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乘法苑義林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19年12月29日 (日) 06:02 (补救0个来源,并将1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大乘法苑義林章,唐代窺基所著,七卷二十九章,本書為古來唯識研究者之珍貴典籍。

書中對於唯識教義之組織及基本內容,如判教、唯識義理、修行理論、果位等,均詳加闡釋,其中〈總料簡章〉為本書最精要之部分,為窺基唯識學立場簡擇佛陀言說之教判。在〈唯識義章〉中,則創發性地提出「五重唯識觀」,建立法相宗的觀行次第。[1][2]

目次

卷一:總料簡、五心、唯識義林、諸乘義林(四章)。

卷二:諸藏、十二分、斷障、二諦(四章)。

卷三:大種造色、五根、表無表(三章)。

卷四:歸敬、四食、六十二見、八解脫、二執(五章)。

卷五:二十七賢聖、三科、極微、勝定果色、十因、五果、法處色(七章)。

卷六:三寶、破魔羅、三慧、三輪(四章)。

卷七:三身義林、佛土(二章)。

補闕

慧沼作《義林章補闕》,原十卷,今僅存三卷(卷四、卷七、卷八)。

卷四:三科、得非得、空義、十二支、二種生死、三求。

卷七:界處義林、五蘊義林、五境義林。

卷八:見道、二量、十業道。

注解

本書註釋今存有六十種之多,大多為日本僧人所作,如:

  • 善珠《義林章義鏡》六卷,
  • 基辨《師子吼鈔》二十二卷,
  • 普寂《大乘法苑義林章纂註》七卷等;

中國僧人所作有:

  • 唐代智周《義林章決擇記》四卷。

特別註釋其中一章者,有: 守千《表無表章栖翫記》、善珠《表無表章義鏡》、真興《唯識義》、梅光義居士《法苑義林章唯識章注》等[3]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