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上海宋家花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10日 (四) 23:47 (补救5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宋氏花园住宅
位置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北路369号
建成时间1920年代
评定时间2005年10月31日
參考編碼JA-J-003-LV
陕西北路宋家老宅旧址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18年
编号8-27
认定时间2014年4月4日

宋家花园,又名宋家老宅,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北路369号的一处独立式花园住宅,处于陕西北路以西,南阳路以北,北京西路以南。该住宅曾为宋氏家族所拥有,2005年被列为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06年列入静安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升级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住宅原门牌号为西摩路139号,建于1908年,曾是英国人约翰逊·伊索的私宅。1918年5月,牧师宋耀如去世,其妻倪桂珍买下了这处住宅,并举家迁入居住。[參 1]由于原住宅面积有限不够使用,宋家在住宅西侧进行了一些扩建。1927年12月1日,宋美龄蒋介石结婚,婚礼分为两场。下午3:05,在宋宅西侧底层的客厅中举行了上半场基督教婚礼,两人交换了戒指。一小时后,又在大华饭店举行了下半场传统婚礼。当时到场的来宾有千余人。婚后两人在宋宅中住了数日,随后前往杭州度蜜月。1931年7月23日,倪桂珍在青岛去世,遗体运回上海并在宋宅的花园中举行了告别仪式。倪桂珍生前与其子女常在此住宅中会面,各路政要、军阀亦时常出入此宅。[1][2][3][4]

1949年3月,宋庆龄将百余名难童安置在该住宅内。7月24日,宋庆龄又在此设立了中国福利基金会托儿所,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设立的第一座托儿所。是年年底,托儿所迁往五原路,住宅一度被作为中国福利基金会的临时办公地点,直至1950年中福会迁往常熟路157号为止。1952年,中福会顾问耿丽淑(英語:Talitha Gerlach)来沪,宋庆龄安排他住进了住宅的二楼。1963年,耿丽淑搬迁到愚园路,住宅得以修缮。修缮工程竣工后,住宅被空置。文革爆发后,住宅的一部分被中福会的一名职工占有。此后沈粹缜张珏等人先后被安排到该住宅中居住。1981年,宋庆龄去世,住宅由中福会代管,作为宋庆龄基金会的办公地点和福利会的老干部活动室使用。20世纪90年代,住宅内的居民逐渐迁出。1996年5月,中福会再次对住宅进行了修缮。2003年,基金会与其理事单位海纳百川公司在此创办“上海宋庆龄爱心会所”,并由后者运营会所。会所实施会员制管理,不对外开放。此举也引发了一些争议。[1][3][4]

2005年,宋家花园被列为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06年列入静安区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又升级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要求宋家花园开放的呼声愈发强烈。2014年9月30日,会所的租约到期,中福会将建筑收回作为办公场所使用。当年,上海市机关事务局在办理政协委员的提案时声称,其将与中福会沟通协商,逐步实现宋家花园的开放。然而截至2017年,该建筑仍未向公众开放。[3][5][6]

建筑

参见

注释

  1. ^ 另有一说认为此住宅是宋耀如在世时买下的,经考证这一说法不正确。

参考文献

  1. ^ 1.0 1.1 充满传奇故事的名人花园:宋家花园(中国儿童福利基金会). 上海名建筑志.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2018-07-04]. ISBN 7-80681-73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2. ^ 蔣介石宋美齡昨日結婚盛况. 申报. 2017-12-02. 
  3. ^ 3.0 3.1 3.2 姜丽钧. 上海神秘“宋氏老宅”有望开放,1927年蒋宋婚礼曾在此举行. 澎湃新闻. 2014-10-13 [2018-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4. ^ 4.0 4.1 静安故事:推开“民国第一家族”旧居大门. 东方网. 2015-08-23 [2018-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4). 
  5. ^ 叶页. 记者调查:名人名居开放和保护遭遇各种困局. 东方网. 2015-12-04 [2018-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6. ^ 李芹. 陕西北路历史建筑别再“养在深闺”. 新闻晨报. 2017-07-06 [2018-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