|thumb|300px|地球板块结构]]
[[Image:Tectonic plates Serret.png|thumb|300px|Tectonic plates (surfaces are preserved) [http://mappamundi.free.fr/pageF.php Mappamundi]]]

'''板块构造论'''(又稱'''板块构造假说'''、'''板块构造说学'''或'''板块构造学''')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分为六大板块([[1968年]][[法国]][[勒皮顺]]划分),[[海洋]]和[[陆地]]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根据这种理论,[[地球]]内部构造的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外层的[[岩石圈]]和内层的[[软流圈]]。这种理论基于两种独立的[[地质观测]]结果:[[海底扩张學說|海底擴張]]和[[大陆漂移]]。
'''板块构造论'''(又稱'''板块构造假说'''、'''板块构造说学'''或'''板块构造学''')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分为六大板块([[1968年]][[法国]][[勒皮顺]]划分),[[海洋]]和[[陆地]]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根据这种理论,[[地球]]内部构造的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外层的[[岩石圈]]和内层的[[软流圈]]。这种理论基于两种独立的[[地质观测]]结果:[[海底扩张學說|海底擴張]]和[[大陆漂移]]。



2012年2月19日 (日) 13:39的版本

地球板块结构
File:Tectonic plates Serret.png
Tectonic plates (surfaces are preserved) Mappamundi

板块构造论(又稱板块构造假说板块构造说学板块构造学)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分为六大板块(1968年法国勒皮顺划分),海洋陆地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根据这种理论,地球内部构造的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外层的岩石圈和内层的软流圈。这种理论基于两种独立的地质观测结果:海底擴張大陆漂移

歷史演進

古代大陸分佈

三種不同的板塊邊界

1968年法国的勒皮雄根据各方面的资料,首先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有人在勒皮雄的基础上在大板块中又分出许多小板块,如在香港出版的會考教科書中學會考活學地理一书中将全球分为七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澳洲板塊北美洲板塊南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以及六個較小的板塊--阿拉伯板塊菲律賓板塊胡安·德富卡板塊科科斯板塊納斯卡板塊加勒比板塊

環太平洋板塊邊界的板塊活動最為活躍,故此地震作用和火山作用也最為頻密。

板塊實際上就是岩石圈,包含了地殼以及一小部分的上部地函地幔)。因此板塊沒有「大陸板塊」與「海洋板塊」的分法,只有依其成分組成命名為「大陸性的板塊」與「海洋性的板塊」。

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晚期超大陆和“冰室”世界(距今6亿5千万年前)

形成于11亿年前的罗迪尼亚超大陆这时开始分裂。前寒武纪晚期的世界与现在的气候十分相近,是一个“冰室”世界。

罗迪尼亚大陆大约在7.5亿年前分裂成两半,形成了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

寒武纪

寒武纪:古生代的开始(距 今5亿1,400万年前)

具有硬壳的生物寒武纪第一次大量出现。诸大陆为浅海所泛滥。超大陆冈瓦那开始在南极附近形成。

巨神海(Iapetus Ocean)在劳伦大陆(Laurentia,北美)、波罗地(Baltica,北欧)和西伯利亚(Siberia)这几个古大陆之间扩张。

奥陶纪

古海洋隔开诸大陆(距今4亿5,800万年前)

奥陶纪时,古海洋分隔开劳伦大陆波罗地西伯利亚冈瓦那大陆奥陶纪末期地球历史上最寒冷的时期之一。冈瓦那大陆的南方完全为所覆盖。

巨神海(Iapetus Ocean)隔开了波罗地西伯利亚大陆,原特提斯洋(Pro-Teyhys Ocean)分隔开冈瓦那大陆波罗地西伯利亚大陆,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则覆盖了北半球的大部分。

志留纪

古生代海洋闭合,诸大陆开始碰撞(距今4亿2,500万年前)

劳伦大陆波罗地大陆的碰撞闭合了巨神海的北面,并形成了“老红砂岩”(Old Red Sandstone)大陆(歐美大陸)。珊瑚礁扩张,陆生植物开始覆盖荒芜的大陆。

大陆碰撞导致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上的加里东山脉(Caledonide Mts.)的形成,以及大不列颠北部、格陵兰北美东海岸的阿帕拉契山脉(Appalachian Mts.)的形成。

泥盆纪

泥盆纪:鱼类的时代(距今3亿9千万年前)

泥盆纪时,古生代早期海洋闭合,形成“前盘古(pre-Pangea)”大陆。淡水鱼类从南半球迁徙至北美和欧洲森林首次在赤道附近的古加拿大生长。

植物大量生长,形成了今天加拿大北部、格陵兰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煤炭

石炭纪早期

石炭纪早期盘古大陆开始形成(距今3亿5,600万年前)

石炭纪早期,欧美大陆(Euramerica)和冈瓦那大陆间的古生代海洋闭合,形成阿帕拉契山脉(Appalachian Mts.)和维利斯堪山脉(Variscan Mts.)。南极开始形成冰帽,同时四足脊椎动物赤道附近的煤炭沼泽开始发展。

石炭纪晚期

石炭纪晚期:巨大煤炭沼泽的时代(距今3亿600万年前)

石炭纪晚期,由北美欧洲组成的大陆与南方的冈瓦那大陆碰撞,形成了盘古大陆(Pangea)的西半部分。南半球大部分被冰所覆盖,而巨大的煤炭沼泽则沿着赤道形成。

赤道为中心,盘古大陆从南极延伸至北极,并将古特提斯洋(Paleo-Tethys Ocean)与古大洋(panthalassic)分隔在东、西两侧。

二叠纪

二叠纪末期:自古至今最大的灭绝(距今2亿5,500万年前)

二叠纪时,巨大的沙漠覆盖了西盘古大陆。同时爬行动物扩散到整个超大陆。99%的生物在灭绝事件中消失,标志着古生代的终结。

三叠纪

三叠纪末期,盘古大陆形成(距今2亿3,700万年前)

形成于三叠纪盘古超大陆使陆生动物可以从南极迁徙到北极。在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之后,生命开始重新多样化。同时,暖水生物群落扩散到整个特提斯洋(Tethys Ocean;古地中海)。

侏罗纪

侏罗纪早期:恐龙遍布盘古大陆(距今1亿9,500万年前)

侏罗纪早期,中南亚开始形成。宽广的古地中海将北方大陆与冈瓦那大陆分隔开。尽管盘古大陆依然完整,不过可以听到大陆开始分裂的隆隆声。

侏罗纪晚期

盘古大陆开始分裂(距今1亿5,200万年前)

侏罗纪中期,盘古大陆开始分裂。侏罗纪晚期,中大西洋是将非洲与北美东部隔开的狭窄海洋。东冈瓦那大陆开始与西冈瓦那大陆分离。

白垩纪

新的大洋张开(距今9,400万年前)

白垩纪南大西洋张开。印度马达加斯加分离,加速向北对着欧亚大陆撞去。值得注意的是,北美仍与欧洲相连,澳大利亚仍然是南极洲的一部分。

白垩纪全球的气候比现在要温暖。恐龙棕榈树出现在现在的北极圈,南极洲以及澳洲南部。虽然白垩纪早期的极区可能会有一些冰帽存在,但是整个中生代都没有任何大规模的冰帽出现过。

白垩纪海盆迅速张裂的时期。中洋脊迅速扩张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

恐龙时代的终结(距今6,600万年前)

恐龍滅絕包括數個說法,但並未有一致認同的答案,其中之一為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导致全球气候劇烈变化,恐龙和许多其他种类的生物因此而灭绝。白垩纪晚期,海洋继续拓宽,印度接近亚洲南缘。

始新世

新生代早期:印度开始撞击亚洲(距今5,020万年前)

5千万至5千5百万年前,印度开始撞击亚洲,形成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原本与南极洲相连的澳洲,此时也开始迅速向北移动。

中新世

世界显出现代构造(距今1,400万年前)

2千万年前,南极洲冰雪所覆盖,同时北方各个大陆迅速冷却。世界看起来和现代相似,不过请注意佛罗里达亚洲的一部分仍然在海洋之下。

冰川时期晚期

过去3千万年来地球进入冰室气候(距今18,000年前)

地球处于“冰室”气候时,两极皆被冰雪覆盖。极区冰盖因为地球轨道变化(米蘭科維奇循環Milankovitch Cycle)而扩张。最后一次极区冰盖扩张发生在18,000年前。

现代世界

现今世界有定义明确的气候带

我们进入了大陆碰撞的新阶段,这最终会在未来形成新的盘古超大陆。全球气候在变暖(参看全球变暖,存在争议),因为我们正在脱离冰川时代,同时也因为我们向大气层中排放温室气体

可能的未来世界

5千萬年後

这是地球5千万年后的样子(距今5千万年后)

如果今天的板块继续运动,大西洋将会拓宽,非洲会与欧洲碰撞,并使地中海闭合,澳洲将会与东南亚碰撞,加利福尼亚将向北滑移到阿拉斯加海岸之上。

1.5亿年后

大西洋开始闭合(距今1亿5千万年后)

沿着北美和南美东海岸将产生新的潜没带,这将消耗掉分开北美非洲的海底。距今1亿年后大西洋中脊将潜没,各个大陆将逐渐靠拢。

2.5亿年后

终极盘古大陆后形成(距今2亿5千万年后)

北大西洋南大西洋的海底将会潜没在北美南美之下,结果产生第二个盘古大陆——“终极盘古大陆”。这个超大陆中央会陷下一个小洋盆

板块的运动及边界

板块在软流圈之上运动,由地幔对流柱产生驱动力而运动

板塊之间有三種相对運動方式:聚合、張裂與保守(错动)三種方式,所以板块之边界可分为張裂型板塊邊界聚合型板塊邊界錯動型板塊邊界三种类型。聚合型板塊邊界是板块相互挤压的地区,在地貌上表现为海沟火山岛弧褶曲山脈等。張裂型板塊邊界是板块相互拉张的地区,在地貌上表现为裂谷中洋脊等。錯動型板塊邊界(保守性板塊邊界)是两个板块互相摩擦的地区,轉形斷層发育,其運動方式類似地表的走向滑移斷層,因面積無改變而稱之為保守性。

地球板塊列表

板塊

小板塊

隱沒板塊

古板塊

资料来源

  • Plate tectonic maps and Continental drift animations by C. R. Scotese,PALEOMAP Project(www.scotese.com

参看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