瀰濃東門樓

坐标22°53′44″N 120°32′56″E / 22.895588°N 120.548872°E / 22.895588; 120.54887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Fcuk1203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8日 (四) 06:36 (使用HotCat已添加Category:臺灣軍事設施類文化資產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瀰濃東門樓
瀰濃東門樓
位置 中華民國高雄市美濃區
坐标22°53′44″N 120°32′56″E / 22.895588°N 120.548872°E / 22.895588; 120.548872
建成时间 清朝乾隆20年(1755年):
原始建築
日治臺灣昭和12年(1937年):現存建築
官方名称瀰濃東門樓
類型登錄等級:高雄市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城郭
评定时间2000年
參觀費用免費參觀
瀰濃東門樓在高雄市的位置
瀰濃東門樓
瀰濃東門樓
瀰濃東門樓在高雄市的位置
材料石造
開放全天開放

瀰濃東門樓,位於今臺灣高雄市美濃區,是清代瀰濃庄的東門,面臨美濃溪乾隆20年(1755年),基於防衛的需要,瀰濃庄東柵門加建門樓,是瀰濃庄四個柵門中唯一的城門樓[1]。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戰爭,日軍攻城,東門樓毀壞。昭和12年(1937)由鍾春發等鄉紳、耆老發起重建為樓高三層、鋼骨水泥的形式。太平洋戰爭時又增設小屋並掛大鐘以為防空警報。1950年,戰爭結束後,當地人拆除小屋與大鐘,並仿清朝龍簷鳳閣之外觀形式重新修建。[2] 高雄縣政府在2000年指定瀰濃東門樓為縣定古蹟。2014年,因長期自然風化、地震及結構老化等因素,樓體產生多處裂縫、坑洞、混凝土剝離與鋼筋外露,另樓頂屋脊剪黏、彩繪等裝飾也因褪色、剝落而損壞,市府為保存這座古蹟,決定修復,進行結構補強、泥塑屋瓦清洗、面層仿作、屋脊、歸帶、垂脊、牆面及樓梯修復等,以原貌修復為原則進行工程,工程於2014年底完成[3]。工程期間發現屋頂屋瓦的原色是赭紅色,係因長期風化才呈黑色;在文化局邀集地方民意協商後,表決定案將屋瓦修復為材質本來的赭紅色[4]

圖片

當地居民拆除小屋與大鐘,仿傳統城樓形式而重修為今日的樣貌

參考文獻

  1. ^ 瀰濃東門樓.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6). 
  2. ^ 文化部 iCulture-文化空間 瀰濃東門樓. cloud.culture.tw. [2020-08-06]. 
  3. ^ 林雅惠. 美濃東門樓 修復完工. 中國時報. 2014-12-28 [2015-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7). 
  4. ^ 劉智維. 東門樓屋瓦 將原色赭紅修復. 蘋果日報. 2014-04-04 [2015-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