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庄希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9日 (五) 10:44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庄希泉(1888年9月9日—1988年5月14日),生于福建厦门,祖籍福建安溪,中国近代政治人物。

生平

庄希泉早年加入同盟会,并在新加坡组织发动民众活动。1925年,组织“厦门国民外交后援会”,发动抵抗日货,被日军逮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在上海、菲律宾组织《前驱日报》宣布抗日,再次被日军逮捕,此后被释放。1937年,他在香港主持闽台抗日救亡同志会,宣传抗日。1941年,日军侵占香港期间,他被中共中央南方局营救转移到广西桂林,随后他重新发起闽台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2]

参考文献

  1. ^ “永爱中华 此志不渝”——庄希泉. 新华网. [201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5). 
  2. ^ 著名爱国人士庄希泉先生. CRI国际在线. [201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