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咸安宮

坐标23°51′18″N 120°19′16″E / 23.855031°N 120.321178°E / 23.855031; 120.32117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Forever2020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5日 (一) 16:37 →‎top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大城咸安宮
基本信息
主神保生大帝
例祭農曆三月十五日
廟格(建築年代:1928年)
地圖
地图
大城咸安宮
大城咸安宮在臺灣的位置
大城咸安宮
大城咸安宮
大城咸安宮在臺灣的位置
位置彰化縣大城鄉大城村中平路56號
坐标23°51′18″N 120°19′16″E / 23.855031°N 120.321178°E / 23.855031; 120.321178
官方名称大城咸安宮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寺廟
评定时间2008年4月11日
詳細登錄資料

大城咸安宮,為彰化縣大城鄉的一座廟宇,主祀保生大帝,為當地的信仰中心。廟宇設置的歷史可追溯至康熙5年(1666年),而現今的廟宇建築為昭和3年(1928年)所建,2008年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經彰化縣文化局向文化部爭取修復經費,2017年核定修復總經費2563萬2000元。2019年12月27日修復工程開工。將成為兼具信仰、集會及教育等多項功能的文化觀光地標,和當地學校重要的鄉土教育實例。

沿革

  • 1666年:先民吳氏至福建奉請保生大帝來大城厝莊奉祀。
  • 1674年:安座於簡陋士埆廟。
  • 1821年:廟宇始建。
  • 1928年:由信士吳萬益任董事,地方募資改建,所需石材、福杉等建材均由大陸運台。廟內《咸安宮改築記》碑文記載廟史及改建過程[1]
  • 1930年:竣工。
  • 1960年:整修廟宇內部彩繪及柱樑。
  • 1972年:廟宇整修。
  • 1983年:成立大城咸安宮管理委員會。
  • 1986年:興建後殿一樓。
  • 2008年:登錄為歷史建築。[2][3]

建築形式

咸安宮面寬為三開間,祭祀空間由外而內分為:三川殿、左右過水廊夾一天井、拜殿、正殿、後殿。室內裝飾繁複[3]

其他

正對咸安宮前的道路,名為「宮前街」。

參考資料

  1. ^ 咸安宮改築記.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2. ^ 咸安宮. 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3. ^ 3.0 3.1 大城咸安宮.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