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張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2.120.82.142留言2021年2月19日 (五) 06:00 →‎top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張瑛
男演员
本名張溢生
罗马拼音Cheung Yat Sang
昵称十四哥、十四叔、千面小生
出生(1919-01-25)1919年1月25日
 英屬香港
逝世1984年12月14日(1984歲—12—14)(65歲)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
教育程度華仁書院
配偶第一任:張若賀
第二任:梅綺
1941年结婚—1946年離婚)

第三任:王麗娟
第四任:楊茜
第五任:尤鳳
儿女女兒:張慧雲
兒子:張樹棠
出道作品夜明珠
活跃年代1934-1984年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張瑛(1919年1月25日—1984年12月14日),本名張溢生香港電影導演、演員,同胞兄弟姊妹排行第14,所以人稱「十四哥」。演技爐火純青,可忠可奸,戲路縱橫,贏得「千面小生」之美譽。

張瑛畢業於華仁書院,是香港粵語片年代明星小生。華仁畢業後,因病母而不能東渡日本留學。後來他認識了姜白谷、沈吉誠和周詩祿等參與了第一部片《夜明珠》。童星李小龍常與之結片緣,對手戲還有白燕等。張瑛與吳楚帆張活游李清合稱為當年的粵語片「四大小生」,演技精湛,亦正亦邪,除了文藝片外,亦曾與白燕(飾殷素素)合作參與第一代的金庸武俠片《倚天屠龍記》飾演張翠山一角。主演超過400部電影,他是香港電影界中主演影片最多的男演員,曾經在同一日同一條街道上分別拍三組戲,他曾經一年內主演過四十七部電影。張瑛除了做過演員、佈景道具設計、劇務、甚至導演,曾創辦「大群」、「華僑」等電影公司,亦曾執導10多部電影。他曾參與和吴楚帆、白燕等創辦了著名的「中聯電影企業有限公司」的電影工作,包括名作有《家》(1953)、《春》(1953)、《秋》(1954)等。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張瑛一直雄霸影壇鰲頭,拍電影超過400部以上,有「電影皇帝」之稱。他所拍摄的粵語片,在全球華人區域,家喻户曉,有口皆碑,是觀眾極其喜愛和讚譽的著名演員。50年代,張瑛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千變萬化,最常見的是忠厚老實類型。加上張瑛玉樹林風的外型,確實迷倒不少女觀眾。70年代他轉拍電視劇,寶刀不老,凡出演的角色都相當成功,在香港擁有眾多劇迷,又稱「電影電視雙料皇帝」。

1970年代開始,張瑛同時轉向電視界發展參演電視劇集。1971年3月正式與無綫電視簽約,但翌年張瑛被指工作態度散漫,張更批評無綫旗下節目《歡樂今宵》是「馬騮戲」[1],最後由時任無綫電視製作部經理蔡和平下令與張瑛提前解約,事件最後鬧上法庭。

張瑛與無綫電視鬧翻後加入麗的電視,其間也演出過幾部電影。張瑛飾演的角色多樣化,可為上流社會人物正派中人,如《鱷魚淚》中的呂淦、《變色龍》的程有財、《天蠶變》的武當掌門青松(電視劇版)、《怒劍鳴》中的岳飛後人岳世豪、《湖海爭霸錄》中的張居正、《武俠帝女花》中的崇禎等;也可飾演較為下流的奸商或偽君子,如《大地恩情》中的那位滿口仁義道德,披著儒家孔孟道德衣冠,但行為與卑鄙小人没有太大差别的假道學教書先生孫學齋、電影《狂龍》中的黑道老大、電影《發錢寒》中的投機商人陳千億等等角色深入人心。他於1983年後期在亞視最後参演的作品有《劍仙李白》、《鐵膽英雄》等。張瑛在麗的擔任基本演員時,讓萬梓良作乾兒子。

70年代初,張瑛在電影中多演一些多情公子,或正義禀然的人物,一下子要他變作一個色中餓鬼,將他昔日忠厚老實形象化為烏有。對此張瑛則有個人的看法,他認為身為一個演員,不可以太計較演任何角色,祗要劇本所需,做演員的都一定要接受。既然圈中都封稱他為「千面小生」,固然之沒有一個固定的形象,千面即多面化的意思。

1984年12月,張瑛與狄龍谷峰等明星赴美國主演電影《又見冤家》,拍攝還未全部完成,張瑛因中風於12月14日病逝於加拿大多倫多,結束了這半個世紀(五十年)的藝術生命。

家庭

張瑛共有五任妻子,包括陳若何、梅綺、黃麗娟、楊茜及尤鳳,與陳若何育有一女張慧雲,其女兒張慧雲是香港1960年「香港小姐」冠軍。 與黃麗娟育有一子張樹輝,演員張煒是張瑛與第四任妻子楊茜生的兒子。萬梓良是張瑛之乾兒子,胞弟藍虹﹙張鐵生﹚是活躍於1939年至1952年的電影演員及製片。

軼事

曾在麗的電視1974年直播節目《麗視滿香江》(現場直播的綜藝節目),說出「《歡樂今宵》現在開始」[2](同類型的無綫電視節目),因張瑛本人在無綫電視工作時曾參與歡樂今宵演出,所以一時說錯話,幸而黄錫照(前麗的電視常務董事兼總經理)很大量,張瑛未有受罰。這是真人真事,但真的很搞笑。

電影作品

導演

  • 蝙蝠大盜(1948年)
  • 阿里山風雲(1949年)
  • 家和萬事興(1956年)
  • 第七號司機(1958年)
  • 天官賜福(1958年)
  • 血淚人生(1960年)
  • 回魂夜(1962年)
  • 血繡鞋(1962年)
  • 千方百計搶財神(1962年)
  • 倚天屠龍記(上集)(1963年)
  • 倚天屠龍記(下集)(1963年)
  • 鬼新娘(1964年)
  • 鬼兇手(1964年)
  • 頭獎馬票(1964年)
  • 午夜招魂(1964年)
  • 飄零雁(1965年)
  • 小姐、先生、師奶(1967年)
  • 燕娘(1969年)

演員

執行監製

  • 復活(1955年)
  • 半夜奇談(1955年)
  • 柳毅傳書(1958年)
  • 天官賜福(1958年)

編劇

  • 蝙蝠大盜(1948年)
  • 家和萬事興(1956年)
  • 血繡鞋(1962年)
  • 千方百計搶財神(1962年)
  • 倚天屠龍記(下集)(1963年)
  • 倚天屠龍記(上集)(1963年)
  • 頭獎馬票(1964年)
  • 午夜招魂(1964年)
  • 鬼新娘(1964年)
  • 鬼兇手(1964年)
  • 飄零雁(1965年)
  • 小姐、先生、師奶(1967年)

電視劇演出

無綫電視

麗的電視亞洲電視

香港電台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 張瑛與蔡和平 昨在麗的相遇. [2018-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6). 
  2. ^ 蕭若元《元憶錄》:數粵語片三王軼事。[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