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Theserious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8日 (一) 06:28 →‎歷年人口變化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安樂區
Anle District
市轄區
安樂區位置圖
坐标:25°12′N 121°42′E / 25.2°N 121.7°E / 25.2; 121.7
國家 中華民國
上級區劃基隆市
下級區劃25646
政府
 • 區長鄭錦濃安樂區區長列表)
面积
 • 总计18.0250 平方公里(6.9595 平方英里)
海拔95 公尺(312 英尺)
人口(2024年4月)(34,735戶)
 • 總計80,358人
 • 排名1
 • 密度4,458人/平方公里(11,547人/平方英里)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郵遞區號204
戶政資料代碼10017060
毗鄰中山區七堵區仁愛區暖暖區新北市萬里區
網站https://www.kljs.gov.tw/

安樂區臺灣話An-lo̍k-khu)是中華民國臺灣省基隆市下轄的之一,位於全市西北方,為基隆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

歷史

安樂區涵蓋清治時期的大武崙庄、蚵殼港庄、港口庄等地區。日治昭和16年(1941年),該區內改制為觀音町、寶町、西町、大武崙大字等。1942年各及大字改置區會,而後合併為第四區。

安樂區行政大樓

二戰後,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原基隆市第四區於民國35年(1946年)改稱為安樂區,以「安居樂業」之意取名。民國69年(1980年),基隆市政府七堵區鶯歌石興建國民住宅(即今安樂社區),鶯歌石及附近的港口地區人口激增。民國71年(1982年)11月,安樂區行政大樓於七堵區鶯歌石竣工。民國77年(1988年),基隆市政府調整全市行政區劃,將原屬七堵區的鶯歌石及港口兩地區劃歸安樂區管轄,同時將原屬安樂區的西華、西榮、西定、西康、德和、德安、中和等7里劃歸中山區;安樂區公所於該年3月1日始遷入辦公,安樂區圖書館同時開館營運。

人口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47,830—    
1986 51,132+6.9%
1991 60,333+18.0%
1996 70,580+17.0%
2001 81,900+16.0%
2006 84,904+3.7%
2011 82,779−2.5%
2016 82,014−0.9%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永久失效連結]

歷年人口變化

安樂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20年)[1]

歷任區長列表

區長姓名 區長任期 備註
林慶福 1946年1月 - 1950年9月
高維新 1950年10月 - 1951年
楊再生 1951年 - 1954年
林慶福 1954年 - 1966年9月
劉亮夫 1966年9月 - 1972年4月
洪連成 1972年4月 - 1982年10月
陳資平 1982年10月 - 1986年9月1日
鄭炳煥 1987年2月16日 - 1990年2月28日
許庭郡 1990年4月23日 - 1992年2月27日
許清坤 1992年2月27日 - 1998年6月30日
蔡神恭 1998年7月1日 - 2001年12月16日
郭高標 2002年3月19日 - 2005年6月13日
項文龍 2005年6月14日 - 2013年10月31日
馬福能 2013年11月1日 - 2016年1月16日
駱文章 2016年3月11日 - 現任

行政區

安樂區共下轄有25里,分別如下: 七賢里、干城里、內寮里、四維里、壯觀里、長樂里、新西里、樂一里、鶯歌里、三民里、中崙里、西川里、外寮里、定邦里、武崙里、新崙里、興寮里、六合里、五福里、永康里、安和里、定國里、慈仁里、嘉仁里、鶯安里。

教育

高級中學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交通

公路

郵局

旅遊

外木山海岸

參考文獻

  1. ^ 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XLS).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