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Wpcpey留言 | 贡献2020年11月15日 (日) 07:23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將軍澳南全景(2019年)
將軍澳南全景(2018年)
將軍澳南全景(2016年)
將軍澳南全景(2015年)
將軍澳南全景(2010年)
將軍澳南中央大道現時仍是停車場

將軍澳南(英語:Tseung Kwan O South),簡稱「將南」或「澳南」,狹義是指香港新界將軍澳市中心的一部分,位置在其南部,目前有部分土地正興建豪華私人住宅,是新市鎮最新的發展區;廣義則是將軍澳新市鎮南部的簡稱。現時泛指位於將軍澳市中心南部地方。

範圍

「將軍澳南」一般指港鐵將軍澳站以南、將軍澳站上蓋住宅天晉以南及將軍澳P2公路以東的新填海地,東面及南面為將軍澳海濱公園,西面為調景嶺。香港政府規劃署將此填海地分別劃為將軍澳「65」、「66」、「67」及「68」四個規劃區。而廣義而言則是將軍澳新市鎮第二及三期,即寶琳路以外的將軍澳新市鎮範圍,包括調景嶺日出康城一帶,屬西貢區民政事務處設有將軍澳南分區委員會服務範圍。

歷史

將軍澳南發展計劃於2000年展開,規劃為高密度住宅區,當時唯一已落成的住宅為寶盈花園,其後因被批評密度過高而重新規劃為發展低、中密度住宅。到2005年,政府順應大眾要求,物業地積比率會由原來的6.5倍,降至2至5倍,發展高度以階梯式向海旁遞減,住宅項目圍繞政府設施、中央大道、市鎮公園及將軍澳南海濱長廊而建。預計居住人口,由原來的13.1萬人減至9.8萬人。[1]到2012年11月,政府為增加私人住宅供應,放寬將軍澳南4幅住宅地發展密度,將地積比率提高0.3至0.4倍,令該批地皮單位供應共增433伙。[2]

將軍澳南全景(2014年)

規劃

將軍澳南的中央大道為該區焦點所在,由將軍澳站向南伸延至新海旁的將軍澳海濱公園,兩邊將有露天茶座和服裝商店零售設施。不過現時仍然是臨時停車場,預計2019年內收回用地動工,2021年竣工。目前該區行人路亦建有單車徑,沿將軍澳海濱公園連接至日出康城一帶。

住宅

私人住宅

該處的私人住宅土地由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已先後售出,最終為庫房帶來接近293億元賣地收入,合共提供7803個單位。1595個住客車位,現時地皮由6個發展商瓜分,會德豐新鴻基地產各佔4幅,其餘包括華懋集團信和置業嘉華國際及麗新財團。其中以麗新財團於2012年11月投得的臨海地皮,每方呎樓面地價4,929元最貴,並刷新區內地價紀錄,成為將軍澳新地王。[3]

公營房屋

合共提供6654個公營房屋單位。

購物

MONTEREY Place外的步行空間

該處的私人住宅基座設以街舖為主的商場,戶外擬打造成露天茶座。但落成後大多商店以教育中心、地產代理、診所及幼稚園為主,特色欠奉。

康樂設施

將軍澳海濱公園內的寵物公園
播道書院
興建中的法國國際學校將軍澳校舍
  • 將軍澳海濱公園
  • 中央大道(預計2018年底收回用地興建,而現時臨時停車場的用地地底擬興建兩層停車場,提供90個貨車及260個私家車車位,但如落實計劃,公園或要分拆兩期興建,整體落成日期最少延遲7年。)
  • 怡明邨內面積達5,700平方米的公園
  • 將軍澳第65區綜合康樂設施,當中包括室內暖水泳池(擬建)

政府大樓

教育

區內亦有兩幅土地發展國際學校,包括法國國際學校(Victor Segalen Association Limited)。

交通

現時將軍澳南只有新巴796C、796X、796E和796P四條對外巴士線繞經東南部(其中796E和796P線只在繁忙時間行走),另外步行到寶邑路或將軍澳站可乘坐更多巴士路線。而區內分別設有兩條公共小巴線連接將軍澳站和調景嶺站。另外,由於區內已有完善單車徑網絡,居民可騎單車到天晉II外的公共單車停泊處停泊,再橫過馬路到將軍澳站轉乘港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