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Z7504留言 | 贡献2017年12月16日 (六) 10:51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成立时间1927年9月10日
地理位置 中国天津市南开区
详细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英語:Nankai Institute Of Economics,原名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简称南开经研所NKIE),1927年由何廉倡议、张伯苓支持下创办,初名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1931年,更名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并将建所的宗旨确立为“知中国,服务中国”。该机构在中国较早的开展了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工作,自1927年编制的南开价格指数是研究当时中国经济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中国首个物价指数,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学术价值[1],是公认的民国时期研究中国经济的权威机构[2]

目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挂靠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历史沿革

李纯捐建的秀山堂,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早期曾在此办公

成立初期

1926年,何廉在美国耶鲁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同时受到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社会调查部负责人陶孟和的聘请邀约。陶孟和邀请何廉出任美国庚款管理机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社会调查部研究导师。何廉在婉拒陶孟和的邀约后,受其启发,向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提议设立一个独立不隶属于任何学科的研究机构,得到张伯苓的支持[2]

1927年9月10日,由何廉提议,在校长张伯苓支持下,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八里台秀山堂,是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前身,何廉担任委员会的主任导师。因为定位为专门的研究机构,该委员会最初阶段的任务主要围绕收集与中国经济有关的中外文书刊及各种文字写成的经济资料、汇集整理编成《南开中国经济文集》和经济统计资料的编制与分析两方面工作展开。1928年,何廉的大学同学方显廷在美国耶鲁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加盟南开大学。1929年1月正式受聘担任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研究主任。受方显廷的影响,委员会的研究工作开始转向以天津地区为重点的“中国工业化的程度与影响”的调査研究,在中国进行了第一次系统地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研究工作,是中国最早的经济学实证研究[3]

发展繁荣时期

1931年,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与文学院下设的经济系联合组建经济学院,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除经济领域学术研究外也开始兼顾教学职能。1931年起,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快速发展、成果丰硕、研究条件大幅改善。1934年春,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经济学院”名称不符合“大学组织法”的规定为由,不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备案并要求改组。于是南开大学不得以在对公行文中废除“经济学院”的名称,恢复商学院及各学系,并将原隶属于文学院的经济系改在商学院设置,同时根据教育部设立研究所的有关规定,另行设立“商科研究所经济学部”,即“南开经济研究所”,英文为Nankai Institute Of Economics,简称NKIE[4]。但后来,南开大学并未完全执行教育部规定,在与教育部行文时相关称谓依据教育部的规章使用,但在事实上却仍保留沿用教育部未予备案“经济学院”和“南开经济研究所”的名称。同年《南开指数》创刊,因刊登反映当时中国经济的指数而受到国内外经济学界的关注。1935年7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开始招收研究生,是中国自主培养的并获得教育部承认的第一批经济学硕士[4]。1935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燕京大学清华大学金陵大学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共六家机构联合成立“华北农村建设协进会”,何廉任协进会主席,方显廷任秘书长,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1]。按照该会分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负责培养地方政府和财政、合作组织以及土地管理方面的人才[1]

抗日战争时期

南开经济研究所所在的秀山堂被炸后的残迹
抗日战争时期,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南迁至重庆南开中学校园内

1936年,抗日战争前夕,校长张伯苓因担心南开大学遭到日军侵袭、对日军进行事先防范,在日军占领天津前,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迁至重庆南开中学校内忠恕图书馆的底楼并将南开经济研究所十余年的积累的127箱、21000卷图书资料、调查研究材料也于日军炸毁南开大学前装箱南运,经香港海防等地中转,耗时数年,最终于1940年运抵重庆[1]

1937年7月29日,日军轰炸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办公地点秀山堂虽被毁,但师生无一人伤亡。南开经济研究所在南开大学参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后,曾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研究院商科研究所经济学部。1939年后,在重庆市沙坪坝重庆南开中学图书馆内恢复成立,在昆明仅设南开经济研究所昆明办事处[5]

国共内战时期

1946年4月,蒋介石亲自签署了将私立南开大学变为国立大学的签呈[6]。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举行结业典礼,7月31日宣布解散,南开大学各系所陆续返回天津复校。12月,南开经济研究所迁回天津。但因南开大学由私立大学改为国立大学,洛克菲勒基金会、太平洋国际学会等国外资助中断,经费短缺,研究工作受到限制[4]

1947年9月,为了保持研究所的人员实力,何廉、方显廷离开国民政府后,在金城银行董事长周作民和总行协理兼西南管辖行经理戴自牧帮助下,在上海建立了一个独立的“中国经济研究所”,该所作为南开经济研究所的一个分支机构,由方显廷担任所长,成员是南开经济研究所的老同亊和原经济研究所毕业的留学归国的学生[2]

1949年至今

1949年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大陆兴起,何廉、方显廷等创始人相继移居国外,加上昔日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海外机构资助,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在政治上受到打压和排挤,曾被勒令整顿,诸多科研教学人员受到不公待遇[1]。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之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一度停办[4]。1958年,在原南开经济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分院经济研究所,但仍设立于南开大学校内。拆分后的中科院河北分院经济研究所仍与南开大学经济系保持学术交流,并多次举办学术交流会[7]

1959年5月,时任国务总理周总理来到南开大学视察时,对南开经济研究所持基本肯定态度并询问:“何廉为什么不回来,可以回来嘛!”此后,周恩来在接见外宾时,曾托人问候并邀请何廉回国[8]。1962年,中科院河北分院经济研究所准备停办,周恩来指示由南开大学重新接管,复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由南开大学经济系主任季陶达教授兼任所长,南开大学教务长藤维藻教授和经济系副主任陶继侃教授兼任副所长,先后设立了社会主义经济、美国经济、大洋洲经济、中国近代经济史等四个研究室[4]

文革期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工作一度被迫中断,直到1973年之后经济研究所各研究室相继恢复研究工作。1979年12月,由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谷书堂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正式出版,成为中国大陆北方各高校通用的经济学教科书,被称为“北方本”,该书突破了苏联教科书的框架、吸取当时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历经多次修订,在中国经济学科教育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9]。1984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承担了“计划价格形成问题”的国家重点研究课题项目[10],并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7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世界经济学科单独成立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11]。1988年,在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地理学家鲍觉民的倡议下,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成立了经济地理研究室,是中国第一个在经济研究机构内设立的经济地理研究机构[12]。1994年至1998年期间,陈宗胜教授出任南开经济研究所所长,在任期间侧重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与居民收入等相关问题。2002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室拆分并独立成立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13]

2012年9月10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成立85周年时举办了相关庆祝活动[3]。2017年10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宗胜因“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中的收入分配理论”,获得第八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14]

历任所长

南开经研所首任所长何廉

1927年,由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何廉任首任所长,方显廷继任经济研所所长[1]。1946年陈序经接任南开大学教务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1]。此后,王赣愚、季陶达、陶继侃滕维藻谷书堂钱荣堃、熊性美、陈宗胜、周立群、柳欣先后担任继任所长。2013年10月,柳欣教授与经济研究所所长任上病逝,此后所长一职悬空。2014年6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曾面向全球聘任所长。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两任所长何廉方显廷因经济领域的学术贡献与马寅初、刘大钧并称“民国四大经济学家”[15]

学术研究

南开经济研究所创始人何廉认为,价格在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是所有经济活动的中心所在[2]。至于统计和编制物价指数则为“经济界之寒暑表”,以观察物价之趋势及“窥币值购买力之消长”,并“为国人经营商业之参考”[2]。因此,1927年9月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成立之初即决定把调研和编制津京冀批发物价指数作为研究工作的起点和切入点。随着南开经济研究所的壮大、人员的增加,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收集、编制的指数不仅包括中国进出口贸易物量、物价指数、津沪外汇指数、天津上海对外汇率及外汇指数、上海内汇市价、上海银价输出输入数量指数、上海趸售物价指数及天津零售物价指数、上海重要商品市价指数、天津工人生活费指数、北平生活费指数、上海生活费指数、全国各重要市县工资指数、各重要城市工资指数,还包括战时重庆物价指数、重庆生活费指数、重庆公教人员收入指数、重庆地主、商人及工人生活费指数、战时华北工业生产指数等。[16]相关指数至今仍然是研究当时的中国经济的重要资料,如1929年至1930年,英国经济史学家理查德·H·托尼英语R.H.Tawney在中国考察期间,利用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撰写了著作《中国的土地和劳动》并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关注[15]

在近代经济史上,私立南开经济研究所因其学术成果丰硕而享有盛名,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当时经济学界的“话语权”,并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如洛克菲勒基金会、国际太平洋学会)、国民党政府及金城银行久大精盐永利碱厂等工商农等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1949年以后,因何廉、方显廷等创始人移居国外,曾接受过洛克菲勒基金的资助并与国民政府关系密切,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曾长期遭受政治上的打压。在1986年之前,国内绝大多数学术期刊不敢登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有关的近代经济史的文章[1]。1980年代开始,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承担了计划价格形成问题的相关国家重点课题,并牵头组织了多次学术研讨会[10]。1990年代,时任所长陈宗胜等开始经济转型、收入分配等课题进行研究,并因此获得了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研究经费

曾长期资助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金城银行

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创立伊始,研究经费极为紧张。在创立时,南开大学学校层面拨付启动资金5000元,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赞助4000元,何廉把导师欧文·费雪赠送他的500美元投入创办经费,随后太平洋国际学会首期资助了2000美元[2]。在1931年至1937年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快速发展、成果丰硕、研究条件大幅改善。但由于研究范围的扩大,研究经费依旧紧张,但融资渠道较为多元化。经济学院日常开,研究资金的缺口主要依靠金城银行盐业银行大陆银行中南银行等“北四行”以及久大精盐公司永利碱厂等企业有限资助,洛克菲勒基金会给予南开经济研究所一笔为期五年(1932-1937年),每年15000美元的项目研究补助,解决了资金缺口的三成,并资助该所每年1-2名研究人员赴英美深造[1]。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时局动荡,南开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经费极为紧张。除太平洋国际学会、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题调研有限补助外,豫丰纱厂、裕华纱厂、中国植物油料厂、天府煤矿、庆新纱厂等工矿企业先后资助过研究所,张伯苓、何廉也曾向政府索要研究经费[1]。1942年4月,蒋介石训令教育部:“私立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呈,为该校经济研究所本年度经费万分支绌,请准予续拨补助制10万元一案:准予照拨。”[17]南开大学成为国立大学后,洛克菲勒基金会等机构停止了资助经费,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经费主要依赖学校层面的拨款。

藏书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收集的图书期刊等资料现由南开大学图书馆馆藏

在1931年起,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快速发展,在藏书方面也颇具规模。据1931年底统计,经济类书籍达3000余部,经济类期刊达100余种[18]。在日军占领天津前,南开经济研究所十余年的积累的127箱、21000卷图书资料、调查研究材料也于日军炸毁南开大学前装箱南运,经香港、海防等地中转,耗时数年,最终于1940年运抵重庆,并于1946年南开大学返回天津复校时运回天津。1997年,由南开大学图书馆馆藏并统计的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藏书共有中文图书7800册,西文图书8726册,日文图书718册,以经济类图书为主[19]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易仲芳. 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1927-1949年).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3-01. 
  2. ^ 2.0 2.1 2.2 2.3 2.4 2.5 何廉. 朱佑慈等译 , 编. 何廉回忆录.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3. ^ 3.0 3.1 陈鑫.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庆祝成立85周年. 南开大学新闻网. 2012-09-10. 
  4. ^ 4.0 4.1 4.2 4.3 4.4 南开经济研究所(中国·南开大学)简史. 经济研究. 1997-03-05, (1997(03)). 
  5. ^ 南开大学校史编写组. 南开大学校史.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9-10. 
  6. ^ 江沛. 蒋介石与张伯苓及南开大学. 民国档案. 2011, (01): 69–79. 
  7. ^ 南开大学经济系与中国科学院河北分院经济研究所联合举行科学讨论会. 经济研究. 1959-12-27, (12). 
  8. ^ 李家斌. 钱荣堃教授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人民教育. 1981-04-15. 
  9. ^ 逄锦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的先行者——纪念谷书堂教授逝世一周年. 南开大学报. 2017-03-24. 
  10. ^ 10.0 10.1 福英.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召开计划价格形成问题讨论会. 价格理论与实践. 1984-09-20. 
  11. ^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经济研究. 2014-07-20, (7). 
  12. ^ 楚义芳.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成立经济地理室. 经济地理. 1988-04-01. 
  13. ^ 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学习探索. 2007, (2). 
  14. ^ 陈庆滨. 南开大学陈宗胜教授荣获第八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央广网. 2017-10-24 [2017-12-09]. 
  15. ^ 15.0 15.1 张雁、陈建强. 知中国 服务中国——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建所85周年纪事. 光明日报. 2012-10-17. 
  16. ^ 战时华北工业生产指数. 经济评论. 1948年, 2 (14). 
  17. ^ 中华民国教育部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18. ^ 静一、王元照. 介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之研究事业. 清华周刊. 1932, 38 (4、5). 
  19. ^ 王滨生. 南开大学原经济研究所藏书概览. 南开经济研究. 199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