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東平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南東平郡当前版本,由漢氏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19年11月22日 (五) 16:24 建立内容为“'''東平郡''',中國東晉時設置的僑郡,後改稱'''南東平郡'''。 ==沿革== 東晉時,以廣陵郡一帶的[…”的新页面)。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東平郡中國東晉時設置的僑郡,後改稱南東平郡

沿革[编辑]

東晉時,以廣陵郡一帶的兗州東平郡流民僑置東平郡[1],屬僑置的兗州。無實土,民戶散居在今江蘇省揚州市一帶[2]

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改兗州為南兗州,東平郡為南東平郡。至此,南東平郡領五僑縣:范、平陸、壽張、朝陽、歷城。宋文帝元嘉十一年(434年),平陸縣併入范縣,壽張縣併入朝陽縣。後廢雁門郡,所領樓煩、陰館、廣武三縣改屬南東平郡;廢平原郡,所領茌平、臨菑、營城、平原四縣改屬南東平郡。至此,南東平郡領十僑縣:范、朝陽、歷城、樓煩、陰觀、廣武、茌平、營城、臨菑、平原。

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土斷,廢南東平郡及其領縣入廣陵郡[3]

太守[编辑]

註釋及徵引文獻[编辑]

  1. ^ 《宋書·卷三十五·志第二十五》
  2. ^ 《宋書州郡志彙釋》
  3.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
  4. ^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