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那不勒斯: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87行: 第87行:
[[Image:Masaniello.jpg|thumb|革命的马萨涅洛]]
[[Image:Masaniello.jpg|thumb|革命的马萨涅洛]]
西西里和那不勒斯在1458年再次分开,但斐迪南一世统治下,仍是阿拉贡王朝的属地<ref>{{cite news|url=http://www.questia.com/googleScholar.qst;jsessionid=HGLTkBTylpyyN6nRHvHhh1ChNGN38XWmr4&nbsp;Hzhn5HLhnkkhWHHhXn!602093125?docId=5000263626|publisher=Questia.com|title=Ferrante of Naples: the statecraft of a Renaissance prince|date=2007年10月7日}}</ref>。新王朝通过与[[伊比利亚半岛]]建立联系,增进了那不勒斯的商业。那不勒斯也是文艺复兴的一个中心,Francesco Laurana、Antonello da Messina、Jacopo Sannazzaro和Poliziano等艺术家都来到该市<ref>{{cite news|url=http://naples.rome-in-italy.com/history_naples_2.html|publisher=Naples.Rome-in-Italy.com|title=Naples Middle-Ages|date=2007年10月7日}}</ref>。
西西里和那不勒斯在1458年再次分开,但斐迪南一世统治下,仍是阿拉贡王朝的属地<ref>{{cite news|url=http://www.questia.com/googleScholar.qst;jsessionid=HGLTkBTylpyyN6nRHvHhh1ChNGN38XWmr4&nbsp;Hzhn5HLhnkkhWHHhXn!602093125?docId=5000263626|publisher=Questia.com|title=Ferrante of Naples: the statecraft of a Renaissance prince|date=2007年10月7日}}</ref>。新王朝通过与[[伊比利亚半岛]]建立联系,增进了那不勒斯的商业。那不勒斯也是文艺复兴的一个中心,Francesco Laurana、Antonello da Messina、Jacopo Sannazzaro和Poliziano等艺术家都来到该市<ref>{{cite news|url=http://naples.rome-in-italy.com/history_naples_2.html|publisher=Naples.Rome-in-Italy.com|title=Naples Middle-Ages|date=2007年10月7日}}</ref>。

在150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二]]开始统治那不勒斯,而那不勒斯国王腓特烈四世被作为囚犯送往法国<ref name = "spanishnaples"/>;4年之后,[[西班牙]]在加利良诺战役中获胜,那不勒斯在整个[[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时期,都处于[[西班牙帝国]]的统治之下<ref name = "spanishnaples"/>。西班牙派遣[[总督]]驻扎那不勒斯直接处理当地事务:其中最重要的是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德·托莱多,他带给该市社会、经济和都市可观的进步;他也支持[[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宗教裁判所]]<ref>{{cite news|url=http://faculty.ed.umuc.edu/~jmatthew/naples/toledo.html|publisher=Faculty.ed.umuc.edu|title=Don Pedro de Toledo|date=2007年10月7日}}</ref>。

[[Image:Napoli Palazzo reale - cappella 1040772-3.JPG|thumb|left|波旁王宫内部]]


===意大利统一===
===意大利统一===

2008年10月21日 (二) 14:52的版本

40°50′00″N 14°15′00″W / 40.83333°N 14.25000°W / 40.83333; -14.25000

那不勒斯
Comune di Napoli
那不勒斯 Comune di Napoli的天際線
那不勒斯 Comune di Napoli旗幟
旗幟
那不勒斯 Comune di Napoli官方圖章
圖章
那不勒斯在意大利的位置
那不勒斯在意大利的位置
坐标:40°50′09″N 14°14′55″E / 40.8358°N 14.2486°E / 40.8358; 14.2486
大区坎帕尼亚
那不勒斯省
创建年代前600年 [1]
政府
 • 市长Rosa Russo Jervolino
面积
 • 城市117 平方公里(45 平方英里)
人口(2007年1月)
 • 城市975,139 (意大利第3位)人
 • 密度8,334.5人/平方公里(21,586人/平方英里)
 • 都會區3,082,756
时区欧洲中部时区UTC+1
邮政编码80100
電話區號081
主保圣人圣亚努阿里乌斯
網站http://www.comune.napoli.it

那不勒斯意大利文:Napoli;那不勒斯语:Nàpule,又译那波利拿坡里)是意大利南部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坎帕尼亚大区以及那不勒斯省的首府。该市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美食而著称,在其存在的2500余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扮演重要角色。那不勒斯位于两个火山区域的中间,维苏威火山和火山区(Campi Flegrei)都位于那不勒斯湾海岸。

那不勒斯为古希腊人所创建,当时名为尼亞波利,在“大希腊”中扮演重要角色;后来成为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从1282年1816年,那不勒斯成为那不勒斯王国首都;随着那不勒斯王国与西西里王国合并,那不勒斯又成为两西西里王国的首都,直到意大利统一

1995年,那不勒斯历史中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那不勒斯都会区有大约380万人人口,是仅次于米兰罗马意大利第三大都会区[2]和欧洲第15大 都会区[3]。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是西班牙区。在其中心区域,城市本身拥有大约100万人口。当地居民所讲的方言,那不勒斯语,与南意大利大部分地方所讲的方言相类似。

比萨饼起源于那不勒斯。音乐是那不勒斯文化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发明了浪漫吉它和曼陀林,以及对歌剧和拿波里民谣的重大贡献。

历史

希腊人创立,罗马人获取

该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当时,附近的希腊殖民地库迈 的居民建立了一座名叫帕耳忒诺珀的城市;库迈自身则是由来自希腊优卑亚岛的居民所创建[4]。帕耳忒诺珀是希腊神话中一个塞壬(海妖)的名字,传说她是那不勒斯的创建者[5]。不过库迈人在旧帕耳忒诺珀的近旁又创建了尼亞波利(Νεάπολις,Neápolis,意为“新城”),这其中的确切原因并不为人知晓。在这一时期,他们阻止了伊特鲁里亚人入侵的企图[6]。新城的成长得益于强大的希腊人城邦锡拉库萨的影响,还得益于那不勒斯湾的新旧城市的合并[4]

该市成为罗马共和国对抗迦太基的盟友;环绕那不勒斯的坚固城墙挡住了汉尼拔的进攻[7]。在萨姆奈特戰爭期间,这个忙碌的贸易中心被萨姆奈特人占领。不过,不久尼亞波利城又被罗马人夺取,成为一个罗马殖民地[7]。该市由于其希腊化文明而受到罗马人相当的尊重:人民保持了他们的希腊语和风俗,兴建了精致的别墅高架渠,公共浴场,音乐厅,剧院和狄俄斯枯里神庙,克劳狄一世提庇留等多位罗马皇帝也选择在这里度假[7]。据说在基督教传入那不勒斯时,彼得保罗两位使徒都曾经来此布道。而圣亚努阿里乌斯也在此殉道,后来被尊为该市的主保圣人[8]

那不勒斯公国

维苏威火山进行的拉克塔留斯山战役

西罗马帝国衰落以后,那不勒斯被一支日耳曼部落东哥德人夺取,并入东哥德王国[9]。不过,在536年,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贝利撒留通过高架渠夺取了该市[10]

哥特战争爆发了,东哥德国王托提拉在543年短暂地占领了该市,但最终在维苏威火山山坡进行的拉克塔留斯山战役确定了拜占庭的胜利[9]。那不勒斯与拜占庭帝国势力在意大利半岛的中心拉文纳主教区保持联系[11]。拉文纳主教区崩溃后,那不勒斯公国成立,虽然那不勒斯保持了自己的希腊-罗马文化,最终还是在763年,在公爵斯蒂芬二世带领下,由效忠君士坦丁堡转为效忠 罗马教宗[11]

潘德福四世(右侧)

从818年到832年,是那不勒斯与拜占庭皇帝之间的关系特别混乱,以及当地觊觎大公宝座者之间进行争斗的一段时期[12]。狄欧克提修斯的就任 没有得到皇帝的批准;后来被废黜,由狄奥多尔二世取代。不过,将军们将他赶出该市,另外选出斯蒂芬三世,他使用自己的姓名而不是拜占庭皇帝的姓名来铸造货币。到840年,那不勒斯获得完全的独立[12]

那不勒斯公国曾经被其长期对手卡普阿侯爵潘德福四世占领,处于伦巴第人的直接控制之下3年时间,随后又被受希腊-罗马文化影响的公爵收复[12]。到11世纪,像这一地区许多地方一样,那不勒斯雇佣诺曼人与对手作战;塞尔吉乌斯四世公爵雇佣了Rainulf Drengot对付卡普阿[13]。到1137年,诺曼人的影响大为增强,控制了先前独立的侯国和公国,例如卡普阿侯国、贝内维托侯国、萨莱诺侯国、阿马尔菲公国、索伦托公国和Gaeta公国;这时,那不勒斯这个意大利半岛南部最后一个独立的公国,落入诺曼人之手。最后一任公爵塞尔吉乌斯七世被迫向7年前自称为西西里国王的罗杰二世投降; 那不勒斯加入以巴勒莫为首都的西西里王国[14]

王国

诺曼到安茹王朝

早期国王们居住的新城堡

在诺曼王国时期以后,西西里王国由起源于德国南部士瓦本的霍亨斯陶芬王朝继承[15]。腓特烈二世在该市创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国立大学: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使那不勒斯成为王国的知识中心[16]。由于霍亨斯陶芬王朝与教廷发生冲突,导致在1266年英诺森四世加冕安茹王朝的公爵卡洛一世成为王国的国王:[17]。卡洛一世正式将首都从巴勒莫迁往他的住处,“新城堡”所在的那不勒斯[18]。这一时期,大批哥特式建筑 出现在那不勒斯,其中包括该市的主要教堂那不勒斯主教座堂[19]

1282年,西西里晚祷之后,王国一分为二。安茹王朝的那不勒斯王国辖有意大利半岛南部,而西西里岛属于阿拉贡王朝的西西里王国[17]。战争持续到1302年签订Caltabellotta和约,教宗博义八世承认腓特烈三世为西西里岛的国王,而卡洛二世为那不勒斯国王[17]。尽管发生了分裂,那不勒斯的重要性继续增长,吸引了比萨热那亚商人[20]托斯卡纳银行家,和当时一些最受拥护的 文艺复兴艺术家,例如乔万尼·薄伽丘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乔托[21]阿方索五世战胜最后一位安茹王朝的国王勒内,征服了那不勒斯,那不勒斯再次短暂地与西西里合并[22]

阿拉贡到波旁

革命的马萨涅洛

西西里和那不勒斯在1458年再次分开,但斐迪南一世统治下,仍是阿拉贡王朝的属地[23]。新王朝通过与伊比利亚半岛建立联系,增进了那不勒斯的商业。那不勒斯也是文艺复兴的一个中心,Francesco Laurana、Antonello da Messina、Jacopo Sannazzaro和Poliziano等艺术家都来到该市[24]

在150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二开始统治那不勒斯,而那不勒斯国王腓特烈四世被作为囚犯送往法国[25];4年之后,西班牙在加利良诺战役中获胜,那不勒斯在整个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时期,都处于西班牙帝国的统治之下[25]。西班牙派遣总督驻扎那不勒斯直接处理当地事务:其中最重要的是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德·托莱多,他带给该市社会、经济和都市可观的进步;他也支持宗教裁判所[26]

波旁王宫内部

意大利统一

朱塞佩·加里波底率领千人团远征之后,进行了有争议的Gaeta之围(1860年),1861年,那不勒斯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结束了波旁王朝的统治。两西西里王国曾经是富裕的国家,这时要从银行取出8000万达克特来捐献给新成立国家的国库,而在意大利统一过程中,其他原来的国家所捐献数量远少于此数[27]。昔日两西西里地区的经济崩溃了,导致了空前规模的大移民[28],从1876年到1913年,估计至少有400万人离开了那不勒斯或其附近地区[29]

第二次世界大战

那不勒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空袭最多的意大利城市之一[30] 虽然那不勒斯人在意大利法西斯统治下没有反抗,但是那不勒斯是第一个反对德国军事占领的意大利城市;1943年10月1日,那不勒斯人举行起义,使自己的城市获得自由[31]那不勒斯新生的标志是重建了被美国空军空袭摧毁的圣基娅拉教堂[30]

战后重建

从1950年到1984年,意大利政府的南部开发基金帮助了经济有所改善,包括平民表决广场和其他城市地标的复兴[32]

现状

那不勒斯仍然面临已经困扰该市多年的问题:克莫拉(一个黑社会组织)指挥的有组织犯罪、欺诈和毒品交易;群体斗殴导致的高伤亡率;失业(大约25%);呆板的官僚作风减缓了基础设施的发展。2008年那不勒斯垃圾危机也被归因于克莫拉[33]。2007年10月,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意大利政府在那不勒斯召开重要会议,表明将果断解决这些问题[34]。2008年,马提欧·加洛尼的电影《克莫拉》也涉及关于当地黑手党的问题,诸如毒品交易、腐败、高犯罪率和贫困。

地理

在那不勒斯周围地区有不少岛屿,例如普罗奇达岛、卡普里岛伊斯基亚岛,可以通过水翼艇和渡轮前往。索伦托阿马尔菲海岸位于那不勒斯以南。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的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的罗马废墟也在附近。那不勒斯还毗邻称为Campi Flegrei的火山区和港口城镇波佐利和巴亚,那里是古罗马庞大的海军基地朱里欧港口的一部分。

分区

以下是那不勒斯的30个区:

 

1. 皮亚努拉(Pianura)
2. 贝格诺利(Bagnoli)
3. 普斯里普(Posillipo)
4. Fuorigrotta
5. Soccavo
6. Chiaiano
7. Arenella)
8. 佛梅罗(Vomero)
9. 基艾亚(Chiaia)
10. 圣费迪南多(San Ferdinando)

 

11. Montecalvario
12. 圣约瑟佩(San Giuseppe)
13. Avvocata
14. Porto
15. Pendino
16. 圣洛伦佐(San Lorenzo)
17. Mercato
18. 维卡瑞亚(Vicaria)
19. Stella
20. San Carlo all'Arena

 

21. Piscinola-Marianella
22. Scampìa
23. Miano
24. Secondigliano
25. S.Pietro a Patierno
26. 波焦雷亚莱(Poggioreale)
27. Zona Industriale
28. San Giovanni a Teduccio
29. Barra
30. 彭蒂塞利(Ponticelli)

 

气候

那不勒斯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温热干燥。温和的气候和那不勒斯湾的 地理丰富性,使其在罗马时期就因皇帝的度假胜地而著称。

那不勒斯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12
(54)
12
(54)
15
(59)
17
(63)
22
(72)
26
(79)
29
(84)
29
(84)
26
(79)
21
(70)
16
(61)
13
(55)
20
(68)
平均低温 °C(°F) 4
(39)
5
(41)
6
(43)
8
(46)
12
(54)
16
(61)
18
(64)
18
(64)
16
(61)
12
(54)
8
(46)
5
(41)
11
(52)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90
(3.5)
80
(3.1)
70
(2.8)
70
(2.8)
50
(2.0)
30
(1.2)
20
(0.8)
30
(1.2)
70
(2.8)
130
(5.1)
120
(4.7)
110
(4.3)
940
(37.0)
数据来源:Weatherbase[35]

人口

城市全景

那不勒斯市本身的人口大约为100万,大都会区,有时称为“大那不勒斯”,另外有250万人口:大都会区通常包括如下城镇:Arzano、Casandrino、Casavatore、Casoria、Cercola、Marano di Napoli、Melito di Napoli、Mugnano di Napoli、Portici、Pozzuoli、Quarto、San Giorgio a Cremano、San Sebastiano al Vesuvio和Volla[36]。那不勒斯省的人口总体上相当年轻:19%的人口在 14岁以下,13%的人口超过65岁,而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14% 和19%[36]。该地的女性的百分比较高,为52.4%,男性只占47.6%。目前那不勒斯的出生率在意大利属于较高的类型,达到每千人10.46人,高于意大利平均水平每千人9.45人[37]

与许多意大利北方城市不同,那不勒斯的移民数量少得多,居民中98.5%为意大利人。2006年,该市共有19,188名外国人;大多数外国人来自东欧,特别是乌克兰波兰[38]。大体而言,非欧洲人的数量较少,不过这里还是有少量的斯里兰卡东亚移民团体。统计显示大多数移民为女性;这是因为男性移民倾向于到北方寻找工作[36][38]


那不勒斯歷史中心
世界遗产
那不勒斯歷史中心
位置義大利
標準 (ii), (iv)
登录年份1995(第19屆會議
網站UNESCO的记录(英文)

建筑、市容与城市设计

那不勒斯建筑的最突出的形式是从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39]。那不勒斯历史中心是建筑上多产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40]。那不勒斯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拥有448座古老的教堂,使之成为世界上最罗马天主教化的城市之一[41]

主要广场、宫殿和城堡

平民表决广场

平民表决广场(Piazza del Plebiscito)是那不勒斯主要的户外中心城市广场。它由波拿巴家族的国王若阿尚·缪拉开始建造,由波旁家族的国王斐迪南四世完成。其东西两侧分别是王宫和两边带有柱廊的保罗圣芳济教堂。圣卡尔洛歌剧院就在近旁,这是意大利半岛上最大最古老的歌剧院[42]。圣卡尔洛歌剧院的正对面就是翁贝托长廊(Galleria Umberto),这是一个购物中心,大体上也是那不勒斯人社会生活的中心。

蛋堡

那不勒斯以其具有历史性的古堡著称。古老的“新城堡”(Castel Nuovo)是该市最著名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又称安焦城堡(Maschio Angioino);它建于那不勒斯王国第一位国王查理一世时代。在新城堡曾经举行过一些历史性的宗教活动,例如在1294年,教宗雷定五世在城堡的大厅宣布辞职,随后新教宗博义八世由枢机主教团在此选出,并立刻迁往罗马。

新城堡取代了蛋堡的重要性。蛋堡为诺曼人所建,修建在袖珍小岛Megarides上,那里是库迈的殖民者创建该市的地点。名单上的第三座城堡是圣埃莫城堡,它完成于1329年,建筑呈星形,在马萨尼埃洛起义期间,西班牙人逃进圣埃莫城堡避难。

博物馆

File:Napoli-capodimonte-royalpalace.jpg
卡波迪蒙特博物馆

那不勒斯拥有众多古老的博物馆,其中有一些是意大利最重要的博物馆。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是主要博物馆之一,被认为是世界上罗马帝国遗物最重要的收藏地之一[43],它还拥有许多从庞贝和赫库兰尼姆挖掘出来的,以及一些大希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物[43]

《被鞭打的基督》,卡拉瓦乔

卡波迪蒙特博物馆曾经是波旁王朝的王宫,现在是博物馆和美术馆,也许是那不勒斯最重要的美术馆。它主要收藏13世纪到18世纪绘画,其中包括西蒙马丁尼、拉斐尔提香卡拉瓦乔格雷考以及朱塞佩德里贝拉、卢卡·焦尔达诺等那不勒斯画派画家的重要作品。这座王宫布置有18世纪的古老家具和瓷器,著名的卡波迪蒙特瓷器工厂就非常接近这座王宫。

圣玛蒂诺修道院曾经是加尔都西会的隐修院,现在仍是那不勒斯最显著的地标之一,不过已经改为国家博物馆。馆内有西班牙和波旁时期的文物展示,以及据认为世界上最好的圣诞剧展示。别得拉撒铁路博物馆也位于那不勒斯,展示该市引以为傲的铁路历史,包括亚平宁半岛的第一辆铁路机车[44]

其他博物馆还有皮尼亚泰别墅(Villa Pignatelli)和科摩府邸,伊玛纽尔三世国家图书馆也位于该市。

宗教建筑

File:St. Januarius - Bust.jpg
圣亚努阿里乌斯的半身像

那不勒斯是天主教那不勒斯总教区的所在地,罗马天主教信仰对于当地居民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市内拥有数以百计的教堂[41]。那不勒斯主教座堂是该市最重要的宗教场所,每年9月19日举行“圣亚努阿里乌斯(该市主保圣人)的奇迹”[45]。届时数以千计的那不勒斯人聚集围观以下奇迹:据说圣亚努阿里乌斯凝结变干的血液又变成了液体。这是那不勒斯人最重要的传统之一[45]。以下是那不勒斯最著名的教堂和修道院列表:

 
  • 圣基娅拉教堂
  • 圣多美尼克教堂
  • 新耶稣教堂
  • 圣塞韦罗小教堂
  • 圣洛伦佐—马焦雷教堂
  • 圣母玛利亚—唐纳雷吉纳教堂
  • 圣母玛利亚 卡米内
  • 吉罗拉米尼
 
  • 圣费迪南多教堂
  • 保罗圣方济教堂
  • 圣若望 a Carbonara
  • 圣格雷戈利奥教堂
  • 伦巴第圣安娜教堂
  • 圣埃利希奥—马焦雷教堂
  • 圣卡特纳基娅拉教堂
  • La Nova圣玛利亚教堂
  • 圣雷斯迪图塔教堂
 
  • 那不勒斯的尖顶
  • 圣伯多禄马尔蒂雷教堂
  • 圣伯多禄 a Maiella
  • 圣热内罗 extra Moenia
  • Camaldoli隐修院
  • 萨蒂西玛-安努兹亚塔教堂
  • 圣卡特纳 a Formiello
  • 总主教府
  • Madre del Buon Consiglio

其他

从维吉尔公园眺望尼西达岛

那不勒斯还有其他一些名胜。地下那不勒斯是由于数百年的采矿而形成的一连串洞穴和建筑,这是那不勒斯地下地热带的一部分,公众可以在地下游览。该是还有2个主要广场:但丁广场和殉道者广场(Piazza dei Martiri)。后者原是纪念殉道圣徒玛利亚,但是到1866年,意大利统一后,增加了4只狮子,象征反抗波旁王朝的4次起义[46]

圣热内罗济贫院由西班牙人兴建于1667年,是一所面向穷人的医院,至今尚存。在此之后,卡洛斯三世又开始为该市的穷人和病人兴建了规模巨大的波旁济贫院(Ospedale L'Albergo Reale dei Poveri),为他们提供一个生活和工作的自给自足的团体。今天这里已经不再是医院[47]

在那不勒斯的公园中,最突出的是城市公园(Villa Comunale),曾经称为皇家花园,因为它是根据波旁王朝的国王斐迪南四世的命令在 1780年代兴建[48]。另一个重要的公园是维吉尔公园(Parco Virgiliano),满目青翠,可以眺望袖珍的火山岛尼西达岛;在远处是普罗奇达岛和伊斯基亚[49]。它得名于被认为安葬于附近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49]

经济

Centro Direzionale

那不勒斯及其附近地区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业、商业、工业和农业;那不勒斯还是一个繁忙的货运港口。那不勒斯曾经是一个忙碌的工业城市,不过现在许多工厂已经搬离此处。该市从前拥有重要的钢铁工业和巨大的美孚石油精炼厂。今天,该市工业中包括位于附近Pomigliano d'Arco的阿尔法·罗密欧汽车工厂;公司名称中的“罗密欧”是指那不勒斯工程师尼古拉·罗密欧[50]

按照总增加值计算,那不勒斯省在意大利103个省份中排名在94名以后[51]。 统计数据不包括在黑市产生的财富和未纳税的工资。由于失业率高达28%,那不勒斯的工人迁移到北方并不罕见[52]。Centro Direzionale是那不勒斯新兴的中心商务区,展示了丹下健三的摩天楼设计艺术;这是一次集中和提升那不勒斯商业和经济的尝试,其旅馆和商店也提供了工作岗位[53]

近年来,那不勒斯省传统上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逐渐转型为以服务业为基础[51]。 2002年初,那不勒斯省在商会注册的企业达到249,590个[51] ,雇佣了大部分人口,不过其中超过半数是不足20人的小型企业;超过200人的中型企业有70个;超过500人的企业有15个[51]。那不勒斯省不同经济部门的雇佣情况如下:[51]

公共服务 制造业 商业 建筑业 运输业 金融业 农业 旅馆 其他
百分比 30.7% 18% 14% 9.5% 8.2% 7.4% 5.1% 3.7% 3.4%

教育

在那不勒斯有许多公立和私立的高等教育机构,以及为数众多的学会和研究中心。那不勒斯拥有据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立大学: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由腓特烈二世创建于1224年[16]。这是意大利南部目前为止最重要的大学,拥有大约10万名学生和3000多名教授[54]。那不勒斯植物园是这所大学的一部分,由约瑟夫·波拿巴创立于1807年,15公顷面积的园内,种植了大约10,000个种类的植物[55]

那不勒斯第二大学成立于1989年,与邻近的卡塞塔省联系密切[56]。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是该市一所专门研究东方文化的独特的教育机构,由耶稣会传教士马国贤(Matteo Ripa)从清朝康熙皇帝的宫廷返回后,创建于1732年[57]

文化

烹饪

传统的那不勒斯比萨饼

那不勒斯拥有制作各种著名美食和酒类的漫长历史;在不同时期曾经受到希腊西班牙法国等统治者文化的影响[58]。那不勒斯美食在18世纪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58]

音乐

在数百年中,那不勒斯在西欧音乐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59]。那不勒斯拥有强大的音乐能力,可以追溯到西班牙统治时期,那时成立了那不勒斯音乐学校。在巴洛克时期后期,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多梅尼科·斯卡拉蒂之父)建立了歌剧的那不勒斯学派;这是采用当时新发展的正歌剧形式[60]。另一个起源于那不勒斯的歌剧形式是轻歌剧,这是一种与裴高累西和皮契尼有关的喜歌剧;后来焦阿基诺·罗西尼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都创作过这种类型的作品[61]。宏伟的圣卡尔洛歌剧院修建于1737年,这是欧洲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剧院,至今仍是该市的歌剧中心[62]

最早的六弦吉他是由一位那不勒斯人Gaetano Vinaccia 在1779年发明(称为浪漫吉他); Vinaccia家族还发明了曼陀林[63][64]。那不勒斯人和西班牙人一同成为古典吉他音乐的先驱,

体育

足球是那不勒斯最流行的运动项目,以1904年由一群英国水手创建的拿坡里足球會為代表[65],并且已经深深植入当地文化中。

交通

西班牙区的狭窄的街道

那不勒斯与高速公路的联系良好。意大利最长的一条高速公路,A1高速公路(太阳高速公路),从那不勒斯向北一直通往米兰[66]。A3高速公路向南通往萨莱诺,接上通往雷焦卡拉布里亚的高速公路。A16高速公路因为连接第勒尼安海亚得里亚海[67],又称为两海高速公路,从那不勒斯向东通往普利亚大区的Canosa[68]

2007年,那不勒斯与罗马之间已有高速铁路相通,火车时速达到每小时300公里,使得旅行时间缩短到不到一小时[69]

在那不勒斯市内,有许多公共交通的形式,包括有轨电车、公共汽车、缆车、无轨电车[70]和地铁,那不勒斯地铁是一个拥有数条线路的单一系统[70]。郊区铁路服务由意大利国铁、循环列车(Circumvesuviana)、Ferrovia Cumana和那不勒斯地铁公司提供。该市主要的火车站是那不勒斯中央车站,位于加里波第广场;另一个重要车站是那不勒斯佛莱格雷营车站(Napoli Campi Flegrei)[71]。那不勒斯有许多街道都非常狭窄,因此结构紧凑的掀背车速克达极为常见[72]

那不勒斯港口有一些渡轮、水翼艇双体船为公众服务,其中大部分是前往那不勒斯省内的卡普里岛伊斯基亚索伦托等地,和萨莱诺省萨莱诺、波西塔诺和阿马尔菲[73]。不过也有一些是前往较远的目的地,例如西西里岛撒丁岛、庞廷群岛和伊奥利亚群岛[73]。在港口有许多重要的货运企业。位于郊区的那不勒斯国际机场是意大利南部最重要的机场,每年运送数百万旅客,而每天到发大约140个航班[74]

名人

友好城市

与那不勒斯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的城市如下[75]

参见

参考文献

  1. ^ Naples. Britannica.com. 2008年1月8日. 
  2. ^ [1] World Gazetteer: Largest Metropolitan areas of Europe
  3. ^ [2] World Gazetteer: Largest Metropolitan areas of Europe
  4. ^ 4.0 4.1 Greek Naples. Faculty.ed.umuc.edu. 2008年1月8日. 
  5. ^ Center of Naples, Italy. Chadab Napoli. 2007-06-24. 
  6. ^ Napoli (Neapolis). Archeona.arti.beniculturali.it. 2008年1月8日. 
  7. ^ 7.0 7.1 7.2 Antic Naples. Naples.Rome-in-Italy.com. 2008年1月8日. 
  8. ^ 1913年天主教百科全书,那不勒斯条目
  9. ^ 9.0 9.1 Wolfram, Herwig. The Roman Empire and Its Germanic Peop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ISBN 978-0520085114. 
  10. ^ Belisarius - Famous Byzantine General. About.com. 2008年1月8日. 
  11. ^ 11.0 11.1 Kleinhenz, Christopher. Medieval Italy: An Encyclopedia. Routledge. ISBN 978-0415221269.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byz”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12. ^ 12.0 12.1 12.2 McKitterick, Rosamond. 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853606. 
  13. ^ Bradbury, Jim.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Medieval Warfare. Routledge. ISBN 978-0415221269. 
  14. ^ Kingdom of Sicily, or Trinacria. Britannica.com. 2008年1月8日. 
  15. ^ Swabian Naples. Faculty.ed.umuc.edu. 2007年10月7日. 
  16. ^ 16.0 16.1 Italy: PhD Scholarships in Various Fields at University of Naples-Federico II. ScholarshipNet.info. 2007年10月7日. 
  17. ^ 17.0 17.1 17.2 Sicilian History. Dieli.net. 2007年10月7日. 
  18. ^ Naples - Castel Nuovo. PlanetWare.com. 2007年10月7日. 
  19. ^ Bruzelius, Caroline. "ad modum franciae": Charles of Anjou and Gothic Architecture in the Kingdom of Sicily. Th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20. ^ Constable, Olivia Remie. Housing the Stranger in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Lodging, Trade, and Travel. Humana Press. ISBN 1588291715. 
  21. ^ Angioino Castle, Naples. Naples-City.info. 2007年10月7日. 
  22. ^ Aragonese Overseas Expansion, 1282-1479. Zum.de. 2007年10月7日. 
  23. ^ Ferrante of Naples: the statecraft of a Renaissance prince. Questia.com. 2007年10月7日. 
  24. ^ Naples Middle-Ages. Naples.Rome-in-Italy.com. 2007年10月7日. 
  25. ^ 25.0 25.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spanishnaples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6. ^ Don Pedro de Toledo. Faculty.ed.umuc.edu. 2007年10月7日. 
  27. ^ Why Neo-Bourbons. NeoBorbonici.it. 2007年10月7日. 
  28. ^ Italians around the World: Teaching Italian Migration from a Transnational Perspective. OAH.org. 2007年10月7日. 
  29. ^ Social Networks and Migrations: Italy 1876-1913. Enrico Moretti. 2007年10月7日. 
  30. ^ 30.0 30.1 Bombing of Naples. Faculty.ed.umuc.edu. 2007年10月7日. 
  31. ^ Contemporary Time. Naples.Rome-in-Italy.com. 2007年10月7日. 
  32. ^ North and South: The Tragedy of Equalization in Italy (PDF). Frontier Center for Public Policy. 2007年10月7日. 
  33. ^ Naples at the mercy of the mob. BBC.co.uk. 2007年10月7日. 
  34. ^ Berlusconi Takes Cabinet to Naples, Plans Tax Cuts, Crime Bill. Bloomberg.com. 2007年10月7日. 
  35. ^ Naples, Italy. WeatherBase.com. 2008年1月8日. 
  36. ^ 36.0 36.1 36.2 Demographics of Naples. Faculty.ed.umuc.edu. 2008年1月8日. 
  37. ^ Demographics. ISTAT.it. 2008年1月8日. 
  38. ^ 38.0 38.1 Commune Napoli. ISTAT. 2008年1月8日. 
  39. ^ historical centre. INaples.it. 2007 年10月7日. 
  40. ^ Historic Centre of Naples. UNESCO. 2008年1月8日. 
  41. ^ 41.0 41.1 Naples. Red Travel. 2008年1月8日. 
  42. ^ Naples: View across the Piazza del Plebiscito. Telegraph.co.uk. 2008年1月8日. 
  43. ^ 43.0 43.1 Napoli. Best.unina.it. 2008年1月8日. 
  44. ^ La dolce vita? Italy by rail, 1839-1914. Questia.com. 2007年10月7日. 
  45. ^ 45.0 45.1 Saint Gennaro. SplendorofTruth.com. 2008年1月8日. 
  46. ^ Piazza Dei Martiri. INaples.it. 2008年1月8日. 
  47. ^ Ceva Grimaldi, Francesco. Della città di Napoli dal tempo della sua fondazione sino al presente (1857). Original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48. ^ Villa Comunale. Faculty.ed.umuc.edu. 2008年1月8日. 
  49. ^ 49.0 49.1 Parco Virgiliano. SkyTeam.com. 2008年1月8日. 
  50. ^ Alfa Romeo - Company History. FundingUniverse.com. 2008-01-08. 
  51. ^ 51.0 51.1 51.2 51.3 51.4 Rapporto sullo stato dell'economia della Provincia di Napoli. Istituto ISSM. 2008-01-08. 
  52. ^ Lavoro: a Napoli disoccupazione al 28%. Intrage.it. 2008-01-08. 
  53. ^ La Storia. CentroDirezionale.info. 2008-01-08. 
  54. ^ University of Naples "Federico II". UNINA.it. 2007年10月7日. 
  55. ^ Orto Botanico di Napoli. OrtoBotanico.UNINA.it. 2007年10月7日. 
  56. ^ Scuola: Le Università. NapoliAffari.com. 2007年10月7日. 
  57. ^ Ripa, Matteo. Memoirs of Father Ripa: During Thirteen Years Residence at the Court of Peking in the Service of the Emperor of China.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58. ^ 58.0 58.1 La cucina tradizionale napoletana. eat-oline.net. 2007年6月24日. 
  59. ^ Naples. AgendaOnline.it. 2008年1月8日. 
  60. ^ Timeline: Opera. TimelineIndex.com. 2008年1月8日. 
  61. ^ What is opera buffa?. ClassicalMusic.About.com. 2008年1月8日. 
  62. ^ Teatro San Carlo. WhatsOnWhen.com. 2008年1月8日. 
  63. ^ Vinaccia 1779. EarlyRomanticGuiar.com. 2008年1月8日. 
  64. ^ Tyler, James. The Guitar and Its Music: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Classical Era. Routledge. ISBN 019816713X. 
  65. ^ Storia Del Club, by Pietro Gentile and Valerio Rossano. Napoli2000.com. 2007年6月23日. 
  66. ^ Driving around Italy. OneStopItaly.com. 2007-06-26. 
  67. ^ A16 - Autostrada dei due Mari. AISCAT.it. 2007-06-26. 
  68. ^ A3. AISCAT.it. 2007-06-26. 
  69. ^ High Speed Rail Operations, Italy. Railway-Technology.com. 2007-06-26. 
  70. ^ 70.0 70.1 Naples Italy Transportation Options. GoEurope.com. 2007-06-26. 
  71. ^ The Naples Train Station-Napoli Centrale. RailEurope.com. 2007-06-26. 
  72. ^ Naples - City Insider. Marriott.co.uk. 2007-06-26. 
  73. ^ 73.0 73.1 Ferries from Naples. ItalyHeaven.co.uk. 2007-06-26. 
  74. ^ Nap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 (PDF). Gesac.it. 2007-06-26. 
  75. ^ Gemellaggi. Comune di Napoli. 2008年1月8日. 

外部連結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