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查理九世 (法兰西)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18.250.135.139留言2021年2月3日 (三) 15:2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查理九世
查理九世(1572年),弗朗索瓦·克盧埃所繪
法蘭西國王
統治1560年12月5日–1574年5月30日
加冕1561年5月15日(1561歲—05—15)(10歲)
前任弗朗索瓦二世
繼任亨利三世
摄政凱薩琳·德·麥地奇 (1560–1563)
出生(1550-06-27)1550年6月27日
 法蘭西王國圣日耳曼昂莱
逝世1574年5月30日(1574歲—05—30)(23歲)
 法蘭西王國万塞讷
安葬
配偶奧地利的伊莉莎白
子嗣瓦盧瓦的瑪麗·伊莉莎白
查理,昂古萊姆公爵(私生子)
王朝瓦盧瓦-昂古萊姆王室
父親亨利二世
母親凱薩琳·德·麥地奇
宗教信仰羅馬天主教

查理九世Charles IX,原名:查理-马克西米利昂 Charles-Maximilien,1550年6月27日—1574年5月30日)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60年-1574年在位)。亨利二世凱薩琳·德·麥第奇之子,生于巴黎西郊的聖日耳曼昂萊。1550年被封为奥尔良公爵。

1560年兄长弗朗索瓦二世夭折后,当时是奥尔良公爵的查理九世于1561年在漢斯加冕为法国国王。年僅十歲的他完全受自己野心勃勃的母亲──凯瑟琳·德·麥第奇控制,其母一攝政就任命洛皮達爾掌璽大臣,此人風評極好,主張宗教寬容並努力調解新舊教矛盾,甚至扶持新教的波旁家族以平衡舊教領袖的吉斯家族

查理九世登基伊始,因為政府在1560年破產,屢次召開三級會議請求撥款,使得法国的絕對君主制立刻崩潰;三級會議上新、舊教派的對立,連帶引發了法國宗教戰爭(1562-1598年),洛皮達爾的努力調解只能拖延兩年,1562年戰爭仍因吉斯公爵挑起的普瓦西屠殺而爆發。剛開始查理九世站在天主教徒的立场上反对胡格诺派,後來因吉斯公爵被暗殺,戰爭結束於1563年3月19日頒布的安布魯瓦敕令,這保證了胡格諾派教徒的信仰自由,但宗教禮拜儀式只限在貴族家中及少數城鎮中舉行。

1563年8月,凱薩琳宣布14歲的國王已成人而結束其攝政(實際上王太后仍掌控著國王),並在1564年展開為期兩年的王室出巡,藉由展現王家風範與王室威儀來重振王權。

1564-1566年查理九世與王太后凱薩琳的王室出巡地點,一方面確認1563年宗教寬容的安布魯瓦敕令得到執行,一方面使長期中衰的王權與王室威望得以恢復近半

1567年第二次宗教戰爭因尼德蘭革命反對舊教國王──西班牙的腓力二世而起。當年腓力二世派1.4萬西軍到荷蘭鎮壓新興的喀爾文教徒,因手段太過血腥殘暴(處死兩千人、沒收1.2萬人的財產),激起全歐洲新教人士的焦慮與團結運動,連帶刺激到法國的胡格諾教徒。胡格諾派對一次國際性天主教陰謀感到驚恐,於是勸說孔代和科利尼發動政變,這些新教徒計畫劫持国王、逮捕洛林的樞機,围攻巴黎。於是孔代和科利尼率新教軍在巴黎城外紮營,但他們在聖但尼戰役英语Battle of Saint-Denis (1567)與宮廷總管蒙莫朗西公爵打成平手(蒙莫朗西反而重傷死去)。新教軍在獲得一支德國新教軍(由約翰·卡西米爾率領)增援後,轉而圍攻夏特爾。此時軍事重鎮——大城拉羅歇爾宣布皈依新教並匯集大批新教領導層(加上英國海軍的支援),使王太后頗為驚慌,只得與新教徒談判,於是第二次战争以1568年3月签订隆朱莫条约而告终,

1570年胡格诺派取得暂时优势,随后查理九世同意与他们和解、簽訂聖日耳曼和約(給與新教徒很多重大優待),并同胡格诺派的政治领袖海军上将科利尼修好。當1571年西班牙在勒班陀海戰大勝鄂圖曼土耳其的消息傳來後,他授權給科利尼弗朗索瓦(天主教溫和派領袖)的聯合陣營,計畫出兵南尼德蘭,打擊如日中天的西班牙霸權,並希望以此消解國內新、舊教的恩怨,對內團結、一致對外。但是世事難料,他终于在1572年接受母亲凯瑟琳·德·美第奇的逼迫與兄弟的怂恿,允许吉斯公爵亨利策劃了1572年8月24日的聖巴托羅繆之夜大屠杀。大屠殺成為第四次內戰的誘因,不過這次衝突不久即因1573年的拉羅謝爾和約而告終,該和約重申聖日耳曼和約的各項條款。

查理九世是一个软弱的国王,他终生都处於母亲的阴影之下。他因為長期陷入憂鬱的幻想而精神失常,在1574年于万塞讷去世。1569年查理在洛林的樞機撮合下,娶了奧地利的伊莉莎白為王后,但王后只生下一個女兒,因此查理九世的弟弟亨利三世继承了王位。

延伸阅读


查理九世 (法兰西)
卡佩王朝的分支
出生于:1550年6月27日逝世於:1574年5月30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
弗朗索瓦二世
法蘭西國王
1560年-1574年
繼任:
亨利三世
前任:
路易三世
奧爾良公爵
1550年-15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